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野保巡護員在官廳水庫調查今冬候鳥遷徙,今年飛過北京的候鳥最多

2020-12-18 北晚新視覺網

持續一個多月了,5萬多隻候鳥已飛過北京。在它們遷徙的必經之路上,黑豹野生動物保護站的巡護員日夜守護,記錄相關數據……今年的候鳥數據有何變化,龐大的數據是如何計算出來的?記者在官廳水庫觀測點,跟隨巡護員的腳步一一尋找答案。

現場

待在蘆葦叢裡

等待候鳥

清晨6時30分,官廳水庫水面上一層薄霧籠罩的蘆葦叢中,黑豹野生動物保護站站長李理和兩位巡護員趴在皮筏上,慢慢向水中央划去,他們要尋找一處最佳的觀測地點,等待候鳥的出現。

皮筏很小,李理趴在架好的相機前準備隨時拍照,兩名隊員半臥在皮筏後方操控方向。此時,他們的身上蓋滿了乾草和綠布。

「今年官廳水庫水位又上升了,淺灘長出了蘆葦,很容易劃破皮筏子,但這裡又特別適合候鳥棲息,我們只好把觀測點選在水位20米深的地方。」李理悄聲地說。

劃出了100米後,皮筏子停在一處茂密的蘆葦叢。

「就在這裡吧!」李理撥開面前的蘆葦,將蓋滿乾草的長焦鏡頭隱藏好,開始靜靜地等待。

李理說:「觀測候鳥,還不能打擾它們,所以我們在離它們400米以外的地方,而且要提前幾個小時等在那裡,否則等候鳥飛到了再接近它們就難了。」

上午10時,遠處的一陣鳥鳴讓已趴了三個小時的我們來了精神。循聲望去,北邊的天邊一列排成「人」字形的灰鶴已飛過海陀峰。

「來了。」李理拿著對講機說。

幾分鐘後,一群灰鶴緩緩從高空滑翔到水面……李理迅速按下快門,拍下一組組珍貴的照片。

守候在岸上的三位巡護員也沒閒著,他們用高倍望遠鏡和相機對著空中的候鳥進行拍攝,並記錄相關的數據。

在整個官廳水庫,這樣記錄候鳥遷徙的機位有十多個,迎接著大天鵝、小天鵝、疣鼻天鵝的依次到來,官廳水庫也成了候鳥的天堂。

「我們第二組已經準備下水了,你們上來休息一會兒吧!」上午11時,在不知不覺中我們已在皮筏上趴了大半天。

「你們下來輕一點兒,從旁邊多繞點兒路,千萬別驚擾它們。」李理囑咐著。

活動了一下略微僵硬的腰,上岸後的李理又抱著相機鑽進了岸邊的帳篷裡查看剛拍攝的每一張照片,他要從這些照片中數出今天飛到這裡的候鳥數量。

釋疑

數據是

一隻只數出來的

官廳水庫是南下候鳥路經北京的第一站。每到10月底,野保站隊員們都會進駐這裡記錄候鳥的種群、數量,以及帶崽量。面對龐大的鳥群,如何得出數據?隊員們有沒有藉助高科技設備呢?

「就是數唄,沒啥高科技設備。」李理指著剛拍的照片說。

照片中的灰鶴每一隻都錯落有致,並沒有出現兩隻完全重疊的現象。

「這批一共降落了200多隻,你那邊數的怎麼樣?」李理問了問身邊的巡護員。

「差不多,我數的230多隻。」巡護員回答道。

「因為岸邊觀測與水面上觀測相隔400米左右。用相機拍照時,岸上觀測則是閉上左眼,然後用大拇指覆蓋候鳥數量,大拇指一次可覆蓋30隻到50隻候鳥,以此為基數來推算種群數量,最終照片數量和目測數量取平均值。」巡護員說。

