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網重慶8月2日電 在重慶,你也許看過很多風景,卻沒聽過為重慶而寫的歌曲。兩江環抱的山水之城,每一處都吟唱著動人的弦律。
作為一座熱門旅遊城市,重慶吸引了無數遊客紛至沓來,更以包容開放吸引越來越多人來到這裡安居樂業,85後韓健就是其中之一。
今年六月重慶「雙曬」第二季正式開啟,已連續成為兩季「雙曬」志願者的韓健,通過他的視覺向我們展示重慶的另一面。
我想把重慶「唱」給世界聽
7月30日下午,記者在約定好的朝天門廣場見到韓健,遠遠打招呼聽到的就是一口地道「重慶方言」。
「別說你們誤會,就連我的學生都一直以為我是重慶人,其實我也樂於融入這個第二故鄉」,個性率直的韓健主動開啟了話題。
韓健雖然不是重慶人,但和重慶結緣要從大學時候說起,因此對重慶有很深的感情。他曾在重慶大學、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北京大學學習,2014年以聯合培養博士生的身份國家公派赴美國留學,2016年回國後選擇到重慶工作,現在是重慶工商大學財政稅收系副主任、副教授、碩士生導師。
「選擇重慶的原因其實很簡單,因為它是一座特別包容開放的城市,在這裡工作、學習都很愉快。」
能說一口地道「重慶方言」,在韓健看來,可以幫助自己更快融入這座城市。
不僅會說,韓健還會唱。
因為機緣巧合,韓健在少年時代曾接受過一些音樂名家的指導,現在仍是嗓子一開,悠揚的歌聲就來。來到重慶後,韓健開始了解巴渝文化,並嘗試將地方特色民歌《船工號子》、《太陽出來喜洋洋》等,唱給身邊的朋友、學生。
「都說音樂無國界,以前我曾參加美國亞特蘭大市鄉村音樂節,在那裡唱起了中國歌曲,讓更多人了解中國。如今,我也在重慶工商大學國際商學院授課,面對來自哈薩克斯坦、泰國等國家的國際學生,閒暇的課後我會即興給他們來兩句重慶民歌」,韓健笑著說,「相比語言,音樂更能打動人,這樣的地域文化也更令他們印象深刻。」
「以後,我會在業餘時間多了解一些重慶民歌,讓國際友人更了解這座城市,把重慶『唱』給世界聽。」
把「紅巖精神」帶進大學校園
「紅巖上紅梅開,千裡冰霜腳下踩,三九嚴寒何所懼,一片丹心向陽開向陽開……」
這首《紅梅贊》的弦律,韓健已經非常熟悉。每當唱起這首歌,他都覺得那麼動人。
作為重慶「新市民」,韓健覺得重慶有很多值得推介的「城市名片」。
「《紅梅贊》所歌頌的紅巖精神、紅巖故事最能打動我,這是一個時代的溫度,更是一座城市的精神象徵。」
韓健認為,紅巖精神是中國共產黨人和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在新時代,紅巖精神既體現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為了理想的不懈奮鬥中,也體現在立足本職、砥礪前行,在自己本職崗位上的奉獻裡。
韓健是一名財稅專業的教師,但他認為教學還要融入價值觀,讓學生了解更加多元的文化。
除了自身對巴渝文化的關注,韓健更希望通過課堂給來自不同地方的學生「曬」重慶,讓他們對這座城市有更全面的認識。
在他的課堂上,學生常常會聽到與重慶相關的方方面面,使得理論知識的學習不再枯燥。
「比如在財政學中,我講到公共文化支出的部分時,重慶的洪崖洞就是一個較為經典的案例。洪崖洞作為一個遊客爭相打卡的熱門景區,卻沒收取門票,正因為關注長遠的社會效益,因此拉動了景區及其周邊的特色民俗小店、小吃的客流,還解決一大批人的就業問題,與此同時,還弘揚了重慶的地方特色與巴渝文化。」
「如今,洪崖洞已成為重慶城市新地標、新名片。」韓健說,這樣的案例讓課堂一下子生動起來,不少學生紛紛表示課後要去做更多了解。
韓健介紹,目前按照教育部財政學教學指導委員會的最新倡議,財政學課堂教學需要加強國情教育、培養公共意識,其中國情教育就包括中國歷史教育。
因此,韓健計劃利用這個暑假收集整理重慶歷史文化方面的資料,「結合重慶『雙曬』,我要把更多重慶文化帶進課堂,用一個個鮮活的地方文化、歷史案例去豐富課堂,讓學生掌握知識、了解巴渝、融入重慶。」
不同的視覺「曬」不同的風景
其實,在成為一名「雙曬」志願者之前,韓健就是一名公益志願者,已經連續參加多年重慶「紅櫻桃」志願活動。
「剛回到重慶工作的第一年,我就帶著學生參與這一公益項目的研究與實踐。」
韓健介紹,關注偏遠山區貧困兒童,當地政府財政支出有限,如何拉動社會力量主動、持續、有效地提供幫助,正是他們研究的課題。「我們在參與過程中,提供了包括名人效應、企業捐助,以及重慶名校一對一幫扶山區學生等案例。」
談到這些志願活動,韓健有很多感概,「我清楚記得它的每一場活動,比如『冬日針愛』活動中,30萬名編織義工、愛心市民為凝凍山區困境兒童義務編圍巾、打手套、織帽子,幫助他們溫暖過冬;『秋日儉愛』活動中,3000多名羽毛球體育愛好者走進山區教留守兒童、困境兒童打羽毛球,結對強身健體………當你參與其中,更能體會到它的意義和價值。」
和孩子們在一起,韓健也會跟他們一起學唱當地的民歌。「黃楊扁擔軟溜溜,挑擔白米下酉州……」這首《黃楊扁擔》,韓健以前曾聽過,但在重慶歌唱時,更是打動人心。
在韓健看來,無論是當公益志願者,還是「雙曬」志願者,都讓我們的城市變得更有溫度。
不同的視覺,可以「曬」出不同的風景。
在朝天門,別人看到的是復水重山的風景,韓健「曬」出了重慶的開放與包容;在洪崖洞,別人看到的是錯疊有秩的美景,韓健「曬」的是美景背後的發展理念……
「重慶的美,不僅體現在外在,更體現在精神上,這裡有抗戰時期的革命精神,也有巴渝兒女勤勞奮鬥的工匠精神,更有新時代的創新精神」,韓健說,作為一名教師,我在課堂上用歷史、用文化去拓寬學生們的視野;課堂之外,我用歌聲唱出重慶的山水之美。
「我想,生活在這裡的每一個人,都可以成為『雙曬』志願者,用自己的方式曬出重慶之美。」(以上圖片由畢克勤拍攝)
(光明日報全媒體記者李宏 通訊員王乙竹 畢克勤)
[ 責編:徐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