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用社交媒體上看新聞嗎?是的,67%的美國人也這樣做
報告發現:超六成美國成年人在社交媒體上看新聞;T witter用戶看新聞的比重最大且增長最快,這與川普的頻繁推文息息相關...出品| 外言社翻譯| kewell 編輯| 王茸你會從哪些渠道獲取新聞?是電視、電臺、報紙還是社交媒體? 皮尤研究中心近日 發布一份報告,調查了 4971名美國成年人在 2017年通過社交媒體獲取新聞的情況。
-
多數美國人在社交網站看新聞
多數美國人在社交網站看新聞) 據外媒TechCrunch報導,市場調研機構Pew Research(皮尤)經過調查後發現,越來越多的美國人開始從Facebook、Twitter等社交媒體上獲取新聞,而不是傳統的門戶網站。
-
社交媒體上的新聞分享行為研究——以上海大學生為例
社交媒體的普及,改變了閱聽人和新聞媒體的關係。不再是由媒體到閱聽人的單向傳播,不再是被動獲取新聞,閱聽人可以更主動地選擇新聞、評論新聞、傳播新聞。據人民網輿情監測室發布的《2015年網際網路輿情分析報告》,在中國,報紙、雜誌和電視等傳統媒體的議程設置能力進一步下降,「兩微一端」(微博、微信和移動客戶端)已成為人們了解新聞時事的第一信息源,微信已成為社會輿論的新引擎。
-
希普臺上首辯 社交媒體巨頭與電視臺臺下攻防戰
美國政治的民主化離不開大眾傳媒的普及,從早期的報紙到廣播,再到電視時代,政治吸引了更大範圍內大眾的參與。 但電視稱霸的時代似乎即將過去,社交媒體巨頭們已經開始謀劃著將更多觀眾搶奪到自己的麾下。 也許政治,會迎來真正的大眾參與時代。
-
2016:社交媒體如何改變美國大選
社交媒體管理公司SocialFlow的數據顯示,在去年3月到今年3月的12個月期間,川普一共在社交媒體發布了44457個帖子,而美國人用於閱讀、回復和傳播這些帖子的時間總計達1284年。 社交媒體戰全面升級 皮尤研究中心在2015年發布的一份研究顯示,在隨機調查中,91%的受訪者通過媒體了解到正在進行的競選活動,其中24%的人利用全國有線電視,通過當地電視臺和社交媒體獲得信息的各有14%,13%利用新聞網站和應用,11%利用廣播。不過,在18歲-33歲的人(也就是所謂的千禧一代)中,61%的人利用社交媒體獲取政治和政府相關新聞。
-
社交媒體如何影響美國總統大選
前言在傳統媒體時代,通過電視、報紙等媒介進行競選宣傳,讓更多民眾了解候選人,是美國公職人員競選活動的重要部分。因此,競選廣告投入長期佔競選經費很高的比例。政壇新人假若沒有財團的強有力支持,很難在民意調研中勝出。
-
西方媒體爭做「好新聞」的啟示
具體來說,「正面報導」具有這樣幾個特徵:從內容上看,它聚焦於社會的光明面,以「好人好事」為切入點弘揚主流價值觀中的積極因素;從理念上看,它強調「平衡」、「和諧」與「穩定」;從基調上看,它是健康向上的;從功能上看,它旨在傳遞正能量,強化主流價值觀,維持社會秩序和道德水準。
-
不看報紙和電腦 原來超過一半英國人這樣看新聞
英國最新報告指出,越來越多的英國人根本不從報紙或電腦來看新聞,導致許多英國報紙面臨轉型危機,究竟英國人都從哪裡看新聞呢?讓傳媒狐告訴你。 文/張耀升 手機和平板才是閱讀新潮流 你知道嗎?
