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人喜歡看」:假新聞橫掃網絡,川普成最大贏家?

2020-12-17 第一財經

假作真時真亦假。巴特(化名)把自己稱為「Chief Reporter(首席記者)」。他堅持認為,自己杜撰的假新聞給人們帶去了歡樂。

「人們閱讀一個標題,根本懶得去確認內容是否真實就會分享。」從把當地的新聞故事改寫得更為有趣到越走越偏——開始編造當天的熱點話題,巴特是假新聞網站Southend News Network的一名假新聞生產者。用他的話來說,他編寫的虛假新聞每個月都會有超過200多萬的瀏覽量,其中一半的讀者會相信,另一半則會被所讀到的假消息逗樂。比如,他最近寫了一篇「瑞士三角巧克力的間距擴大,引發英國消費者不滿,英國決定攻打瑞士」。一些網友不疑有詐,數百人在社交圈上分享發布。

虛構的故事好比小說,原本並沒有什麼壞影響,直到看起來很可信的升級版假新聞在網際網路上被迅速傳播和轉載,並被人們視為所謂的真相而深信不疑。

Facebook等社交媒體網站上的各種小道消息真假難辨。

「反正美國人很喜歡看這些故事,我們又能賺錢,誰管故事是真是假?」說這話的是馬其頓小城市韋萊斯的19歲青年戈蘭(Goran)。根據英國廣播公司等媒體報導,在這座歐洲小城裡,像戈蘭那樣依靠編造假新聞,然後通過臉書(Facebook)等社交網站傳播賺取高額收入的年輕人不在少數。

和當地人平均月薪350歐元(約合2540元人民幣)相比,靠生產假新聞賺的錢是其十倍甚至數百倍。剛做了一個月的戈蘭說自己只賺了1800歐元,而他認識的一些人在美國大選前幾個月幾乎每天都能賺上數千歐元。

假新聞泛濫幕後

怒斥假新聞泛濫、後果嚴重的人並非小題大作。2016年的美國大選就多次驗證了它的危害。

根據美國新聞聚合網站BuzzFeed的調查,在美國大選結果出爐的前3個月裡,排名前20的虛假新聞在Facebook上的分享次數超過了870萬次,比主流新聞網站真實新聞的分享高出130萬次。Facebook完全依賴後臺的點擊數據來決定新聞的熱度,如果說Facebook選擇熱點的方式是助推假新聞泛濫的因素之一,那麼另一個因素則是用戶本身。

就像巴特和戈蘭說的那樣,不是每個人面對虛假新聞時都會去求證。一條假新聞一旦出現了一定數量的分享,就會迅速擠進熱點話題的行列,在眾人的轉載中輕鬆完成背書。

美國大選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事實上,人們仿佛身處自己的回音室,總是選擇相信和自己的世界觀相符的消息。有不少製造了在Facebook上被分享超過幾十萬次的假新聞發布者表示,他們這麼做的目的是為了「潛入極右勢力的回音室,公然發布虛假的故事」。

川普的當選有社交媒體的助力,因此也被稱為「社交媒體總統」。

根據公開數據,Facebook的用戶總數達20多億,佔全球總人口的三分之一。皮尤研究中心此前的調查顯示,美國成年人中有62%通過社交媒體獲取新聞,18%高度依賴該平臺,通過Facebook閱讀新聞的人數佔比高達44%。

12月皮尤研究中心還對1002名收入、教育水平和黨派關係各異的美國成年人做了調查,發現64%的人認為,假新聞令他們對基本事實產生「極大困惑」,而32%經常在線觀看捏造的政治新聞,23%曾分享過假新聞,14%稱自己明知是假新聞但還是轉發了。

史丹福大學一項研究則發現,大多數中學生無法區分真實新聞和假新聞,82%的學生甚至分不清真正的新聞和廣告軟文;近70%的中學生會被一篇銀行高管撰寫的金融假新聞欺騙。

不管是巴特還是戈蘭,他們所生產的假新聞都主要通過像Facebook這樣的社交媒體或新聞網站傳播。在巴特看來,那些真正讓這些假新聞發酵的社交媒體和新聞網站比假新聞的生產者罪惡更大。

