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為糖果媽媽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寶媽1:「等孩子生下來,我要堅持母乳餵養,這樣寶寶的發育更健康」
寶媽2:「身邊朋友告訴我,母乳餵養過的孩子,在團隊中更加懂得合作,我要這樣做。」
寶媽3:「整個孕期下來,胖了有30斤,堅持母乳餵養有助於減肥。」
其實寶媽們的想法都沒錯,作為一個堅持母乳餵養過來的三歲寶媽我而言,也是非常有發言權的!
母乳餵養無論是對孩子的成長發育,還是自身的身體恢復,有很大的優勢。不過讓人感到無奈的是,想著母乳餵養,但結果好像總是差強人意,母乳餵養失敗了......
在《孕產育兒寶典》一書中,作者明確介紹:
「第一口奶當然是母乳最好!因為母乳是嬰兒的最佳食物,它含有嬰兒期所需的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礦物質、維生素、酶和水,營養成分比例最合適,而且母乳還最有利於寶寶消化吸收。」所以很多寶媽當孩子出生時,都選擇母乳餵養。
而母乳餵養失敗的原因,也是讓眾多寶媽深有觸動
1. 不懂事的婆婆讓人頭疼
剛生玩寶寶坐月子,又是女人需要人照顧的期間,不僅是自己的身體虛弱,同時還需要兼顧孩子。
很多家庭這個時候「婆婆」的作用,就凸顯了出來。但遇到一個明白事理的人,懂知識的人,你的生活還好過一些,要不然你想母乳餵養,反倒是婆婆成為了阻礙。
「看你的胸這麼小,奶一定會少的,我孫子怎麼能夠吃呢」「孩子又在哭,沒有奶也不能把我的孫子餓著,趕緊餵點奶粉」
實際上母乳餵養在產奶方面,是因為寶寶對於媽媽的乳頭刺激,才會產生更多的奶。
奶粉的量增加的話,乳頭的刺激會相應減少。本身一些新手媽媽剛開始的時候,奶就有點少這需要一點適應的時間,只有寶寶對於乳頭的吸吮、刺激越多奶水也會多起來。
2. 常來往的親戚朋友們
生完寶寶家裡的親戚朋友,過來看娃是在正常不過的事情。不過親戚朋友們的建議,就非常的多了。對於奶水少的事情,大多都是這樣說:
「你的營養跟不上,寶寶奶不夠吃不利於發育,多餵點奶粉總歸是有好處的」
親戚朋友的指點總歸都是在給予寶媽們幫助,但是一些母乳餵養上的方面的知識,跟上面的婆婆是同級別,正確的建議積極採納,不好的指點就隨耳一聽了。
寶寶對你的乳頭吮吸越多,奶的產出才能越多。
3. 新手媽媽缺乏自信心
每個媽媽的在產後,是一段容易產生抑鬱的高峰期,這種情緒上的波動,也是體內激素的變化而引起的。
曾經作為一個新手媽媽,我也是深有感觸。很多事情做起來沒有經驗,對於照顧寶寶這件事情,有的時候更多是手足無措「瞎做」,情緒上的壓抑、心理上的不自信、會造成母乳變少。
面對這種狀況,不要太過的心急。等到過幾天漲奶後會自然回乳,不會維持太長時間。
為了能實現母乳餵養成功,不光是對於新手媽媽照顧寶寶能力上的考驗,心理上也要有足夠的自信心。
而自信心的培養也有相關方式,多實踐一些幫媽媽們找回自信心。
1)更多的了解自己:從懷孕生產帶孩子,整個過程中心理上出現的不適用心理,多一分接納才是調節的第一步。
另外多和一些準媽媽們適當聊聊天,交流一些帶孩子心得,或許你遇到的問題也是別人遇到的問題,學會用「同理心」來思考,你出現的問題也是大家的問題,這樣會讓自己的心態放鬆下來。
2)適當與老公溝通:一味抱怨老公不夠關心自己,你會發現男人都是一個樣子,以男性的角度來思考,並不是我不關心你,而是真的不知道該如何去做?
