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窮爸爸富爸爸》解讀|普通人要成為梁正賢有多難?

2020-12-27 陳舊有道

《三十而已》是時下火熱的電視劇,劇中的梁正賢帥氣多金有品位,生活悠閒有格調,有錢有時間,出手闊綽等等,滿足了王漫妮對擇偶幻想。可惜,隨著劇情的揭露,梁正賢的渣男本質暴露。劇中並未交代他如何發家致富,只知道他財務自由了。拋開劇中他的海王人設,梁正賢在37歲就實現財務自由這點,足以令很多人羨慕。

另一頭,28歲的字節跳動程式設計師郭宇宣布退休的消息引起「震蕩」,他在微博寫道:「我選擇在28歲的末尾退休,擁抱山間清泉與峽谷的風,去感受春秋冬夏。有緣人自會再相逢,朋友,願我們在更廣闊的世界再會!」

天呀,這是什麼神仙狀態呀?

28歲,財務自由,退休。每個字眼湊到一起就覺得不可思議,更何況他是非科班出身的程式設計師。他自己說是運氣,但我認為是他的財商智慧提早幫助他完成財富積累。據說,他的資產配置實現的被動收入,足夠支撐他的日常開銷,在日本購置的房產收益率達到10%。

同是理財入門級書籍,《小狗錢錢》讓我們明白理財的重要性,而《窮爸爸富爸爸》則分享的是財商思維。

本書我利用這幾天的碎片化時間通讀了一遍,鑑定了適用於大多數的的一本財商啟發意義的好書。

一、認識作者與兩個「爸爸」

羅伯特· 清崎是日裔美國人,也是一名投資家、企業家。不會做銷售的商人不是一個好的作家,羅伯特· 清崎就是一位成功的暢銷書作者,他的《窮爸爸富爸爸》一版再版,連續20年在財商理財書單排行榜位列前茅。

在《窮爸爸富爸爸》這本書中,羅伯特· 清崎為大家介紹了兩種爸爸對待金錢、理財、破產、資產等截然不同的看法。他的親爸爸,受過高等教育的政府官員,但他卻是個窮爸爸,一生的軌跡就是讀好書,獲得高學歷,找個好工作,有個穩定的收入與生活。買房買車,一輩子還著貸款,辛苦大半輩子最後還失業了。

而他朋友的爸爸是個富爸爸,中學沒有讀完。可他有較高的財商,懂得開辦公司賺錢,努力投資,不斷增加自己的資產,成為夏威夷的有名的富人。

顯然,羅伯特· 清崎更加信賴富爸爸的一些思維,並跟著他的腳步,也成為了一個商人。他還很會營銷,將《窮爸爸富爸爸》錫類書籍打造成爆款賺錢。

二、本書適用人群

1、適用絕大多數財務狀況混亂的普通人士;

2、能夠獨立思考卻缺乏積極財富觀的職場人士;

3、曾經過度追求精緻窮的人士;

4、有倉鼠式不良消費的「囤貨」人士;

5、缺乏目標,總為自己沒錢理財的「找藉口」人士

6、想好好理財卻存在「財商盲區」的"懶癌"人士

三、讀書渠道

1、微信讀書:電子書,免費

2、網上下載免費的pdf文件:我已下載,有需要微信我。

3、購買紙質書,全網挑個最便宜的連結買

三、為什麼我們要讀這本書?

1、辨別一個問題:資產與負債,擴大現金流

《窮爸爸富爸爸》提出一個觀點:「資產是能把錢放進口袋的東西,不管你工作與否;負債是把錢從口袋裡取走的東西。你想要致富,只需要不斷買入資產就行了;如果你只想當窮人或是中產階級,那就不斷買入負債吧。」

我們一般認為房子是資產,但在作者眼裡,房子是在特定情況下才是資產。比如小明貸款買房,為此背上了5000元的房貸,需要更加努力工作來還貸。而小黑同樣貸款買房,卻將房子按房間出租,收來的租金抵扣了月供,還多出了1000塊。那麼這個房子對小陳是資產。

再比方說,《三十而已》的顧佳在太太圈合影被裁,花光積蓄買了個包,此時這個包包並不是資產,而是負債。而她利用這個包打入太太圈,成功拿到訂單,這個包此刻勉強算優質的負債。只有當這個煙花訂單的利潤達到與包包價格持平的現金流。此時,這個包才算是顧佳的資產。

