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市首批文化名家工作室領銜人
擬入選人選名單
2019年度宜昌市文藝精品創作生產
擬扶持作品名單正在公示中
秭歸4件作品入選
關於2019年度宜昌市文藝精品創作生產
擬扶持作品名單的公示
根據《宜昌市文藝精品創作生產扶持辦法》(宜宣文〔2019〕9號)和《關於申報2019年度宜昌市文藝精品和大眾文藝優秀作品創作扶持項目的通知》等有關規定,經公開申報、專家評審,並經市委宣傳部部務會研究審議,共評選出2019年度宜昌市文藝精品創作生產擬扶持作品54件。
向上滑動閱覽
2019年度宜昌市文藝精品創作生產
擬扶持名單(共54件)
文學類文藝精品(22部)
1.《駝鼓殘陽》(長篇小說)作者:李詩選
2.《岔路》(長篇小說)作者:王祖君
3.《走過冬季》(長篇小說)作者:楊啟福
4.《我的作坊村》(長篇小說)作者:胡興法
5.《那年暑月蟬鳴時》(長篇小說)作者:張建國
6.《芸芸眾生》(長篇小說)作者:李曉梅
7.《坦言》(詩集)作者:虹蘭
8.《春風帖》(詩集)作者:陳懇
9.《山有木兮》(詩集)作者:周素素
10.《南曲歌者》(散文集)作者:閻剛
11.《給靈魂休個假》(散文集)作者:郭寒
12.《血脈香溪》(散文集)作者:張學元
13.《李華章文集》(上中下)(散文集)作者:李華章
14.《依莎薇爾之夜》(中短篇小說集)作者:宋離人
15.《無處藏身》(中短篇小說集)作者:阮仲謀
16.《母親的行為藝術》(中短篇小說集)作者:牛海堂
17.《刑警歲月》(文學劇本)作者:李春
18. 《火鳥羽戈》(兒童文學)作者:朱春銀
19.《安福寺方言》(民俗文學)作者:王道平
20.《採花陵》(紀實文學)作者:曹宗國
21.《青春之光》(報告文學集)主編:張宗益
22.《新世紀小說中的生活政治研究》(文藝評論)作者:李雪梅
影視類文藝精品(7部)
1.《同在陽光下》(電影)
創作單位:宜昌華韻昌盛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2.《抉擇》(微電影)
創作單位:宜昌盛宜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3.《生長》(微電影)
創作單位:宜昌市喜連陽文化藝術有限責任公司
4.《最後一網》(微電影)
創作單位:湖北有方文化創意發展有限公司
5.《樂平裡的端午人家》(紀錄片)
創作單位:秭歸縣文化館
6.《守廟人》(紀錄片)
創作單位:宜昌新石器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7.《古道樞紐 古法唯存》(紀錄片)
創作單位:湖北都廣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舞臺藝術類文藝精品(8部)
1.《夢回古茶道》(歌舞劇)
創作單位:湖北省土家族(五峰)歌舞劇團
2.《忠誠的約定》(戲劇)
創作單位:秭歸縣屈原藝術團
3.《河長巡河》(曲藝)
創作單位:夷陵區委宣傳部
4.《吳大擦鞋》(戲曲)
創作單位:湖北省遠安縣花鼓劇團
5.《話說青龍峽》(宜昌評書)
創作單位:宜昌市曲藝家協會
6.《清水河邊》(音樂小品)
創作單位:當陽市歌舞劇團
7.《打銀鎖》(表演唱)
創作單位:宜都市歌舞劇團(宜都市劇場)
8.《踩呀踩》(舞蹈)
創作單位:宜昌市舞蹈家協會
歌曲類文藝精品(5首)
1.《東風亮》(歌曲)創作單位:宜昌市藝研所
2.《一生一個祖國》(歌曲)作者:袁忠宜
3.《撩人的土家寨》(歌曲)作者:張春林
4.《土家漢子》(歌曲)創作單位:湖北省土家族(長陽)歌舞劇團
5.《夷陵》(歌曲)作者:祝家家
群文類優秀作品(12件)
1.《消息樹》(舞蹈)
創作單位:宜都市舞蹈家協會
2.《關廟山故事集》(民間故事集)
創作單位:枝江市關廟山文學社
3.《十九大精神進農家》(曲藝)
創作單位:當陽市天鴿藝術團
4.《頂草凳》(花鼓戲)
創作單位:遠安縣譚坪村雄音花鼓劇團
5.《夢花樹》(表演唱)
創作單位:長陽土家自治縣資丘鎮民間文化藝術團
6.《茶山小么妹》(舞蹈)
創作單位:五峰土家族自治縣鏘鏘民間文化服務部
7.《鳳歸巢》(現代花鼓戲)
創作單位:夷陵區緣分民間藝術團
8.《宜昌收藏》(文學期刊)
創作單位:宜昌市收藏家協會
9.《幸福生活萬年長》(曲藝)
創作單位:猇亭區三緣民俗藝術團
10.《吟鼓杖月》(民族舞)
創作單位:宜昌市舞林漫月藝術團
11.《巴山舞》(音樂)
創作單位:宜昌市愛樂樂團
12.《請你走進我的家》(合唱)
創作單位:宜昌市佳音合唱團
文學類文藝精品
《我的作坊村》(長篇小說)
作者:胡興法
《山有木兮》(詩集)
作者:周素素
影視類文藝精品
《樂平裡的端午人家》(紀錄片)
創作單位:秭歸縣文化館
舞臺藝術類文藝精品
《忠誠的約定》(戲劇)
創作單位:秭歸縣屈原藝術團
這些作品有哪些過人之處?