-
新聞荒漠與幽靈報紙:加速消失的地方媒體、讀者和記者
上月,北卡羅來納大學教堂山分校胡斯曼新聞與媒體學院的研究團隊發布了一份關注地方新聞和地方媒體命運的新報告。他們收集了過去15年內的數據,追蹤報紙、社區數字新聞網站,以及950家少數族裔媒體和1400家公共廣播電臺,以研究自2018年以來美國新聞業的發展狀況。
-
朝日新聞轉型及對中國報紙的啟示
但是現在的讀者更需要一個適合他們閱讀的切入點,首先就要吸引他們來閱讀,並在此基礎上促使他們的思考。 和朝日新聞電子版相比,朝日新聞旗下的withnews新聞網站在吸引讀者方面更為得心應手,記者們明確知道稿件主要是給年輕人看的,往往會用輕鬆詼諧的語氣、詳細具體的事例來報導以上內容,有時候還會用上自己親身的經歷。
-
美國新聞app最新排名:新聞個性化推薦,美國人買單嗎
美國篇美國是世界上新聞傳媒業最為發達的國家,不僅新聞報導理念和版權保護力度世界一流,美國代表性的電視、廣播、報紙、雜誌新聞媒體也一度成為世界其它國家新聞媒體發展的標杆。但在網絡時代來臨時,美國的傳統媒體同樣面臨著生存的挑戰。
-
社交媒體泛濫,從社交媒體上獲取新聞和娛樂信息時很難辨別真實性
隨著社交媒體的發展,網絡給人類帶來了許多便捷,新聞、生活或醫護治療的一些信息在社交媒體上可隨處查詢,近日國外研究發現,人們在社交媒體網站上瀏覽新聞和娛樂內容時,往往較少關注所看到內容的來源,這意味著他們很容易將諷刺或虛構內容誤認為真實新聞。
-
社交媒體時代的網絡輿情治理:美國的教訓與啟示
選後的分析文章顯示:一方面,由於社交媒體上的公眾意見往往通過轉發、評論等公開的方式表達出來,隨著選戰的深入,社交媒體已經成為新聞聲明最快速的發布平臺,總統候選人無論面對正面報導還是危機事件都選擇在社交媒體平臺上作出回應[8];另一方面,近半數美國人通過社交媒體獲取資訊,有44%的美國人坦言他們會從社交媒體上獲得一些不同於主流媒體的總統競選信息,年齡在18-29歲的美國年輕人中有2/3的人將社交媒體認定為最主要的信息接收工具
-
國外報紙如何做數據新聞
當前,國內報紙在數據新聞方面也有不少成功的案例,但相較國外媒體,在內容的深度和數據的豐富度上有一定差距。本文結合《衛報》《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等代表性媒體的數據新聞報導,學習借鑑國外報紙的經驗與方法。 國外數據新聞偏重嚴肅選題 國外數據新聞的選題涉及面非常廣,沒有一定的限制,但更偏重嚴肅選題,注重挖掘意義。
-
30%的美國人看到了什麼樣的頭條新聞?
我們無法確定一個事件,即媒體對郵件投票或缺席投票相關欺詐問題的關注高峰,無論是在大眾媒體還是社交媒體上,都有意義地被一場網絡造謠活動所驅動。例如9月16日公布的一項民意調查發現,「43%的共和黨人認為郵寄投票的主要問題是舞弊,而民主黨人只有11%。」
-
波士頓通過社交媒體「數字追兇」 反恐事半功倍
陳大雪 張涵 (北京) 無處不在的攝像頭,加上移動網際網路時代社交媒體上發起的「全民數字追兇」,令反恐事半功倍。 4月15日波士頓在舉辦馬拉松比賽時遭遇連環爆炸襲擊,造成包括一名中國女留學生在內的3人死亡,170多人受傷。
-
看新聞用 Facebook 的人越來越少, 更多人用起了 WhatsApp
這份涵蓋了五大洲 37 個國家和地區、樣本為 74000 人的報告顯示,使用社交媒體作為新聞來源的比例在美、英、法、巴西等國均出現了下降,其中在美國,通過社交媒體獲取新聞的比例從 2013 年的 27% 穩步增長到 2017 年的峰值 51% 後,今年回落到 45%。
-
美國人喜歡用啥APP看新聞?
據TalkingData最新數據顯示,中國國內Android平臺上用戶覆蓋量居首的海外應用正是一款新聞聚合APP——Flipboard。新聞聚合類APP已經成為手機上必不可少的應用。《紐約時報》也曾在一篇報導中指出它主頁訪問量的戲劇性減少很大程度上是因為社交媒體網站推薦的增多以及搜索提供的文章直鏈。
-
美國第一夫人米歇爾·歐巴馬是如何玩轉社交媒體的?
在米歇爾任第一夫人的這段時間裡,社交媒體一直在不斷成長。Twitter從一個創業公司成長為全球新聞專線;Facebook目前已經擁有15億用戶;而Instagram和Snapchat——這兩個十年前根本不存在的平臺——已經開始主導流行文化。只要在iPhone上輕輕點擊一下,歐巴馬夫人就可以輕鬆地到達聽眾;這是詹森夫人和蘿拉夫人的時代做夢都想不到的。
-
在人工智慧和新聞的結合上,國外媒體已經飛起來了?
奧運會結束之後,Heliograf又投入到了對美國眾議院、參議院和州長等大選新聞的報導當中,利用從美聯社得到的數據和選舉結果,實時撰寫新聞並自動更新到郵報網站和社交媒體上。 機器人在對社交網絡上的熱門分享進行統計分析後,基於此進行內容篩選、編輯與排版。作為試驗性產品,#Open001 每月僅印刷 5000 份,而且只針對媒體機構和廣告機構發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