我的理解是資產就是錢花出去能得到更多錢或者物;而負債是購買的時候花了錢,買了以後還要不斷地花錢。比如買車。買車以後就要支付保險、購置稅、保養等。

2、學會做一個聰明的農夫

羅伯特· 清崎在書中提出建議,建立自己牢固的資產,把收入用來購買更多的資產。一旦錢進入了資產項,就不能讓它出來,即使只有一分錢。此時,作為資產的每一分錢都是你的僱員,讓錢為我們工作,而且是你24小時不停的為你工作,且不需要你的報酬。

如果你是一個上班族,你就繼續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以外,不斷地構築你的資產項(股票、基金、專利、版稅等)。當資產產生的收入作為收入放入你的口袋時,你再把收入持續購買資產,你的資產就像滾雪球般不斷的擴大,最後資產產生比本金高出數倍的回報。

這好比一個聰明的農夫,他自己需做種田要幹農活,幹好農活賣出去農產品的收入養更多更大更肥的金鵝,讓金鵝下更多的金蛋,而不是殺了金鵝來吃。

3、培養自己的財商,不做思想的巨人,而是要行動起來

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對於一些理財的淺顯意識大部分都有,但是踐行起來卻很難。《窮爸爸富爸爸》這本書並不會告訴你如何賺錢,也不會讀了就會變成有錢人,只不過是通過兩個爸爸截然不同的人生境遇,傳達給我們一種他們對財富的態度,也稱為是「財商」。

財商是一個人的創富能力,首先是發現商機的智慧,再就是創富的行動力。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或許是對財商培養的最好詮釋。別人給一條魚,只能暫時充飢,要想經常有魚吃,就要學會撈魚的方法。

在本書的末兩章,羅伯特· 清崎給出了一些行動指南建議,有一定的參考價值。知識為體,行動為用,不做思想的巨人,而是要行動起來。

回到正題,普通人要達到梁正賢這樣有多難?

