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用社交媒體上看新聞嗎?是的,67%的美國人也這樣做

2020-12-17 新京報傳媒研究

今日推薦:本文內容來自網易新聞學院(id: we_know_media)。這裡有最新的傳媒動態和行業報告,還有最in的線下沙龍、講座、培訓。快和學院君一起去看有意思的傳媒圈吧。

近日,皮尤研究中心發布《2017年社交平臺上的新聞使用情況》報告。報告發現:超六成美國成年人在社交媒體上看新聞;T witter用戶看新聞的比重最大且增長最快,這與川普的頻繁推文息息相關...

出品| 外言社

翻譯| kewell 編輯| 王茸

你會從哪些渠道獲取新聞?是電視、電臺、報紙還是社交媒體? 皮尤研究中心近日 發布一份報告,調查了 4971名美國成年人在 2017年通過社交媒體獲取新聞的情況。結果發現,67%的調查對象會通過社交媒體獲取新聞,而社交平臺也愈發注重自己的新聞功能。

1超六成美國成年人在社交媒體上看新聞

截至今年八月,美國成年人在社交媒體上看新聞的比例已達67%, 與2016年初的數字62%相比有所提升。 皮尤將這些人稱為社交平臺的「新聞用戶」。

人數的增長主要來自年紀更大、受教育程度更低的非白人用戶的推動。今年,在50歲及以上的人群中,通過社交平臺看新聞的人數比例首次突破半數,達到了55%。而18-49歲人群用社交平臺看新聞的比例與去年持平,為78%。

74%的非白人會用社交平臺看新聞,比去年增長了一成,非白人似乎比白人更喜歡從社交平臺獲取新聞信息。

如果根據學歷劃分,非本科學歷用戶使用社交平臺看新聞的比例有所增長,相反,本科及以上學歷的用戶的使用比例開始下滑。

2在Twitter上看新聞的用戶增長最快

在分平臺考察用戶的讀新聞習慣時,皮尤分別統計了各個平臺上看新聞的用戶比例和美國用戶比例。

先來說說各個平臺上新聞用戶的比例。總體來看,Twitter、Youtube和Snapchat三家的用戶看新聞的比例在提升最快。自2013年以來,已有一半的Twitter用戶已經開始在上面看新聞,而在今年,由於出現了一個愛發推文的總統川普,Twitter用戶看新聞的比例迅速增加至74%,比去年提升了15%。

這些平臺之所以能實現新聞用戶的顯著增長,得益於一年來採取的「新聞優化策略」。

Twitter不僅依靠川普的活躍博得了大量日活,還積極向新聞內容發布者尋求合作,推出了不少新聞直播。Youtube推出了Youtube TV功能,以不及有線電視一般的價格,向訂閱用戶提供各大新聞媒體的內容,並在客戶端首頁增添了「突發新聞」的模塊。

(Youtube首頁增加「Breaking news」)

Snapchat今年則在發現頻道上引進了多家大媒體品牌,包括CNN、NBC、《紐約時報》,他們表示這一引進計劃會持續下去。

針對美國用戶而言,Facebook還是被多數人選為了第一新聞消息源,有66%的美國人正在使用Facebook,45%的人在上面看新聞,佔總用戶數的68%;YouTube位居第二,美國用戶和在平臺上看新聞的美國用戶比例分別為58%和18%,兩者間差距較大;Twitter平臺的狀況則與Youtube相反,用戶規模不大,但在平臺上看新聞的人多達總用戶數的73%。

3年齡、學歷、人種,不同平臺上的用戶特徵如何?

在不同社交平臺上看新聞的用戶有著不同的特徵。Instagram和Snapchat的用戶一般更年輕,並且有更多非白人;Twitter和領英的新聞用戶則學歷更高,擁有本科及以上學歷的人數比例分別為59%和45%。

用戶量最大的Facebook和Youtube擁有更多年長的新聞用戶,最年輕化的新聞用戶平臺則是Snapchat——18-29歲群體佔82%。

用社交媒體看新聞並不意味著其他傳統的新聞獲取渠道被無視,很多社交媒體用戶仍然會使用其它渠道看新聞,但來自不同平臺的用戶對傳統媒體的偏好也有所不同,例如:Twitter和領英的新聞用戶會更傾向去新聞媒體的網站或app看新聞、 Facebook新聞用戶觀看本地電視臺的比例更高。

本文由網易新聞學院外言社獨家整理,kewell翻譯,王茸編輯,轉載請後臺聯繫。

網易新聞學院

近期好文薦讀:

