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院士給中小學生開科普課 為孩子們埋下科學的種子

2020-09-17 網紅長沙

9月17日,「院士來了」長沙市青少年科普大講堂開課。

譚蔚泓接受同學們的「長沙市青少年科普輔導員」邀請書。

「院士來了」青少年科普公益大講堂旨在激發青少年探索科學的興趣,幫助青少年走進科學殿堂。

紅網時刻長沙9月17日訊(記者 熊曉宇 通訊員 曹茜)200多名中小學生認真端坐,「分子醫學」「核酸」「核酸適體」這些在中小學課本裡聞所未聞的詞彙頻頻出現在眼前的大屏幕上……

9月17日,「院士來了」長沙市青少年科普大講堂開課。長沙市青少年宮迎來了一位特殊的「輔導員」——中國科學院院士、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譚蔚泓以「給正是少年時的你們提建議」為主題,從「科技創新能給我們帶來什麼好處」「如何成為一名科學家」等方面,結合自己的青年時代、留學經歷、科研經歷,深入淺出地為現場同學們帶來了一堂別開生面的講座。

當譚院士講到今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他緊急組建科研團隊集合湖南大學、上海交通大學、中科院醫學所、杭州優思達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的研究骨幹晝夜不眠地科研攻關,第一時間研製出了新型冠狀病毒現場快速核算檢測試劑盒(POCT)時,現場掌聲雷動。

「這就是科學家們參與抗疫的方式,也是科學家用自己的科研成果應對公共衛生事件,保護家園的行動。」譚蔚泓告訴同學們,自己的科研目標和人生理想就是為人民群眾的生命健康奮鬥終生。他希望有更多青少年未來也能積極投身科研前沿,做個堅定的科學工作者。

講座後,譚蔚泓接受同學們遞給他的「長沙市青少年科普輔導員」邀請書,他和同學們約定好,要當他們的領路人,幫助、參與和見證他們成長。

9月11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在科學家座談會上寄語廣大科學家和科技工作者「堅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不斷向科學技術廣度和深度進軍」。

長沙團市委聯合市教育局、市科協共同舉辦「院士來了」青少年科普公益大講堂品牌系列活動,旨在打造長沙市青少年宮科普教育公益品牌,通過邀請高水平高水準的院士專家為廣大青少年心裡種下一顆科學的種子,激發青少年探索科學的興趣,幫助青少年走進科學殿堂,立志成長為投身科技創新、堪當時代大任的一代新人。

