見證了清末民初的政治動蕩,可以觀景也可以賞文,值得一遊!

2020-12-22 哲思感悟

西式建築與中式古典園林的完美結合,也見證了清末民初的政治動蕩,帶老媽老爸一起出來玩兒,可以觀景也可以賞文,值得一遊!

從1912街區的街口向東大約200米的樣子就到了總統府,到了以後發現這裡在維修,正門兩邊的廂房都被遮擋住了。沿著過道向前走了,看見右手邊有一個跨院,進去後沿著道路一直向前,依次是原行政院的南樓和北樓,再繼續向前……。實際上就是從右邊到左邊繞了一大圈,然後再從中路往後這樣子的一個順序。

總統府:打車到總統府,如果是節假日,到了近前會比較塞車,可以提前一個街區下來步行過去。開放時間是:8:30-17:00(夏天到18:00),門票可以現場買,40元每人,但需要出示身份證,每個人的都需要,沒有帶出示身份證、護照或駕照的照片也行。總統府的語音講解也有手機版的,在攜程等網站上都可以買到。總統府整個園區主建築在一個縱軸線上,大堂、中堂、會客廳、麒麟門、辦公樓等順著這個縱軸線可以一一遊覽,縱軸線東西兩邊是園林和展覽館

。這是一個有600百多年歷史的建築群,這個建築群中西結合,每段歷史蘊含其中。最後歡迎,也是遊客最多的是孫中山臨時大總統辦公室,旅遊團和散客一大群人順著辦公樓樓梯而上,在不寬的過道中,每個辦公室門前駐足,辦公家具古樸莊重,遙想當年多少天下事在這裡風雲交匯,有種時空穿越感。總統府遊覽時間2小時左右

各個介紹很詳細,可以比較全面的了解景區。記得門口有個寄明信片的地方,可以寄門票,門票背面是明信片,還可以從那裡蓋郵戳,然後自己投到老式的郵筒裡,記得郵政的工作人員一會開一趟箱拿信件。

總統府所在的熙園迄今已有600多年的歷史。不僅是國民政府中央所在地,而在之前也見證著太平天國與兩江總督衙門的興衰。中西結合的院落,西式的辦公樓,中式的花園。保留了江南古典園林一樣的格局,亭臺樓閣,小橋流水。中軸線上是層遞而進的建築群,而兩邊則是花園。而牆上不時出現的孫中山、蔣介石、宋美齡等人的照片也讓人感嘆時代的滄桑。

南京總統府自近代以來,多次成為中國政治軍事的中樞、重大事件的策源地,中國一系列重大事件或在這裡發生,或與這裡密切相關,一些重要人物都在此活動過,現已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

