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東七門,ID:dongqimen】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
最近刷朋友圈總害怕看見那個在大理旅遊的朋友。一想到當初他要是被我的嘲笑打擊,也許現在就沒機會出去玩了。事情是這樣的:
之前某旅行平臺發布了66元搶全國機票的活動,活動時間長達一個多月,每天三個時間準點開搶。朋友天天蹲點搶票,還邀請我一起:
「你快搶,我已經搶一周了。」
「搶上了嗎?」
「還沒。」
「怎麼可能搶得上,有那時間我都賺了往返機票錢。這點小便宜沒必要。」
「搶上了,就有必要了。」
所以他有了遠行的機會。有的人,不僅算計幾十塊錢,還算計幾塊錢、幾毛錢;不僅計較錢,還計較身邊看起來無傷大雅的小事。
可是,他有錯嗎?
01.愛「算計」的人,賺了不少
我這朋友,天生擅長「算」,簡直是「比價狂魔」。
和他一起逛超市,買桶裝礦泉水,5升的9元,4升的7.5元。
我想的是5升太重了,提不回去。他想的是:
5升的實際是1.8元/升,4升的1.87元/升。
相比之下,還是5升的划算,果斷選了5升。
和他一起租房子。
他不光對比房子的房租,還算上通勤費加在房租裡,看哪一個更便宜、上下班用時更短。
更沒想到的是,他家洗手間水龍頭下有一個小桶。平時把水龍頭擰開一點點,讓水一滴一滴流下來。
既能蓄水,又能讓水錶不走字。蓄的水直接衝洗廁所,這樣省掉了裝抽水馬桶的錢。
雖然每一件都是小事,但日積月累,他好像省了不少錢。
02.被人說「算計」,到底多委屈?
我這朋友以前家在廣州獵德村,初中開始父母做生意掙了不少錢。
可以說,生活即使不算太富裕,也至少小康。
但他習慣了「斤斤計較」地過日子。
平時穿百來塊的優衣庫t恤大褲衩,踢一雙五條人同款人字拖,開一輛最普通的海南馬自達,過著非常不起眼的「富二代」生活。
曾經有女生和他第一次見面嫌他「摳門」。
無非就是女生以為他請客,結果他幽幽來一句「不是AA嗎」。
女生尷尬得愣在原地好幾秒,一時間竟不知道應該馬上轉帳還是當場離開。
故事還沒開始就結束了。
身邊的人知道他一直這樣,有次我實在看不下去,呲了他一句:你多花10塊錢會死啊。
他說:多花10塊錢不會,但開了「不在意10塊錢」的口子,之後100塊、1000塊你也不會在意了。害,能省則省,不省金山銀山也很快花光。
聽起來有點老派,但有一次,我無意中發現他支付軟體裡的理財產品份額和收益,突然無比認同他的「斤斤計較」。
以及,想跟他學理財了。
03.算一算,人生大減負
你不得不承認,在年輕人「買買買」盛行的今天,就是有一小撮人,過著最「精打細算」的日子。
他們不光「算計」錢,他們也「算計」人。與其說「算計」,不如稱之為「資源合理分配」。
還是剛剛那位朋友,有次我們聊天聊到了朋友圈分組。
大部分人分組依據當時的狀態。例如很多職場人士換一家公司就會多一個分組,小學同學和大學同學也會專門有兩個組。
但我的朋友是,依照對方的身份分組。
他的分組列表裡有如下標籤:旅行-導遊、旅行-包車司機、旅行-酒店代理;英語優秀者、日語優秀者、俄語優秀者;高管-外企、高管-私企(製造業)。
還有諸如「佛學」「養生」「私房菜」「working holiday」之類的謎之分組。
不知道的還以為他是個hr。
金牛座的他習慣認識一個人,先了解這個人在社會中充當的「角色」,從一個人的「功能性」開始慢慢接觸。
畢竟只有當你真正需要某個人時,ta的存在對你來說才是最特別的。
「算計」嗎?「功利」嗎?當然。但錯了嗎?並沒有。
甚至不得不說,很務實,也很高效。
現在的人總是忙忙碌碌,卻又不知道時間都去哪兒了。就像你總是買很多,看起來收穫滿滿,但每個月「月光」,一年到頭卻也不知道錢花哪兒去了。
我真的建議你多「算計」,整理自己擁有的,不管是錢,還是人。大到人生整理、情緒管理,小到生活方式、吃喝出行。
公眾號東七門:「年輕人獨特的觀點聚集地」,來來來,用獨特的觀點撕開世界。微博@東七門,歡迎來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