很難,但起碼要先建立財商思維。

相關焦點

  • 解讀《富爸爸窮爸爸》1、「貧窮」都是自己心甘情願的選擇
    解讀《富爸爸窮爸爸》1、「貧窮」都是自己心甘情願的選擇沒有哪本書能直接把錢送到你手上從今天開始,我們要聊一個新的話題,關於理財,關於個人財富。要解讀的這本書,是被譽為全球最好的理財入門書的《富爸爸窮爸爸》。這本書首次出版是在20年前,1999年的4月份的美國。
  • 「窮爸爸和富爸爸」財商觀
    讀作者羅伯特清崎的「窮爸爸和富爸爸」感悟他的窮爸爸受過高等教育,學習優異還用全額獎學金讀完了名校博士,另一個富爸爸連高中都沒考上。兩個爸爸在事業上都很勤奮, 但是最終的結局卻完全不同:窮爸爸去世後只留下了一堆待付帳單,富爸爸成為了當地最富有的人之一,名下有千萬美元的遺產和慈善機構。是什麼造成了這種結果?
  • 《富爸爸,窮爸爸》:要想成為富人,必須擺脫窮人思維
    《富爸爸,窮爸爸》是羅伯特·清崎的一本暢銷書,他在書中講述了富爸爸和窮爸爸對於金錢的不同觀念。按照富爸爸的理念,清崎逐步擺脫窮人思維,實現財務自由,成為一名成功的投資家。這本20年前的出版的書,雖然其中有些內容已稍顯陳舊,但主要的思想觀點依然振聾發聵。
  • 解讀《富爸爸窮爸爸》4、財富自由之路上的幾點建議
    解讀《富爸爸窮爸爸》4、財富自由之路上的幾點建議本期節目的文案7600字,音頻約26分鐘。前情回顧在之前的幾期節目當中,我們一直都在反覆的強調一句話:「富人不會為錢工作,他們會想盡辦法讓錢為自己工作。那同學們對於《富爸爸窮爸爸》這本書太過於理論化,不實用的質疑,可能確實如此,但是我還是有幾句話想說。首先,就像我在第一期節目當中所說的那樣,我不相信通過看一本什麼書,就能讓我收穫巨額的財富,實現財務自由。當今社會上,有多少人其實自己並不成功,但是依靠巧妙的營銷手段,靠教別人怎麼成功,竟然賺到了一輩子都花不完的錢。
  • 《富爸爸-窮爸爸》這本書有何價值?
    看了一些其他的理財書籍,到頭來還是覺得《富爸爸窮爸爸》是最經典的,也許是我有先入為主的印象,畢竟是我的啟蒙理財書籍。這本書是透過故事的方式向你傳達理財和投資的觀念,更加讓人深入人心,故事還是真實的,就是作者親生父親是窮爸爸,而朋友的爸爸是富爸爸,因此他有機會得到對於財富截然不同的觀念。我用了不到一小時快速地把這本書又翻閱了一遍,常看常新,依然經典。
  • 「窮」爸爸,「富」爸爸
    許多中國家長經常說「再窮不能窮孩子」,其實原話不是這樣的,原話是「對國家來說再窮不能窮教育,對家庭來說再富也要窮孩子」,也就是說,國家再窮教育預算也應該是最高的,家庭再富裕,也絕對不能讓孩子揮霍。同一件事情買100塊錢的衣服,富爸爸的孩子穿100塊錢的衣服是節儉,窮爸爸的孩子穿同款就是窮酸;富爸爸說:我們不是不捨得錢,只是希望孩子不要奢侈,生活的艱辛他沒有體驗過,過早享樂不是好事;窮爸爸卻總是說:孩子喜歡嘛,我們也沒什麼大的本事,就儘量都滿足他。
  • 羅伯特·清崎《富爸爸窮爸爸》讀書筆記
    羅伯特·清崎(,1947年4月8日生於美國夏威夷,日語名清崎徹,第4代日裔美國人,《富爸爸,窮爸爸》系列書籍的主要作者
  • 窮爸爸富爸爸的作者破產了,這本書是垃圾還是寶藏?
    很明顯,前者是他的窮爸爸,後者當然是富爸爸。兩位爸爸做事都很認真,天命之年,已在各自的領域走向巔峰。受過高等教育的爸爸,官至夏威夷州教育部長。愛創業的富爸爸,成了當地有名的富豪。但隨著職位升高,窮爸爸變得越來越忙,需要到處演講和走訪,分身乏術,完全沒時間陪伴家人。
  • 《窮爸爸富爸爸》的價值在哪裡?
    《窮爸爸富爸爸》是兩個爸爸,一個在學校當教師,拿著固定的死工資,被稱為是窮爸爸;另一位爸爸是資本家,企業家,商人,擁有很多房產,商業和資本,所以稱為是富爸爸。這兩位爸爸在我們看來其實都不算窮,一個擁有穩定的工作和經濟收入,而另一個則擁有許多的資本,商業資產,同樣也要承擔風險。這本書講的是兩個9歲的孩子邁克和作者向兩位爸爸請教怎樣賺錢的故事。
  • 《富爸爸窮爸爸》:缺乏對金錢的正確認知,再辛苦也只能是窮爸爸
    這就是《富爸爸窮爸爸》中所提到的概念——「老鼠賽跑」。沒錢的恐懼促使他們努力工作,得到酬勞後,貪婪又讓他們想擁有所有用錢能買到的東西。這使他們需要更多的錢,也讓他們花更多的錢。我們大部分人都在「老鼠賽跑」的困境中掙扎,人生幾十年都用來還負債。