相關焦點

  • 李細珠:再論「內外皆輕」權力格局與清末民初政治走向
    清末「內外皆輕」權力格局對民初政治走向的重要影響,是辛亥革命在清廷中央與地方督撫權威一併衰落之際爆發,以袁世凱為首的北洋集團乘勢而動,從軍人幹政到軍人主政,試圖重建統治權威而未能奏效,政局分崩離析,導致民國初年的軍閥政治。
  • 英雄出處-清末民初的軍校
    不過這句中的「出身」二字可不是履歷表上的必填項「家庭出身」的那個出身,而是指英雄在嶄露頭角之前是從事啥行業的,或者有無功名,比如說是哪一科的進士,榜眼,探花,狀元之類,也可以說出自誰的門下。這英雄二字呢,也沒有階級劃分是非曲直的色彩,而是泛指曾稱雄於歷史上的某一時某一地的男子。
  • 清末民初兒童文學翻譯探究
    因此,清末民初的兒童文學翻譯極具現實性。結合當時的歷史背景,從民族文化心理視角出發進行探究,既能釐清當時兒童文學翻譯存在的問題,還原歷史文化語境,又能對早期文學翻譯的一些特殊現象進行合理解釋。民族文化心理包括民族感情、意識、習慣等,是特定民族較為穩固之心理定式。清末民初時期特殊的民族文化心理不可避免地會對當時的兒童文學翻譯產生影響。
  • 公民之路:「公民」是如何進入清末民初教科書的?
    清末民初的學堂大門清末民初的新觀念的輸入       清末民初的新觀念進入讀書人的腦海主要有三個途徑,這就是張灝所說的「轉型時代」(1895—1925)的三個制度性媒介:報刊、學校和學會。其中教科書就是學校這一制度性媒介的最重要組成部分。
  • 清末民初文化名人陳雨田——安貧樂道 獻身教育
    這個私塾曾培育出不少斷文識字的人才。據陳氏族譜記載,先後有迪功郎、闕禮生員、從九品,鄉飲賓、庠生、增生、監生十幾位。陳雨田(1872—1937年),就是清末民初從吳蘭樓村走出的一位文化名人。  出身名門 詩書傳家  陳雨田,榜名陳寶宸,譜名陳乃聲,字可發,別號心之。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出生於吳蘭樓村陳家底(現龍港鎮平等辦事處吳蘭樓村)。
  • 清末民初章太炎對王學評析之再檢視
    然章太炎論學並非簡單地辨章學術、考訂源流,而是與他對現實問題的思考緊密結合,故結合其對於中國政治、文化與社會問題的思考,釐清章太炎清末民初關於王學的闡釋論析,猶有進一步探討的空間[3]。在撰於1899年的《今古文辨義》中,章太炎強調康有為、廖平式的今文經學之弊會導致歷史記載虛無化,使得中國上古無信史可言,遂立志在此時代變局之下作一新史。
  • 清末民國中小學堂教師的待遇情況
    [摘要]顯而易見,教師的待遇受教育經費的制約,經費又受制於當時社會的政治經濟環境。本文作者系山東省淄博市第十一中學歷史教師陳亞淑,原文題為《清末民初中小學教師的任用與待遇》,這裡截取部分,介紹清末民國新式中小學堂教師的待遇情況。
  • 張仲民談清末民初那些「被隱藏」的史事與人事
    張仲民(章靜 繪)新文化史的影響您此前的作品中有不少較為典型的新文化史取向(閱讀史、醫療史、消費文化研究),而這次出版的《葉落知秋:清末民初的史事和人物》似乎回到了政治史、思想史的主題上,這是您近年來研究興趣的轉變嗎?
  • 翻遍175本晚清民初小說,發現被看的女學生?
    可以說,清末民初的女學生就像置於放大鏡下的一個群體,被整個社會全面地審視和觀察著。黃湘金的新作《史事與傳奇:清末民初小說內外的女學生》,正是從小說這一層面,為我們展示了清末民初女學生這一群體的豐富面向。  作者將女學和小說並列,並非無的放矢。
  • 林紓:翻譯界的鬼才,文言文的捍衛者,清末民初古文集大成者
    文/愛啃骨頭的貓咪清末民初翻譯界鬼才,不懂外文,因一部《茶花女》一譯成名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說過或者看過一本外國名著——《報大仇韓利德殺叔》?在當時清末民初,有一位堪稱是我國近代史上絕無僅有且聞名中外的翻譯家——林紓。他被譽為翻譯界的鬼才,因為他」不審西文」!林紓(1852~1924年),字琴南,號畏廬,近代文學家、翻譯家,福建福閩縣(今福州)人。
  • 《東方雜誌》對清末民初開設國會的探討 (1904 ~ 1911)
