巡護員講述25年巡林故事:救助大熊貓近30次 睡前不聊家人

2021-01-11 四川在線

王明華和他拍攝的巡護員穿越河流的照片「堅強的信念」

為什麼沒有想像中的登山包、衝鋒衣?裹成一卷的油布有何用途?6月5日世界環境日,在成都舉行的2020第二屆四川「最美巡護員」評選活動啟動儀式暨「尋找最美春天」巡護員攝影作品評選活動頒獎儀式上,一眾野生動物和自然風光的照片中,一張巡護員穿越河流的照片顯得有些特別。

該作品名為「堅強的信念」,作者是四川蜂桶寨國家級自然保護區49歲的藏族巡護員王明華。他的微信名「曾經的亞歸」,「亞歸」在藏語中的意思是野牛。對於「亞歸」而言,照片裡藏著他25年的青春。

從野外巡護偶遇兩次大熊貓,到參與救助大熊貓近30次;從和羚牛互相嚇一跳,幾秒鐘上樹,到擔憂巡護隊伍新鮮血液不足,再到紮營休息前野外不聊家人的慣例……來聽聽巡護員講述風景背後不為人知的那些故事。

野外裝備

每人負重四五十斤 油布、迷彩服更實用

「照片應該是2018年拍的。」寬厚的身板,黝黑的皮膚,低沉到有些沙啞的聲音,王明華摳了摳腦袋回憶說,當時正在進行一個大熊貓生態監測工作。照片中的河流位於四川雅安寶興縣的蜂桶寨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的鄧池溝,而該處正是世界上第一隻大熊貓的發現地。照片中有5個人正在過一條及膝深的河流。「水不深,但很急,一般腰以上才會牽繩。」

王明華告訴成都商報-紅星新聞記者,鄧池溝30多公裡長,海拔從1500米到4200米不等。而野外行走一個星期,像那樣的涉水過河幾十次到上百次都是家常便飯。涉水過河的5人,有人背著迷彩包,有人背著裹成一卷的油布,走在最前面的人用繩子把一個紙箱綁在了背上。

為什麼沒有想像中的登山包、衝鋒衣?油布是什麼用途?王明華說,登山包、衝鋒衣對於他們不一定實用,之前也試過,在一個星期的物資面前,容量略顯不足;穿越竹林的時候,登山包和衝鋒衣也容易被劃破,當然價格貴也是原因之一。「迷彩包、高幫膠鞋最實用,有些河水都到胸口了,再好的防水登山靴也經不起長期泡在水裡」,當然他們還有一些土辦法:長褲內穿著及膝高的布襪子,膝蓋位置綁上一圈繩子,抵禦螞蟥等。

至於油布,下雨天是他們遮風避雨的港灣。「帳篷、食物、炊具以及檢測設備等,每個人剛進去的時候,差不多都背了四五十斤東西。」王明華表示,食物主要以臘肉、土豆、蓮花白為主,有時候也會摘點菌子野菜。動火煮這些東西僅限於每天傍晚5點天快黑前,選好地方紮好營後。午飯一般就著河水、溪水吃點麵包餅乾,10分鐘左右吃完就繼續趕路。「遇上下雨天,油布往空中一鋪開,臨時客廳就有了,生火煮飯,烤乾衣服身體就靠它了。」

25年巡護

只見過兩次大熊貓

睡前規定每人講個笑話

今年49歲的王明華巡山護林已有25個年頭。「最開始當兵回來想著能就業就行,但時間一長,真的捨不得離開」,王明華一路走來,「冬天早上7點起床收拾,8點基本天亮就出發,夏天早一個小時左右。」王明華介紹說,晚上9點左右基本就睡了。而在睡之前大家也會聊聊天,「野外不聊家人,會規定每個人都要講個笑話,聊些高興的」,再喝點小酒暖暖身子就睡了。然而最怕的就是人少,聊到最後找不到話說。

大自然也並非總是以沉默回應這群人。「在野外巡護看到大熊貓有點像中獎,進了竹林的它們就像入水的魚一樣」,25年野外巡護,王明華只見過兩次大熊貓,一次一隻在樹上曬太陽,還有一次一隻剛好走出竹林。而更多時候只聞其聲不見其「貓」。

