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以少勝多的軍事案例不在少數,比如先秦時期的牧野之戰、柏舉之戰、陽晉之戰等等,三國時期也有很多以少勝多的戰役比如官渡之戰、濰水之戰,這些戰役能夠以少勝多的原因的關鍵一般都是良好的作戰時間、完美的作戰策略和可攻可守的軍事技巧再加上指揮人員的精心布置,其實除了以少勝多的成功案例之外,歷史上也不乏以多敗少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二戰期間由德國與日本為首的罪魁禍首對中國和中國以外的國家發動了侵略戰爭,就算是到了現在,中國人提起那段屈辱的歷史也會心生憤怒。
其實二戰時期除了日本與德國之外還有一個國家也是參與了這次的侵略戰爭的,這個國家就是義大利,現在可能很少有人知道那段時期義大利這個國家也參與了這件事情吧。當時德國要發動戰爭,就跑去找義大利希望義大利能夠跟他們一起參與這場戰爭,後來義大利是參與了,可是他們豬隊友的行為卻讓德國很是後悔,也有人說如果當時這場戰爭德國沒有邀請義大利參加的話,德國的兵力至少會增加十個師。
1940年德國想要進攻法國,這個時候德國想到了義大利這個小兄弟,就說希望義大利能夠幫助德國攻打法國,但是義大利可不想做這種費力不討好的事情,也不想被人當槍使所以呢,義大利就拿沒準備好作戰為藉口推辭了,但是好景不長當德國要攻佔巴黎的時候,義大利突然派兵這個意圖就非常明確了,這是明擺著要跟德國共同分享巴黎這座城市了。可是沒想到的是義大利派去的軍隊卻讓法國人給打敗了,原來當時的義大利根本就沒有什麼戰鬥力,導致白白給法國送了一次人頭。
法國也不是好惹的,發現義大利軍隊實力太弱,他們直接從法國一路追打到了義大利的國內,好在有德國在巴黎不斷的進攻才使得法國軍隊選擇投降,要不然現在我們很有可能就看不到義大利這個國家了,真是佩服德國找了這樣的盟友。有了這次的失敗之後,義大利的領袖覺得實在是太丟了,要把面子找回來所以他決定發兵攻打希臘,都知道希臘只是一個小國應該是特別容易佔領的地方,當初墨索裡尼也是這樣想的吧。
墨索裡尼當時派出了八萬多將士去攻打希臘,可結果卻是八萬多的士兵很快就被希臘給打敗了,甚至希臘還派兵去義大利的邊境,此時的德軍不得不從蘇聯戰場退回來攻擊希臘,很快整個巴爾幹半島都被德國收了,這下義大利算是服氣了,老老實實的跟在了德國老大的屁股後面。後來英軍俘虜了很多義大利的軍官與士兵,有一次追擊逃兵的時候竟然15個英軍卻遇到了1萬義大利士兵,但是槍聲剛想他們就投降了,可見義大利這種豬隊友配德國還是很不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