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一則微博被網友瘋狂轉發:「很牛逼的溫醫大保安,和老外全程30多分鐘純英文交流無障礙,惹得小老外當即掏名片約他明年去找他玩。眾人皆贊,大家都上去與之攀談,得知他初中文憑,自學英語一年每天學英語10小時至此程度。大哥有些話說得著實有道理。這樣的保安,難道不是中國好保安麼?」
前兩天,一則微博被網友瘋狂轉發:「很牛逼的溫醫大保安,和老外全程30多分鐘純英文交流無障礙,惹得小老外當即掏名片約他明年去找他玩。眾人皆贊,大家都上去與之攀談,得知他初中文憑,自學英語一年每天學英語10小時至此程度。大哥有些話說得著實有道理。這樣的保安,難道不是中國好保安麼?」
在微博後面長長的評論裡,網友們除了點讚,紛紛表示汗顏,「小夥伴們,快去學習吧!」
老外留名片是為了互相鼓勵
微博裡的「草根學霸」名叫孫永真,今年31歲,是溫州醫科大學的一名保安。
網友所說的是11月3日的事。當天,有個國際醫學會議在溫州醫科大學召開。
一名外國男青年來到會場附近,他媽媽是會議的主講人,他是陪同前來的。正好孫永真碰上他,兩個人聊了半個多小時。
孫永真說,這名外國男青年是香港一所大學的博士生,學過好幾年中文,「當時他很詫異我才學一年的英文,怎麼比他的中文還好。」
於是,對方給了孫永真一張名片。兩個人約定,各自努力一年,一年後孫永真去香港找他玩,「到時就可以談更多的話題了」。
大學保衛處的義務翻譯
昨天下午,這位「學霸」穿著保安服,站在溫州醫科大學茶山校區大門口。
恰逢課間休息,一大批外國留學生走出校園,返回宿舍。走出大門口時,大家不約而同地放慢了腳步,微笑地和孫永真打起了招呼,他們喊孫永真「Sunny」。
「他英文好,甚至說得比我還好呢。所以我們有問題就找他。」來自南非的留學生希爾福說。
在溫州醫科大學有620多名外國留學生。希爾福打趣地說,「我的外國朋友,沒有不知道他的。他就像我們的谷歌翻譯器。」
想去商店買東西,不會說商品的英文名,孫永真幫著查;留學生找不到地方,孫永真用英文耐心給他指路;獨在異鄉想家了,有孫永真陪他們聊天解悶;甚至中國大學生和外國留學生鬧了矛盾,也是由孫永真充當「雙語調解員」……
溫州醫科大學的周老師說,孫永真隸屬於大學保衛處,有一次保衛處和留學生商議事情,但語言不通無法交流,幸虧孫永真在場,這以後,他就成了保衛處的義務「翻譯」。
但此前校方並不知道孫永真有此能耐。直到前幾天,學校官方微博徵集身邊的典型人物,學生們推薦了孫永真,他才一舉成名。
為照顧母親輟學為學英語當保安
孫永真來自蒼南縣金鄉鎮。讀初一時,他當班長,成績很好。後來母親生了腎病,為了照顧母親,他念了半年就輟學了。
他真正在學校裡學到的英語單詞,不足百個。
為了養家,他當過電焊工,跑過生意,母親去世後當了兵。四五年前,他在蒼南當地找了份健身教練的工作,收入非常穩定。當時他正在考教練證,如果考出來月薪能達到七八千元。
有一天,健身房來了外國顧客,孫永真興奮地想和他聊天,卻怎麼也開不了口。「我很想和他對話,但除了『你叫什麼名字』、『拜拜』我啥也不會說啊。」孫永真說,當時感覺特別尷尬,第一次有了學英語的衝動。
去年9月,孫永真離開家鄉,在茶山大學城商務中心當起了保安。「聽說溫州老外常去那裡。」當保安的月工資滿打滿算3000元,根本比不上當健身教練。
今年8月,聽說溫州醫科大學留學生多,他又主動請纓,在這裡當起了門衛。來的時候,他向領導提了一個特別的要求:天天上白班。「白天學生多,才能練習口語。」孫永真說,剛開始還是很尷尬,「想跟老外說『摩託車停好,不要被偷』也不會。但越尷尬越想多學,等會說的多了,枯燥的學習就變成了興趣。這一年來除了工作和英語,我其他都拋開了。」
「我是個要求完美,希望不斷改變的人。」他說。
自己租了個房間天天對著美劇吼英語
孫永真學英語沒任何優勢,沒課本,沒老師。他怎麼能說得這麼溜呢?
「一靠交流,二靠模仿。」這是他總結的經驗。
他有個留學生朋友圈,人數近百人,來自美國、南非、模里西斯等國家。這些朋友一開始是他利用各種機會逮來的,漸漸地,大家喜歡上了和他聊天。「有五六個經常一起玩,打球、聚餐,他們家裡有什麼事,也會跟我聊。」
下了班,孫永真每天平均啃2部英文電影,聽半小時左右的英文歌,再追兩集美劇。幾乎所有的學習,一個iPad就搞定了。字典是少不了的,他每天裝在口袋裡,遇到不懂就查。
孫永真說,他邊看美劇,邊模仿裡面的人說話,口音、語氣都要咬準,一遍一遍地吼。
原本學校給他免費提供了宿舍,和同事一起住。但他怕打擾其他人,自己花錢在學校旁邊租了一個房間。「不然人家會把我當神經病。」他說。
孫永真學英語的事情傳開後,大學老師經常拿他當榜樣,給大學生們勵志。但他倒覺得自己學得不夠好,「我是想學得更深入一些,到時可以跟留學生談一些更具體的話題,比如談論國際大事,是怎麼發生的,怎麼解決。」
當然,他學英語並不是僅僅為了跟留學生閒聊。他說,自己以後想做外貿翻譯,「等積累了更多的人脈,學得更好的時候,也許再過1年就可以做到。」(都市快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