偶遇難尋,但王明華前前後後參與了近30次大熊貓救助,「每次看到它們健康地回去,都很有成就感。」

除了兩次驚喜,王明華也曾遭遇「驚嚇」。「當時我們在樹上待了一二十分鐘,那群羚牛才走」,當時他們剛出竹林,就遭遇一群羚牛,被嚇了一跳,立即上樹。而他們的突然出現也嚇了羚牛群一跳,「一下子就衝過來了。」王明華笑著說,當時還年輕,上樹也就幾秒鐘的事,想想還是有點後怕。

「與世隔絕」

長時間用不了手機

30歲以下巡護員只有3人

平時上班巡山護林,周末休息時,王明華還是會拿起相機去爬山拍照,「上班有事做,休息的時候拍得更盡興」。之前,王明華一年大概會在山裡待上半年多,現在一年大概4個月。他所指的待在山裡是指深入保護區內部的原始森林,手機在裡面也沒有信號,一次需要待上幾天。除了這種遠程巡護,平常他們則在保護區的邊緣進行日常巡護,包括守一些出入口等,當天都能返回站點。

「有時候一個月也見不到一面。」王明華有一個13歲的女兒,暑假是一年之中他們為數不多的見面機會。「她也想進山,但只想看大熊貓。」每次見面王明華的話不多,更多是拿拍的照片給女兒看,她也很喜歡。

說到照片,王明華的眼神一亮,拿出手機展示了今年過年前後剛拍攝的一些照片。「這個是寶興縣第一次拍的白尾海雕,這是世界上最小的貓頭鷹姬鴞……」隨著手機裡的一張張照片划過,王明華說起的「看了照片心情都不一樣了」,變成了切實體驗。

然而現實並非只有風景,每個月兩千多塊的工資,野外長時間用不了手機的孤寂,讓這份工作多少有些「與世隔絕」。王明華介紹說,現在保護區一共有40多個巡護員,最大的55歲,30歲以下的只有3個。

王明華第一次說起了擔憂。「每年進山,上一年走過的路基本都沒有了,有時候漲水衝毀了,需要手腳並用攀巖繞行,能順著動物的腳印走反而好走。」巡護員走過的路可以說是沒人走過的路。接力棒交給誰答案未知,但他們的故事已然像那些大自然中絕美的瞬間,長久地留在了大家的腦海中。 成都商報-紅星新聞記者 葉燕 林聰 圖片由阿拉善SEE四川項目中心及受訪者提供