相關焦點

  • 院士給中小學生開科普課 為孩子們埋下科學的種子
    「院士來了」青少年科普公益大講堂旨在激發青少年探索科學的興趣,幫助青少年走進科學殿堂。紅網時刻長沙9月17日訊(記者 熊曉宇 通訊員 曹茜)200多名中小學生認真端坐,「分子醫學」「核酸」「核酸適體」這些在中小學課本裡聞所未聞的詞彙頻頻出現在眼前的大屏幕上……9月17日,「院士來了」長沙市青少年科普大講堂開課。
  • 「院士來了」長沙開講 王耀南院士為青少年科普機器人知識
    人民網長沙12月15日電(記者 林洛 實習生 覃璇子)14日下午,第二期「院士來了」在長沙市青少年科普大講堂在長沙市青少年宮開講,中國工程院院士、機器人技術與智能控制專家王耀南來到現場,帶領300餘名長沙中小學生走進智慧機器人的科學殿堂。
  • 2020年全國中小學生「現代農業生物技術」科普徵文圓滿結束
    近日,在農業農村部科技教育司支持、北京科技記者編輯協會承辦的2020年全國中小學生「現代農業生物技術」科普徵文系列活動中,孩子們拿起了筆和紙,用一張張絢爛多彩的畫作和一篇篇妙趣橫生的文章描繪出了孩子心中未來農業的美好藍圖。科學暢想出少年畫筆繪就好奇心「怎樣讓甘肅的戈壁更綠、耐旱呢?
  • 鍾南山等院士「拍了拍」廣州中小學生:帶你探索科學奧妙
    「親愛的同學們,生命不息、學習不止,天天向上、行穩致遠,希望你們好好地學習基礎知識,將來為報效祖國貢獻自己的力量。」鍾世鎮院士說出了最真切的祝願。,許多學生看到各行各業勞動者為國家、社會所做出的貢獻甚至是犧牲,讓他們看到了自己想成為怎樣的人」;二是希望中小學生要學會多問「為什麼」,不滿足於從書本所學到的知識,善於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三是希望中小學生從小養成鍛鍊身體的習慣,愛護眼睛,保護視力,保持健康體魄。
  • 感受科學樂趣 2020上海科普大講壇「未來科學+」暑期科學營開營
    自2017年首屆「未來科學+」暑期科學營成功舉辦以來,在四年的探索與實踐中,「未來科學+」科學營依託於上海科普大講壇這一知名科普品牌,鼓勵青少年們在科學的世界中自由地探索、思考、創新、合作、實踐、表達,並在潛移默化中提升青少年的科學素養與科創意識,為他們在校科學課程的學習、科學興趣的培養、科學家精神的啟迪以及科學職業道路的規劃上埋下種子。
  • 三位在蓉院士寄語 「院士開講·蓉城科普『探索號』」班列首發
    一整天裡,「探索號」班列帶領孩子們穿越在熟悉城市裡的孩子們,再次認識、挖掘這座創新之城裡的未知之問,「打卡」中國科學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兩棲爬行動物科普館、四川省防災減災教育館和天府新區公園城市展廳等人氣點位,用科學之眼,打開邁向未來的科學之門,感受未來公園城市生活的創新生活。
  • 林群院士:科普工作不賺錢,可我實在放不下—新聞—科學網
    位於中關村東路的中國科學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裡,中科院院士林群正在為中國科學院大學生數學夏令營的學生做演講,內容是一張微積分卡片,卡片上只有一些簡單的圖形和數學關係式。讀中學時,數學老師「半堂課講中心內容,半堂課講數學家的故事」的教學模式,培養了林群對數學的濃厚興趣,無形中也為他後來選擇數學作為自己的一生的職業埋下了一顆種子。   1956年,黨中央發出「向科學進軍」的偉大號召。也是在這一年,林群從廈門大學數學系畢業,滿懷著對數學的熱情,進入了當時的中國科學院數學研究所,從事泛函分析和計算數學的研究。
  • 西湖大學博士生赴黔東南科普支教:撒播科學的種子
    近日,由西湖教育基金會和西湖大學團委、教務與學生事務部共同組織的西湖大學博士生科普宣講團首次啟程前往1500公裡外的貴州省臺江縣。他們中既有意氣風發的青年科研人員,也有默默為科研提供保障的工作人員。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和知識分子先天下之憂而憂的情懷,使他們每個人都無畏艱辛,願意無私付出,只為將科學種子播撒到山區孩子的心中。
  • 這位「網紅」老師,開出「流量」近五億人次的立德樹人課
    (小標題)初心:為孩子打開一扇看世界的窗2016年,在網絡聯校的一堂美術課上,身處省會城市的郭曉芳問山村小學的孩子們有什麼夢想?孩子們說,想看看山外的世界和父母打工的城市。樸素的夢想,喚起郭曉芳兒時的記憶。她的家鄉是地處山區的湖南邵陽隆回縣,父母都是鄉村教師。「我想為山裡的孩子打開一扇看世界的窗。」就這樣,郭曉芳成為教育信息化浪潮中積極的實踐者。
  • 長沙在寧鄉金洲鎮關山學校舉行科普大篷車捐贈儀式