「觀測的精確度,取決於位置,我們要找水域開闊,沒有大片水草遮擋的地方。有時為了找這樣一處適合的地方,要繞幾裡路。」一位巡護員說。

即便是簡單的計數,也要在保護候鳥的前提下進行。李理告訴記者,每次觀測拍攝的照片都要選取候鳥剛剛降落水面的照片,看到候鳥在水面棲息,就只好繞到它們側面。

「背影或是起飛的畫面,無法準確計算數量的,也不能作為參考依據。」李理說。

「我們預感到今年候鳥過境的高峰期要比往年早,數量也會增加。所以早在10月中一部分巡護隊員就趕到吉林莫莫格溼地了。從那,可以看到從西伯利亞地區和蒙古國出發,並即將飛到北京的第一批候鳥。」李理說,讓他們沒想到的是,剛到莫莫格溼地的隊員就報告,首批遷徙的候鳥已達1000多隻了。

李理介紹,我們觀測著候鳥遷徙的起點,也會關注它們的目的地。像大天鵝不會飛過長江,它們停靠在河南三門峽水庫和山東榮成,小天鵝會飛過長江,來到鄱陽湖過冬,灰鶴則是直接飛到雲南……

就在記者隨隊員們在官廳水庫觀測時獲悉,已有上千隻候鳥抵達山東、河南兩地,到達鄱陽湖的候鳥也有幾百隻了。

驚喜

遷徙的數量

創歷年之最

對於巡護員來說,官廳水庫就是服務區,大量候鳥紛紛在此停靠。為期一個多月的觀測巡護工作中讓人驚喜地發現,今年的候鳥已創下種群最龐大、遷徙期最長、高峰期最早、候鳥的帶崽量最高等多項之最。

「10月18日,幾百隻灰鶴第一批抵達官廳水庫;11月13日,遷徙進入高峰期,當天抵達官廳水庫的灰鶴有4000多隻,比往年提前了十多天。」李理說,候鳥早遷的原因主要是氣溫下降。

「今年飛到北京的大天鵝幼崽全部都是灰色。巡護員還發現,每一隻候鳥的帶崽量也創下新高。」李理說,高峰期和遷徙期的提前,導致很多鳥類的幼崽都處於亞成體狀態。以前的帶崽量是3隻左右,今年平均都是5隻幼崽,最多的有7隻。這說明候鳥的故鄉以及沿途溼地的環境越來越好,大家的保護意識也強了。

最讓巡護員們喜出望外的是,今年飛過北京的候鳥數量為歷年之最。從遷徙高峰期第一天下午3時開始,大量的候鳥飛越海陀山來到官廳水庫,成群結隊遮天蔽日,這樣的場景直到晚上7時還沒有結束。經過測算,當天共有1萬隻候鳥來到這裡。

李理說:「近兩年官廳水庫持續放水,原來的灘涂都變成大溼地,長滿了蘆葦、蒲草等植物,水下的魚蝦貝類也越來越多。不僅棲息環境好了,食物也十分充足,趕來的鳥類自然就會增多。」

目前,已有5萬餘只候鳥飛過北京,各種鳥類共323種,其中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十餘種。李理預計到下月中遷徙期結束時,會有超過6萬隻候鳥飛過北京。

變化

村民保護意識

逐漸增強

李理和隊員們已在官廳水庫巡護候鳥20年,他們親眼見證了飛過北京的候鳥從不足千隻到數萬多隻。巨大變化的背後,其實是環境改善和居民保護意識逐漸提高。

「老鄉,地裡怎麼有玉米粒?」在高峰期到來之前,李理巡護水庫附近時發現。

「每年冬天你們都拿著棒子豆餵鳥,今年你們別來了,我們替你們餵吧!」老鄉淳樸的回答讓巡護隊員們非常感動。

如今,候鳥遷徙的高峰期已經過去,部分巡護員已經撤回休息,剩餘人員仍在前線巡護,目前李理的重點就是關注遷徙末期的候鳥,以及一些掉隊留守北京的鳥類。

「近幾年,飛過北京候鳥數量逐漸增多,生物多樣性也會愈發完整。與市民保護野生動物意識的提升密不可分。」李理說。

遷徙候鳥多了,但一些觀鳥愛好者的行為也讓巡護隊員十分頭疼。李理說:「這兩年觀鳥愛好者用上了無人機,給候鳥造成了不小的驚嚇。」

「今年候鳥的帶崽量大,而且幼崽都處於亞成體,萬一出現混亂,幼鳥找不到父母,它們就面臨著掉隊,甚至是死亡的危險。所以,近幾年不管在哪裡看到無人機觀鳥,我們都會制止。」李理解釋。

