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窮」爸爸,「富」爸爸

2021-02-19 荷花島上

許多中國家長經常說「再窮不能窮孩子」,其實原話不是這樣的,原話是「對國家來說再窮不能窮教育,對家庭來說再富也要窮孩子」,也就是說,國家再窮教育預算也應該是最高的,家庭再富裕,也絕對不能讓孩子揮霍。

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人民的生活水平的提高,衍生出一批特別的「富二代」——父母不顧家庭資源稟賦差異,百般努力,傾盡所有,讓孩子享受最好的生活條件。

夫妻倆加上四個老人,六個人面對一個孩子,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真是含在心裡怕化了,捧在手裡怕掉了。

寧肯窮了全家,也不能窮了孩子,是他們的教育信念。在這種環境下長大的孩子,習慣了伸手討要,缺乏感恩心理,今天花明天的錢,消費遠遠超出他的能力。更要命的是,責任心幾乎為零。

我窮我有理、我弱我有理,這種心態會讓身邊的人對他有很大意見,人際交往上往往是失敗的

當下,富人的孩子是富二代。而許多的工薪階層,收入並不高的家庭也在不遺餘力的將自己的孩子包裝成「富二代」,家長們不想讓孩子受苦或產生自卑感的出發點是好意的,但對孩子過分的寵溺和無限制的滿足孩子的奢侈要求:手機電腦非蘋果不要,衣服鞋子一定要耐克阿迪……或許這才是很多貧困家庭子女不求上進,習慣於安逸的根源所在。

同一件事情買100塊錢的衣服,

富爸爸的孩子穿100塊錢的衣服是節儉,窮爸爸的孩子穿同款就是窮酸;

富爸爸說:我們不是不捨得錢,只是希望孩子不要奢侈,生活的艱辛他沒有體驗過,過早享樂不是好事;

窮爸爸卻總是說:孩子喜歡嘛,我們也沒什麼大的本事,就儘量都滿足他。

正是家長這種心理代償機制,從本質上體現出了教育的差異。「我受過什麼樣什麼樣的苦,我的孩子絕對不要怎樣怎樣。」忘記了孩子是小號的大人孩子有孩子的人生。換個角度看,「幫助」是限制,「條件」是牢籠,一步步剝奪別人求生本能,過多的代償,培養出一個心理殘疾人,這才是真正的可悲。

教育專家馬卡連柯說:「一切都給孩子,犧牲一切,甚至犧牲自己的幸福,這是父母給孩子的最可怕的禮物。」——這是家庭教育的悲哀,也是孩子與父母的悲劇。

父母對孩子最好的愛:適當滿足,適當拒絕。

父母富養孩子,初衷只是為了孩子能不受罪、不掉隊。但倘若這富養變成嬌慣孩子,無節制地滿足孩子的要求,無疑是在把孩子變成社會裡最招人煩的角色,於孩子未來的發展百害而無一利。

對於孩子不恰當的要求堅定拒絕,不要因孩子的無理取鬧或是撒嬌賣萌而輕易妥協。

而拒絕的方式也很重要,態度一定要溫和而堅定。

在尊重孩子、平等交流的基礎上拒絕孩子,更有利於孩子接受。而且以後孩子想要提出什麼要求時,他會敢於並樂於徵詢父母的意見,積極與父母商量。

這樣,有利於營造一種民主、和諧的家庭氛圍,更有利於孩子的成長。

今天中國的變化在世界上來看都是變得最快的國家之一,我們的育兒理念,一方面要有傳統的教養,另一方面也得有國際的概念,教一個小孩子獨立自主,這既是中國的古訓,也是國際的要求。

在孩子的成長的過程中,父母不要把孩子的事情全部包辦,父母可以依照孩子的年齡適當的讓孩子自己打理自己的生活。孩子可以自己慢慢學會自己拿勺子吃飯,自己穿衣服,收碗筷,疊衣服,等等。

除了讓孩子自己打理生活,也可以讓孩子分擔一些簡單的家務,讓孩子為家庭出一份力。孩子在體驗家務的過程中會變得更加勤快,慢慢開始獨立,也會在付出中學會感恩。

每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他們會有自己的喜好,自己的想法,只要是在安全且沒有原則上錯誤的前提下,父母可以不用過多幹涉。家長可以給孩子一些提醒,也可以給孩子一些引導,讓孩子獨立的完成自己想做的事情。

人必先自律,如此方自立。父母需要注重培養孩子的自控能力,知道什麼是可以做的,什麼是不可以做的。學會遵守規則,就不會胡亂發脾氣,良好的自律能力會讓孩子慢慢走向獨立。

有的孩子勇於嘗試新鮮事物,而有的孩子面對未曾接觸過的事物就會變得膽怯。這就需要父母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進行正確引導,鼓勵孩子去更多的嘗試新事物。孩子獨立能力需要父母的指導和培養,孩子在學習和生活中都可以逐漸養成獨立的習慣。培養孩子獨立思考以及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孩子的未來會更幸福。