    星辰在線9月28日訊 據長沙晚報(全媒體記者 匡春林 通訊員 何猜清)報導,27日,2020年長沙市科普大篷車進鄉村少年宮暨科普大篷車捐贈儀式在寧鄉市金洲鎮關山學校舉行,為該校送來滿載科技創新理念的「科技列車」,為這裡的孩子們送來優質科普資源,幫他們從小播下科普的種子。
  • 蘇州新區楓橋實驗小學開學第一課「埋下一顆思想的種子「
    8月30日下午,蘇州新區楓橋實驗小學開展以「埋下一顆思想的種子」為主題的開學第一課。全體一年級學生身著代表「希望」的白色上衣,走過紅毯,集聚一堂,以稚嫩的筆跡鄭重籤下自己的姓名,在清澈的眼光中種下了自己的希望。
  • 林群:放不下的科普
    位於中關村東路的中國科學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裡,中科院院士林群正在為中國科學院大學生數學夏令營的學生做演講,內容是一張微積分卡片,卡片上只有一些簡單的圖形和數學關係式。  一說起微積分,談到數學科普,已進入耄耋之年的林群就像回到了年輕時代,渾身充滿了激情。  1935年,林群出生於福建省福州市。讀中學時,數學老師「半堂課講中心內容,半堂課講數學家的故事」的教學模式,培養了林群對數學的濃厚興趣,無形中也為他後來選擇數學作為自己的一生的職業埋下了一顆種子。
  • 王耀南院士在長沙市青少年開講:從「嫦娥五號」和快遞小哥說起
    長沙晚報12月14日訊(全媒體記者 唐朝昭 通訊員 郭倩 陶帆)「在科幻小說和電影中大家應該看到過很多智慧機器人,那麼機器人究竟可以發揮什麼作用?」14日下午,「院士來了」長沙市青少年科普大講堂第二課如約而至。
  • 院士進校園 點亮科學夢——張錫祥院士蒞臨蒲江縣北街小學開展科普...
    為深化五育並舉,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培養孩子科學探究的興趣,全縣師生積極參與到科普活動中,北街小學有幸成為「院士進校園」活動承辦學校,邀請中國工程院院士張錫祥,於11月15日下午帶來了一場精彩的科普講座。
  • 院士大咖鼓勵廣州中小學生學科學愛科技
    院士大咖寄語廣大中小學生,勵志暖心啟動儀式上,院士們通過線上視頻形式祝願活動順利舉辦,同時寄語廣大中小學生,勵志又暖心。鍾南山院士在寄語中表達了對新時代中小學生的三個願望,一是希望中小學生清晰自己將成為怎樣的人,「通過此次疫情,許多學生看到各行各業勞動者為國家、社會所做出的貢獻甚至是犧牲,讓他們看到了自己想成為怎樣的人」;二是希望中小學生要學會多問
  • 這位網紅老師 開出「流量」近五億人次的立德樹人課
    這位「網紅」老師 開出「流量」近五億人次的立德樹人課如果教師能「自帶流量」,郭曉芳就是名副其實的「網紅」——這位女老師擁有超過1000萬的忠實「粉絲」,她的網課累計觀看人次近五億。正月初三,她將網課主題調整為預防新冠肺炎疫情。她幾乎是通宵搜集資料、設計教案,第二天便戴上口罩去錄課了。「戰『疫』故事就是最生動的德育教材。」她帶領團隊製作了《在戰「疫」中成長》系列網課,將開課頻率從每月一次提升到每周一次,讓居家學習的孩子們有更豐富的精神食糧。從2月起,郭曉芳連軸轉了整整三個月。
  • 以科普點燃孩子們的科學精神
    青少年科普應走出單純普及知識的老路傳統觀念認為科普是傳播科學知識,但是隨著近年來科普理論與實踐的發展,公眾需求的不斷提升,人們開始意識到科普要從單純傳播知識躍升到傳播科學方法、科學態度、科學精神和科學理性的層面上。也就是說,科普不僅要傳播知識,還要傳播以系統的科學知識為基礎的科學方法、態度、理性等等。
  • 「網紅」老師開出「流量」五億的立德樹人課
    為孩子打開一扇看世界的窗2016年,在網絡聯校的一堂美術課上,身處省會城市的郭曉芳問山村小學的孩子們有什麼夢想?孩子們說,想看看山外的世界和父母打工的城市。樸素的夢想,喚起郭曉芳兒時的記憶。她的家鄉是地處山區的湖南邵陽隆回縣,父母都是鄉村教師。「我想為山裡的孩子打開一扇看世界的窗。」就這樣,郭曉芳成為教育信息化浪潮中積極的實踐者。
  • 長沙嶽麓區免費開科學實驗課 現場教小朋友製作汽水
    長沙嶽麓區免費開科學實驗課 現場教小朋友製作汽水 來源:紅網 作者:夏清 周夢玲 編輯:吳若蘭 實習生 劉恩權 2016-03-23 15:06:37
  • 科學知識的「翻譯者」李優: 在孩子們心中種下科學探索的種子
    卻在十年前投身青少年科普事業,成績斐然。普通人如何成為科普達人?李優以自己多年來的經歷證明,普通人想要做好科普,對科普的熱情必不可少,「傳道授業解惑」受益的不僅是學生,在傳播中得到樂趣,也是科普傳播者自己的收穫,李優在經過十年的沉澱後,2017年轉身創業,為小朋友們打造專屬他們的科普課堂,「我希望可以點燃孩子們對科學的火苗」李優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