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國自然派作家今日觀

2020-12-23 光明網新聞中心

  作者:於明清(首都師範大學副教授)

  俄國自然派的創作活躍於19世紀40年代俄國民族自我意識高漲的年代,其作品中體現著為祖國服務的公民精神,以國家前途為己任的使命感,因具有鮮明的社會批判傾向被看作是俄國批判現實主義文學的早期階段。自然派以別林斯基的理論為指導,以果戈理的創作為核心,凝聚起一批青年作家,涅克拉索夫、屠格涅夫、陀思妥耶夫斯基、赫爾岑、岡察洛夫等都名列其中。他們的創作不僅主導了俄國19世紀文學的走向,更因其為民族復興服務的精神至今仍能與時代產生共鳴。

  尼古拉·瓦西裡耶維奇·果戈理(1809-1852)是俄國散文之父,俄國現實主義文學的奠基人之一,自然派的靈魂人物,他文學創作的核心可以闡釋為一破一立。

  果戈理的「破」體現在他對俄國社會現狀的剖析和批判上,他的風格幽默犀利,被魯迅先生盛讚為「以不可見之淚痕悲色,振其邦人」的作家。果戈理批判俄國現實的集大成者是《死魂靈》,小說以乞乞科夫收購死農奴的行程,靜態地展示了俄國地主階層的腐朽沒落,官員的貪汙腐敗,通過乞乞科夫的典型性格塑造,動態地展現了俄國資產階級的形成,通過介紹被買賣的死農奴和即將步入死者名單的底層人民,展現了俄國農奴艱難的生活現狀。

  果戈理的「立」體現在他對俄國文學民族性的確立和闡釋。「真正的民族性不在於描寫農婦穿的無袖長衫,而在表現民族精神本身。」他評價普希金的這句話也是自己創作的寫照。1831年,他的成名作《狄康卡近鄉夜話》嵌著大量烏克蘭民間傳說,攜著小俄羅斯的神奇徵服了帝都彼得堡。小說的成功不僅僅是由於陌生化產生的美感,更重要的是民間傳說中蘊藏著的民族認同感。果戈理對烏克蘭民間傳說的搜集和整理,與德國海德堡浪漫派格林兄弟編撰《格林童話》的目的一樣,作家顯然是希望借浸透著民族文化起源時期精神沉澱的母題,喚起當代人的精神認同感,實現移風易俗,恢復宗法制時期的淳樸民風的目的。

  尼古拉·阿列克塞耶維奇·涅克拉索夫(1821—1878)是著名俄國詩人,自然派的靈魂人物之一。涅克拉索夫的詩歌開創了平民詩風,與愛國精神和公民責任感密不可分,密切反映俄國解放運動的節奏,聚焦底層人民的生活,他因此贏得「人民詩人」的美譽。《誰在俄羅斯能過好日子》是他的代表作,長詩選取七個在俄國尋找幸福者的農民,通過他們的視線展示專政階層的沒落,底層農民的艱難,更重要的是發現真正能在俄羅斯幸福生活的人。他們發現,只有為新生活鬥爭的人,才生活得充實而快樂。涅克拉索夫本人也是一位奮鬥者,1876年,他在《致齊娜》中寫道,「誰為時代的偉大目標服務,並把自己的一生獻給了為人類兄弟而進行的鬥爭,誰才是不朽的……」一年半後,詩人與世長辭。儘管《誰在俄羅斯能過好日子》未能最終完成,但涅克拉索夫實際上已經用自己的人生完美回答了這一問題。

  伊凡·謝爾蓋耶維奇·屠格涅夫(1818—1883)出身大貴族家庭,卻在少年時代就立下漢尼拔的誓言,畢生與農奴製作鬥爭。1852年,他因公開紀念果戈理被捕入獄,卻在獄中完成了更具反抗精神的《木木》。屠格涅夫堪稱最能把握時代脈搏的作家,俄國文學中的「多餘人」系列形象因他的《多餘人日記》而得名。同樣的多餘人,在他的筆下顯得層次分明,羅亭儘管是語言的巨人,行動的矮子,但一直在為俄國社會的變革獻計獻策,《貴族之家》裡的拉夫列茨基則連自己的人生都不願參與,期待死亡的來臨。兩部作品出版的時間僅間隔三年,作家卻清晰地反映出多餘人日漸邊緣化的節奏。19世紀60年代初的《前夜》和《父與子》中,屠格涅夫將「新人」作為時代的主人公,讓巴扎羅夫在與巴維爾的決鬥中勝出,作家以此宣告,平民知識分子成為新時代的主人公。19世紀70年代後,屠格涅夫旅居法國,被稱為歐化作家,但事實上,旅歐生涯不僅沒有讓屠格涅夫遠離祖國,反而給他提供了更客觀的視角。另外,他的僑居生活也讓俄國文學更迅速地融入歐洲文學之中。