從謊言到暴力

而Facebook上假新聞傳播導致的最新後果,是令緬甸內部的反穆斯林情緒出現了明顯上升。

作為個案,緬甸的網絡普及率在2010年還只有0.2%,到了2016年就已接近20%,這種快速變化帶來的影響史無前例。網際網路文化在緬甸還處於初期的發展階段,諸如Facebook這類普及廣泛的平臺,無疑在助推虛假新聞的傳播中具有重要「貢獻」。

在1100萬名緬甸的網民中,接近970萬人使用Facebook。而虛假新聞極大助長了極端群體的仇恨情緒,讓當地的少數穆斯林群體——羅興亞人陷入了更大的災難。

羅興亞人佔緬甸人口的4%,在過去的幾年裡始終處於被動的境地。受到假新聞的影響,當地反穆斯林情緒在最近的幾個月內愈加高漲,該人群遭到了變本加厲的暴力迫害,導致將近70人死亡,甚至出現整座村莊被燒毀的極端事件。在這些極端事件發生前,妖魔化該穆斯林群體的虛假新聞就在網絡上迅速增加,並被快速轉載和分享,形成了病毒式傳播。

當然,Facebook並不是傳播虛假新聞的唯一渠道。一般新聞網站首頁上的推送更可能會讓這些新聞迅速流行,甚至爆發。美國社交新聞網站Reddit由用戶自主給新聞評分來決定新聞推送至首頁的位置。如果某個新聞在該網絡上被推為了熱點,就會迅速被其他社交媒體平臺抓取和推送,進而滲透網際網路世界的每個角落。

Reddit CEO霍夫曼(Steve Huffman)曾嘗試在自己的平臺上與支持川普的右翼網民互動,卻被這些網民用虛假的「比薩門」故事激怒。於是Reddit平臺關閉了一個討論民主黨候選人希拉蕊陰謀論的社群。所謂的「比薩門」聲稱,希拉蕊和她的競選團隊涉嫌在華盛頓一家比薩店外虐待一名兒童。該虛假故事註明了比薩店的詳細地址信息,而該店的所有者甚至稱自己曾收到過死亡威脅。

捲入網絡謠言「比薩門」的華盛頓一小餐廳遭遇暴力襲擊者闖入,圖為警方趕到制止。

霍夫曼整肅虛假新聞的行動,卻遭到了Reddit網民的強烈抗議。但如果這種由社群推動的網絡平臺監管者放任虛假新聞的傳播和發展,後果將不堪設想。

德國帶頭嚴打假新聞

如果說美國大選受到了假新聞的重大影響,那麼將於明年8月27日至11月27日舉行的德國大選,很可能會成為下一個假新聞和仇恨言論的重災區。

根據最新的消息,德國立法機構正在考慮設立相關的罰款條款,對虛假新聞或仇恨言論處以每條50萬歐元(約合370萬元人民幣)罰款。

德國社會民主黨議會領袖奧普曼(Thomas Oppermann)提出,應該推出法律要求Facebook這類社交媒體建立全天候的辦事處,專門打擊虛假新聞和仇恨言論。如果Facebook不在相關檢查後24小時內刪除虛假新聞,應當對其處以每條50萬歐元的罰款。

德國司法部部長馬斯(Heiko Maas)此前就定調說,Facebook這種平臺應該被視為媒體公司,並且理應因未能及時移除仇恨言論而被定罪。德國總理默克爾也強調,虛假新聞的危害值得高度警惕,公眾的情緒正在被網際網路「操控」。

德國帶頭對Facebook施壓將會帶動歐洲其他國家也迅速採取類似的行動。一名歐洲議會成員就表示,Facebook與所有分享和消費新聞的社交媒體公司都應該像傳統的媒體那樣擔負起對內容的篩選責任。

除了Facebook這些社交媒體,德國也向谷歌(Google)發起了抗議。在Google平臺上,虛假新聞也很容易快速佔據顯要位置。

Facebook表態會承擔責任

在人們剛剛開始質疑Facebook對假新聞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時,Facebook創始人扎克伯格的第一反應是「推卸」責任。他回應說,Facebook只是個技術公司,指責只佔了極小部分Facebook內容的假新聞影響了美國大選結果的說法相當瘋狂。

