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北京3月14日電(袁孟秋 實習生陳勝裕)據不完全統計,中國有80餘個出自本土的節日,聖誕節、情人節等西方節日近年來也逐漸流行,而且國人還樂於自創節日如「光棍節」。節日越來越多,節日文化也在悄然改變。3月8日,人民網強國社區調查欄目《態度》聯合北京美蘭德信息公司在全國範圍內就「中國人節日觀」啟動線上線下同步進行的民意調查。截至3月14日9時,500餘人次填寫了網絡調查問卷,線上調查數據顯示,在所有傳統節日中最受喜愛的是春節,而七夕節備受冷落;母親節、父親節則成為最受歡迎的「洋節」。
網友可掃描本欄目二維碼或點擊http://www.people.com.cn/32306/355718/358653/index.html參與網上問卷調查與話題討論。
春節最受歡迎,七夕節最受冷落
調查數據顯示,春節仍是中國人最喜愛的傳統節日(99%),排名第二、三的分別是中秋節(91.6%)和端午節(82.5%),元宵節、清明節均獲得80%左右的票數。七夕節在所有傳統節日中最受冷落,支持率僅為14.5%,這意味著10個人中只有不到2人會慶祝七夕節。
「洋節」中,母親節、父親節最流行
42%的網友認為「洋節」對中國傳統節日產生了一定的衝擊。面對中國傳統節日味道變淡及面臨「洋節」的衝擊,93.8%的網友認為有必要保護傳統節日,七成網友建議採用「立法」和「加強傳統節日文化教育」等措施作為解決之道。對於其他國家將中國傳統節日搶註為文化遺產,70.4%的網友感到「憤怒」。
母親節、父親節成為現階段最受網友歡迎的「洋節」,約四成網友支持。網友「面具佬」表示,「母親節、父親節很有意義,人們可以藉此機會表達對父母的感激之情,正好彌補了中國傳統節日的缺憾。」
八成網友認為中國傳統節日味道變淡,「等待節日來臨」的感覺不再
針對「您是否覺得節日味道變淡了?」選項,85.3%的網友選擇了「是」。導致節日味道變淡的原因,「生活條件改善了,對『過節穿新衣、戴新帽』期盼降低」受到近七成網友認同,「傳統節日成了購物節、旅遊季,商業化傾向嚴重」 支持率為60.7%。網友「popook」留言,「現在生活水平提高了,沒必要像以前那樣等到節日那天才聚會,平時有空就可以開派對,已經失去了以前『等待節日來臨』的感覺了。」
認為「娛樂活動多了,對民俗活動興趣降低」和「生活壓力大、節奏快,對傳統節日習俗不感興趣」的網友比例相當,約佔50%。
超九成網友認為節假日制度調整應尊重民調結果,不要「變相加班」
如何增強過節的幸福感?75.8%網友認為「單位保障員工放假權利不變相加班」最關鍵,「娛樂場所推出優惠活動(如減免景區門票等)」有57.9%網友贊同。關於節假日制度的調整,希望政府聽取民意的網友佔94.2%,其中八成支持「在節日假期制度調整前藉助第三方調查機構進行民意調研」,兩成支持「採取聽證會形式」。
網友「yypost」表示,「節假日制度調整應尊重民調結果,讓傳統節日更符合時代需要,讓人們有足夠的便利繼續傳遞社會文化價值。」
「中國人節日觀調查」線上線下同步進行,線下調查由北京美蘭德信息公司在北京、天津、石家莊等31個城市開展,從3月8日起至3月14日結束,本次調查結果及數據分析報告將於3月底在人民網發布。網友可掃描本欄目二維碼或點擊專題連結參與網上問卷調查與話題討論。
相關專題:
《態度》第二期:中國人節日觀調查
《態度》第一期:「舌尖上的浪費」調查
相關報導:
「舌尖上的浪費」東北比西部嚴重 地級市比直轄市嚴重
專家:遏制浪費的關鍵還是靠制度和法律
專家:食品浪費受經濟發展水平、區域文化和消費方式的共同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