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在中國鐵路的青島北站,首家「智能無人餐廳」亮相了。
從觸屏點餐、掃碼支付、微波加熱到自動出餐,整個過程僅需26秒。旅客紛紛走進餐廳,親身體驗。
那麼這家店是什麼來頭呢?這是丹佛的一家連鎖餐廳BirdCall,最近火的一塌糊塗。
這家餐飲店和普通快餐店一樣,主是要提供雞肉類等休閒快餐,最令人不可思議的地方是這家餐廳中沒有服務人員,所有前來就餐的客人都是採用自助服務終端提供點單服務。老闆PeterNewlin說,為了讓顧客在5分鐘內買到食物,避免排隊浪費時間,每個門店都設有三至四個自助服務終端,而且廚房裡還供應有足夠的食物。
當人們逐漸適應和接受這種模式時,這幾家餐飲店就會撤掉工作人員成為真正的無人餐飲模式。
這時有人就要問,無人餐廳有什麼優點,到底好在哪裡?
無人餐廳的出現主要可以減少人工成本。尤其是在餐飲業稅費、原材料價格、人工費、房租越來越高,企業利潤越來越低這種「四高一低」問題凸顯的狀況下,無人餐廳受到越來越多餐飲從業者的青睞。
據悉,餐飲業一般人工成本佔整體營業額的20%~25%,而無人餐廳可減少至少10%的人工成本。
可以將這部分成本專注於提升食材的品質,從而吸引更多的食客。無人餐廳的另一項優勢則是依託於網際網路發展帶來的支付模式變化。當年輕人形成智慧型手機支付習慣後,其購買方式自然而然隨之轉變。
隨著社會的進步,年輕人更青睞於支付寶、微信等手機支付模式,因而能夠接受無人餐廳的無收銀員。
無人餐廳中無廚師、無採購員、無收銀員、無服務員,這種特定形式下要求食物簡單易操作,採購方式採用網際網路數據傳輸,支付以智慧型手機為主,顧客需要自我服務。
然而這種模式目前尚未成熟,有著很多人依然持有不同的觀點。
比如美國無人餐廳的先行者Eatsa2017年關閉了超過半數的店面,其官方發布的原因是,Eatsa擴張過快,無法在跨地區經營時對食物標準化進程及時感知,尤其是在推進新菜品的時候。
上海一家叫「滷豆」的無人麵館來說其是一種可以自動煮麵的櫃機,能夠在45秒內為用戶提供一碗12~25元的熱面。出現不久後,因為涉及現場製作環節不在許可經營範圍內而被叫停。
總而言之,無人餐廳的發展還有待考究和開發,但是隨著世界的改變,無人餐廳的發展我相信會越來越成熟。
本文來自生意經,創業家系授權發布,略經編輯修改,版權歸作者所有,內容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