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譯:看似風光卻很辛苦
    桂林生活網訊(桂林晚報記者唐霽雲林揚文/攝)隨著《親愛的翻譯官》一劇的熱播,越來越多的人對翻譯這一職業產生了好奇。翻譯真的如電視劇中演的那樣光鮮亮麗嗎?他們的真實工作狀態是怎樣的?想成為一名優秀的翻譯需要具備哪些素質呢?
    8日,記者採訪了本地的翻譯人員,揭開他們的「神秘面紗」。
    桂林全職翻譯不多
    與外國人打交道,常常會涉及翻譯工作,那麼桂林究竟有多少翻譯?
    記者通過網絡與電話查詢發現,桂林提供專門翻譯業務的公司大約有5家,數量較少。記者隨機致電了一家翻譯公司的桂林分部了解到,該分部只負責客服工作、解答客戶問題等,並沒有翻譯人員,翻譯工作均由北京總部負責。
    另一家翻譯公司則表示,雖然可提供翻譯服務,但並沒有全職翻譯。「如果公司接到翻譯的單子,才會聯繫翻譯人員,他們都是兼職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兼職的翻譯僅有兩三人,均為學校老師或英語專業的學生,他們只需用空閒時間翻譯即可,不用在公司坐班。「全職做翻譯很難養活自己,大多翻譯都是兼職。」
    隨後,記者又聯繫了一家商務會議服務公司,但對方表示,目前公司已經取消了翻譯業務。「現在對商務會議翻譯的需求越來越小,我們的翻譯也從全職變成兼職,現在連兼職都沒有了。」
    作為本地一名資歷較深的高級翻譯,今年65歲的周濟告訴記者,如今不少翻譯都是「星期天工程師」。「在十年前,全職翻譯的數量還比較多,但由於現在翻譯的業務並不多,很多翻譯人員也都是兼職的。」
    對於「翻譯官」這個詞,他表示大眾對此存在誤解。「翻譯是一個技術工作,並不是一種官職,職務名稱裡其實沒有『官』字。」他告訴記者,涉外翻譯場合或重大會議上通常有很多領導,因為語言不通,翻譯就成為了與會領導的「喉舌」,翻譯工作也顯得十分重要,所以有些人就會把翻譯稱為「翻譯官」。
    工作強度很高
    時間緊、任務重、強度大,是翻譯工作的特點。為了在規定時間內完成翻譯任務,他們常常要加班加點地工作。
    據周濟回憶,十幾年前他曾翻譯過一個關於垃圾處理的項目,由於馬上要去德國招標,因此他和其他幾個翻譯必須在5天之內將10萬漢字翻譯成英文,並且完全不能出錯。
    為了將工作按時完成,那5天裡,他每天都要工作18個小時,工作量最大的一天翻譯了1萬漢字,手差不多在鍵盤上敲了10萬下。由於擔心吃得太飽會影響精神狀態,他有時只能吃些水果充飢。「當時還用壞了一臺電腦,熬得眼睛裡都出現了血絲。」
    「電視劇裡把翻譯塑造成了一個光鮮亮麗的職業,但翻譯其實並沒有那麼瀟灑。」周濟說,儘管翻譯收入挺可觀,但背後的辛苦是外人不能想像的,翻譯在工作時神經總是處於緊繃狀態。據他介紹,在一些酒宴上,即使面對著滿桌山珍海味,翻譯也沒有空閒吃。「翻譯的工作就是幫助雙方交流,烘託氣氛,即使在飯桌上也很難專心吃飯。」
    莫海霞是桂林萬通出境服務中心有限公司的高級翻譯,主要負責翻譯客戶的留學、移民申請材料。她也表示,翻譯工作的確是個高強度的活兒。
    「每年的5月至10月是留學申請的旺季,每天都有很多客戶前來諮詢各個國家的留學事宜。我們在製作學生的申請材料時需要將他們的簡歷、個人陳述、推薦信等所有材料翻譯成外文,工作量還挺大的。」莫海霞說,在留學旺季,翻譯們加班加點很常見。