  費奧多爾·米哈伊洛維奇·陀思妥耶夫斯基(1821—1881)因《窮人》被譽為「新的果戈理」,但他顯然更願將風貌素描似的細膩筆法用於鐫刻人的內心世界。他常常讓主人公困守在地下室,死囚室,在絕望與孤獨中反思自己的靈魂,這也決定了他在社會變革方面具有改良主義傾向。陀思妥耶夫斯基經歷過死亡,作為彼德拉舍夫斯基小組的成員,1849年12月22日,他被押赴刑場,儘管死刑最終改判成服苦役,但作家確實親歷了瀕臨死亡的絕望。他回憶說,自己仿佛在死刑中被斬首,失去了痴迷精神最高需求的頭腦,改用心靈去體驗健全的精神生活。他不再執著於做生活的導師,將話語權交給自己的主人公,形成了獨特的復調藝術。《罪與罰》中,拉斯柯爾尼科夫本身就具有復調思想,他與索尼婭等各懷不同信念的主人公展開的思想辯論也具有復調性。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探索不僅停留在文學創作層面,他提出根基主義的概念,主張俄國應擺脫外來思想的影響,回歸民族文化精神,這一本土民族文化審美思潮在19世紀與西歐派、斯拉夫派激烈爭辯的年代,團結了一大批信徒。他對普希金的闡釋,對奧涅金形象的解讀,將塔吉婭娜論證成解決俄國社會問題的良方,都建立在這一理論的基礎之上。

  「任何一個偉大的詩人也不能由於他自己和靠描寫自己而顯得偉大,不論是描寫他本人的痛苦,或者描寫他本身的幸福;任何偉大的詩人之所以偉大,是因為他的痛苦和幸福的根子深深地伸進了社會和歷史的土壤裡,因為他是社會、時代、人類的器官和代表。」維薩裡昂·格裡戈裡耶維奇·別林斯基(1811—1848)的這一觀點堪稱他自己的人生總結,也是自然派作家的精神寫照。別林斯基是革命民主主義者,也是哲學家和文學評論家,在不足37年的人生裡,他筆耕不輟,宣揚革命民主主義的政治綱領,總結俄國文學發展的歷史,闡釋藝術創作的規律,將自己的生命與祖國的命運牢牢編織在了一起。

  作為自然派的理論奠基人和創作導師,別林斯基與果戈理本是文學摯友,最終卻分道揚鑣,是因為他們為俄國的發展選擇了不同的道路。漸行漸遠的還有屠格涅夫和涅克拉索夫。疏遠與爭議並不意味著背棄,改變俄國現狀,實現民族復興的初心將自然派作家凝聚在一起,走出果戈理的外套後,他們的創作各具特色,但始終不變的是對自己初心與使命的堅持。在民族復興的關鍵時期,突破小我,胸懷祖國,以家國天下為己任的自然派精神正是他們的創作可以跨越時間,跨越文化,在當代仍能引起共鳴的根本原因。

  《光明日報》( 2019年11月28日 13版)

[ 責編:董大正 ]

