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在北京高院召開的「趙鑫法官先進事跡新聞發布會」上,北京高院發起了向趙鑫法官學習的號召。趙鑫,何許人也?
這些年,趙鑫辦理過大量涉眾、涉民生、涉騰退的複雜、敏感的執行案件,每天跟各種「老賴」博弈、周旋、對抗,光死亡威脅就遭遇了好幾次……這些電視中出現的場景卻是趙鑫工作中的日常。
趙鑫告訴記者:他堅信自己不是一個人在戰鬥,他代表的是國家,宣示的是法律的權威。
一問一答間法官和被執行人的博弈
26日下午2點,記者隨趙鑫法官來到大興區安定鎮龐安路上一家經營綜合農業的種植公司所在地。開車拐進大門是一條土路,路左側是一片蔬菜大棚。趙鑫和同行的法官助理及多名法警下車後,往裡走了沒幾步便迎面撞上了這家公司的總經理和實際控制人哈某。
哈某的辦公地在一個獨立的院子內,三面都是仿古建築的平房。坐在沙發上,哈某叼著顆煙,翹起了二郎腿。
「咋弄的跟我向你回報工作似的。」 趙鑫半開玩笑讓哈某把煙掐了,把腿放下。「咱這不是刑事案子吧,不就是一個民事案子嗎?這不是法庭,對吧?」哈某顯得有點尷尬。「開玩笑,開玩笑。」趙鑫哈哈笑起來。哈某陪笑了幾聲,卻掐了煙,放平了腿。
隨後趙鑫進入正題,跟哈某說起案子的事兒。聽趙鑫法官講,哈某公司共計拖欠6名工人的工資近14萬元,這6人都是附近的農民,其中大部分是受僱給公司種菜的。
趙鑫問他今天能不能把錢給了。「一個月,今天給不了,今天沒錢。」哈某說公司正遭遇經營困難。「這樣,你先給我報告一下你們公司的財產和經營狀況。」趙鑫換了個方式。期間,聽哈某提起這裡有7個蔬菜大棚,趙鑫便開始給他算帳。
前幾日趙鑫帶著一名法官助理偷偷來這家公司摸過一回底,當時公司裡空無一人,他從後門溜進院子探了探公司情況,還跑到蔬菜大棚裡看了看水果蔬菜的長勢。此次見面,趙鑫直接攤牌,「前兩天我看你那蔬菜大棚裡西紅柿、黃瓜還沒成熟,但很多綠葉菜已經熟了,你跟我說說綠葉菜你賣多少錢?」「我們原來要價15元一斤,但現在這個價錢賣不動啊,很多老客戶我們都免費贈送。」「你免費贈送不行啊,你做好人了,那你這工人的錢怎麼給?」
兩人一問一答間,看似輕鬆,內裡卻是一場博弈。最終,哈某給工作人員打電話現湊了4.5萬元,讓對方趕緊送過來。餘下的哈某承諾一個月內給齊。
「到時候你不給怎麼辦?我得看看你這有啥值錢東西。」隨後趙鑫起身,開始在哈某的辦公室裡尋找值錢的財產,最終「相中」一臺蘋果電腦和隔壁餐廳裡一張巨大無比的電動餐桌,並現場辦理了查封手續。
等哈某員工送錢過來時,趙鑫站在院子裡悄悄告訴記者,從他個人的辦案經驗看,他相信這個被執行人一個月之內能夠給足餘款,「為什麼我還要查封他的財產?這是對他的一個宣示,讓他知道法院執行強制力的存在。」
當事人評價:這個法官是個「幹事的」!
從趙鑫和被執行人的對答中,現場記者都感受到了趙鑫超強的控場能力和應變能力。一開始為什麼要讓被執行人掐了煙,放平雙腿?趙鑫解釋說,這是要從心理學的角度給他一些壓力。「他剛才也說了,這不是法庭,對吧?錯了,你要把這個地方變成你的主場,才不會被他的思路牽著走。」
4.5萬執行案款很快送了過來。由於5名申請執行人就在現場,趙鑫當即決定根據每個人的案款比例進行分配,讓大家先拿到一部分錢。
從今年1月申請執行立案到分得第一筆執行款只用了一個半月,就連申請執行人自己都沒想到會這麼快。拿到錢籤了收條後,申請執行人評價趙鑫說,「我們老百姓不會說那些花裡胡哨的,這個法官是個『幹事的』!」
35歲的趙鑫畢業於華東政法大學,是經濟法碩士,現在是大興法院執行一庭的副庭長。趙鑫成為執行法官的八年,也是人民法院執行工作跨越式發展的八年。從執行法官「登門臨櫃」傳統的查人找物到實現大數據的「遠端查控」,從「一查二扣三拘留」到建立「限消限行限出境」等55項聯合懲戒機制,從法官一個人「單打獨鬥」到司法改革後的執行團隊化運行,趙鑫是見證者更是實踐者。
如今,趙鑫帶領著一個包括法官助理和司法輔助人員在內的8人執行團隊。2018年,趙鑫團隊共受理執行案件近3100件,結案近3000件,可見辦案效率之高。趙鑫說,這都是司法改革的成效。
