鍾南山團隊JAMA子刊發文:人重組粒細胞集落刺激因子減少特定新冠...

2020-12-23 同花順金融服務網

  近日,鍾南山院士團隊在《美國醫學會雜誌-內科學》發表了人重組粒細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在新冠病毒疾病(COVID-19)伴有淋巴細胞減少但無合併症的患者中的隨機對照臨床試驗結果。結果顯示,在這些患者中,rhG-CSF可能減少了重症或死亡患者的數量。

  截圖來源: J AMA Internal Medicine

  在COVID-19患者中,外周血淋巴細胞計數下降並不少見,而且下降幅度和持續時間可預測疾病的嚴重程度和死亡。rhG-CSF已經在臨床上廣泛應用,在小鼠模型與人類研究中,rhG-CSF可以增加外周血白細胞和淋巴細胞計數。但rhG-CSF對COVID-19患者的潛在治療效果尚不確定。

  因此,鍾南山院士領銜,2020年2月18日-4月10日期間在中國3個臨床中心 (廣州市第八人民醫院、武漢協和醫院和武漢漢口醫院) 開展了這項開放標籤、多中心、隨機臨床試驗。

  試驗共入組了200名受試者,這些患者均經核酸檢測確診感染新冠病毒,已出現肺炎,血液淋巴細胞計數≤800/μL,且無合併症(以排除rhG-CSF治療禁忌症)。這些患者中56%為男性,中位年齡為45歲。

  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參照指南接受常規治療,以及試驗組,在常規治療基礎上,接受3劑rhG-CSF治療(5 μg/kg,在第0-2天皮下注射)。試驗觀察21天,主要終點為從隨機分組到臨床症狀改善1分所需的時間(根據7分疾病嚴重程度評分)。

  結果顯示,兩組之間達到臨床改善的時間相似,rhG-CSF組中位數為12天(IQR,10-16天),常規治療組中位數為13天(IQR,11-17天)。

  進一步亞組分析發現,對於外周血淋巴細胞計數≤400/μL的患者,rhG-CSF對臨床改善速度影響更大(中位時間12天vs14天,HR:1.86);而在外周血淋巴細胞計數>400/μL的患者中,rhG-CSF和常規治療的差異進一步縮小。

  ▲外周血淋巴細胞計數≤400/μL的患者中(A),rhG-CSF顯著加快臨床改善速度;外周血淋巴細胞計數>400/μL的患者中(B),兩組差異不顯著(圖片來源:參考資料[1])

  同時,rhG-CSF組患者明顯更少進展為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ARDS)、膿毒血症、休克(2% vs 15%)。在第21天,rhG-CSF組中有2名患者(2%)死亡,而常規治療組中有10名患者(10%)死亡,rhG-CSF組死亡風險顯著降低81%。

  此外,在治療第5天,rhG-CSF組患者的淋巴細胞計數更高(中位數為1050/μL vs 620 /μL),第7天和第10天的結果相似。

  ▲所有受試者中,rhG-CSF組的外周血淋巴細胞計數(A)、CD8陽性T淋巴細胞計數(B)和自然殺傷細胞計數(C)更高(圖片來源:參考資料[1])

  rhG-CSF組的61名患者和常規治療的58名患者有可用的病毒學數據,口咽拭子檢測結果表明,兩組患者病毒RNA載量的變化沒有差異。但在第10天,rhG-CSF組的病毒RNA載量下降得更快。