    《東方雜誌》鏡像中的清末立憲是清末民初社會轉型背景下報刊與政治的互動,其背後涉及地域環境、媒介報人、公共領域等多種內外因素。清末立憲是晚清政府的一場自救改革。1901 年,清廷實行 「新政」 以圖自救。立憲派認為救亡圖存的根本在於政治改革, 「欲救其弊,固非改定政體不可」,改專制制度為君主立憲製成為立憲派呼籲的核心內容。
  • 首部清末民初內容的漫畫來啦 「黃同學」趣味解讀宮廷正史
    深圳新聞網訊(記者 劉嘉敏 通訊員 安玉竹)在南國書香節之際,7月21日,《黃同學漫畫中國史:清末民初那些年》新書分享會深圳書城羅湖城舉辦,作者「那個黃同學」趣味解讀清末民初的正侵華戰爭中德軍僅象徵性地派了一位掌旗兵、裱糊匠李鴻章獨創的雜燴菜曾風靡北美飲食圈、過慣奢靡生活的慈禧不但愛聞蘋果香氣,還喜歡cosplay……原本以為這些故事都是虛構,其實它們真實存在,還被繪進了《黃同學漫畫中國史:清末民初那些年》這本書裡。
  • 漫畫家「那個黃同學」漫畫中國史 帶羊城讀者穿越回清末民初
    漫畫家「那個黃同學」漫畫中國史 帶羊城讀者穿越回清末民初金羊網  作者:黃宙輝 吳大海  2019-08-20 8月19日,筆名「那個黃同學
  • 《黃同學漫畫中國史:清末民初那些年》新書分享會在深圳書展舉辦
    本網訊(記者張君成)7月21日上午,《黃同學漫畫中國史:清末民初那些年》新書分享會在南國書香節深圳書展舉辦。作者「那個黃同學」(本名為黃哲)現場趣味解讀清末民初的正史。 張君成 攝    《黃同學漫畫中國史:清末民初那些年》(全兩冊)由北京聯合出版公司出版,是一本嚴謹的漫畫版極簡中國史。作者黃哲是超800萬粉絲的軍事歷史推廣人,曾多次受邀到高校、博物館開展歷史宣講活動。
  • 清末、民初的天心閣長什麼樣?
    ①②是乾隆年間③是道光年間④是同治年間⑤是光緒年間1928年天心閣一層建築平面的推斷。 清末天心閣一層建築平面的推斷。天心閣下至今保留完好的甕城和殘留的地道遺蹟,是天心閣軍事壁壘作用的歷史見證。甕城又稱月城或子城,本是築在城門外用來屏蔽城門的小城,其目的是用以增強城池的防禦力量。在無城門處築甕城,更顯示其地的軍事地位。
  • 清末民初閩南方言文獻音系比較方法論
    清末民初閩南方言文獻音系比較方法論 2017年12月18日 11:13 來源:《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 作者:馬重奇 字號 內容摘要: 關鍵詞:
  • 清末民初泉城濟南老照片:岸邊楊柳輕垂,泉水清澈如碧
    清末民初濟南珍珠泉 珍珠泉為「泉城」——山東濟南的第三大名泉,岸邊楊柳輕垂,泉水清澈如碧,一串串白色氣泡自池底冒出,仿佛飄撒的萬顆珍珠,迷離動人;泉的西北角有濯纓池,是由泉水匯聚而成,泉水向北流經百花注洲後進入大明湖。清末濟南李公祠後的飛龍樓 清末山東巡撫楊世驤為感謝安徽同鄉李鴻章的賞識提拔,而修建了李公祠。
  • 遊筠萱︱當口語進入書面——評李婉薇《清末民初的粵語書寫》
    李婉薇:《清末民初的粵語書寫》,香港三聯書店,2017年6月出版,416頁,148.00元讀罷《清末民初的粵語書寫》一書(以下簡稱《粵》書),身為廣東人,實在是既心潮滂湃,猶如南海的潮水,又心添愁思,好比五嶺高山深處的雲霧。
  • 廣州發掘清末民初時期罕見日本進口青花瓷
    圖為廣州考古發掘出清末民初時期的日本進口青花瓷。龍宇陽 攝  中新網廣州3月20日電 (記者 楊薇)廣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20日對外發布了一個重要發現,該所今年3月中旬在廣州越秀長堤大馬路進行考古勘探時,發現了大量清末民初時期的青花瓷器堆積,其中還有不少日本進口的瓷器。這些瓷器的數量之多在以往廣州古城考古中極為少見。  該工地位於廣州長堤大馬路258號,離珠江不遠。該地段計劃用於商業開發。
  • 清末民初廣州絲綢商人慈善家何秋巖嫡孫從美國回三水田西村祭祖
    【廬江書院文化研究會訊】2018年元月18日,旅居美國的清末民初廣州絲綢商人慈善家何秋巖嫡孫,94歲高齡何燮康一行,首次回到中國廣東佛山三水田西村祭祖。根據歷史記載,清末民初廣州商人何秋巖是行做絲綢生意的富商,1915年其家鄉三水遭遇水災,從廣州帶了很多物資回鄉救濟災民,附近約20條村皆受過其恩惠。在三水地區,是個家喻戶曉的大慈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