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建「加速度」為學校發展注入「新動能」——基建處處長吳正龍專訪

2020-12-22 山東科技大學

基建是學校適應高等教育發展形勢、拓展發展空間、提升辦學水平的需要,也是一項長期、艱巨的任務。

2019年10月25日,工程實訓中心開工奠基;不久後,青島智能無人系統創新研究院項目開工;2020年4月16日,圖書信息中心正式開工……隨著一流設施建設工程的落地落細,校園內基建亮點不斷,充分展示了學校高質量發展的強勁勢頭。

為了讓廣大師生對學校基建工作有更多的了解,記者日前對基建處處長吳正龍進行了專訪。

記者:2019年,作為「十大工程」之一的一流設施建設工程落地,學校工程項目面臨著前所未有的重要機遇和巨大挑戰,2019年我們在校園民生實事工程、重點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吳正龍:2019年,是學校基建工作的「忙碌年」,也是學校建設項目施工的「攻堅年」,項目多、任務重、時間緊,且每個項目都深受社會、師生的關注,都事關學校的高質量發展。基建處以服務學校發展、維護師生利益、推進項目建設為己任,盡心盡力投入到每一個項目中。

在校園民生實事工程上,備受教職工關注的人才公寓項目於2019年10月25日竣工並交付使用;學校西大門及道路修建工程於9月10日教師節正式開通,緩解了學校交通壓力,為廣大師生創造了良好的教學、科研、居住條件;完成了筆架山南側環山路擴寬、北環路重建,進行筆架山綜合治理,等等。在重點基礎設施建設方面,工程實訓中心項目、青島智能無人系統創新研究院等新建基礎設施工程陸續開工,建成後將有力改善學校基礎設施保障條件。

去年,經過多次徵求意見,反覆溝通修改,完成校園總體規劃設計方案修編,順利通過省教育廳評審。

記者:請您簡要介紹一下在建項目的情況。

吳正龍:現在,學校的重點基建工程主要有圖書信息中心項目、工程實訓中心項目、青島智能無人系統創新研究院項目和東大門項目。

圖書信息中心承載著幾代科大人的夢想和期盼,佔地30000平方米,建築面積近7萬平方米,規劃設計高度70米,地上13層,地下1層,裙房3層,包括圖書館、會議報告中心、地下車庫等,是學校單體建築面積最大的項目,項目預計2022年6月竣工。工程實訓中心項目設計建築面積56500平方米,地上23層,地下2層,地上高度93.9米,預期2020年主體封頂,建成後將成為學校第一高樓。青島智能無人系統創新研究院規劃佔地35畝,包括研發樓、測試場地及配套設施等,其中測試場地預計近期交付使用。東大門項目正在進行方案優化設計,設計方案既體現高水平應用研究型大學的開放創新,又傳承學校七十載辦學歷程的文化積澱。

如今,校園內基建亮點不斷,富有個性和現代感的標誌性建築越來越多,基建項目主要圍繞師生轉,確保師生在學校工作好、學習好、生活好。

記者:疫情當前,原本如火如荼的建設進度有沒有受到影響?在一個個難題面前,我們是如何破解難題,按下復工復產「快進鍵」,保障工程進度的?

吳正龍:疫情之下,我們的工作人員日夜堅守,發揚「釘子」精神,一步一個腳印地衝鋒在基建項目最前沿,一邊抓疫情防控,一邊做細做實服務保障,確保基建工程有序開展。

疫情期間工人返崗、建材供貨、物資運輸等均被影響滯後,要實現正常施工,困難可想而知。在困難面前,我們第一時間制定符合實際的項目建設疫情防控工作方案和各項復工實施方案,與各參建單位溝通,把復工後工人的吃住行等每一個細節考慮仔細。

外地工人返崗困難,那就從就近的村莊、社區招工人;供貨問題突出,就協商更換供貨商……一個難題接一個難題地剖析、解決,目前,各項目通過採取優化資源配置,合理安排交叉作業等措施提高施工效率,降低疫情對工程進度的影響,確保工程進度往前趕。

記者:基建項目事關學校高質量發展,是學校發展與人才培養的重要保障,是建設工科主導、特色鮮明的高水平應用研究型大學的重要保障,我們採取了哪些措施,保證項目的安全施工和建設質量?

吳正龍:基建項目涉及領域廣,可變因素多,師生關注度高。我們深感責任重、壓力大,尤其是在施工過程中,給師生的學習和生活帶來了不便。在抓好工程質量管理的同時,我們將進一步加強文明施工管理,同時也衷心感謝師生的理解、支持和配合。

為使基建真正實現內涵建設和發展,我們主要從三個方面來著手:第一,堅持「質量第一」的基建工作理念,將提升質量與服務落實到工程規劃設計、工程質量管理、項目施工等各個環節。第二,加強過程管理,把質量與內涵建設貫穿滲透於工程管理的全過程。高標準做好項目施工各項工作,嚴控材料品牌質量、進場驗收和檢驗檢測工作,加強施工組織管理,力爭各個項目按時保質完成。第三,實施全方位監督,嚴把工程質量關。要求各參建單位和參建者要高標準、嚴要求,科學規範施工,把每個項目都建設成經得起歷史考驗的「精品工程」。

記者:全校師生都期待校園環境越來越漂亮,設施越來越完善,下一步,基建處對校園基礎建設有哪些打算?