《權力的遊戲》這七年,做過的營銷推廣和劇情一樣精彩

寫十萬加的人:六神磊磊 \ 假裝在紐約 \ 孟大明白 \ 王左中右

哪怕有《海賊王》與《銀魂》,日本最負盛名的漫畫雜誌也老了

投稿、合作郵箱:xjbcmyj@163.com

相關焦點

  • 報紙落後了:更多的美國人從社交媒體上看新聞
    騰訊科技訊 據外媒報導,皮尤研究中心的數據顯示,從社交媒體獲得新聞的美國人首次超過了從報紙上閱讀新聞的美國人。  調查顯示,更多的美國人現在從社交媒體網站獲得新聞,而不是從紙質報紙上獲得新聞。皮尤研究中心說,電視仍然是獲取新聞的最受歡迎的渠道,但它的地位正在下降。新聞網站和電臺越來越受歡迎。在2016年,紙質報紙仍然比社交媒體更受歡迎,但在去年,兩者的受歡迎程度大致相當。
  • 多數美國人在社交網站看新聞
    多數美國人在社交網站看新聞) 據外媒TechCrunch報導,市場調研機構Pew Research(皮尤)經過調查後發現,越來越多的美國人開始從Facebook、Twitter等社交媒體上獲取新聞,而不是傳統的門戶網站。
  • 美國第一夫人米歇爾·歐巴馬是如何玩轉社交媒體的?
    他們不看晚間新聞,不看早間新聞,也不看報紙——他們只看手機。」全面轉型數位化溝通對於第一夫人辦公室而言,是一件事半功倍的事情。目前歐巴馬夫人的團隊能夠在幾乎零成本並且不調用官僚機器的情況下輕鬆接觸到數百萬年輕人。「我們必須表現得像創業團隊一樣,抓住機會,然後用有限的資源擴大影響力」,Adler說,「這很像是一個創業公司」。
  • 美國人喜歡用啥APP看新聞?
    據TalkingData最新數據顯示,中國國內Android平臺上用戶覆蓋量居首的海外應用正是一款新聞聚合APP——Flipboard。新聞聚合類APP已經成為手機上必不可少的應用。《紐約時報》也曾在一篇報導中指出它主頁訪問量的戲劇性減少很大程度上是因為社交媒體網站推薦的增多以及搜索提供的文章直鏈。
  • 社交媒體讓人更自戀_全媒派_騰訊新聞
    你是否也有這樣的朋友:永遠不停地在社交平臺上發自拍;不管去了哪兒、幹了什麼,都會立刻分享他們的狀態。當你忍不住厭煩了,直接把Ta拉黑,卻在不久發現另一個Ta又來了!心理學家警告說,由於社交媒體的盛行,自戀、自我曝光的心理和行為正在以燎原之勢飛速增加。
  • 川普被美國主流社交媒體「封殺」,你怎麼看?
    帳號解封後,川普1月8日在推特上發文聲稱,「7500萬為我投票的美國選民,他們支持『美國第一』、『讓美國再次偉大』,他們的聲音將會在未來許久都依然響亮。」隨後,川普又在推特上稱,自己不會去參加1月20日拜登的就職典禮。 推特認為,以上兩條推文煽動了1月6日的國會暴亂,並很可能引發更多暴力行為。
  • 2016:社交媒體如何改變美國大選
    這個錯誤不會犯第二次——2015年4月,沒有媒體的聚光燈和歡呼的觀眾,希拉蕊用一條15個單詞的推特信息和一段2分多鐘的視頻宣布參加2016年總統大選。  社交媒體管理公司SocialFlow的數據顯示,在去年3月到今年3月的12個月期間,川普一共在社交媒體發布了44457個帖子,而美國人用於閱讀、回復和傳播這些帖子的時間總計達1284年。
  • 英調查:過半數人通過社交媒體獲取新聞
    新華社倫敦6月16日電(記者張家偉)英國牛津大學日前發布的報告顯示,來自26個國家的受訪者中,51%表示他們每周會利用社交媒體來獲取新聞,12%的受訪者甚至說這是他們獲取新聞的主要渠道。  這份報告由牛津大學下屬的路透社新聞研究所完成,其中的分析基於今年1月至2月間在26個國家中開展的抽樣調查結果。這些國家絕大多數是發達國家,包括了英國、美國、日本、澳大利亞等國,超過5萬名成年人接受了問卷調查。  報告顯示,年齡在18歲至24歲的年輕受訪群體裡,28%的人表示社交媒體是他們獲取新聞的主要渠道,高於電視的24%。
  • 「美國人喜歡看」:假新聞橫掃網絡,川普成最大贏家?
    一些網友不疑有詐,數百人在社交圈上分享發布。虛構的故事好比小說,原本並沒有什麼壞影響,直到看起來很可信的升級版假新聞在網際網路上被迅速傳播和轉載,並被人們視為所謂的真相而深信不疑。Facebook等社交媒體網站上的各種小道消息真假難辨。「反正美國人很喜歡看這些故事,我們又能賺錢,誰管故事是真是假?」
  • 年輕人新聞消費研究:資訊APP丟一邊,社交媒體放心間
    無法彌補的鴻溝在於,傳統媒體傳遞的是「你應該關注的新聞」,年輕用戶想要的,除了「應該關注的」,還有有用的、有意思的和有娛樂性的。年輕人的資訊消費習慣:更愛社交媒體1.在社交媒體上,新聞往往融入到更廣闊的的娛樂環境和個人生活中。這就是社交媒體的便利所在。