相關焦點

  • 俄國的革命民主主義者:杜勃羅留波夫
    俄國的革命民主主義者:杜勃羅留波夫尼古拉·亞歷山大羅維奇·杜勃羅留波夫( 1836-1861)是十九世紀中葉俄國的革命民主主義者、文學批評家。他在《現代人》上發表了許多著名的論文,如《論俄國文學中人民性滲透的程度》《亞·謝·普希金》、《什麼是奧勃洛摩夫性格?》《黑暗的王國》、《黑暗王國中的一線光明》《真正的白天什麼時候到來?》等等。
  • 秦暉:孟什維克——正統馬克思主義在俄國的失敗(一)
    以至到了1917年,過去界限分明的馬克思主義者─社會民主黨人和民粹主義者─社會革命黨人發生了戲劇性的重新洗牌:俄國社會民主工黨「多數派」(音譯「布爾什維克」)聯合「左派社會革命黨」,以暴力推翻了俄國社會民主工黨(自稱時通常不帶括號,列寧等人貶稱為孟什維克)和社會革命黨主流派主導的最後一屆聯合臨時政府。
  • 俄國繪畫的發展的四個階段是什麼?
    岡察洛夫於1812年出生在俄國一個半地主半商人的家庭,他是俄國文學史上不可忽視的批判現實主義作家,他的作品大都反映當時俄國的社會現實。那麼他在俄國思想啟蒙期間都有哪些作品呢?在當時出了文學的興起還有哪些藝術的出現?
  • 最鮮活的俄國文學形象是什麼?
    許多文人,尤其作家,成為他的常客。這時期大量新雜誌的出現標誌著文化生活的重大發展。1800至1860年創辦的新期刊有546種,其中尼古拉一世死後創辦的147種。著名的刊物有歷史學家卡拉姆津主辦的《歐洲通報》、保守派主辦的《俄羅斯通報》、斯拉夫派主辦的《俄羅斯人》、西方派主辦的《莫斯科消息》,1825~1834年,1839年復刊,改名《祖國紀事》。
  • 作家和酒吧——「喝到最後,你會看到萬物的真相」
    ——王爾德如此形容苦艾酒人們總想像作家的髮膚之下流的不是血,而是幽深濃稠的墨,然而更多時候,和中國古代文人墨客一樣,現代不少作家真正沉醉的不是一定是墨水,而是酒精。當酒精成為文學家浪漫又邪惡的必需品,酒吧自然成為文人墨客美好又墮落的必訪之地。瓊漿將幻想家們聚集到酒吧,用香氣與墨漬為後人寫下一張浮華的名單,讓今日的讀者得以追尋這條淺淡蹤跡旅行至世界各處有酒的所在,飲一杯同樣的浪漫瘋狂。巴黎的雙叟咖啡館提到文學與酒,被作家海明威譽為「流動盛宴」的巴黎自然也負載諸多文人的買醉足跡。
  • 新月派代表作家,有哪些?
    新月派代表作家,有哪些?新月派是現代新詩史上一個重要的詩歌流派,受泰戈爾《新月集》影響。該詩派大體上以1927年為界分為前後兩個時期。聞一多代表作品 新詩集《紅燭》、《死水》聞一多(1899年11月24日-1946年7月15日),本名聞家驊,字友三,生於湖北省黃岡市浠水縣,中國現代偉大的愛國主義者,堅定的民主戰士,中國民主同盟早期領導人,中國共產黨的摯友,新月派代表詩人和學者。1946年7月15日在雲南昆明被國民黨特務暗殺。
  • 俄國大文豪屠格涅夫十句名言,每一句都充滿智慧,讀懂後深受啟發
    俄國文壇星光璀璨,對我國文壇影響巨大。在俄國文壇群星中,屠格涅夫備受矚目,他被譽為第一個擁有全世界影響力的俄國小說家,他與託爾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被稱作俄國文學三巨頭,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欣賞屠格涅夫十句至理名言,讀懂絕對深受啟發。
  • 貴族作家屠格涅夫的創作:對農奴制不滿卻又無法下定決心
    貴族作家屠格涅夫的創作:對農奴制不滿卻又無法下定決心屠格涅夫是19世紀俄國現實主義流派中一位突出的西方派作家。貴族出身的屠格涅夫自小接受優質教育,並受到西方先進文化的影響。對俄國農奴制現實的不滿,是屠格涅夫終生不變的態度,但對俄羅斯的故土深情仍是任何異域生活、任何西歐主義思想所不能滌失的。他一生中數次往來俄國與西歐,且長時間生活在西歐,但他的作品幾乎從未離開俄國的社會背景,反而比很多常年定居國內的作家做到了更為客觀的觀察,並且持有更為冷靜的態度。
  • 20個著名外國作家及代表作簡介
    《奧德賽》的基本主題是歌頌人與自然的鬥爭。作品內容豐富,塑造了性格各異、個性鮮明的英雄形象,謀篇布局高明,語言生動形象。 荷馬史詩的藝術特徵:現實的因素和神話的因素相結合。結構的獨創性。截取一段反映事件的全貌,眾多的插曲和人物對白、獨白,使作品具有戲劇性。採用客觀的敘事方法。
  • 這些俄國大作家的代表作到底賺了多少錢?