    她告訴記者,去年有名成績優異的高三學生委託其辦理美國留學,一共申請了12所美國排名前30的大學。「他所有的材料都齊全,但他在9月份才找到我們,而這些學校基本都要在當年12月底前遞交申請,所以時間非常緊張。」
    由於美國學校的申請很繁瑣,每一所學校的要求也不同,當時莫海霞和同事們常常工作到凌晨,有時下班時寫字樓都關門了。「最後終於成功幫他申請到了滿意的學校,但也真的加了差不多3個月的班。」
    必須掌握廣博的知識
    由於翻譯的文件常常會涉及到各行各業,因此想要成為一名合格的翻譯,就必須掌握廣博的知識,對中西方文化有足夠的了解。
    周濟告訴記者,在他翻譯過的一個合同中,瑞士方面要求中方在一個300平方米的廠房中用水泥鋪地面,地平誤差不超過1毫米,而這幾乎是無法做到的。發現了這個問題後,他立刻告知中方廠商。
    「其實瑞士方面不是故意刁難,他們的工業水平比較高,對精確度的要求也高,但中國靠人工是無法達到這種標準的。」周濟說,如果翻譯不知道這些知識的話,就無法在雙方之間很好地溝通,也許就會造成誤解。「之後我和瑞士的負責人解釋了原因,他們也降低了要求。」
    在他看來,一個好的翻譯不能只是機械地進行翻譯,應該要善於發現問題、提出問題,這樣才能讓雙方互相理解、協調。「翻譯要會溝通和交流,要會主動翻譯,這樣才能做好這份工作。」
    據莫海霞介紹,翻譯的基本準則是信、達、雅,她表示,作為一名翻譯人員,需要不斷學習,在提高自己的外語能力的同時,也要學習更多的行業知識,才有可能將客戶的申請材料翻譯得精準到位。
    就商業移民而言,申請人通常需要準備一份商業計劃遞交移民局,闡明其計劃到國外開展的生意。不同身份背景的申請人,其商業計劃各不相同,內容也會涉及各行各業的行業知識和專門術語。
    「去年,我幫一位客戶辦理商業移民,他計劃到澳大利亞從事礦產的開發和貿易,在其商業計劃中就涉及很多礦產方面的知識和術語。」因為之前對礦產方面的知識了解甚少,在翻譯材料前她特意查閱了很多礦產方面的書籍進行學習研究,還特意拜訪客戶進行請教。
    在該行業工作9年來,莫海霞在工作中積累到了很多知識,現在對此工作已是駕輕就熟。「萬事靠積累,翻譯工作是沒有捷徑的,當知識積累到一定程度,翻譯起來就輕鬆了。」
    肩上責任重大
    莫海霞說,翻譯的工作非常重要。譯文的優劣將決定申請材料的質量,有時候甚至是整個申請成功與否的關鍵因素。
    「譯文必須忠實於原文,不能曲解和篡改原文的意思。同時,譯文必須保持原文的意境,口吻需符合原文作者的身份、地位和訴求。」因此,她感到自己責任非常重大。「翻譯工作是在不同種類的語言和文化之間架起橋梁,讓世界沒有隔閡。」
    周濟也同樣表示翻譯的責任「重於泰山」。「文學翻譯的自由度大,但面對法律文件就必須嚴謹。翻譯法院的合同,以及在法庭上做出的翻譯,如果出現錯誤就相當於作偽證,是要接受刑罰的。」
    他告訴記者,涉及證據、公證文書、駕照、身份證等國家法定文書的翻譯,除了筆誤之外,如果翻譯錯誤是要按照《刑法》相關法規處罰的。因此每翻譯一份材料,他都會將原文與譯文反覆閱讀,確保每一個字、每一個標點符號都沒有差錯。
    周濟說,要成為一個好翻譯,必須不斷學習,切忌不懂裝懂、濫竽充數。「英語必須多聽多練,光靠在學校學到的知識是不夠的,還要多參加實踐積累經驗。」
    談起翻譯的前景,莫海霞表示,如今出國留學選擇翻譯專業的人越來越多。「桂林正在建設國際旅遊勝地,與國際的交流會越來越密切,對翻譯人才的需求也許會越來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