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年5月10日到1940年6月22日,號稱擁有世界最強陸軍的法國,只有了42天就完成了一次數百萬軍隊的全軍覆沒。對於當時的英國來說,迎接了他們從原始社會以來的最艱難的時刻,當然沒有人認為納粹德國下一步會去進攻蘇聯,在所有人眼裡,英國將是德軍的下一個目標。
對於當時孤懸海外的英國來說,儘管蘇聯有著對德軍發起突然進攻的可能性,然而這卻是絕對不能指望的,因為過去的兩三年的時間裡,英國自己不斷的在把戰火吹向蘇聯,這個時候指望蘇聯救場,顯得有些可笑;蘇聯政府也每天都在告訴整個世界,你們帝國主義世界的戰爭與我們是毫無關係的。
對於當時的美國來說,並沒有任何跡象表明他們一定不會站在德國一方,與德國平分整個星球。在1940年6月27日的德軍對佔領區域的宣傳中,甚至提到了美國將會對德國以及佔領區實施糧食援助的內容,這個提議是由美國聯邦調查局局長胡佛所提,其生前被公認為美國的實際掌控者,執掌聯邦調查局48年(邱吉爾《英國之戰「少數派」》)。
在德國進攻蘇聯前的一年時間裡,英國看起來更像是某個孤懸海外的島,遲早被德國統一。英國人的眼中,自己確實是孤零零的,新首相邱吉爾演講中鼓勵國民時說道「人類衝突的戰場上,從來沒有人把如此多的榮耀歸於如此少的人」,所謂「如此少的人」,指的就是英國人。
對於英國而言,議會中很多人已經主張投降,由於英國和德國歷史上也頗有些血緣上的淵源,他們想要像法國一樣,投靠德國,而且當時德國人的宣傳中稱,他們為不列顛島準備了足夠的糧食,足夠英國人吃一年。迫於無奈之下,1940年8月20日,邱吉爾在下院的演講中,列舉了英國取勝的三大條件:
1,二戰不同於一戰,一戰第一年英國死了36.5萬人,但二戰打的更多的是武器和戰術,英國在戰爭初期損失的人數非常少---不到10萬人,其中大部分是被德軍活著所俘虜,所以大家大可不必像法國人一樣,因為擔心血流成河而投降。
2、德國所謂的糧食,是從佔領區掠奪的,如果英國真的投降了,那絕對不會有德國的糧食支援,反而會被掠奪。德國可以從美國買糧食,英國也可以。(如今許多人稱德軍佔領區域的人沒有承受飢餓,沒有依據的粉飾納粹,純屬YY。著名影星奧黛麗·赫本在其自傳《天使在人間》中提到,由於荷蘭被德軍佔領,赫本小時候連續幾年一直吃鬱金香的根莖長大,自幼營養不良導致發育不好,為美人早逝埋下了伏筆。)
3、「德國人把猶太人趕出去了,降低了他們的技術標準,我們的科學明顯地超過了他們」。這句話是邱吉爾的原話,德國人雖然得到了猶太人的財富,此後的科技發展速度確實緩慢了,而在早期被他所驅趕的那些人中,愛因斯坦的名字赫然在列。一大批猶太科學家離開德國後,創造了納粹不能想像的先進武器。很多人認為,德國19世紀末期以來的義務教育為猶太科學家提供了土壤。實際上猶太人千年來自我教育體系異常強大,而同時期的蘇聯和美國猶太人儘管沒有實施義務教育,卻也產生了大批的科學家,為日後成為超級大國奠定了基礎。
人們將永遠記住在1940年到1941年這一年中,孤獨的英國人確實是整個西方戰場上最艱難的國家,維持了數百年世界第一的綜合國力也由此消耗殆盡。然而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英國人在二戰之前以及二戰中後期的利己主義行徑導致作繭自縛,也給後人留下了警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