  • 窮人思維VS富人思維——《窮爸爸,富爸爸》
    人們常說:「窮人越窮,富人越富」。但窮人和富人的區別就在於:窮人和中產階級在條件支持的情況下會先買下諸如房子,車子,珠寶等。富人則會最後再買奢侈品,因為他們認為真正的奢侈品是對投資和積累真正資產的獎勵。
  • 看完《窮爸爸富爸爸》,你還貸款買房嗎?
    讀萬卷書系列:《富爸爸窮爸爸》備受爭議的一本書:這本20年前出版發行的書籍,在發行之初受到了風暴般的指責。因為世人都不同意富爸爸的金錢觀,而受過高等教育的窮爸爸更受歡迎。20年後,全球數以百萬計的人們越來越意識到富爸爸的警示以及他關於未來的課程,是有預見性的。預言在20年後的今天,真的實現了。
  • 別說你讀懂了《富爸爸窮爸爸》,揭露富爸爸背後真正的秘密(二)
    因為從事什麼職業並不重要,重要的是要掌握金錢的運作規律,這才是財富的真正秘密。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到一個細節,在《富爸爸窮爸爸》這本書當中,雖然窮爸爸並不認同富爸爸的很多觀念,但是他卻建議自己的兒子去向富爸爸請教。窮爸爸是這麼說的:「如果你們想知道如何致富,不要問我,去和你爸爸談談,邁克。」
  • 《窮爸爸富爸爸》學習感悟
    2021年的春節,我看了2本風靡全球的理財入門書籍,一本是《小狗錢錢》,另一本是《窮爸爸富爸爸》。
  • 富爸爸窮爸爸:看完這本書,讓你真正讀懂理財和投資!
    今天給大家推薦一本書——《富爸爸窮爸爸》,本書的作者是羅伯特·清崎和萊希特,這本書講的是清琦和他兩個爸爸的故事,「窮爸爸」是他的親生父親,一個高學歷的教育官員,而「富爸爸」是他好朋友的的爸爸,一個連高中都沒有畢業卻善於理財投資的人,作者用自身的經歷,通過講故事的方式,向讀者傳達理財和投資的觀念
  • 別說你讀懂了《富爸爸窮爸爸》,揭露富爸爸背後真正的秘密(三)
    我覺得這裡面肯定是有什麼地方不對勁。為了找到答案,我看了很多關於財富的書籍,最後在《富爸爸窮爸爸》這本書當中找到了答案,最終也成就了今天的我。大多數人認為世界上除了自己以外,其他人都應該改變。而富人則在面對困難的時候,總是儘量從自身去尋找問題,然後改變自己,學習一些東西讓自己變得更加聰明。因為富人深知「改變自己比改變他人更容易」這個道理。
  • 富爸爸窮爸爸:讓錢為你工作
    他的兩個爸爸:「窮爸爸」是他的親生父親,一個高學歷的教育官員;「富爸爸」是他好朋友的父親,一個高中沒畢業卻善於投資理財。兩位爸爸有著截然不同的金錢觀和財富觀。讀完這本書雖然並不能保證你實現財富自由,畢竟環境不同,成功也難複製。只能在一定程度上給你帶來新的關於金錢、理財、投資的觀念,從而做出不一樣的抉擇。
  • 《富爸爸窮爸爸》小時候常聽的一句話,是你成為有錢人的最大障礙
    對比之下,我們中間很多人,沒有成為富人,不是因為能力問題,而是從小灌輸的是打工思維、窮人思維。如果長大後,沒有通過學習突破慣性思維模式,就很難突破原有思維成為富人。在《富爸爸窮爸爸》一書中說道:「富人和窮人最大的差別是,窮人賺錢的思維是為錢而工作,富人賺錢思維是讓錢為自己工作。」
  • 富爸爸窮爸爸核心內容提煉
    這本書不算新了,有20年了。2000年的時候,我讀大二,這本書我當時沒看過,那個時候傻乎乎的,時間雖然很富裕,卻不知道多用點時間讀書。大好的青春和寶貴的光陰貢獻給了網吧,那時候有個遊戲叫cs。這個現象,其實一直困擾了我很長時間,也當面問過他,但他沒具體說什麼,這裡有一個前提,他並不是富二代。好了,說到這裡,可以正式開始今天的內容,羅列一下這本書的重點,或許正是他能夠獲得現在生存狀態的一大部分原因。書裡面介紹了典型的兩種人。窮爸爸,學歷高,工作優秀並穩定。工資不低,帳單卻是不少。
  • 《富爸爸,窮爸爸》:對金錢的看法不同,擁有的人生就不同
    今日份推薦,《富爸爸,窮爸爸》描述的是一個真實的故事,作者羅伯特清崎的親生父親和朋友的父親對金錢的看法截然不同,這使他對認識金錢產生了興趣,最終他接受了朋友的父親的建議,也就是書中所說的。「富爸爸」的觀念,即不要做金錢的奴隸,要讓金錢為我們工作,並由此成為一名極富傳奇色彩的成功的投資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