(原標題:隨野保巡護員在官廳水庫調查今冬候鳥遷徙 今年飛過北京的候鳥最多)

來源:北京晚報 記者:張群琛

流程編輯:u018

版權聲明:文本版權歸京報集團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改編。

相關焦點

  • 首批北上候鳥進入官廳水庫 將停留45天左右(圖)
    2015年3月3日  在候鳥南下北上的長途遷徙過程中,北京因為處於「遷徙通道」的重要節點上,因此成為候鳥們的休息站和能量供給站。昨天上午,首批北上候鳥陸續從西南方向進入北京市界。它們將在北京停留45天左右,然後繼續北飛,飛往繁殖地遠東地區西伯利亞。
  • 北京延慶官廳水庫:京郊觀鳥最佳地點 還有火盆鍋豆腐宴暖身子
    每年進入11月初,成群的天鵝、灰鶴、赤麻鴨等候鳥降落在官廳水庫的湖面上,由此拉開了冬候鳥遷徙的序幕。這些大天鵝時而翹首願望,時而結對盤旋,時而傳出「嘔嘔」的叫聲,優美的身姿也吸引了諸多攝影愛好者帶著相機和三角架等設備,早早地靜候在官廳水庫邊。
  • 北京今春候鳥遷徙呈現三大特點
    本報記者 馬雨晶 尚文博  候鳥遷飛季,北京野鴨湖溼地自然保護區成了現實版的天鵝湖,每日可觀測到200多隻大天鵝、小天鵝和疣鼻天鵝在湖中嬉戲。  在2020年這個特殊的春天,北京88個候鳥監測站監測到遷徙候鳥140餘萬隻。監測結果還顯示,今春候鳥遷徙具有時間早、數量多、停歇地點廣泛三大特點。
  • 救護中心出診接傷鳥 遷徙候鳥遭遇北京「路障」
    救護中心出診接傷鳥 遷徙候鳥遭遇北京「路障」 這可不是童話故事的開頭,現在的北京隔三差五地就會上演一出「候鳥撞牆記」。秋冬季正是候鳥遷徙的高峰期,作為必經通道的北京每年要飛過10多萬隻候鳥,不過有不少小鳥卻因為遇到城市「路障」不得不在此停留數日養傷。目前本市野生動物救護中心的工作人員天天都要接診受傷的候鳥。    昨天一大早,記者來到位於順義的北京野生動物救護中心,準備隨同工作人員一同救助受傷動物。
  • 額敏水庫成為候鳥棲息的家園
    中新網新疆新聞04月11日電(馬新慧)近年來,隨著額敏水庫周邊生態環境的改變,以及水庫限捕令的實施,額敏水庫生態環境逐漸得到改善。春天候鳥集結,夏天綠樹成蔭,構成了一幅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美好畫卷。  眼下正是生機勃發的美好時節,額敏水庫碧波蕩漾、草木萌動、春和景明。
  • 大批春候鳥過境北京,公園裡的觀鳥人樂壞了
    以野鴨湖市級溼地自然保護區為例,截止2018年10月,觀測到的鳥類已達343種,與2015年同期相比新增48種,其中不乏短嘴金絲燕、林柳鶯、東方中杜鵑、花田雞、雲南柳鶯、北椋鳥等北京罕見品種;在松山、霧靈山等自然保護區中,豹貓、野豬、狍子、草兔等也越來越多地出現在監控鏡頭中。今年從2月中下旬開始,大批春候鳥陸續南遷過境北京。
  • 哈爾濱—洞庭湖,落隊候鳥「打車」遷徙,專家們卻這樣說……