當然榮譽也寫在趙鑫8年的工作履歷中:他獨立辦案後的7年考核均被評為優秀,榮立個人三等功兩次,先後被授予北京法院「執行會戰60天先進個人」、「北京市法院先進法官」、「全國法院辦案標兵」等榮譽稱號。
「我不是一個人在戰鬥」
趙鑫喜歡開玩笑,說話風趣幽默,而且長著一張明星臉。至於到底像哪個明星,眾說紛紜。張學友、吳京、田亮、張家輝,甚至黃磊、胡軍都有人提到過。
記者覺得他整體感覺更像吳京,大概跟吳京塑造過很多硬漢角色有關。他則玩笑回應:「對,尤其笑起來眼角的魚尾紋,特像!」
這些年,趙鑫辦理過很多棘手的案件,幾次跟被執行人正面交鋒,甚至受到過死亡威脅。趙鑫遇到過一個被執行人,是個「狠角色」。人被法警控制後,一進法院執行局就要往牆上撞,還威脅趙鑫說,「今天我先給自己放點血,別讓你們覺得我光說不練。趕明兒我就放你的血。」
「行,我等著你。哪天來你通知我一聲,我在執行局大門口等著你。」趙鑫一點兒沒慫。被執行人最終沒敢再來,案件順利執結。
記者問他是否有害怕的時候。趙鑫坦言,自己也會後怕,「真給我放了血怎麼辦?我也有老人、小孩。」趙鑫說,他當然希望大家都和和氣氣的,但是在什麼位置就得幹什麼活。
「他挑釁的不是我,是在挑釁法律。」趙鑫說,每當這個時候他更堅信自己不是一個人在戰鬥,「我不是代表我個人去要錢,我的行為代表的是國家,我宣示的是法律的權威!」
正是秉持這樣的信念,趙鑫曾經面斥一名拿刀威脅他的被執行人,「看你們今天誰敢動手?你們挑戰的不是我一個人!今天要麼把我打死,要麼把我打傷,不管怎樣,我都是英雄,你們卻是狗熊。」
「這個案子交給我,我來想辦法」
趙鑫辦案有思路、有辦法,敢擔事,也能幹成事,這是同事們公認的。在法官聯席會上,趙鑫說過最多的一句話就是:「這個案子交給我,我來想辦法。」於是,他主動承擔了大量涉眾、涉民生和涉騰退的複雜、敏感案件。
有數據顯示,這些年,趙鑫累計辦理各類騰退案件282件,疏解騰退土地25萬平方米,其中涉北京大興國際機場建設的騰退案件17件,涉眾案件1200餘件。
在一起涉及新機場建設的騰退案件中,兄弟倆的一棟四層違建是騰退對象之一。由於違建的大門始終上鎖,無法得知樓內情況,要想突破只能是「先擒王」。
經過連續三天三夜的蹲守摸排,趙鑫掌握了被執行人的活動規律,並制定了多套執行方案。然而在行動當天,被執行人非常狡猾,並沒有按照預想的方案出現,預案推行不下去,執行人員都等在現場。
當趙鑫和三名法官一名法警開車從其中一個蹲守點無功折返回騰退現場時,恰巧在附近一條極為隱蔽的小路上發現了正跟人聊天喝早茶的兩名被執行人。
「機不可失,失不再來。」趙鑫當機立斷,先是通知執行指揮部尋求支援,後將現場四人分成兩組,一名法警和一名法官控制年紀輕的,他一個人對付年紀大的,另外一個人負責取證攝像。
短短30秒,就決定了整個案件的走向。車內簡單分工後,趙鑫第一個衝了出去。毫無防備的兩名被執行人很快被控制住,騰退現場最大的隱患就這樣被他化解。
「個案是司法公正最好的試金石」
去年年底,趙鑫對一名八旬老人執行醫院騰床案見諸各大媒體。被執行人是一名八旬老人,風險很大。雖然那次執行很順利,但後怕的是,萬一出了問題他將承受怎樣的社會輿論?事後趙鑫告訴記者,他不是沒想過後果,即便做了充分的準備工作,執行前一晚他也一宿沒睡著覺。
但趙鑫堅持認為,老人長期佔用醫院床位既沒有法律依據,也沒有實際需要,不僅挑戰了法律權威,也造成醫療資源的極大浪費。「哪怕年紀再大,也要一碼歸一碼。」
要騰床首先要解決老人的安置問題。在趙鑫的工作下,執行當天老人的子女再三保證會贍養老人,但倔強的李老太依然不太願意搬走。兩個多小時過去了,眼看圍觀的群眾越來越多,趙鑫抓起病床上的棉被往老人身上一裹,兩手抓著被角推著輪椅就往病房外走,一邊走一邊說著:「醫院不能長待,咱回家」。坐在輪椅上動彈不得的李老太無奈地搖了搖頭,扭臉對趙鑫說了一句:「我真是服了你了小夥子!」
趙鑫總說,個案是司法公正最好的試金石。不論是「耍橫」的還是「賣慘」的,只要是「老賴」,就要讓書面判決所承載的公平正義看得見、摸得著。
案件經媒體報導後,趙鑫的做法得到社會的認同,網友紛紛評論:「對老賴不能心慈手軟,為人民法官點讚!」
來源 北京晚報
記者 張蕾
流程編輯:丁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