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真的會有人慷慨分享他已實踐成功可實現財務自由的方法嗎?
本書的作者(羅伯特·清崎)在出版這本書之前就已經實現了財務自由和退休了。
書中,他用親身經歷的財富故事,告訴了我們如何看待和獲取財富。他的兩個爸爸:「窮爸爸」是他的親生父親,一個高學歷的教育官員;「富爸爸」是他好朋友的父親,一個高中沒畢業卻善於投資理財。兩位爸爸有著截然不同的金錢觀和財富觀。
讀完這本書雖然並不能保證你實現財富自由,畢竟環境不同,成功也難複製。只能在一定程度上給你帶來新的關於金錢、理財、投資的觀念,從而做出不一樣的抉擇。
本書文字淺顯易懂,理財觀念新穎,作為理財啟蒙書籍還是很適合的。
作者簡介
羅伯特·清崎1947年4月8日生於美國夏威夷,日裔美國人,投資家、企業家、教育家。「富爸爸」系列叢書合著者,富爸爸公司合夥創始人,財商教育的領路人。
大學畢業後加入了美國海軍陸戰隊,作為軍官和艦載武裝直升機駕駛員,被派往越南戰場。從戰場上歸來後,羅伯特開始了自己的商業生涯。1977年他創立了一家公司。後來他在商業上經歷了三次大浪沉浮,最終還是於1985年第三次成為百萬富翁。
在47歲那年,羅伯特退休了,因為他已經達到了他自己定義的人生最高境界--"財務自由",於是他已開始一心一意的做他最喜歡的事情--投資。
2000年3月,《富爸爸,窮爸爸》韓語版面市韓國,並在2個月內銷量達到25萬冊。2000年6月,《富爸爸,窮爸爸》靠岸澳洲,大小書店一時為紫色所覆蓋。
2000年4月,《富爸爸窮爸爸》靠岸中國,出版方利用該書新穎的理財觀念,以演講方式在全國組織了多場培訓會,反響空前。銷售很快突破150萬冊,創造了銷售奇蹟,在市場上造成了很大的影響。
2012年10月13日消息,《富爸爸窮爸爸》的作者羅伯特·清崎擁有的一家公司申請破產。但是並沒有打擊他的腰包。因為,這是一次公司破產,而非個人破產。清崎本人大約8000萬美元的資產在清盤過程中不會受到波及。
01 富人不為錢工作
窮人為錢工作,富人讓錢為自己工作。
書中的富爸爸說,大多數人都是希望有一份工資收入,因為他們都有恐懼和貪婪之心。一開始,沒錢的恐懼會促使他們努力工作,得到報酬後,貪婪和欲望又讓他們想擁有所有用錢能買到的好東西。
於是會形成這樣一種模式;」起床,上班,付帳,再起床,再上班,再付帳。。。生活永遠被恐懼和貪婪控制。
因為恐懼和貪婪,大多數人一生都在追求工資、加薪和職業保障,從來不問這種感情支配思想的生活之路將通向哪裡。
不禁使人內心為之一顫,反思自己一直習以為常的生活是否就是這樣,一直被這兩種感覺控制著。
但不禁想反問:有一份工資收入至少能讓我們生存下去丫。我們真的需要改變嗎?或許控制住恐懼和貪婪能找到讓我們生存下去且快樂生活的生活模式?我們又該如何調整和改變這種生活現狀呢?
富爸爸認為是「對錢的無知導致了恐懼和貪婪」。
難道要不為錢工作直到不再有恐懼和貪婪嗎?
富爸爸給出了回答:當然不是,那樣只會浪費時間。正是因為有感情,我們才成為人。感情是我們行動的動力。忠實於你的感情,以你喜歡的方式運用你的頭腦和感情,不要讓它們控制你。學會支配錢,而不是害怕它。按照自己喜歡的方式利用恐懼和欲望,而不要讓它們控制自己。不然,就算獲得高薪,也只不過是金錢的奴隸。
我們可以做的是:
一. 好好觀察你的感情,別急於行動。大多數人並不知道是他們的感情代替了他們的思考,感情只是感情,你必須學會拋開感情來思考。直面我們的貪婪、弱點和缺陷。確定我們該怎樣思考而不只是對感情做出反應。(不因恐懼支付不起帳單而工作,也不衝動辭職。理性規劃。花時間去思考還有啥法子,去發現和抓住機會。)
二.知道錢的運動規律。留意可以掙錢的途徑。(搞副業。學習財務知識。斜杆青年立起來!)
02 財務知識
為什麼要學習財務知識?
富爸爸認為太多人過多地關注錢,而不是關注他們最大的財富——所受的教育。
只有知識才能解決問題並創造財富,那些不是靠財務知識掙來的錢也不會長久。
從長遠來看,重要的不是你掙了多少錢,而是你能留下多少錢,以及能夠留住多久。
如果你想發財,就要學習財務知識。」眾所周知,會計可能是世界上最讓人弄不明白、最乏味的學科了,但如果你想一直富有下去,它又可能是最重要的學科
要掌握財務知識,不管之前有沒接觸過,學習、忘記、再學習是個不錯的方法。
未來學家阿爾文·託夫勒有這樣一句話:「21世紀的文盲不是那些不能讀和寫的人,而是那些不能學習、忘記、再學習的人。」所以不要再為不懂找藉口。
03 資產&負債
現實中很多人並不明白資產和負債的區別。
資產是能把錢放進我口袋裡的東西,不管我工作與否;負債是把錢從我口袋裡取走的東西。
富人獲得資產,而窮人和中產階級獲得負債,只不過他們以為那些負債就是資產。
對資產的定義不是用詞語而是用數字來表達的。如果你讀不懂數字,就不知道什麼是資產。在會計上, 「關鍵不是數字,而是數字要告訴你的東西。它的作用就像詞語一樣,雖然它不是詞語,但它能告訴你詞語不能告訴你的東西。
一個受過高等教育且事業有成的人,同時也可能是財務上的文盲。
例如對「現金流「(即現金流動的方向)的認識。
下面是一個窮人的現金流圖:
下面是一個中產階級的現金流圖:
下面是一個富人的現金流圖:
很顯然,所有這些圖表都經過了簡化,只表現人們最基本的吃、穿、住、用。這些圖表顯示了窮人、中產階級和富人一生的現金流。
現金流說明了問題,即一個人怎樣處理他的錢。
但有更多的錢往往不能解決問題,實際上可能使問題變得更加嚴重。錢往往能暴露人性中那些可悲的弱點,並凸顯人們的無知。
錢只會讓你頭腦中的現金流的模式更加明顯。
如果你的模式是把收入都花掉,那麼最可能的結果是在增加收入的同時也增加支出。
富爸爸建議:用資產項中的剩餘現金進行再投資。流入資產項的錢越多,資產就增加得越快;資產增加得越快,現金流進來的就越多。只要把支出控制在資產項能夠產生的現金之下,就會越來越富有,也會有越來越多的非勞動收入。
我的理解是,把錢投入資產項(基金、股票、房產等),錢生錢。然後用產生的收益去繼續投資或者支付花銷。花銷控制在收益範圍內。這樣當資產項越來越壯大後,就會產生更多收益。你賺到並留下的錢就會越來越多。
-----未完待續~敬請期待
你認為房子是資產還是負債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