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依然玩的是 6 人局的現金流,不過這場是平穩而不出彩又沒大特別之處的新手局,感覺相對上兩次有些乏味。我抽到的職業是高薪的律師,全局運氣不好也不壞,沒有瘋狂砸過來的投資機會,也沒有不幸失業、不停生孩子或大筆意外的額外支出。律師每月固定支出很多,要做到被動收入大於總之處相對困難,我也沒去搶別人可以帶來現金流的房產,最終餘下不少現金,第三次未出圈。
要說有什麼新的啟發,可能就是這個遊戲一次一次又一次地讓人看到它映射出的現實的無常和殘酷:現金很重要,如果積累不起一定的原始資金,面對投資機會難免謹小慎微;現金流很重要,不斷想辦法增加工資之外的被動收入,擁有大量資產勢必可以提高應對風險的容錯率。
和做金融分析的同學討論了幾句,對方說這只是金融小把戲,玩遊戲可以鍛鍊下意識,了解了解另一種思考方式。要真想了解金融這種高度紮根生活又脫離生活的行業,需要學習很多很多東西,還要不斷地自我突破。非專業人士學習十幾年,賠了好多錢,也不過懂個皮毛。
觀察場上其他玩家是比較有意思的,不同的人會組合出不同的遊戲氛圍。比如這次全場都沒有互動隨禮的環節,也沒有出賣機會成功的中介機會,還沒有隨機打賞借錢還錢之類的友善交互行為。倒是有沒搞清楚規則,試圖哄抬物價,讓自己投資不起的機會回流市場的競爭者。
銀行家說這個遊戲正常情況下,一個人出圈就結束了,所以自己無福消受的機會也可以通過惡意提高中介費的形式,讓其他玩家無法輕易獲得投資機會來增加被動收入快速出圈。涉及到輸贏問題,遊戲中的財富獲得是一場與時間相關的零和博弈。
關於去除 「沙盤上都不敢冒險,現實中怎麼自我突破」 帶來的惆悵,可以換個角度看:不過又一個普通的比喻句(想到啊 Sai,比喻句誰不會啊),無時無刻不能停的思維是頭腦製造的語言,語言又能有什麼威力呢?為什麼要通過玩遊戲來突破自我呢?怎麼就覺得玩個遊戲能突破自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