  安全性方面,rhG-CSF組的29例患者(14.5%)和常規護理組的42例患者(21%)發生了嚴重不良事件。

  基於這些數據,研究團隊提出, rhG-CSF治療COVID-19並伴有淋巴細胞減少但無合併症的患者,可能減少了發展為重症和死亡的風險,值得進行更大規模的研究。

關注同花順財經(ths518),獲取更多機會

責任編輯:jdm

相關焦點

  • 鍾南山團隊:人重組粒細胞集落刺激因子減少特定新冠患者死亡
    近日,鍾南山院士團隊在《美國醫學會雜誌-內科學》發表了人重組粒細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在新冠病毒疾病(COVID-19)伴有淋巴細胞減少但無合併症的患者中的隨機對照臨床試驗結果。結果顯示,在這些患者中,rhG-CSF可能減少了重症或死亡患者的數量。
  • 重組人粒巨噬細胞集落刺激因子 GranulocyteMacrophageColony...
    【分類】促白細胞增生藥  【別名】人粒細胞巨噬細胞集落刺激因子,生白能,重組人粒細胞-巨噬細胞集落刺激因子,沙格莫丁,粒細胞-巨噬細胞集刺激因子,沙格司亭,莫拉司亭,重組人粒巨噬細胞集落刺激因子  【外文名】RecombinatHumanGM-CSF,GM-CSF,rhGM-CSF,Levcomax,Sargramostim,Molgrastim
  • 重組人粒細胞刺激因子注射液
    【藥品名稱】  通用名稱:重組人粒細胞刺激因子注射液  商品名稱:潔欣  英文名稱:Recombinant Human Granulocyt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 Injection   漢語拼音:Chongzu Ren Lixibao Cijiyinzi Zhusheye
  • 首款培非格司亭生物類似藥:長效的粒細胞集落刺激因子,可以用於...
    打開APP 首款培非格司亭生物類似藥:長效的粒細胞集落刺激因子,可以用於治療癌症併發症 工程師青青 發表於 2018-06-28 06:44:00
  • 華藥:重組人粒細胞刺激因子注射液兩新增規格獲批
    長城網8月13日訊(記者 張欣)近日,華北製藥金坦公司重組人粒細胞刺激因子注射液(商品名:吉賽欣)0.4ml:100ug、0.8ml:200ug兩個新增規格順利獲得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核發的藥品批准文號。至此,金坦公司吉賽欣產品規格達到五個,在國內同行業中處於領先地位。
  • 長效粒細胞刺激因子獲批上市 品種不斷兌現
    硫培非格司亭是公司第一個獲批上市的生物創新藥,有望廣泛應用於腫瘤患者在放化療過程中引起的粒細胞減少症。 硫培非格司亭是公司自主研發的聚乙二醇重組人粒細胞刺激因子,適用於非骨髓性癌症患者在接受易引起臨床上顯著的發熱性中性粒細胞減少症發生的骨髓抑制性抗癌藥物治療時,降低以發熱性中性粒細胞減少症為表現的感染的發生率。
  • 「前沿傳遞」粒細胞集落刺激因子治療這些失敗有效
    作者:Kamath MS翻譯:煙臺市煙臺山醫院孫雪豔 (2041138503@qq.com)【摘要】粒細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是一種糖蛋白,已用於接受輔助生殖技術
  • 新冠肺炎致死元兇:「細胞因子風暴」或由ACE2介導
    新冠病毒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人體免疫系統過度激活導致的細胞因子風暴。近日,重慶大學的鐘莉教授團隊在預印本網站Preprint.org上發表重要結果,認為ACE2在新冠肺炎病程中發揮的作用並不單純:除了作為病毒結合的受體,ACE2還參與調節免疫過程。
  • 化驗血常規,發現白細胞減少,不要慌,這些都是升白細胞藥!
    血液中的白細胞分為中性粒細胞、嗜酸性粒細胞、嗜鹼性粒細胞、淋巴細胞和單核細胞。原來是這樣,白細胞是個家族,它可不是一個人在戰鬥!當外周血中白細胞計數持續低於4.0×10⁹/L,稱為白細胞減少症,當然還有中性粒細胞減少症。
  • 中性粒細胞減少,該怎麼治療?
    數量如此之龐大,為什麼有些寶寶驗血會出現中性粒細胞減少呢?中性粒細胞減少的定義首先,我們先確定中性粒細胞減少的定義。●急性病毒感染:這是粒細胞減少最常見的原因,但一般是自限的,2周左右可以自行恢復,因這個原因來我門診諮詢的不多。多種病毒急性感染時中性粒細胞會減少,比如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甲型或乙型流感病毒、腸道病毒、人皰疹病毒6型、麻疹病毒、風疹病毒、水痘帶狀皰疹病毒等等。
