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重慶「85後」插畫師劉何躍。受訪者供圖
中新網重慶10月19日電 (記者 鍾旖)「青獅白象鎖大江」「三塔不見面,一塔河中間」「呼歸石」「金竹寺」……這些都是重慶在歷史長河中流傳下來的民間傳說,不少情節已鮮為人知。作為一名「85後」插畫師,重慶崽兒(意為「小夥兒」)劉何躍自2013年起,用手中畫筆將傳說故事轉化為繪本。19日,他在接受中新網記者採訪時說,「這是我送給家鄉的一份禮物,希望更多人通過這份禮物認識重慶。」
當天,由國務院第二次全國地名普查領導小組辦公室主辦、光明網承辦的「美麗中國·地名尋夢」全國地名文化短視頻徵集與展播活動舉行頒獎儀式,劉何躍根據《呼歸石》繪本創作的同名動畫短視頻獲評一等獎。
圖為劉何躍根據重慶民間傳說創作的繪本《金竹寺》和《呼歸石》。受訪者供圖
《呼歸石》繪本於2016年9月出版發行,系重慶首本有聲故事繪本。故事原型來自家喻戶曉的「大禹治水」典故,講述了大禹妻子塗山女日日站在神龜馱起的大石上盼夫回家,風吹日曬,最後與石、龜一同化為磐石的故事。該繪本邀請到臺灣資深配音員劉小芸和康殿宏為塗山女、大禹配音。
現為四川美術學院特聘教師的劉何躍是土生土長的重慶人。從3歲起他便拿起畫筆學習。2010年他從動畫專業畢業後開始紮根家鄉,以地方風物為題材進行繪本創作,先後出版有《紅舞鞋》《母親的故事》《金竹寺》等繪本作品。
「小時候,爸爸常帶我去到重慶朝天門、彈子石、南山等地方,給我講關於重慶的歷史傳說。隨著年齡增長,我慢慢認識到,傳說裡蘊含的美好品德,應該被世人銘記。」有了系統的繪畫學習後,劉何躍嘗試創作過不同的題材,「重慶民間傳說」題材一直被他放在心上。「我發現記得這些傳說的人越來越少。於是,我就想用手中的畫筆,來記錄和傳承這些傳說。」
為了創作關於重慶傳說的繪本,劉何躍去到圖書館、檔案館、博物館等地方查閱資料,尋找靈感,同時依循傳說中提到的地理位置進行實地走訪。「比如傳說金竹寺和呼歸石,裡面涉及到很多重慶的地名、人名和建築。畫的過程中,我便去尋找蛛絲馬跡,收穫頗豐。」
「關於重慶傳說的繪本,我會一直畫下去。」談及下一步規劃,劉何躍說,他正著手創作以「重慶大轟炸」為背景的原創寓言故事繪本。未來他將把各種重慶人文元素更加巧妙地融合進作品中,在傳承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同時,讓更多人了解家鄉重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