這時與老公之間有效的溝通,能幫助你解決很多事情、細心耐心的引導老公,老公也加入到帶娃的行列中,你的自我認同感、信心的重拾都會得到滿足。
3)把母乳餵養當成自然而然的事情:很多家庭都是一個孩子,當然都希望把最好的給孩子,堅持母乳餵養這件事,對於孩子有幫助不假。
但如果過分看重的話,會讓自己的內心失衡,增加了緊張的情緒,這本身是一件賦予女人特殊能力的事情,放鬆心態減少不必要的緊張。
如何做好「母乳餵養」的提前準備?
1. 儘早護理乳房
女性的乳房從青春期就開始發育,青春期是一個關鍵時刻。
當乳房有發育隆起的狀態時,避免穿一些緊身的罩衣,影響了乳房的正常發育,如果乳頭造成凹陷的話,可能對於將來的母乳餵養,會造成很大的困難。
2. 提高營養儲備量
孕期胎兒在媽媽腹中需要汲取大量的營養,在孕期以及哺乳期,孕媽的營養攝入量、會影響到乳汁的分泌程度。
像是一些豆製品、維生素較高的類的食物,都有助於母乳的分泌,營養的儲備量要達標。
3. 增加乳頭韌性力
寶寶的吸奶的過程中,力氣都會比較大,媽媽們乳頭被吸破,也是常見的事情。
乳頭被吸破處理不好的話,很容易造成乳頭感染,這樣一來會影響到乳汁的分泌,所以在懷孕3個月以後,可以用幹毛巾來對乳頭進行摩擦,都有助於增加乳頭的韌性力。
4. 了解母乳餵養知識
想要母乳餵養是好的事情,但對於母乳餵養的相關知識不能一無所知,主動去學習一些,在哺乳過程中,面對一些情況時,也沒有必要慌亂.
這些小問題也都掌握在心裡
1)母乳不足
如果媽媽的乳汁不足,寶吃得太少,加上母乳容易消化吸收,餘渣少,寶寶的大便會減少、變稠。
除大便次數少外,寶寶還有其他母乳不足的表現,比如吃奶時間長於20分鐘、吃後沒有滿足感、體重增長緩慢、睡不踏實等。
身邊有朋友在母乳餵養的過程中 ,也出現過相似的問題,當時很擔心寶寶的身體健康,寶寶大便減少還變稠是怎麼回事?
剛好我認識一個婦產醫生他告訴我,母乳不足的話,出現這種狀況也屬正常,這個樣子就不很適合母乳餵養了,一味的堅持對寶寶身體並不有利。
★ 解決方法:增加哺乳量或及時補充配方奶。
2)母乳蛋白質含量過高
媽媽的飲食情況直接影響著母乳的質量,如果媽媽頓頓都喝豬蹄、雞湯等富含蛋白質的湯類,乳汁中的蛋白質就會過多,寶寶吃後,大便會偏鹼性,表現為硬而幹,不易排出。
★ 解決方法:
* 媽媽要保證飲食均衡,不宜過多吃高蛋白的食物,如雞蛋、牛肉、蝦、蟹等,也不要太過油膩。
* 不吃或少吃生薑、辣椒等會加重便秘的食物,以及不喝或少喝酒、茶之類飲料。
* 適當多吃蔬菜、水果、粗糧,多喝水,湯要適量。
母乳餵養不易,媽媽們的辛苦付出,都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健康的成長,所以選擇母乳餵養的話,提前做好準備與堅持同樣重要。
當你看到寶寶一天天長大的時候,分娩時的疼痛、漲奶時的心酸,好像都變得不足為奇,只有親身走過這樣的路,才能感受到作為一名合格的媽媽是這樣的偉大!
(圖片源自網絡,侵權聯繫刪除)
我是糖果媽媽,一名高級育嬰師,高級家庭教育指導師,一個四歲寶寶的媽媽,有育兒難題和家庭教育方面的問題可以給我私信留言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