吳正龍:下一步,我們將全面貫徹學校黨委要求,重點落實一流設施建設工程各項任務。按照一流設施建設工程任務清單,定期跟進監督各責任部門(單位)推進落實情況,加快推進校園基礎配套設施升級改造,有序啟動一些服務於教學科研方面的設施建設。

一是紮實做好現有重點建設項目的施工;二是加快校園交通設施、安保設施、環衛設施品質提升;三是分步實施筆架山景觀建設,修建校園景觀小品……以基建工作「加速度」為學校發展注入「新動能」,為建設一個和諧美麗、宜教宜學的科大校園而努力奮鬥。

採訪手記:近年來,學校發展迅速,校園面貌日新月異。走在學校的每一個角落,我們都會感受到校園的巨大變化。建設美麗科大是全校師生的共同心願,需要全校師生的共同努力,需要每一位科大人共同建設和呵護。(記者:韓洪爍 責編:任波)

相關焦點

  • 歐特克李邵建:新基建為工程建設行業注入新動能
    今年兩會,新型基礎設施建設(以下簡稱新基建)首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這既為我們指明了國家經濟建設的全新方向,也預示著一個更強調數字與智能的時代正加速到來。 新基建是工程建設行業數位化轉型的全新動能 李邵建認為,與傳統定義的基礎設施建設(如鐵路,高速公路和機場)不同,新基建是「以信息網絡為基礎,提供數字轉型、智能升級、融合創新等服務的基礎設施體系」,具有明顯的數字經濟特徵
  • 專訪:RCEP為中國-東協合作注入新動能——訪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
    新華社新加坡12月5日電 專訪:RCEP為中國-東協合作注入新動能——訪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高級研究員餘虹  新華社記者王麗麗  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高級研究員餘虹日前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表示,儘管受到新冠疫情影響
  • 深論| 深圳全球招商大會為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
    深論 | 深圳全球招商大會為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 2020-12-10 18:2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34萬億投資的新基建 計算力為核心動能
    新冠疫情是一次壓力測試,倒逼政府和企業加速數位化轉型。而數位化轉型的基礎,就是「新基建」——以5G、人工智慧、數據中心為代表的信息數位化基礎設施。有媒體統計,新基建帶來的總投資額近34萬億。從中長期來看,這一舉措將持續轉換經濟增長方式,經濟結構向以數字經濟為代表的新興經濟轉變。
  • 新基建,澎湃中國經濟新動能
    新基建,以新發展理念為引領,以技術創新為驅動,以信息網絡為基礎,面向高質量發展需要,提供數字轉型、智能升級、融合創新等服務的基礎設施體系,其涵蓋但不限於5G、雲計算、數據中心等眾多「新概念」,正「一業帶百業」,助力產業升級、帶動創業就業,為中國經濟增添澎湃新動能。
  • 黃建雄:為建設現代化國際城市注入新活力新動能
    福州高新區黨工委書記黃建雄日前接受記者專訪時表示,將認真落實市委工作會議要求,在發展高科技、實現產業化上大膽試、大膽闖、大膽幹,強塑「高」「新」內核,實現「全域創新」,為福州建設現代化國際城市注入新活力新動能。▲高新區海西園高樓林立聚焦「機制活」,全力打造國際領先、國內一流大學城。
  • ...為中國-東協合作注入新動能——訪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
    新華社新加坡12月5日電專訪:RCEP為中國-東協合作注入新動能——訪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高級研究員餘虹新華社記者王麗麗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高級研究員餘虹日前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表示,儘管受到新冠疫情影響
  • 馬上消費金融 以科技為行業發展注入新動能
    作為在重慶孕育發展起來的金融科技公司,馬上消費金融攜多個人工智慧產品在本屆線上智博會中亮相,那麼這家金融科技公司到底有什麼「黑科技」?有何「硬實力」?自研AI中臺在當前新基建、智能經濟、產業數位化的大趨勢下,人工智慧技術的應用無疑是一個核心驅動力。在此情況下,一些實力強大的網際網路公司、科技公司開始布局AI中臺,開放AI能力,助力企業在智能化升級中「降本增效」。若能在AI中臺領域搶佔先機,企業將在數位化賽道上提速前行。
  • 深圳發力「新基建」 培育新動能
    先發布局 打造新經濟增長極 深圳發力「新基建」 培育新動能  「新基建」本質上是信息數位化的基礎設施,以5G、大數據、人工智慧、工業網際網路等為代表的「新基建」發力於科技端,是中國邁向高質量發展、創新發展的大國重器。
  • 王海峰中關村論壇展示AI新基建成果為城市發展提供新動能