  • 深度解讀,社交巨無霸Facebook如何塑造了美國媒體生態系統
    費基·西莫在演講中說道,「Facebook不生產任何新聞,它的使命是為用戶呈現出他們感興趣的內容。」像Facebook這樣的技術公司,通過算法來設置新聞推薦內容。如果你重新定義媒體,其媒體屬性已顯而易見。社交媒體與新聞機構的界限日漸模糊,人們的閱讀習慣逐漸向移動端和社交媒體遷移。
  • 美國的四大社交平臺,透視美國自媒體現狀
    然而說到美國的自媒體,和我們國內的有所差異,美國的自媒體發展經歷了從博客時代的遍地開花,到facekbook和推特的迅猛發展,資本市場的不斷進入,當年的自媒體紛紛入局,已經不再是一個人的戰鬥,如果發展成代替傳統新聞媒體的新型力量。
  • 社交媒體如何影響美國總統大選
    但社交媒體改變了這個遊戲規則,使得候選人可以直接與選民交流,從宏觀政策到晚餐吃什麼,涵蓋方方面面。從美國前總統Barack Obama在2008年美國總統競選中首次嘗試使用社交媒體進行競選宣傳,到2016年上任的美國總統Donald Trump幾乎每天都在Twitter上發表自己的言論,可以看出社交媒體對美國政治產生著重要影響。
  • 後資訊時代,社交媒體巨頭都在忙著打擊假新聞
    根據 VOA(美國之音)引述總部的獨立民調機構皮尤調查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的社交媒體用戶調查報告,20%的社交媒體用戶表示自己對社會與政治議題的觀點的調整是因為閱讀了社交媒體上的信息;21%的社交媒體用戶表示因此在眾多問題上改變了對希拉蕊的看法,18%稱自己對川普的觀點受到了影響。
  • 社交媒體泛濫,從社交媒體上獲取新聞和娛樂信息時很難辨別真實性
    隨著社交媒體的發展,網絡給人類帶來了許多便捷,新聞、生活或醫護治療的一些信息在社交媒體上可隨處查詢,近日國外研究發現,人們在社交媒體網站上瀏覽新聞和娛樂內容時,往往較少關注所看到內容的來源,這意味著他們很容易將諷刺或虛構內容誤認為真實新聞。
  • 揭秘:使用社交媒體的七種壞習慣
    社交媒體儼然已成為現代人與親友、同事之間互動的重要平臺。但人們使用社交媒體的一些壞習慣,卻會讓你的人際關係受到影響。看看下面這些使用社交媒體的壞習慣,你也中招了嗎?當你的朋友或愛人想讓你看電視上的一些東西或是想為你播放一段樂曲時,他們可能有意要你參與體驗,而不是專注於自己的手機和平板電腦。
  • 社交媒體上的新聞分享行為研究——以上海大學生為例
    本文聚焦於社交媒體上的新聞分享行為,希望以此來展現當代新聞傳播方式的變革。在對300餘位大學生進行問卷調查後發現:通過社交媒體來獲取新聞、傳播新聞在年輕網民中已是普遍的事情。不過,在社交媒體上廣泛傳播的報導,依然是傳統意義上受歡迎的新聞——內容新奇有趣,情感積極。 不過,社交平臺或公開或封閉的屬性、難以區分的好友關係,都對用戶的新聞分享行為產生影響。
  • 美媒:社交媒體就是21世紀的菸草業嗎?
    參考消息1月10日報導 美國《福布斯》雙周刊網站12月31日刊登了題為《社交媒體是21世紀的菸草業嗎?》的文章,作者為伊莉莎白·麥克布賴德,以下是文章摘要:社交媒體引發鍵康擔憂還記得「萬寶路男人」嗎?社交媒體讓人成癮(圖片來自美國《福布斯》英文網站)市場觀察網站援引英國皇家公共衛生學會執行長雪莉·克拉默的話說:「社交媒體被稱作比菸酒更讓人上癮的東西。現在談到年輕人心理健康問題的時候,不可能再忽視社交媒體。
  • 社交媒體時代的網絡輿情治理:美國的教訓與啟示
    選後的分析文章顯示:一方面,由於社交媒體上的公眾意見往往通過轉發、評論等公開的方式表達出來,隨著選戰的深入,社交媒體已經成為新聞聲明最快速的發布平臺,總統候選人無論面對正面報導還是危機事件都選擇在社交媒體平臺上作出回應[8];另一方面,近半數美國人通過社交媒體獲取資訊,有44%的美國人坦言他們會從社交媒體上獲得一些不同於主流媒體的總統競選信息,年齡在18-29歲的美國年輕人中有2/3的人將社交媒體認定為最主要的信息接收工具
  • 看新聞用 Facebook 的人越來越少, 更多人用起了 WhatsApp
    這份涵蓋了五大洲 37 個國家和地區、樣本為 74000 人的報告顯示,使用社交媒體作為新聞來源的比例在美、英、法、巴西等國均出現了下降,其中在美國,通過社交媒體獲取新聞的比例從 2013 年的 27% 穩步增長到 2017 年的峰值 51% 後,今年回落到 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