    「打車」遷徙的過程中,200多隻候鳥零死亡,目前這些候鳥已分批放飛。據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綠色發展基金會介紹,200餘只候鳥,共涉及8種,分別是藍喉歌鴝、紅喉歌鴝、田鷚、白腰朱頂雀、黃雀、黃喉鵐、金翅雀、黑尾蠟嘴雀,經過挑選合格坐上「房車」。
  • 8年時間,持續保護候鳥、研究候鳥全球遷徙路線
    11月10日,「跟著大雁去遷徙留住江豚的微笑」全球候鳥跟蹤守護行動舉行,愛鳥志願者們從遼寧瀋陽灌子洞國家溼地公園出發,將抵達湖南洞庭湖,活動將持續至11月22日,途中將為遷徙候鳥立下第十塊保護碑。奔波千裡,只為見證候鳥南遷。2012年,在瀏陽工作的愛鳥志願者周自然發起「跟著大雁去遷徙」這一公益活動。
  • 50餘萬隻候鳥飛臨北大港溼地,誰在守護候鳥天堂?
    北大港溼地自然保護區,是世界八大重要候鳥遷徙通道之一,每年春秋兩季,大量候鳥把這裡當做驛站,覓食、棲息,補充能量後繼續遷飛。現在,正是候鳥南遷的時候,據最新數據,北大港溼地已迎來候鳥50餘萬隻,其中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東方白鸛700餘只,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疣鼻天鵝、大天鵝、小天鵝總共約2500餘只,白琵鷺500餘只。
  • 遷徙的候鳥靠什麼辨舊路?眾說紛紜莫衷一是,但候鳥「先頭部隊...
    【遷徙】部分冬候鳥已經來到黃河溼地候鳥啟程前需儲存大量脂肪候鳥遷徙的背後,是一部辛酸史。隨著棲息地氣溫的變冷、食物的變少,它們不得不踏上遷徙的徵程,到更舒適的、食物更多的地方生存或繁殖。馬朝紅說,鳥類遷徙前,需要大量的食物保證,因為遷移的能量消耗依賴於體內以脂肪形式儲存的能量。特別是飛越沙漠和海洋的遷徙鳥類,由於途中沒有補充食物的地方,必須不停地飛,到了遷徙目的地,候鳥體重會減輕不少。並不是所有的候鳥都是白天遷徙。馬朝紅說,猛禽的天敵少,所以往往在白天趕路。
  • 【地理視野】關於候鳥遷徙之痛背後的地理問題,中國候鳥遷徙路線圖...
    最值得關注和星標的地理科普備考資源庫  什麼是候鳥?候鳥為什麼遷徙?候鳥遷徙中都可能會遇到哪些問題?地理考題中是如何設計有關「候鳥遷徙」的試題呢?今天,咱們一起來研究這個話題吧。
  • 江西婺源鴛鴦湖迎今年首批越冬鴛鴦
    南下候鳥「先頭部隊」已抵京天氣逐漸寒涼,對氣候變化異常敏感的候鳥們,現在也加快了南下遷徙的速度。18日,北京黑豹野生動物保護站在官廳水庫監測到首批抵京的候鳥群,灰鶴、天鵝、豆雁等鳥類紛紛現身。這些候鳥來自西伯利亞、遠東地區以及我國東北一帶,它們將一路南下經過北京飛往越冬地鄱陽湖。
  • 候鳥遷徙正當時 延慶野鴨湖「野趣」橫生
    延慶區野鴨湖國家溼地自然保護區是每年候鳥遷徙的重要駐足棲息地,寒冬時節氣溫驟降,但在野鴨湖國家溼地公園的湖面上,卻熱鬧非凡。百隻灰鶴光臨於此,棲息覓食,形態各異的候鳥為這個冬天帶來了不一樣的靈動之美。在野鴨湖國家溼地公園,南側的步道上,環湖而行,可以聽見候鳥清晰的「咕咕」叫聲,讓野鴨湖變得更加生動有趣。大雪節氣剛過,氣溫已降到零下,野鴨湖國家溼地公園內的湖面上,結了一層厚厚的冰,晶瑩剔透,形成一幅美麗的冬日圖畫。寬闊平坦的溼地上,一群駐足覓食的灰鶴和豆雁成為了這裡的主角。