    AI新基建正在為包括城市建設管理在內的社會經濟發展各領域提供新動力。9月19日,2020中關村論壇「人工智慧與城市可持續發展」平行論壇召開。來自國內外知名高校、研究機構的院士專家、科技企業負責人,以及杭州、西安等地的城市管理者匯聚一堂,圍繞人工智慧如何助力城市治理現代化、推動城市可持續發展等話題,分享經驗、討論交流。百度CTO王海峰出席論壇,並發表題為《AI新基建城市發展智能引擎》的主題演講,展示百度運用領先人工智慧技術推動智慧城市建設的最新成果。
  • 資產處黨支部、基建處黨支部與大科學裝置黨支部舉辦「博學篤行...
    本站訊(通訊員 沈楠)在學校師德師風宣傳月活動之際,為大力弘揚尊師重教的社會風尚,引導廣大教師從理想信念的政治高度理解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認真踐行《天津大學師德公約》,將愛生育人與自我修養相結合,博學篤行,業務精湛,認真踐行師德規範,嚴格遵守職業操守,真正做到以德立身、以德立學、以德施教。
  • 基建處被「圍獵」 長期收受好處
    北京電子科技職業學院  基建處人員被「圍獵」北京電子科技職業學院被指「對基建工程失於監管,基建領域職務犯罪風險高」、「基建工程違規違法問題集中,不廉潔現象長期存在」。北京電子科技職業學院基建處查實通過內部邀標或比選的方式確定施工方的基建工程共有14個項目,總計金額為2829.9萬元。
  • ...東協合作注入新動能——訪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高級研究員...
    新華社新加坡12月5日電 專訪:RCEP為中國-東協合作注入新動能——訪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高級研究員餘虹新華社記者王麗麗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高級研究員餘虹日前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表示,儘管受到新冠疫情影響
  • 這些新動作,為康巴什教育注入強勁動能!
    新氣象開學在即康巴什區輪崗交流業務培訓齊上陣為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學校多元特色建設學生全面發展注入了強勁動能8月23日,為期一周的康巴什區2020年新入職教師崗前培訓圓滿結束。263名新入職教師通過師德師風、班主任管理、學科技能培訓等方面的全方位「造血」培訓,進一步明確自身價值和努力的方向,提高綜合素養和教育教學能力,為康巴什區各學校輸入「新鮮血液」。
  • 賽為智能林必毅:人工智慧迎來新基建機遇 產業發展的春天已到來
    面對疫情引發國民經濟壓力增加和「新基建」機遇的雙重背景下,賽為智能副總裁、研究院院長林必毅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採訪時分析指出,在短期擔憂情緒的幹擾下,市場迫切需要注入強心劑。「『新基建』兼具科技與基建的屬性,是經濟發展動能轉換的關鍵活力因素。『新基建』七大領域涉及面較廣,市場蛋糕很大,對人工智慧產業可持續、高質量發展具有顯著的推動作用。」
  • 透視2020世界人工智慧大會:AI為經濟復甦注入新動能
    「最先一公裡」——在大數據支撐下,人工智慧算法創新為疫苗藥物研發提供支撐;「最後一公裡」——人工智慧與5G、數據中心等基礎設施加速融合,為經濟復甦注入「智力」。為全球智慧城市探索「樣板間」,為世界經濟轉型開放新場景,從「網際網路+」到「智能×」,透視大會,技術將讓世界更有「AI」。
  • 新基建轉化新動能過程中的特徵及機遇
    本期,小編想跟大家談談在新基建在轉化新動能過程中的特徵及機遇。 首先我們需要了解的是,這新動能,指的是什麼?這裡的話,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闡述: 1、新產業鏈,新基建開啟萬物互聯、人機互動時代,傳統產業鏈條包括其上下遊,在資本和政策以及「大環境」的影響下,不管是主動還是被動,必定會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如同價值重構,其核心的升華,引導各個部件的更新迭代、再重組!
  • 助力新基建 中合動能、誠信鴻建達成戰略合作
    合作溝通會上,由誠信鴻行政經理張普兵先生向中合動能一行介紹了誠信鴻建設的發展歷程、企業資質、人員資質、項目管理優勢及公司近年以來的工程業績。中合動能郝總、誠信鴻建設林董事長,及雙方管理人員在會議室溝通具體合作事宜在隨後兩天會議中,雙方就戰略合作的具體事項進行了溝通,並初步達成共識:雙方同意收購深圳市靈天建築勞務有限公司,並更名為中合動能新基建有限公司,配合中合動能的資源整合優勢加上誠信鴻建設的企業資質與人員資質、及工程項目管理經驗,
  • 經濟邁向高質量發展,新技術為智能經濟注入新動能
    需要指出的是,我國經濟的復甦,對世界經濟復甦注入信心,這背後得益於雙循環與新基建戰略推行。國內雙循環戰略推進下,刺激消費為經濟釋放增長潛力。以5G、人工智慧、雲計算、物聯網、工業網際網路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激活新經濟、數字經濟發展。
  • 【關注】這個論壇召開,為嬰幼兒照護服務注入新動能
    【關注】這個論壇召開,為嬰幼兒照護服務注入新動能 2020-12-21 20:4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