    在沒有網絡,喝酒、打獵、閱讀是主要娛樂活動的19世紀俄國,那些寫書的作家們到底賺了多少錢?如果考慮進通貨膨脹因素,他們的版稅換到如今又相當於多少錢?俄羅斯文藝網站Arzamas最近做的一個有趣假設,他們將四位19世紀最為暢銷的俄羅斯作家——普希金、岡察洛夫、陀思妥耶夫斯基和託爾斯泰——各自的代表作在當時的版稅,換算成了現代貨幣,以此來估計他們賺了多少錢。
  • 從概念變化的視角理解19世紀俄國革命運動
    蘇聯學術界一般認為,革命民主主義的思想產生於19世紀40年代;到1850-1860年代,形成了俄國社會政治思想中的一個重要流派——「革命民主派」。 虛無主義這個詞早在19世紀20年代末就出現在俄國出版物中。作家納傑日金在1829年發表於《歐洲通報》的題為「一幫虛無主義者」的文章中,在否定和懷疑的意義上使用了「虛無主義者」這個詞,將虛無主義作為「空虛」、「無知」的同義詞。
  • 國民黨派誰選高雄?親綠作家建議按6個標準選人
    據臺灣中時電子報報導,高雄市長補選,國民黨要派誰出徵?有人主張藍白合作,也有人堅持要派國民黨自己人馬出戰。而親綠的知名作家吳祥輝認為,至少要派出年輕在地的政治素人,才可以對抗陳其邁,畢竟陳其邁已經50幾歲了!
  • 30—40年代俄國農奴制危機的增長及封建社會的階級分化
    引言在十九世紀上羋葉期間,俄國人口差不多增加了一倍。根據第9大人口調查,1851年俄國人口達6,800萬人。農奴制俄國的會制度反映出封建肚會的階級矛盾:處於封建依附地位的各類農民佔總人口80%以上,而貴族地主還不到總人口的1%。
  • 俄國著名的批判現實主義小說家:岡察洛夫
    伊凡·亞歷山德羅維奇·岡察洛夫(1812-1891),是十九世紀中葉俄國著名的批判現實主義小說家。岡察洛夫出身於一個貴族兼商人的富裕家庭。七歲去世,他由教父照看長大。一八五二年,網察洛夫奉派以海軍中將普提亞京秘書的身份乘戰船「巴拉達號」跟隨一支俄國艦隊作了一次環球旅行,他的任務是記述日本和美洲沿海各地的情況。旅行結束後,他於一八五八年發表了一部兩卷本的長篇遊記《戰船巴拉達號》。這部遊記以優美的文筆對沿途許多國家的人情風俗作了細緻的描寫,但它隻字不提沙皇政府派遣這次航行的侵略擴張目的,對我國的太平天國運動則作了歪曲敘述。
  • 上海書評︱克倫斯基:「知識分子與革命」的俄國樣本(上)
    「知識分子與革命」是一個典型的俄國式命題,它時常幽靈般地閃現在每一個俄國歷史的重要時刻,既誘惑著俄國知識分子,也迷惑了歷史學家與眾多歷史旁觀者。在中國人最為熟悉的蘇聯老電影《列寧在十月》中,行將垮臺的「資產階級臨時政府」的「末代總理」克倫斯基的形象,是一個拘謹懦弱、優柔寡斷的失敗政客。
  • 極端靈恩派的「祖師爺」——孟他努
    最近幾年,隨著極端靈恩派肆虐中國教會,引起了廣大牧者信徒的不安。不少牧師、作家紛紛撰文批判極端靈恩派的錯謬,以幫助信徒認識真理、抵制異端。也許很多人覺得,靈恩派是二十世紀初才出現的東西,可正所謂「日光之下無新事」,在初代教會中,就有類似今日靈恩派異端的蹤影。
  • 布迪達爾瑪,荒誕派作家,印度尼西亞小說的重要革新者
    百家原創作者:茄子說歷史最近小編再看很多現代小說,看到著名的荒誕派作家布杜·威查雅的小說,覺得可以給大家介紹一下,順便再給大家介紹另一位作家布迪達爾瑪。布杜·威查雅他是峇里出生的,生於1944年。他是70年代最多產的作家和劇作家,幾乎年年都有作品獲獎。他的第一部小說《當夜色深沉》發表於1971年,其實是1964年的作品。這部小說還是採用比較傳統的寫法,講峇里社會的一個故事。他於1973年發表的小說《工廠》寫於1968年,是一部過渡性的作品,把社會的現實性和荒誕性結合起來。
  • 外國文學作家作品大匯總
    諾瓦利斯:耶拿派的主要代表,《夜的頌歌》61. 海涅:19世紀德國最重要的詩人,《歌集》《哈爾茨山》《論浪漫派》《德國——一個冬天的童話》62. 華茲華斯:英國浪漫主義文學理論與創作的開路者,「桂冠詩人」,與柯勒律治合作《抒情歌謠集》,63.
  • 俄國君主立憲改革為什麼走向失敗
    儘管維持一再與自由派議員談判,但無論他怎樣努力,以十月黨領袖古契科夫為首的自由派都堅決不接受維特的意見,拒絕加入內閣,拒絕妥協,以致組閣流產。此外在土地分配的立法上,杜馬以立憲民主黨為首的各黨派也頑固堅持激進主義主張,在沙皇的通報批評下也不肯退讓半步,還公開發布《告人民書》,反對沙皇。而革命黨人,則繼續煽動以推翻沙皇統治為目的的暴力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