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時代周刊編者按】從近期微信頻頻傳出大動作就可以看出微信被騰訊寄予了更高的期望。大家可以看到由於新浪微博的急速擴張和盈利壓力,現在幾乎被各種廣告和營銷號「玩壞了」。而微信朋友圈也正在淪陷為信息垃圾場。對此諶基平有三點建議,1.根據用戶習慣進行智能分組推送;2.對於熱點文章可給一定權重;3.對於垃圾信息可從技術上進行屏蔽。微信要想避免成為下一個「冷靜期的微博」,要在這些用戶體驗技術上的深入挖掘。
微信朋友圈正在淪陷為垃圾場,標題黨,重複性內容,非「朋友圈」內容,正在蔓延著整個朋友圈。如若微信朋友圈不是搭上了移動網際網路這輛順風車,遲早會衰退成「冷靜期的微博」,甚至其價值還不如冷靜期的微博;
我們先來解析下,什麼是朋友圈?我們可以簡單的理解為,基於朋友之間的圈子,朋友,也就是有共同愛好的人組成的兩角關係;但是,每個人在社會上扮演的角色是不同的,所以他的社交屬性也是屬於多個維度的。
拿基哥自己來講:在公司這個圈子裡,他是屬於管理者,因此他的朋友圈特點應該是更職業化;在行業這個圈子,他是電商人,因此它的朋友圈特點應該更專業化;在他的家庭,是女朋友的男朋友,是父母的小孩,是他朋友的朋友,因此他的朋友圈特點應該更私人化,更隨意化;
所以,就基哥這樣一個人,就有三重維度的社交特點,當這些社交特點融合在一個狹窄的朋友圈時,他的微信好友就要承受來自其他兩方面的信息垃圾;
我們不是所有人都是明星,你的微信好友不可能會去留意關心你的方方面面,他們所不關心的內容,在他們眼裡,就是信息垃圾;所以,你在朋友圈裡發布關於家庭信息,在你的行業朋友圈或工作朋友圈的微信好友眼裡,你的家庭信息就是垃圾信息;
垃圾信息的表現形式是怎樣的?沒有其他維度社交圈的人回覆你的信息,或者即便有回覆,也是象徵性的點讚,或者隨便一句未經深入的評論;我們都有過線下社交的經歷,當你和你的朋友說話時,他基本都會認真去聽你所講的,並且給出自己的觀點,或者點頭表示默許。通過這樣的深入溝通,你們的社交關係才會越來越深入;
所以,微信朋友圈的社交性屬於半偽命題,為什麼是半偽命題?除非你的朋友圈信息非常的單純,只有一個維度導向,並且你的微信好友基本也是屬於這個維度裡面的,也就是說專業的內容發布給專業的觀眾看;
但這顯然是不現實的,先不說誰能做到這樣的把控力,就算你能做到,你的微信好友能做到嗎?當你以一個專業的維度出現的時候,你在朋友圈接收到的信息又是雜亂無章的,還會有心思一個個去瀏覽嗎?
【IT時代周刊批註】在反垃圾信息的同時,還應避免過度營銷。公眾平臺的發展方向不是過度營銷,而是不斷優化信息呈現形式,讓日漸喧鬧的微信回歸溝通本質,提升用戶體驗,創建良好的生態。就像知名網際網路營銷專家王昆說的:「微信交友營銷、朋友圈轉發營銷是一種非常快速和高效的營銷通路,但並不是唯一的渠道。」
基於這些問題的分析,微信朋友圈如果想持久的保持下去,個人建議微信朋友圈應該增加二級維度;這是什麼意思呢?舉個例子,微信朋友圈有一個分組功能,即把微信好友做分組,微信內容發布者可以對選擇性發布給某個組別看;
但是,這個功能目前設計的非常不到位,先不說這個功能是否刻意的被隱藏的有多深,估計很多人都不知道我在講什麼。再者,微信好友稍微一多,這個功能基本報廢實現不了。我個人猜測過去,有可能是微信特意防止一些人利用微信做營銷,故意設計的。即你的微信好友一旦超出某個數量,那就會限制你使用分組功能;那如果不是的話,是不是應該去改進下?
