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中國遊客來說,今年最熱的旅遊地莫過於清邁。清邁最開始的知名是因為鄧麗君的獨愛,而今則是因為去年大火的電影《泰囧》。
自然,對於大部分的背包客而言,迷人景致才是這座小城最有魅力的地方。無論如何,到了泰國而不來清邁,那這趟旅行總是不夠完整的。
遊故地懷想歌后
皇家湄萍酒店已成為不少華人來清邁必去的景點,鄧麗君生前每年都要來此住上一段,1995年5月8日,歌后也是在此因哮喘發作而香消玉殞。鄧麗君已辭世十八載,但她優美的歌聲早已深入人心,思念她的歌迷來到她生前最愛的小城,尋訪她住過的飯店,喜歡的小吃,看她看的風景。
酒店服務生對於前來尋訪鄧麗君足跡的遊客早已見怪不怪,甚至可以上樓看看她生前最喜歡住的1502房,只是有人居住,不得進入。飯店對面的米粉小吃攤據說是鄧麗君的生前最愛,招牌上更是有鄧麗君的親筆籤名,據說鄧麗君生前和老闆是朋友,每次來清邁必來此間用餐。
品嘗完地道的泰式米粉,我們一行遊覽了詩麗吉皇后植物園。這並不是熱門的景點,卻有著動人的熱帶風情。清新的空氣,稀少的遊人讓此成為絕佳的散心處,溫室中的熱帶植物色澤豔麗,玫瑰園中各品種的玫瑰盡態極妍,一派盛放之姿。前兩日才在曼谷大皇宮參觀過詩麗吉皇后服飾博物館,今日又在清邁與她「重逢」,也算是某種緣分。
在泰國大街小巷上都能看到國王的肖像畫。詩麗吉皇后作為泰國文化推廣人以及美的象徵,在泰國人心中有著崇高的地位。
詩麗吉皇后年輕時隨著身為大使的父母在國外讀書時邂逅了國王,兩人結為伉儷,共同致力於為貧苦人民造福和泰文化的傳播發展,不僅是相愛,更是相攜相依,這才是真正的愛情童話。
旖旎懷舊清邁古城
清邁古城並不大,腳程再慢的人一天之內也能逛完,四方形的古城在歷經滄桑仍保留著部分的古城牆和完整的護城河,塔佩門是入城的標誌性地標,褐紅色的牆瓦標誌著時光的印記。
古城最適宜的就是漫無目的地行走,綠樹紅牆掩映,處處可見的佛龕,沿途僧侶的棕色袈裟入畫,成為別致的景觀。
街邊遍布極具特色的咖啡廳和餐館,無須費心選擇,每一家都會給你別樣的驚喜。街巷中隱藏著各種售賣手工藝品的小店,工藝精緻的茶具、泰絲圍巾、紙質燈罩……設計獨特,樣式精美,讓人愛不釋手。古城閒適的節奏讓人不由想到鄧麗君的《小城故事》,當她吟唱著婉轉動聽的歌謠時,腦中浮現的是否這座小城?
參觀佛寺是每一個清邁遊客的「必修課」。清邁人口不過50萬,寺廟卻約有300多座,大佛塔寺是清邁寺廟中最有名的,位於古城中央。
巨大的佛塔經歷了十七世紀的地震和之後的緬甸戰爭,塔尖損毀塔身殘破,呈現出頹敗和莊穆兩種極端的氣質。至今佛塔的塔尖仍未修復,因為沒有資料記錄佛塔塔尖的原樣,因此它就如同斷臂的維納斯般保持著此般樣貌。
在夕陽的餘暉中,深沉的佛塔顯得格外莊嚴肅穆。罅隙中的雜草在風中瑟縮,光芒划過斷瓦的邊緣,尖銳得有些刺眼,令人心生震顫。
清風沉醉湄萍河
Mae Ping翻譯成中文應該是賓河,Ping是河流的名字,Mae在泰語裡是河流的意思,但湄萍河這名字太美了,大部分中國遊客依然沿用湄萍河這一名稱。
湄萍河是清邁的母親河,位於湄南河的上遊,河面並不甚寬,靜水無波,兩岸昏黃的燈火是三三兩兩頗具情調的餐廳,偶爾風中帶來幾絲低吟淺唱。傳統的泰北菜,比平時接觸的泰國菜更為酸辣,菜單上一眼望去,幾乎都是「hot&spicy(鮮辣)」,不擅食辣的同伴一臉英勇就義的表情。
沙拉和豬肉料理是泰北菜的特色,點了份豬肉湯、青木瓜沙拉和炭燒豬頸肉和烤魚,豬肉香嫩可口,味美多汁,乍看普通但是回味無窮。青木瓜沙拉比在曼谷所吃的還要酸些,但有種格外的爽脆,讓人胃口大開。
漫步在夜色中的湄萍河畔,遠處傳來古老的泰北民謠《Long Mae Ping》,傳統的泰式樂器悅耳動聽,泰式木琴的清脆敲擊聲與象腳鼓沉穩的鼓點相結合,三弦琴聲纏綿宛轉,如泣如訴,好似泰劇《情牽兩世》中一遍遍縈繞在女主角夢中的樂曲那般,仿佛把人帶到蘭納盛世,春風中不免讓人有些許沉醉。
「好花不常開,好景不常在。今宵離別後,何日君再來?」拖著行李箱走出古城時,一家小店裡傳來了這首歌,讓我不由得停下了腳步,還未離開,便帶著思念的情緒盤算著下次歸來。
或許,旅途最值得讓人懷念的不是風景,不是美食,而是旅途中的自己。為什麼熱愛旅行?是因為在不同的地方能認識不同的自我。
愛上在此處的自己,從而愛上了這座迷人的小城——清邁。(文/記者李雨白、李少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