相關焦點

  • 致敬:守護秦嶺大熊貓的鏗鏘玫瑰
    導讀:老縣城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以保護大熊貓及其棲息地為主的自然保護區,地處秦嶺大熊貓保護區群落的中心位置。在保護區內分布著大量的珍稀野生動植物,是全國野生大熊貓分布密度最大的保老縣城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以保護大熊貓及其棲息地為主的自然保護區,地處秦嶺大熊貓保護區群落的中心位置。在保護區內分布著大量的珍稀野生動植物,是全國野生大熊貓分布密度最大的保護區。在老縣城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有九位女巡護隊員,她們常年堅守在深山,和男巡護員一樣上山野外巡護監測,下山數據處理分析。
  • 野生東北虎巡護員董紅雨的三十載「山虎情」(9)
    新華社照片,寶清(黑龍江),2020年7月9日野生東北虎巡護員董紅雨的三十載「山虎情」董紅雨在迎春林業局有限公司施業區內查看架設在樹上用於拍攝野生東北虎蹤跡的遠紅外相機(7月8日攝)。52歲的董紅雨是中國龍江森林工業集團有限公司迎春林業局有限公司駐寶馬山林場森林資源監督中心站站長,從1989年開始,董紅雨一直義務進行野生東北虎的信息搜集和巡護工作。30年來,董紅雨積累了大量野生東北虎影像資料和遷徙數據,這些數據成為我國野生東北虎保護研究的重要參考。
  • 隨野保巡護員在官廳水庫調查今冬候鳥遷徙,今年飛過北京的候鳥最多
    現場待在蘆葦叢裡等待候鳥清晨6時30分,官廳水庫水面上一層薄霧籠罩的蘆葦叢中,黑豹野生動物保護站站長李理和兩位巡護員趴在皮筏上,慢慢向水中央划去,他們要尋找一處最佳的觀測地點李理問了問身邊的巡護員。「差不多,我數的230多隻。」巡護員回答道。「因為岸邊觀測與水面上觀測相隔400米左右。用相機拍照時,岸上觀測則是閉上左眼,然後用大拇指覆蓋候鳥數量,大拇指一次可覆蓋30隻到50隻候鳥,以此為基數來推算種群數量,最終照片數量和目測數量取平均值。」巡護員說。
  • 雅安寶興拍到野生大熊貓母子同框:幼年大熊貓大約1歲左右
    雅安寶興拍到野生大熊貓母子同框:幼年大熊貓大約1歲左右
  • 守護江豚公益——我們與江豚的故事,還未完待續
    在2020年第一期「江豚保護益行者」重磅回歸後,噢啦於5月底開始招募志願者,邀請大家一起前往鄱陽湖江豚保護地——江西省上饒市康山鄉江豚灣進行江豚保護的線下志願體驗活動。我們希望譜寫每一個熱心公益的你,和江豚之間的故事。招募海報發出後,我們收到了全國各地近400名小夥伴的報名申請。
  • 三門峽市示範區大王鎮:天鵝灣巡護員中有位古稀詩人
    「看護好天鵝,保護好環境,人與大自然和諧共處」,紀正群邊巡護邊說。紀正群今年75歲,大王鎮北營村人,曾在大王鎮土地管理所工作16年,退休後自願擔任起天鵝灣巡護員,今年已經是第13個年頭,隨身攜帶的「大王鎮白天鵝巡護員記錄本」不光記錄了整個黃河生態廊道的天鵝的數量、狀態,並對溼地內植物的生長情況、閘口蓄水狀態、水質監測結果等進行綜合評估,還記錄了一首首關於生態關於「大天鵝」的散文詩,「人和天鵝同世上,同生同長同大王。
  • 今天是世界巡護員日 巡護員工作時為什麼喜歡穿長襪子?
    今天是「世界巡護員日」,巡護員工作時為什麼喜歡穿長襪子?這是螞蟻莊園7月31號今日莊園小課堂的問題,很多用戶還不知道答案,本文小編會為大家詳細介紹7月30日今天螞蟻莊園課堂小雞飼料答案。今天的問題是:今天是「世界巡護員日」,巡護員工作時為什麼喜歡穿長襪子?防止螞蝗叮咬時尚修身又保暖答案是:防止螞蝗叮咬小夥伴們快去領飼料吧!以上就是7月31日螞蟻莊園小課堂的問題答案。來源:閩南網
  • 【故事】寧德福安:巡特警反恐大隊 富春溪畔「護城人」(987)
    建隊6年來,該大隊先後榮獲「福安市青年文明號」「福安市五四紅旗團支部」「福安市先進基層黨組織」「寧德市五四紅旗團『總』支」「寧德市工人先鋒號」「寧德市青年文明號」「福建省青年突擊隊」「福建省優秀公安基層單位」「疫情防控阻擊戰中表現突出集體」「新中國成立70周年大慶安保維穩工作成績突出集體」等20多項榮譽稱號,以及集體三等功4次、嘉獎2次。
  • 生活報記者跟隨巡護員進深山 清山清套為東北虎豹守護「家園」
