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赫媽育兒
我們都希望孩子能夠變得堅強一些,但是現實生活中的確有很多孩子他們所展現出來的樣子就是脆弱的。這些孩子最大的一個特點就是經常喜歡哭,但凡是遇見一點小事,他們就會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緒。
馮先生家裡的孩子心理狀況就是比較脆弱的,尤其是在寫作業的時候,他總是會展現出一副無奈的被動局面。這一天因為一道數學題實在是太難了,孩子根本沒有辦法在短時間內解決問題,於是沒過了多久,孩子就嚎啕大哭。當馮先生看到這一點的時候,也感覺到很奇怪,只不過是一次小小的磨難而已,為什麼會變得這麼難過呢?因為馮先生感覺這完全不至於變成這樣。
其實關於這樣的事情還是比較容易出現的,有很多孩子都會被父母打上一個愛哭鬼的標籤。這也使得很多父母都表示好奇,為什麼孩子特別喜歡哭呢?不過這一切都是有著其中的原因存在的。
1.父母沒有給足安全感
孩子之所以喜歡哭,這其中根本的原因就是父母從來都沒有給過孩子安全感。現如今很多父母都會把工作放到首要的任務當中,而漸漸忽略了孩子的感受。當孩子長期得不到父母的庇護時,他們的心理狀況就會變得脆弱一些,以至於他們在遇到事情的時候就沒有辦法用更好的狀態去應對,自然也就喜歡哭了。
2.心靈比較脆弱
還有一種孩子本身心理狀況就是比較脆弱的,他們不論在遇到什麼問題的時候,都會展現出一副脆弱的樣子。因為他們覺得自己時時刻刻都是卑微的角色,尤其跟別人發生爭執的時候,他們更覺得自己沒有辦法解決這些問題。所以這類孩子總是會展現出一點,那就是被動。
3.悲觀態度
生活當中的確有很多孩子喜歡哭,而他們最大的一個缺點就是心態比較悲觀。不論做什麼事情,他們都會首先想到那些不好的結局,所以他們才會經常以哭來不斷地表達出自己的感受。這類孩子心理脆弱並不是一天兩天而形成的,而是長久形成的一種性格,所以但凡他們遇到一點小事的時候,也會出現愛哭的狀態,這也是讓很多父母表示不理解的。
所以說每個愛哭的孩子都是有這其中的原因存在的,但是很多父母在面對這些孩子的時候,都喜歡放任不管。因為大家都覺得只要讓孩子發現完畢之後,就可以回到最原本的狀態,其實這樣的想法是非常錯誤的。
孩子在遇到不公平的事情時,的確需要通過一些方式來發洩,就譬如用哭來發洩。但是如果父母任由著孩子去發洩的話,那麼孩子最有可能引起的一個問題,就是他們會覺得父母並不會愛護自己,畢竟父母並沒有在第一時間選擇安慰自己,而是選擇讓自己盡情地發洩。而且還有一個問題是比較容易出現的,那就是發洩的方式如果不正確的話,那麼孩子是沒有辦法將內心的不愉快全部都表露出來的,並且還會讓他們的處境變得更加被動。
而且越是喜歡哭泣的孩子,他們在做事的時候越不容易將這件事情做到成功,而且也越是容易將自己不安和焦慮的情緒帶入到每一件事情當中。愛哭就代表著孩子總是會輕言放棄,愛哭也代表著孩子沒有一個良好的心態。所以最好不要放任著孩子繼續哭泣,這對於孩子來說絕對不是一件好事。
由此可見,在面對著還在哭的時候,絕對不要以一种放任的角度去看待這個問題。那麼很多父母都會表示好奇,那面對這些愛哭的孩子,到底要怎樣才能讓他們變得更加堅強一些呢?其實這三個方法都是非常受用的。
1.逐漸施加難度
如果說孩子是遇到困難的時候變得特別愛哭的話,那麼我們可以運用這樣的方法來解決問題,那就是逐步增加難度。當難度一開始可以變得非常低的時候,孩子在做這件事情的時候就不會展現出一副困難的樣子,他們也就更不容易輕言放棄。
然後隨著孩子的能力變得越來越強,不斷的給他們增加生活當中的難度,這樣的話孩子反而會更容易去接受。這樣的教育方式最大的特點就是孩子可以通過自身的方式來不斷的解決問題,而且還不容易愛哭,這針對那些心靈比較脆弱的孩子有著非常好的效果。
2.懂得理解孩子
在面對著那些喜歡哭的孩子,是我們最需要做到的事情,就是選擇去理解他們。我們只有站在孩子的角度上去思考這樣的問題,才能使得孩子更加願意聽從父母的想法。孩子並不是不願意堅強,只是他並沒有找到一個可以使得自己堅強的方式。如果在這個時候父母選擇理解孩子,安慰孩子的話,那麼孩子就會覺得自己找到了救命稻草,那麼他們自然會選擇去重振旗鼓,並且將自己所有的問題全部都解決清楚。
3.鼓舞孩子
培養孩子的自信心,也是可以將愛哭鬼這個標籤給逐漸地打消掉的。有很多孩子在生活當中總會出現一些悲觀的狀態,那麼我們最需要做到的事情就是鼓舞這些孩子。
我們可以這樣說:「孩子,你在我的心裡一直是最棒的,你只是稍微的有一些不自信而已。只要你能夠把自信的一面找到,那麼你肯定會變得更容易成功的。」當孩子聽到這些鼓舞的話之後,他們肯定會選擇重新審視眼前的這些問題,並以最優異的方式去解決這些問題。
所以說在面對這些愛哭的孩子時,我們必須要選擇一些更加尖端的手段,去讓他們變得堅強一些。不要覺得他們是不能改變的,其實他們只是欠缺一個時機而已。
那麼你覺得面對這些愛哭的孩子,你會選擇用怎樣的方式來解決問題呢?說出你的看法,讓我們來討論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