但隨著討伐聲音越來越強,扎克伯格態度開始轉變。他隨後在Facebook上發布消息稱:「底線是我們會嚴肅對待虛假新聞的問題,並承擔起責任。我們已經做出了重要的舉措,但仍然有很多工作需要去做。」按照Facebook的計劃,該平臺正在研製一種能有效甄別虛假新聞的技術和提醒系統,讓虛假消息能更容易地被用戶識別。對於那些真實性不確定的消息,Facebook會標上一個「有爭議的(disputed)」標籤,以提醒讀者辨別真偽。

與此同時,這個社交媒體巨頭也將阻止虛假新聞的發布者利用商業模式來傳播假新聞的途徑,比如不給假新聞的發布者在網站或App上做廣告的機會,因為這些內容是「非法、具有誤導性和欺騙性的」。Google就已經採取過類似的措施。

「有些想法將會很有效果,但有些可能不會。」扎克伯格承認,「我們理解,解決假新聞的問題對於我們的社會來說有多重要,也承諾會努力讓它步入正軌。」

Google CEO皮查伊(Sundar Pichai)表態稱,解決虛假新聞的問題很重要,將會努力解決這一問題,為數十億用戶傳播真實準確的故事。

有意思的是,讓Facebook頭疼的甄別假新聞的問題竟然在36小時內就被4名美國大學生疑似快速解決了。該技術團隊將自己的行動目標稱之為「讓我們停止生活在謊言中」。

這4名美國大學生發明的技術主要包括了兩個確定步驟。首先,信息來源將會通過幾個資料庫的檢查,根據信源的可信程度評出一個分數。然後真正的內容將會受到第二層檢查,利用算法程序從文章中選出關鍵詞並找到相關聯的新聞,將該消息和搜索到的相關新聞比對,看看是否有其他的新聞公司發布了相同的故事,或以此為引用來源,並對內容的可信程度評出第二個分數。最終,由兩個分數來確定該信息的可信度有多大。

然而,要審核Facebook上20多億用戶每天發出的每一條信息的真實程度,對任何第三方來說都是一個巨大的挑戰。上述4名大學生發明的甄別技術,在海量的數據面前也無能為力。不管是社交媒體還是主流的新聞網絡平臺,甄別新聞的真假並減少假新聞的傳播和危害,都是一個任重而道遠的持續性挑戰。

心理學研究發現,頻繁接觸虛假的信息,人們的觀點和想法就會被改變;給信息貼上「不真實」的標籤,並不能解決這個問題。

美國範德堡大學心理學助理教授 (Assistant Professor) 法西奧(Lisa Fazio)的研究小組建議,真正有效的解決方案應當是這樣的:限制虛假信息的傳播,並從根本上杜絕人們接觸到虛假信息的可能性。而我們首先要做的,就是從自己做起,確認信息來源是否可靠,不在社交媒體上分享來源不可靠的信息——即使它與你的想法不謀而合。