總之,有原則的家長,才能培養出懂得控制欲望的自律型孩子;懂得放手的家長,才能培養出適應社會的複合型人才。

未來的世界,屬於孩子。千萬不能以家長「窮」的思維模式,不正確的價值觀和消費觀,成為孩子前行路上的絆腳石、攔路虎。

我們未必能改變世界,但孩子可以。

相關焦點

  • 「窮爸爸和富爸爸」財商觀
    讀作者羅伯特清崎的「窮爸爸和富爸爸」感悟他的窮爸爸受過高等教育,學習優異還用全額獎學金讀完了名校博士,另一個富爸爸連高中都沒考上。兩個爸爸在事業上都很勤奮, 但是最終的結局卻完全不同:窮爸爸去世後只留下了一堆待付帳單,富爸爸成為了當地最富有的人之一,名下有千萬美元的遺產和慈善機構。是什麼造成了這種結果?
  • 別說你讀懂了《富爸爸窮爸爸》,揭露富爸爸背後真正的秘密(二)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到一個細節,在《富爸爸窮爸爸》這本書當中,雖然窮爸爸並不認同富爸爸的很多觀念,但是他卻建議自己的兒子去向富爸爸請教。窮爸爸是這麼說的:「如果你們想知道如何致富,不要問我,去和你爸爸談談,邁克。」
  • 《窮爸爸富爸爸》學習感悟
    2021年的春節,我看了2本風靡全球的理財入門書籍,一本是《小狗錢錢》,另一本是《窮爸爸富爸爸》。
  • 《富爸爸窮爸爸》:缺乏對金錢的正確認知,再辛苦也只能是窮爸爸
    這就是《富爸爸窮爸爸》中所提到的概念——「老鼠賽跑」。沒錢的恐懼促使他們努力工作,得到酬勞後,貪婪又讓他們想擁有所有用錢能買到的東西。這使他們需要更多的錢,也讓他們花更多的錢。我們大部分人都在「老鼠賽跑」的困境中掙扎,人生幾十年都用來還負債。
  • 富爸爸窮爸爸核心內容提煉
    窮爸爸,學歷高,工作優秀並穩定。工資不低,帳單卻是不少。為了獲得更多的勞動報酬,就要更加勤奮的工作,自由安排的時間很少。富爸爸,一直在商海打拼,每時每刻都銳意進取,沒有人可以依賴,萬事只能靠自己,結果錢和閒一樣沒落下。價值觀1、當面對昂貴的商品窮爸爸會告訴自己和孩子,這個東西咱們買不起。
  • 《窮爸爸富爸爸》的價值在哪裡?
    《窮爸爸富爸爸》是兩個爸爸,一個在學校當教師,拿著固定的死工資,被稱為是窮爸爸;另一位爸爸是資本家,企業家,商人,擁有很多房產,商業和資本,所以稱為是富爸爸。這兩位爸爸在我們看來其實都不算窮,一個擁有穩定的工作和經濟收入,而另一個則擁有許多的資本,商業資產,同樣也要承擔風險。這本書講的是兩個9歲的孩子邁克和作者向兩位爸爸請教怎樣賺錢的故事。
  • 看完《窮爸爸富爸爸》,你還貸款買房嗎?
    讀萬卷書系列:《富爸爸窮爸爸》備受爭議的一本書:這本20年前出版發行的書籍,在發行之初受到了風暴般的指責。因為世人都不同意富爸爸的金錢觀,而受過高等教育的窮爸爸更受歡迎。20年後,全球數以百萬計的人們越來越意識到富爸爸的警示以及他關於未來的課程,是有預見性的。預言在20年後的今天,真的實現了。
  • 富爸爸窮爸爸:讓錢為你工作
    他的兩個爸爸:「窮爸爸」是他的親生父親,一個高學歷的教育官員;「富爸爸」是他好朋友的父親,一個高中沒畢業卻善於投資理財。兩位爸爸有著截然不同的金錢觀和財富觀。讀完這本書雖然並不能保證你實現財富自由,畢竟環境不同,成功也難複製。只能在一定程度上給你帶來新的關於金錢、理財、投資的觀念,從而做出不一樣的抉擇。
  • 窮人思維VS富人思維——《窮爸爸,富爸爸》
    人們常說:「窮人越窮,富人越富」。但窮人和富人的區別就在於:窮人和中產階級在條件支持的情況下會先買下諸如房子,車子,珠寶等。富人則會最後再買奢侈品,因為他們認為真正的奢侈品是對投資和積累真正資產的獎勵。
  • 羅伯特·清崎《富爸爸窮爸爸》讀書筆記
    羅伯特·清崎(,1947年4月8日生於美國夏威夷,日語名清崎徹,第4代日裔美國人,《富爸爸,窮爸爸》系列書籍的主要作者
  • 《富爸爸-窮爸爸》這本書有何價值?
