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一月,我獨自帶著四歲的女兒赴泰國清邁,在某國際學校插班遊學了四星期。始料未及,關於這段陪讀生活的文字在網絡上得到了很熱烈的反饋。緣分奇妙,我們已計劃在清邁繼續度過一段小時光,接下來的心得,也會在這個公眾號裡持續分享。
關於清邁遊學回顧,請戳:
清邁陪讀旅居手記:week 1,入學記
清邁陪讀旅居手記:week 2,安居記
清邁陪讀旅居手記:week 3,佛事記
清邁陪讀旅居手記:week 4,奶爸歸來記
清邁陪讀旅居手記:week 5,歸國記
清邁沒什麼不打卡會遺憾的全球知名「景點」,它動人的,是慢生活的步調,是細節之處的景與情。整理出這一個月我們課餘時間去玩耍的地方,分享給大家。去千人火鍋打卡是一部分人的清邁,走入當地人的生活同樣是又一部分人的清邁,清邁的美好正是在於它的層次感,在於它兼容並蓄的佛系。適合親子旅行的城市,就是大人和孩子不必彼此遷就,都能在旅途中自得其樂,我想清邁正是如此。
作為一名資淺旅居者,這是一家之言,僅供參考,歡迎留言補充哦。
1.RanTong大象保護中心(谷歌地圖:RanTong Elephant Save & Rescure Centre)
清邁不乏「熱門」的大象營地,但不騎大象、不看表演,是我的底線,於是我們選擇了有點冷清的RanTong大象保護中心(RanTong Elephant Save&Rescure Centre)。這家私人募資的公益型亞洲象保護營,致力於救助在商業表演及野外受傷的大象。值得一提的是,中心還有六隻2-6歲的幼年小象,讓小朋友照顧小象朋友最合適了。
了解象的自然習性、製作象的食物、餵食並學習交流語言、泥巴按摩、下河洗澡、為傷口塗抹草藥……整整一天的豐富行程,孩子們收穫的不僅是開心,更有人與動物和諧共處的初體驗。
2.大象粑粑造紙公園(谷歌地圖:Elephant Poopoopaper Park)
每次旅行,都會著重找一些能讓孩子「做手工」的地方,寓教於樂,永遠是小孩子們的菜。我們不是第一次接觸象糞紙了,上一回是她兩歲的時候在斯裡蘭卡Pinnawala大象孤兒院,但相比而言,清邁的這一家更精緻、更友好。
公園裡展示著大象粑粑變成紙的全過程,每個步驟都可以親手參與,最後還可以用自己做出來的紙DIY各種成品,小婦人做了一個紙扇子和一個紙項鍊。
3.夜間動物園(谷歌地圖:Night Safari)與清邁動物園(谷歌地圖:Chiang Mai Zoo)
清邁夜間動物園,雖然在周末及假日略顯擁擠,但仍是清邁不容錯過的一站。其實它不只在夜間有Night Safari,遊客罕至的白天,沿著1.2公裡的步道觀賞超過50種的散養動物,同樣別有洞天。當然,夜色會將這裡的氣氛推向高潮,草食動物區和肉食動物區兩條小火車Safari線路不容錯過。作為動物園,它硬體上不如廣州長隆那麼壕氣,泰國人馬馬虎虎的個性在運營上也不如新加坡動物園那麼無懈可擊,但它不只是動物園,更像是小小的嘉年華,是泰國娛樂產業的一個側影。
清邁有兩個動物園,除了更為著名的夜間動物園(Night Safari),還有包含清邁海洋館在內的清邁動物園(Chiang Mai Zoo),後者雲集了更多的本地家庭,也可以近距離看到泰國人的生活狀態。我們拜訪的當天正值泰國的兒童節(1月13號),見到很多學校團體身著傳統蘭納服飾載歌載舞。雖然設施並不嶄新,但與小動物互動的區域很多,10泰銖(人民幣2塊錢)一包的食物價格親民。
4.烏蒙寺(谷歌地圖:Wat Umong)與寺廟旁的家(谷歌地圖:Bann Kang Wat)