相關焦點

  • 美國人喜歡用啥APP看新聞?
    把用戶喜歡的留下,不喜歡的過濾掉。照這樣下去,用戶讀到的將一直是他喜歡的,認同的內容,無形中會加深他自己的某種偏見。只看自己想看的內容,也容易造成用戶閱讀視野越來越狹隘。說實話如果在中國,我會非常願意,但是在美國的話,各種版權問題很難解決,加上美國人的閱讀習慣似乎跟聚合APP不太一致。所以我並不看好新聞聚合類APP在美國的發展。」的確,在美國,人們的新聞閱讀習慣、獲取新聞信息的方式及訴求、新聞整體發展環境發展環境都與中國有著很大的不同。騰訊科技也專門整理了目前美國市場上較為知名的新聞聚合類APP附於文末,供讀者參考。
  • 毒品,美國大選中最大的贏家
    世界華人周刊專欄作者:朗博轟轟烈烈的美國大選似乎大局已定。11月8日凌晨(美國時間11月7日),據多家美國主流媒體報導,拜登在本次總統選舉中勝出。儘管川普並未承認敗選。當人們將目光聚焦到大選上時,卻忽視了,就在11月3日大選之夜,拜登與川普打得不可開交之際,毒品卻成了最大贏家。
  • 網絡作家橫掃天涯:我喜歡講故事 也需要一個改變命運的機會
    封面新聞記者 荀超 今年年初,閱文集團公布2019年度網絡文學「十二天王」名單,上榜作家均為年度各品類成績最突出的「新神」。來自青海的網絡作家橫掃天涯名列其中。
  • 報紙落後了:更多的美國人從社交媒體上看新聞
    騰訊科技訊 據外媒報導,皮尤研究中心的數據顯示,從社交媒體獲得新聞的美國人首次超過了從報紙上閱讀新聞的美國人。  調查顯示,更多的美國人現在從社交媒體網站獲得新聞,而不是從紙質報紙上獲得新聞。皮尤研究中心說,電視仍然是獲取新聞的最受歡迎的渠道,但它的地位正在下降。新聞網站和電臺越來越受歡迎。在2016年,紙質報紙仍然比社交媒體更受歡迎,但在去年,兩者的受歡迎程度大致相當。
  • 阿黛爾橫掃5項格萊美大獎,《Hello》獲年度最佳歌曲
    阿黛爾橫掃5項格萊美大獎,《Hello》獲年度最佳歌曲 阿黛爾(Adele)以「Hello」一曲贏得第59屆葛萊美獎最佳年度歌曲獎。
  • 第59屆葛萊美獎阿黛爾橫掃5項大獎成贏家(圖)
    中新網2月13日電 據外媒13日報導,第59屆格萊美頒獎典禮在美國洛杉磯舉行。英國歌手阿黛爾(Adele)橫掃5項大獎成為贏家,以《Hello》一曲贏得第59屆最佳年度歌曲獎。據報導,最佳歌曲獎項上,阿黛爾擊敗的勁敵包括美國流行樂天后碧昂絲(Beyonce)、創作歌手麥克波斯納(Mike Posner)、加拿大歌手小賈斯汀(Justin Bieber)及丹麥的盧卡斯葛拉漢樂團(Lukas Graham)。Adele憑藉Hello和《25》分別獲得本屆格萊美年度最佳流行女歌手以及最佳流行專輯,追平Taylor Swift的兩次年專紀錄。
  • 李彩英酥胸PK車藝蓮美腿 張赫成為SDA最大贏家
    李彩英酥胸PK車藝蓮美腿 張赫成為SDA最大贏家 時間:2010.09.14 來源:1905電影網 作者:暖晴 分享到:
  • 探訪馬其頓假新聞工廠
    他愛聽黑幫說唱,喜歡的歌手包括:聲名狼藉先生(N o-toriousB.I.G .)、吹牛老爹(PuffD addy)和武當派(Wu- T angC lan)。看了B.I.G.自傳電影《聲名狼藉》後他萌生了去紐約布魯克林區旅遊的想法。在他的想像中,那是一個黑幫團夥和時髦人士聚集的地方。他似乎是一個性格溫和又健談的人,除了比較另類的幽默感,他對自己和小鎮維勒斯有著清晰的認識。
  • 從建築工人到職業寫手 美國「假新聞教父」的崛起與衰落
    【環球時報駐美國特約記者 周逸辰 環球時報特約記者 吳碩】美國總統川普對美國媒體的抨擊使「假新聞」成為熱詞。在社交媒體上,真正的「假新聞」生產實際存在著一條完整的「國際產業鏈」。此前媒體曾曝光,在距美國上萬公裡外的巴爾幹半島,存在著專門生產虛假政治信息的「新聞村」。而據英國廣播公司(BBC)27日報導,這些信息的主要來源正是美國本土一位被奉為「假新聞教父」的人物。
  • 5G的到來,高瞻遠矚的蘋果是最大的贏家!
    雖然被很多人吐槽其實是沒有合適的基帶可用,回顧4G時代,全球首款支持4G網絡的手機HTC EVO 4G的發布時間是2010年6月,當時還是HTC的天下,而倆年以後也就是2012年9月份發布的蘋果首款4G手機,理論上已經落後了2年,但是看市場的話,2年以後的蘋果依舊是行業的龍頭老大,所以蘋果的殺手鐧絕不是快,不同於安卓廠商的機海戰術,iphone的產品系列比較單一,幾乎一年一個產品,蘋果完全沒有理由搶著坐上沒有多少乘客的