    看了一些其他的理財書籍,到頭來還是覺得《富爸爸窮爸爸》是最經典的,也許是我有先入為主的印象,畢竟是我的啟蒙理財書籍。這本書是透過故事的方式向你傳達理財和投資的觀念,更加讓人深入人心,故事還是真實的,就是作者親生父親是窮爸爸,而朋友的爸爸是富爸爸,因此他有機會得到對於財富截然不同的觀念。我用了不到一小時快速地把這本書又翻閱了一遍,常看常新,依然經典。
  • 《富爸爸窮爸爸》:別讓孩子輸在財商上
    風靡世界的《富爸爸窮爸爸》正是這樣一本提升財商思維的書。為什麼它這麼被人追捧?因為這本書的理念顛覆了很多人的認知。02.最重要的金錢法則是:「給予,然後獲得」《富爸爸窮爸爸》這本書的作者是羅伯特·清崎,他寫了這樣一個故事:他有兩個爸爸,一個親生父親,是擁有高學歷的博士,另外一個是高中都沒畢業的富爸爸,沒有淵博的知識,卻有非常嫻熟的理財技巧。
  • 《富爸爸,窮爸爸》:對金錢的看法不同,擁有的人生就不同
    今日份推薦,《富爸爸,窮爸爸》描述的是一個真實的故事,作者羅伯特清崎的親生父親和朋友的父親對金錢的看法截然不同,這使他對認識金錢產生了興趣,最終他接受了朋友的父親的建議,也就是書中所說的。「富爸爸」的觀念,即不要做金錢的奴隸,要讓金錢為我們工作,並由此成為一名極富傳奇色彩的成功的投資家。
  • 窮爸爸富爸爸的作者破產了,這本書是垃圾還是寶藏?
    窮人按部就班地繼續做窮人,自然會越來越窮,而富人思維和觀念的改變,則變得越來越富。可以說,思考方式決定了你是個什麼樣的人。 ——阿寶 01 最近買書,看到一本《窮爸爸,富爸爸》二十周年紀念版,明晃晃高居銷量榜前列。
  • 《富爸爸窮爸爸》Day1:貧困才是萬惡之本
    - 本周共讀經典 -《富爸爸窮爸爸》羅伯特·清崎、萊希特>   背景故事    羅伯特·清崎有兩個爸爸:「窮爸爸」是他的親生父親,一個高學歷的教育官員;「富爸爸」是他好朋友的父親,一個高中沒畢業卻善於投資理財的企業家。
  • 2000年,《富爸爸,窮爸爸》讓中國人思考了錢的問題|暢銷書讓我們...
    11997 年,日裔美國商人羅伯特·T·清崎(Robert T·Kiyosaki)在自己發明的「現金流」遊戲基礎上,通過接觸美國大量中產階級,收集案例,寫作了《富爸爸,窮爸爸》一書。他在書中根據自己的親身經歷,將親生父親和朋友的父親分別稱為「窮爸爸」和「富爸爸」。兩者的差異則在於對金錢的看法。
  • 【國際財經】《富爸爸,窮爸爸》作者公司申請破產保護
    外電報導,知名暢銷書《富爸爸,
  • 《富爸爸窮爸爸》作者為什麼申請破產,其中原委究竟是什麼?
    《富爸爸窮爸爸》的作者破產啦?洗腦作者叫人致富卻自己申請破產?羅伯特·清崎是個大騙子嗎?為什麼看完《富爸爸窮爸爸》卻沒有變得更富?《富爸爸窮爸爸》通篇廢話毫無價值嗎?《富爸爸窮爸爸》不適合中國國情嗎?它是一本入門理財的經典暢銷書。人紅是非多,開頭疑問是關於這本書和作者最具爭議的話題。在回答這幾個問題之前。我們有必要先了解一下這本書的歷史和作者的生平。
  • 解讀《富爸爸窮爸爸》1、「貧窮」都是自己心甘情願的選擇
    解讀《富爸爸窮爸爸》1、「貧窮」都是自己心甘情願的選擇沒有哪本書能直接把錢送到你手上從今天開始,我們要聊一個新的話題,關於理財,關於個人財富。要解讀的這本書,是被譽為全球最好的理財入門書的《富爸爸窮爸爸》。這本書首次出版是在20年前,1999年的4月份的美國。
  • 《窮爸爸富爸爸》解讀|普通人要成為梁正賢有多難?
    同是理財入門級書籍,《小狗錢錢》讓我們明白理財的重要性,而《窮爸爸富爸爸》則分享的是財商思維。本書我利用這幾天的碎片化時間通讀了一遍,鑑定了適用於大多數的的一本財商啟發意義的好書。一、認識作者與兩個「爸爸」羅伯特· 清崎是日裔美國人,也是一名投資家、企業家。不會做銷售的商人不是一個好的作家,羅伯特· 清崎就是一位成功的暢銷書作者,他的《窮爸爸富爸爸》一版再版,連續20年在財商理財書單排行榜位列前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