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同事家的孩子有一段時間專注力非常差,據我同事所說,孩子上一秒孩子還在安安靜靜地玩玩具,下一秒就跑到桌子底下不知道幹什麼去了;剛剛還在桌上認真吃飯,一轉頭孩子跑到地上玩玩具了。雖然孩子不大,但是這專注力差的著實讓人擔心。
關鍵是她找不到根源出在哪裡。
後來,我問她這種情況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她想了想說:「是從孩子開始看電視不久後出現的。」我想真正的原因找到了,看電視是降低孩子專注力的主要原因之一。很多家長都不知道要不要阻止孩子看電視,認為只要控制時間就沒有問題。
但孩子真的可以看電視嗎?
以孩子6歲前為前提,大腦發育的角度分析,大腦中有2種腦電波:阿法波(與催眠有關)和貝塔波(與專注力和思考有關)。當孩子看電視時,阿法波非常活躍而且會壓制貝塔波的強度,導致孩子的思考能力和專注力下降。
耶魯大學的電視與兒童專家辛格曾建議,孩子們在學習和閱讀習慣還沒養成之前,最好不要讓孩子看電視為妙。
相關的實驗研究不止於此,澳洲明確禁止2歲以下的孩子看任何電視節目,2-5歲只允許看一個小時;醫學專家提出:過早地接觸電視,會讓孩子患上多動症的機率大大提高。因為電視以高頻率和鮮豔的顏色吸引孩子,反覆刺激,孩子的注意力很容易渙散。
因此,不建議2歲以下的孩子看電視,2-6歲的孩子看電視必須嚴格控制時間。
每天晚上花半個小時左右的時間陪孩子親子閱讀,是很多父母都忽略的小事。但在2010年時,題本科學研究生院的兒童學家就發現,親子閱讀可以刺激孩子的大腦前額葉,是專注力得到提升。
長期進行親子閱讀的孩子,語言智能、認知能力和自律性都要比同齡人強。
想要通過親子閱讀提升孩子的專注力,就要做到高質量。否則不僅沒有給孩子帶來益處,反而會讓孩子對親子閱讀產生排斥心理。
那麼,如何做到高質量的親子閱讀呢?
一、充滿豐富的互動和肢體交流
從孩子2歲的時候,我就有意識地給孩子做過專注力訓練,能把親子閱讀和專注力訓練結合是最好的方式。
比如下圖中的躲貓貓遊戲,圖片就問了孩子「小猴子藏在哪裡?」,我們可以接著對孩子提問,圖片中的小兔子是什麼顏色,躲在哪個位置?、圖片中有哪些小動物呢?、其中哪個小動物最小?等等。用提問的方式吸引孩子的注意力,還能引發孩子思考。
二、讓孩子講故事
在親子閱讀時,大多是我們給孩子講故事,但可以讓孩子看圖片給我們講故事。圖片會貼近孩子生活分成4個部分,讓孩子仔細看圖,然後脫離圖片講故事。脫離圖片講不僅需要孩子有足夠的專注力,還需要記憶力和語言組織能力。
三、讓孩子總結故事
高效、高質量的親子閱讀,是要保證孩子整個過程都有專注的聽故事,從故事裡面收穫了知識或樂趣。如果全程沒有互動,講完故事就結束,根本不知道孩子有沒有聽。檢驗效果的最佳方法就是讓那孩子總結故事。
這個過程我是先從看圖講故事過渡,先鍛鍊孩子的語言組織能力,提升注意力之後。再讓孩子講故事。因為故事相對簡短,孩子總結故事也很容易,在故事中有一些互動性遊戲,保證孩子的專注力一直在故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