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對於人生有一種獨到的理解,我們常用「命運」這兩個字來描述這種玄妙的感覺,既願意順其自然,也相信人定勝天。
我們認為人生之路是苦樂參半的,但是是選擇「先甜後苦」還是選擇「先苦後甜」,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答案,或者可能暫時沒有答案,只是這麼迷糊地走下去,走完了才能看清楚自己這一生到底是先甜後苦,還是先苦後甜。
那影響這個選擇的關鍵因素是什麼呢?
檸檬覺得可能是每個人的延遲滿足能力。
所謂延遲滿足就是一種甘願為更有價值的長遠結果而放棄即時滿足的抉擇取向,以及在等待期中展示的自我控制能力。
關於延遲滿足的實驗研究檸檬在往期節目中不止一次介紹過,今天就不再贅述了。
今天我主要想跟大家談談,延遲滿足對於我們個人奮鬥,甚至是命運的影響。
檸檬認識一個人:
他在三年前實現了財務自由,因為他開發了一個很受歡迎的應用程式,很多人都羨慕他能在30歲前退休,但他之所以能這樣是因為他此前付出了比常人多得多努力。
任何成功都不是偶然,而是天賦+努力不斷積累的一種必然。
最近有個新聞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到:
安徽宿州一所中職學校有一名體育特長生叫劉傳賀,他即將在今年夏天迎接高考,為了考上心儀的大學,即便因為疫情在家他也沒有絲毫懈怠,沒有專業器材,他就用車軲轆、空心磚來代替,沒有教練陪伴,他就自己一個人訓練,沒有一天放鬆。
因為疫情在家上課的學生有很多,但是像劉傳賀這樣擁有超強自制力的人可能寥寥無幾,因為我們人總是會被即時的欲望所控制,而忘記自己的長期目標。
你要說其他高三考生難道不想考上心儀大學嗎,當然不是,大家都想,可是在家上課有太多誘惑了,很多人都抵抗不了:
手機電腦就在觸手可及的地方,跟同學聊聊天說說八卦,自己無聊發發呆,一天就這麼過去了。
很多人往往是長大走入社會品嘗了諸多辛苦之後,才來後悔當初沒有盡全力學習,早知道當初少看一本小說,多背一點單詞就好了,早知道少玩一點遊戲,多做幾道題就好了。
但是這其中大部分人在此刻也依舊不會比當初更努力,還是今朝有酒今朝醉,混得一日是一日,在焦慮中迷茫,在迷茫中逃避。
實際上,只有你自己知道你對此付出了多少努力,也只有你自己才能決定你願意為此付出多少努力。
選擇先享樂後付出的人總是會用「今朝有酒今朝醉」「明天和意外不知道哪個會先來」之類的話來安撫自己,但檸檬要提醒三點:
第一,你的競爭力和你的生存能力是會逐步下降的;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你工作五年沒有提升什麼專業能力,一旦你失業,那在人才市場你會競爭不過其他人;
第二,環境不會等你,社會是發展的,你停滯不前就會被甩在後面;
第三,你不是一個人,你還有很多責任,不管你想不想承擔,我們不是只為今天而活,也要想想未來。
所以選擇先享樂的人,可能隨著年齡的增長會感覺壓力越來越大。
而改變這種狀態唯一的方法就是現在就開始努力,不要沉迷於短期的欲望,多想想未來,想想此刻自己該做什麼,然後不要找任何藉口,杜絕身邊的誘惑,踏踏實實去做,這樣才有改變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