  • 遷徙的候鳥靠什麼辨舊路?
    當黃葉開始紛落,丹桂金菊飄香,山果成熟墜落,候鳥們也已從更北的北方出發,填飽肚腹,扇動翅膀,向更南的南方飛翔。    這是它們一年內第二度的遷徙。廣漠的黃河溼地內,已經迎來了第一批候鳥的身影。鷹擊長空,鷂子翻身,白鷺鳴柳,灰鶴沖天,還有一些體型小的鳥類,它們作為遷徙候鳥的「先頭部隊」,翩翩降落在河南,棲息在河上,休憩在河兩岸。
  • 鄱陽湖本月將迎冬候鳥遷徙高峰
    有一字形的、也有人字形的鳥陣,一群群正在向我省鄱陽湖溼地保護區飛來,鄱陽湖廣闊水域作為候鳥珍禽的第二故鄉,本月將迎來候鳥的遷徙高峰。遷徙高峰之後,大量的候鳥將在湖泊中嬉戲,在天空中飛翔,也就意味著鄱陽湖迎來了最佳觀賞候鳥季節。如此絕佳觀鳥勝地勢必吸引許多遊客、攝影愛好者前來。 在鄱陽湖停留下來栖息的成群候鳥也將分散在廣闊的水域,那麼,哪裡將是廣大遊客的最佳觀鳥點呢?
  • 冬候鳥遷徙進入尾聲,最後一批「北方來客」抵達揚州
    錢治華 攝當一群紅嘴的鳥兒出現在高郵湖時,意味著候鳥遷徙,已進入尾聲。這紅嘴的鳥兒正是紅嘴鷗。通常,它們是最後抵達揚州的冬候鳥。紅嘴鷗抵達揚州,比往年晚了一些揚州攝影協會野生動物與鳥類攝影分會的錢治華,在高郵湖上拍攝到了一群約80隻紅嘴鷗,這是他今冬第一次在揚拍攝到紅嘴鷗。
  • 遷徙期到來,大美常德成候鳥棲息天堂
    「今年僅在這一片水域,我們就觀測到31隻秋沙鴨。其中雄性12隻、雌性19隻,這說明沅江的水質越來越好,環境也越來越好。」桃源沅水國家溼地公園管理處負責人向記者介紹。 壺瓶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有鳥類367種,每年冬天,100餘只中華秋沙鴨都會來這裡越冬。
  • 候鳥遷徙:誰說是場想飛就飛的「旅行」?
    在古北區(以亞歐大陸為主的動物地理分區)陸地繁殖的589種鳥類中有40%的種類,總共大約50億隻鳥,每年要飛到南方去越冬,這還不包括在本區內遷徙的鳥類。在加拿大繁殖的雀形目鳥類有160種,其中120種進行遷徙,佔75%。圖片來源於pixabay有遷徙行為的鳥類就被稱為候鳥。候鳥可分為夏候鳥和冬候鳥兩種。
  • 保護候鳥遷徙 建設生態昭蘇
    投餵候鳥投餵候鳥溼地候鳥溼地沿岸的10支駐村工作隊堅持將保護候鳥遷徙融入廣大農牧民群眾生產生活中,通過宣傳教育、關愛救助行動,增強農牧民群眾保護野生動物意識,形成了人人參與、人人保護的良好氛圍。每年入秋,沿特克斯河溼地周圍的訪惠聚工作隊都會啟動了《野生動物救援應急預案》並成立候鳥救護工作隊,會同旅遊執法部門和林業局動物保護站共同採取措施,保障遷徙候鳥的安全。
  • 各地林草頭條丨北京通州:森林溼地「擴容」候鳥有了新「驛站」
    各地林草頭條丨北京通州:森林溼地「擴容」候鳥有了新「驛站」 2020-11-09 11:4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