這是在分組技術上進行二級維度的劃分,但顯然還是不夠用戶體驗化;因為大多數的微信好友在發朋友圈消息的時候,是非理性的,也就是說他好不容易憋出了一條內容,他希望全天下人都知道,又怎麼會去特意分組呢?因為人都有這樣的一個心理,我寫出來的,一定是大家都感興趣的,可事實呢?
所以微信想通過朋友圈分組,來避免社交維度的混亂,顯然不太現實。我有這樣三個建議;
第一:從內容分析的大數據上進行智能分組推送
微信可以分析每個用戶在朋友圈的發布信息的內容,去做標籤判別,比如我們發現某個網友特別愛轉發一些別人的內容,那我們可以把他的標籤打上「沒有獨立見解」,或者可以更廣度點,「搬運工」;微信用戶在發布朋友圈信息的時候,也可以先對該內容去做分析,還是舉那個例子,通過分析後發現該內容也是「搬運工」,那這條朋友圈信息優先推薦給這名「搬運工」看;
第二:通過「互動分析」進行智能推送
比如基哥刷微信朋友圈的時候,通過對信息的停頓時間,可以大致分析出他對哪些興趣或者對哪類人發的信息感興趣,可以先給予一定的權重,如果他還對這些有權重的信息給予了互動,比如評論,點讚之類的,可以再給一定權重;
通過互動分析,那微信大概就可以分析出基哥大概喜歡哪些朋友圈內容,或者喜歡哪個微信好友發的內容;這樣的話,他的微信好友在發出他喜歡的內容時,優先推薦。或者他喜歡的那個人發出的內容,進行有限推薦;
第三:從技術上進行屏蔽
比如基哥的微信朋友圈上,同時出現了10條這樣的內容「昆明火車站發生慘無人寰的血案」,對於他來講,他只需要接收一條這樣的信息,就知道發生什麼事了,所以其他多餘的9條,對他而言就是垃圾信息。
因此,微信可以通過技術手段,對於單位時間內,出現同類的內容,按照時間的發布順序,予以屏蔽,這樣的話,可以減少基哥對垃圾信息的梳理時間,提升他的滿意度;
以上三點,聽上去有點天方夜譚,雖然第一條內容,百度的網盟,騰訊的廣點通,微博的粉絲通已經粗略實現,但還未在技術上做到精細化,因此微信要想避免成為下一個「冷靜期的微博」,不在於其他功能的研發,而是在這些用戶體驗技術上的深入挖掘;
對於移動用戶而言,如何在碎片化的時間裡,最快的獲取他們想要的信息,是保持他們對某個產品有粘性的重要依據;誰也不想讓自己在無聊的時間裡,去看那些無聊的垃圾信息,你說是吧?
【IT時代周刊編後】目前關於微信承載的已經太多,比如像成為了企業用戶的營銷平臺,O2O平臺,電商平臺,遊戲平臺,以及各種有創意的小團體利用微信平臺實現一些獨特的功能等。以上想像已經囊括了生活的各個領域,但是一款微信真的能夠承擔這麼多嗎?要知道有很大一部分用戶僅僅在使用著微信最基本的通訊功能,把微信作為簡訊和語音通話的代替品。在騰訊把微信商業化的同時,需要提醒的是,請一定不要傷害用戶體驗。【責任編輯/王璟】
作者:諶基平,某大型O2O企業實操人,專注於移動互聯+O2O的實戰工作,個人微信chen-jiping,微信公眾號yingxiao00544
來源:IT時代網
IT時代網(關注微信公眾號ITtime2000,定時推送,互動有福利驚喜)所有原創文章版權所有,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創客100創投基金成立於2015年,直通矽谷,專注於TMT領域早期項目投資。LP均來自政府、網際網路IT、傳媒知名企業和個人。創客100創投基金對IT、通信、網際網路、IP等有著自己獨特眼光和豐富的資源。決策快、投資快是創客100基金最顯著的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