  • 臨床上用到的升白細胞藥全在這裡了
    治療粒缺的藥物藥物治療粒缺的機制為作用於粒系造血細胞,促進其增殖分化,增加外周血中性粒細胞的數量與功能。集落刺激因子重組人粒細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非格司亭、那託司亭是單核細胞、血管內皮細胞和成纖維細胞合成的糖蛋白,與人G-CSF活性相似。
  • 鍾南山團隊中藥治療新冠研究在主流醫學雜誌發表
    (原標題:鍾南山院士團隊中藥治療新冠肺炎相關研究發表在Phytomedicine雜誌)為找尋和驗證哪些中藥對此次新冠疫情防控有效,鍾南山院士團隊對四十餘種中成藥和中藥方劑進行篩選,這些研究(包括病毒抑制試驗)為臨床試驗研究的開展奠定了重要理論基礎
  • 金斯瑞解讀|細胞因子風暴最新綜述解讀
    前言自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頻繁的看到部分新冠肺炎病人的病情突然加重,甚至死亡的現象,這就是免疫系統反應過度造成的細胞因子風暴症狀(cytokine storm)。除了新冠病毒,研究表明,細胞因子風暴也是SARS、伊波拉病毒等多種感染性疾病的奪命殺手。細胞因子風暴也叫免疫風暴,機體感染病原體後,機體會分泌大量多種細胞因子,讓免疫系統霎時間火力全開。如果免疫系統戰勝病毒,病人很快就會痊癒。
  • 鍾南山團隊新研究:連花清瘟在體外試驗中顯示出抗新冠病毒的作用
    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團隊最新研究認為,連花清瘟在體外試驗中顯示出抗新冠病毒的作用。論文作者包括廣州醫科大學呼吸疾病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鍾南山、研究員楊子峰等。論文提到,作為一種中藥方劑,連花清瘟對一系列流感病毒具有廣譜抗病毒作用和免疫調節作用。研究人員使用CPE和空斑減數實驗,在Vero E6細胞中評估了連花清瘟對SARS-CoV-2的抗病毒活性。在透射電子顯微鏡下可見連花清瘟對病毒體形態的影響。
  • 鍾南山團隊證實連花清瘟可抑制新冠病毒,採用隨機平行對照試驗
    為找尋和驗證哪些中藥對此次新冠疫情防控有效,鍾南山院士團隊對四十餘種中成藥和中藥方劑進行篩選,這些研究(包括病毒抑制試驗)為臨床試驗研究的開展奠定了重要理論基礎。在藥物篩選過程中,研究者證實了連花清瘟膠囊等中藥對2019-nCoV感染引起的細胞病變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具有抑制新型冠狀病毒活性,減少病毒含量的作用,並能顯著抑制炎症因子過度表達。此研究發表在藥理學界主流雜誌Pharmacological research上。
  • 《細胞》:新冠病毒太奇特了!科學家對比新冠病毒與其他常見呼吸道...
    第一,通過1型幹擾素和3型幹擾素啟動的細胞抗病毒防禦;二,通過趨化因子來招募特定亞群的白細胞。應對這些免疫機制,不同的病毒也有不同的對抗手段,所以通常機體的反應並不一致,這也就導致了不同病毒感染疾病發病率和死亡率的不同。那麼新冠病毒會表現出什麼特點呢?
  • 鍾南山團隊:連花清瘟膠囊等中醫藥對輔助治療新冠有療效
    中新社廣州5月22日電 (蔡敏婕)廣州呼吸健康研究院22日稱,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團隊證實連花清瘟膠囊等中藥對2019-nCoV(新冠病毒)感染引起的細胞病變具有抑制作用,具有抑制新型冠狀病毒活性,減少病毒含量的作用,並能抑制炎症因子過度表達。
  • 鍾南山院士:新型冠狀肺炎預測及治療進展
    新冠疫情發生以來新冠患者的救治過程中,需要儘早識別有可能進展至重症/危重症的患者,因為此類新冠患者的病死率非常高,基於10個危險因素建立的危重症預測模型(及AI技術升級版本)可儘早識別出疾病加重風險高的患者,通過入院時對病人進行分類,有助於加強疾病的早期治療和醫院資源的有效分配。
  • 鍾南山團隊發布最新研究:揭示多個潛在影響新冠患者死亡因素
    近日,在鍾南山院士、李時悅教授和李靖教授的引領下,廣州呼吸健康研究院哮喘與呼吸免疫研究團隊研究發現:血液與免疫學指標的縱向變化與新冠肺炎患者結局有關。該研究在國際著名學術期刊JACI上以長文形式在線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