清邁名剎三千,我個人最愛烏蒙寺。烏蒙寺也是清邁最多外國人禪修的寺廟,如果說禪修對於兒童略顯晦澀空泛,那麼在湖畔餵鴿子、餵魚、餵烏龜也足夠歡喜,甚至比起遊客趨之若鶩的塔佩門,在這兒餵鴿子都平添幾分空靈呢。
出了寺廟可以順便去逛Bann Kang Wat,直譯就是:寺廟旁的家。這裡是清邁藝術家自然群居而成的藝術村落,有陶土、木工、印染等工作室,更有畫廊、餐廳、咖啡館、書店甚至露天劇場。每逢周日,院子裡有自發形成的國際範兒的有機生活市集,韓國人的手衝咖啡、德國人的麵包、日本人的布裙、泰國人從農場到餐桌的果蔬濟濟一堂。想要了解一個地方的風土人情,需要花一些時間生活,但如果只是一次短暫的旅行,也值得去一趟當地人的市集。
5.美薩瀑布(谷歌地圖:MaeSa Waterfall)
清邁沒有海,但有美麗的山,和諸多美麗的瀑布。這裡的瀑布不是飛流直下三千尺,而更像是在森林與山石間纏綿跳躍。因此「爬瀑布」成為一項廣泛的運動。
離市區不算太遠(可當日往返)的美薩瀑布,一共由十級瀑布組成,經當地人指點,爬到第五、六、七級,風景最為壯麗。白人老外們喜歡直接穿著比基尼上陣,當地的泰國家庭,則更喜歡帶上全家老小,在瀑布旁野餐避暑。享受與奢侈無關,最原始最樸素的卻能給你最厚重的力量。
6.博桑傘村(谷歌地圖:BoSang Village)
這個村子是OTOP的範例。OTOP,即one town one product,是廣受愛戴的九世皇在位期間大力推行的泰國鄉村扶貧項目,主要借鑑了日本的一村一品模式,每個鄉鎮結合當地特色,用手工藝幫助農民致富。所以在清邁周邊郊區,可以看到木雕村、陶藝村、銀器村等等,我們最喜歡紙傘村。
當然如果你像我們一樣,趕上每年一月底的博桑傘節(BoSang Umbrella Festival),是最棒的。有紙傘製作工藝展示、有模特持傘騎車遊行,有沿街助興的泰北歌舞,還有各種小朋友喜聞樂見的DIY的手工活動。
7.生薑農場(Ginger Farm)
我有一個女兒,走過五湖四海,最愛各種農家樂。很推薦這家Ginger Farm,裝修風格是典型的色彩斑斕的泰式小清新,除了常規的農業體驗,如親手餵動物、撿雞蛋、下田踩泥巴,還有各式各樣的手工及小廚師課堂,每一位員工都彬彬有禮,並且以自己的文化自豪。農場餐廳的食物也同樣精良。
8.暹羅昆蟲動物園(Siam Insect Zoo)
新加坡聖淘沙島上有一家Butterfly Park & Insect Kingdom,小婦人在那兒第一次立志,要當研究蟲子的科學家 。而清邁這一家暹羅昆蟲動物園(Siam Insect Zoo),她評價比新加坡更棒。泰國式熱情招待,加上從毛毛蟲到蠍子幾乎百分百的觸摸體驗,簡直是小小昆蟲控的樂園。
9.清邁恐龍公園(谷歌地圖:Hidden Village)
清邁的恐龍公園,論高大上肯定比不贏華東地區的常州恐龍園,也比不贏帝都斥資4.5億元的多媒體劇場《遠去的恐龍》,但清邁風格就是,附贈遼闊的藍天碧草,各種解放家長的戶外遊樂場,連帶著騎馬餵羊都有了。
10.魏功甘古城(Wiang Kum Kam)
理論上這不是個「兒童景區」,但串聯起散落景點的復古馬車,確是讓孩子們興奮的點。
魏功甘古城(Wiang Kum Kam),蘭納王朝歷史上第一個首都,毀於萍河的洪水。因為無跡可尋,它曾是傳說中的城市。直到1984年,在清邁市郊的一次廟寺維修中,發現了數塊佛牌,這座在洪水淤泥中沉睡了八百年的古城才又重見天日。小婦人很喜歡這裡,因為悠長的行程簡言之就是,坐馬車、吃西瓜、西瓜皮餵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