    生活報訊(實習生曹悅記者薛宏莉)為給東北虎、豹等野生動物提供安全的生存環境,20日,東北虎豹國家公園2020年今冬明春清山清套打擊亂捕濫獵違法行為專項行動暨綏陽局首發式在綏陽林業局有限公司啟動。2020年是東北虎豹國家公園體制試點的收官之年。自2017年9月13日東北虎豹國家公園國有自然資產管理局、東北虎豹國家公園管理局綏陽局正式掛牌成立以來,園區內東北虎豹及其獵物種群得到了有效恢復。綏陽林業局組建10支專業巡護隊,與區域內的全部居民籤訂反盜獵責任狀,常態化開展清山清套、打擊亂捕濫獵野生動物專項行動等。
  • 【警察故事141】福安巡特警:富春溪畔的守護者
    建隊6年來,大隊獲得「福建省優秀公安基層單位」「福建省青年突擊隊」等20多項榮譽,榮立集體三等功4次、嘉獎2次。 建好機制 提升社會治安防控效能 2014年5月,福安市公安局巡特警反恐大隊正式成立。
  • 大熊貓的「快樂老家」――四川雅安大熊貓棲息地見聞
    2006年7月12日,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審「四川大熊貓棲息地」申報世界自然遺產時,有專家稱:「沒有寶興,大熊貓的故事就無從說起。」1839年,法國人在寶興縣蜂桶寨鄧池溝建起了天主教堂。中國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張和民介紹,大熊貓分布有三大要素:水、竹子和樹,針葉林下面有竹子,而且竹子密度又不是很大,那是很典型的野生大熊貓的棲息地。「張想」能選擇在這個地方出現,說明「張想」完全適應野外的生態環境。「張想」是一隻雌性大熊貓,2011年8月20日出生。
  • 星太奇:同學講述童年的四種「睡前故事」,奮豆故事串燒太有趣
    導語:在幼年時,父母總會在我們睡覺前講故事,一方面增加了我們的見識,另一方面能讓我們更好的休息,可睡前故事你知道多少個版本呢?同學們今天為大家描述的睡前故事又有什麼不同呢?星太奇:同學講述童年的四種「睡前故事」,奮豆故事串燒太有趣筆者認為奮豆的睡前故事之所以與眾不同,問題就出在奮豆老爸對睡前故事的重視性不足,起初古老師提問同學們的睡前故事版本,大家先後講述了狼外婆、小蝌蚪找媽媽以及醜小鴨等等的故事,筆者覺得這四種故事充滿童年的趣味,也凸顯出大家童真的一面,而奮豆的故事卻是導致其脾性反覆無常的原因,忙碌的老爸把小紅帽、愚公移山等故事進行串燒,
  • 西安市第三十四中學開展「大熊貓秦嶺亞種生活習性初探與生態環境...
    在大熊貓國家公園佛坪分局涼風埡管護站,地理社團的師生跟隨巡護員的腳步,進行了一天的巡護工作。  走進周至 學習保護大熊貓的知識  通過查閱資料,同學們了解到:2017年,陝西省政府建設秦嶺大熊貓國家公園,2019年也是國寶大熊貓科學發現150周年,秦嶺大熊貓亞種主要分布在秦嶺腹地,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 星太奇:老爸講述睡前故事,奮豆聽完竟無法入眠
    同學們大家好,小的時候我們睡不著覺,都會讓大人來給我們講幾個故事,有助於我們的快速的入睡,可是奮豆聽的睡前故事不止沒有讓奮豆進入夢鄉,反而讓奮豆失眠而無法入睡了,奮豆究竟聽了什麼樣的故事呢,下面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 睡前故事|哄女朋友睡覺的睡前故事 day25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同心圓讀書會,ID:HeartCircle】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哄女朋友睡覺睡前故事 day25"一眼就喜歡的從來不是文案 而是似曾相識的經歷"最近,小兔子發現兔子先生總是工作很忙,晚上很晚才回家,早上一大早就出門了,就連周末也不例外,都沒有太多時間陪它了。
  • 我省啟動「新一千零一夜」農村住校生睡前故事公益項目
    我省啟動「新一千零一夜」農村住校生睡前故事公益項目 2015年07月31日 09時13分 來源: 四川日報 【字體:大 中 小】
  • 「故事」寧德福安:巡特警反恐大隊 富春溪畔「護城人」(987)
    今年8月,福建省創建青年文明號活動組委會公布2020年-2022年省級「青年文明號」名單,福安市公安局巡特警反恐大隊再次光榮上榜!鍛造鐵軍 砥礪前行福安市公安局巡特警反恐大隊是一支有著108名隊員的公安一線隊伍,其中青年隊員59人,佔比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