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晚報訊(記者 曾玉英 通訊員 賀春容 肖優俊 李心苗)12月16日,桃源水電站大壩下方的淺灘水域,10多隻中華秋沙鴨悠閒地穿梭在沙洲間,有的梳毛展翅,有的自由翱翔,還有的一頭扎進水裡捕捉食物,引來不少攝影愛好者的「圍追堵截」。
「今年僅在這一片水域,我們就觀測到31隻秋沙鴨。其中雄性12隻、雌性19隻,這說明沅江的水質越來越好,環境也越來越好。」桃源沅水國家溼地公園管理處負責人向記者介紹。
壺瓶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有鳥類367種,每年冬天,100餘只中華秋沙鴨都會來這裡越冬。今年入冬以來,保護區工作人員已在江坪河、南坪河、金家河、黃虎港河發現中華秋沙鴨51隻,另在仙陽湖國家溼地公園發現11隻、蒙泉水庫發現8隻,石門境內目前已觀測到中華秋沙鴨70隻。
11月以來,道水河國家溼地公園管理處工作人員也發現了16隻尊貴的客人——小天鵝,這是臨澧縣首次發現數量如此眾多的小天鵝。16隻小天鵝在道水河國家溼地公園內結隊巡遊、覓食嬉戲,工作人員同時還觀測到灰雁、豆雁、斑嘴鴨、羅紋鴨、蒼鷺、灰頭麥雞等候鳥20多種。
在西洞庭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工作人員觀測到黑鸛11隻,小天鵝2000多隻,還有上萬隻野鸕鷀、雁鴨類萬餘只。「現在還不是候鳥最多的時候,明年3月,西洞庭湖將成為鳥兒的天堂,預計將達到4萬餘只。」保護區管理局負責人介紹。
據悉,常德擁有洞庭湖平原獨特的河網水系,溼地分布廣闊、特色鮮明,野生動植物資源豐富。現有溼地面積19.01萬公頃,佔國土面積的10.44%,有植物865種、鳥類285種、魚類120多種。其中,國家一、二級保護鳥類20餘種,主要瀕危保護物種有中華秋沙鴨、白鶴、黑鸛、東方白鸛、鴻雁、小天鵝等,西洞庭湖溼地是全球重要的候鳥遷徙越冬地、停歇地和繁殖地。目前,我市已建立津市毛裡湖、桃源沅水、安鄉書院洲、澧州涔槐、鼎城鳥兒洲、石門仙陽湖、漢壽息風湖、臨澧道水河等8處國家溼地公園(含試點),形成了覆蓋各區縣(市)的國家溼地公園體系。設立了壺瓶山、烏雲界、西洞庭湖3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花巖溪、望陽山2個省級自然保護區。市域納入保護的溼地面積13.33萬公頃,溼地保護率達70.15%。適宜的環境和豐富的食物,吸引了眾多鳥類前來「安營紮寨」、繁衍生息。
「歡迎大家來大美常德,感受候鳥的天堂、溼地公園的獨特魅力!」市林業局負責人向世界發出邀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