一起來看
1
《我的作坊村》(長篇小說)
文學類文藝精品
圖丨作品目錄部分內容截圖
《我的作坊村》系長篇鄉土小說,以農村生活為題材,寫詩意村莊,述哲學思考。具體以作坊村(村名為虛構)為背景,以宋家崖、朝陽觀等地點展開敘事,以陳義、吳香、宋梁、周木等人的矛盾糾葛、「我」與宋梔的愛情故事來敘寫村莊的歷史與現在。
圖丨胡興法生活照
胡興法,男,湖北省作家協會會員、秭歸縣作家協會秘書長。在《小說月刊》《北方文學》《散文百家》《駿馬》《南方文學》《火花》《天池小小說》《躬耕》《青年作家》《中國校園文學》《做人與處世》《工人日報》《羊城晚報》《新民晚報》《湖北日報》《內蒙古日報》《西藏日報》《紐西蘭先驅報》《中國教師報》《南方日報》等四百餘家報紙雜誌發表文學作品250多萬字,作品獲得各級各類獎項併入選多種文集。出版有散文集《風雨中的板車》等。
2
《山有木兮》(詩集)
文學類文藝精品
圖丨作品部分內容截圖
《山有木兮》匯集了周素素六年來的詩歌創作精品,其中有260首以上在省市級報刊、雜誌、微刊等公開發表,本冊摘選其中148首,分為上篇·山河故土(50首),中篇·山有木兮(50首),下篇·山居四季(24節氣),尾篇·山花如歌(24首)幾個篇章。
其詩歌語言簡潔、短小精悍,樸實透明;多以鄉村風貌、農村生活、身邊的所見所聞及自然萬物為題材,闡述了生命與自然的巧妙聯繫,雕刻了生命在春華秋實的自然軌跡中的細節和印記,反應了人類與自然的和諧,追求返璞歸真、皈依田園、升華內心,追求本真與精神純美的主題思想。
圖丨周素素生活照
周素素,女,生於長江畔,長於山水間,認為詩歌是生命的一部分,是生活純樸的枝兒上開出的潔白小花;靈魂忠於詩歌,就像忠於腳下的土地。自2006年開始詩歌、散文創作,截至2018年,創作現代詩達1000首以上。省市級發表作品260首以上。系湖北省詩詞學會會員、宜昌市作家協會會員。多次參與縣內外詩歌活動且取得一定成績。作品多期刊發於《長江叢刊》《漢詩》《零度詩刊》《詩苑》《詩詞世界》《長江詩刊》《騷壇》《漢詩》《屈原文學》《沮漳文學》《壟上詩薈》《西部文學》 《南方文藝》;《詩歌閱讀》微刊、《中國詩》《中國詩歌學會微刊》《三峽晚報》《三峽日報》《散文宜昌》等。
3
《樂平裡的端午人家》(紀錄片)
影視類文藝精品
【視頻:《樂平裡的端午人家》 來源:縣文化館】
愛國,是亙古不變的時代主題。如何愛國?大到為國捐軀,如屈原,小到對家國情懷的傳承和保護,如秭歸對端午的慎重。
圖丨2019屈原故裡端午文化節
在秭歸,圍繞端午展開的習俗很多,如包粽子、賽龍舟、掛艾蒿等等,每個習俗都有說頭,都有其背後的故事,與屈原相關,與愛國情懷相系。該片選擇居住在屈原老家樂平裡的一家人,通過鏡頭記錄他們是怎麼過端午,怎樣傳承端午文化,並製作成紀錄片,向外界展示秭歸原汁原味的端午文化的同時,將秭歸傳統端午文化普及給更多的有心人。
4
《忠誠的約定》(戲劇)
舞臺藝術類文藝精品
【視頻:《忠誠的約定》 來源:縣屈原文化藝術團】
《忠誠的約定》以湖北省第二屆道德模範李元成為原型,以他帶領的共產黨員服務隊服務人民群眾、致力精準扶貧為主題,講述一群人用對黨的忠誠,搭建了一座黨員聯繫群眾的連心橋,走出了一條精準扶貧攻堅路的真實故事。通過該劇,展現出他們對黨的忠誠與擔當,樹立了他們攻堅克難、為民服務的先鋒旗幟。
全劇通過元成共產黨員服務隊的先進典型事跡,運用親歷者的講述、話劇及情景舞蹈等藝術形式,刻畫人物。展現出李元成的忠誠守信,並紮根屈鄉大地,帶出一群「李元成」,在秭歸大地續寫了普通黨員忠於黨的精準扶貧事業的人間大愛精神。
祝賀秭歸
希望越來越多優秀的文藝精品
從秭歸大地誕生
素材來源:縣委宣傳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