  • 《寄生蟲》堪稱奧斯卡最大贏家 網友:以為是喜劇 其實是深刻的悲劇!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娛樂英語>影視英語>影視資訊>正文《寄生蟲》堪稱奧斯卡最大贏家 網友:以為是喜劇 其實是深刻的悲劇!
  • 第72屆艾美獎全盤梳理:《富家窮路》橫掃7大獎,HBO成最大贏家
    這一屆的艾美獎電視劇類別競爭相當激烈,其中,以HBO和NETFLIX為首的兩家分別獲得15和17項提名,而最終HBO奪得4項大獎,成為本次艾美獎的最大贏家。2020年的艾美獎依舊是精彩紛呈,更新至第六季的《富家窮路》拿下了喜劇類劇集的七大獎項,創造了艾美獎的神話歷史。
  • 讓1億人懵逼的假新聞網站卻成流量王?
    為此,美國新聞網站Poynter採訪了Pokemon Go假新聞背後的始作俑者,發現所有新聞均來自於一個專做假新聞的網站CartelPress,該網站借勢Pokemon Go編造虛假新聞可謂賺足了眼球。
  • 巴西拒籤大豆無病毒證明,阿根廷也緊隨其後,美國或成最大贏家
    比如前段時間所提到的大豆,作為進口大都比較多的國家,美國、巴西、阿根廷之前一直都是我國合作的對象。一開始我國和美國的合作比較多,可是後來美國將大豆的價格提上去了,所以我國轉而也開始和巴西和阿根廷進行合作。這不是進口蝦的事件一出之後,我國就開始加強對進口食品的安全要求。
  • 川普要否了美國新國防法案:中國是最大贏家!
    【文/觀察者網 趙挪亞】本月,美國國會參眾兩院以壓倒性贊成,通過了所謂川普任內「對中國最為強硬」的7400億美元國防授權法案。但川普當地時間13日在推特上宣稱,這項法案「最大贏家」是中國,並威脅否決。美媒注意到,川普威脅否決上述法案,更有可能因為法案中未包含他要求的取消對社交媒體公司法律保護的條款。
  • 第62屆格萊美,這個18歲女孩成最大贏家
    北京時間1月27日上午,美國當地時間1月26日晚,第62屆葛萊美獎正式揭曉。備受矚目的18歲樂壇新秀比莉·艾利什(Billie Eilish)橫掃年度最佳專輯、最佳製作、最佳歌曲、最佳新人四大通類獎和最佳流行專輯,成為本屆葛萊美獎的最大贏家。
  • 葛萊美獎揭曉:阿黛爾橫掃五獎上演"王者歸來"
    又到一年一度的格萊美之夜,第59屆格萊美頒獎典禮當地時間12日晚(北京時間13日上午)在美國洛杉磯的斯臺普斯中心舉行,各大獎項依次揭曉。英國女歌手阿黛爾(Adele)橫掃5大獎項,憑藉復出單曲《Hello》贏得年度最佳歌曲和最佳流行歌手。
  • 澳大利亞遭遇「不幸」,60國看準中國14萬億市場,美國或成最大贏家
    美國蠢蠢欲動 在澳大利亞多款產品退出中國市場之後,可以說美國或許是最大贏家。在今年5月份,我國宣布對澳大利亞大麥採取反傾銷補貼措施,在8月份美國跟我國達成大麥合作,出口大賣到中國。 根據中國新聞網12月8日報導,在今年過去11個月裡,我國第一大貿易夥伴為東協跟東協貿易總值達到4.24萬億人民幣,第2位是歐盟,而美國則位居第三,達到了3.65萬元。從目前來看,美國大豆、大麥、小麥等各種產品不斷運往我國。
  • 美媒:普京是美國2020大選最大贏家,成功把美國分裂
    縱觀這段時間,如果要是美國最受全球關注的一項熱點,那必然是今年的美國大選了,無論是美國現任總統川普,還是民主黨候選人拜登,為了獲得此次大選的勝利都是用出了各種手段,但要知道的是,在今年的新冠疫情等問題上面,身為總統的川普表現得並不理想,在這樣的情況下,其想要實現連任的目標也是十分困難的
  • 美國人從哪裡看新聞?網際網路竟然不是第一位
    根據皮尤的研究報告,只有非常小部分的美國人會追蹤關注新聞。即便大多數的美國人都是通過社交媒體來獲取新聞,但是他們很少會 「告訴」 Facebook 要求想要看到更多的新聞信息。81% 的美國人都接觸過網絡新聞。雖然電視依舊是美國最廣泛流行的新聞得知來源,57% 的美國成年人 「經常」 看電視獲取新聞,這要歸因於老一代還是習慣於看電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