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江蘇網9月19日南通訊 「雖然現在電話、微信、QQ都很便利,但是信件也是不可缺少的。我們小區信箱已經破舊得無法使用了,生活還挺受影響的。我們就在朋友圈裡提了一下,沒想到就成了。」南通市崇川區文峰街道廠北社區錦安花園居民陸惠說到。
這個居民提到的朋友圈就是文峰街道「有事好商量」協商議事室創新形成的「三個朋友圈」,分為收集民意朋友圈、議題形成朋友圈和解決問題朋友圈,實現「委員聯群眾」、「工委聯委員」、「工委及委員聯職能部門」,有效提高民情流轉、協商議事和落實反饋的運轉效率。
「網絡+」拉近人員距離
文峰街道政協工委不斷探索網絡元素與工作實踐深度融合,嘗試用新媒體拉近工委、委員、群眾和職能部門之間距離。早在打造「政協委員之家」的時候,文峰街道就公布委員微信二維碼,讓群眾時時處處都能傾吐心聲、反映民情。
「有事好商量」協商議事室成立後,文峰街道更進一步、想深一層,組建三個朋友圈,確保居民反映的痛點難點問題快速進入「有事好商量」平臺,並且做到「件件有回音、事事有落實」。我街道「民生專題月」議題中的2/3均來自「三個朋友圈」。
文峰街道黨工委書記陸燕感慨道,「網絡+」真正把居民和委員請進黨委政府決策過程、請進基層治理實施過程,讓黨委政府能夠把好事做好,提升轄區居民參與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雲協商」打破時空限制
在「探索小區封閉管理 擰緊居民『安全閥門』」專題協商議事活動中,文峰街道政協工委響應疫情防控要求,積極探索會議協商與網絡協商相結合,以「三個朋友圈」等方式打通場內場外、線上線下、圈內圈外「小循環」。
此次協商活動方式新穎、議題應景,委員們雖然不能身處同一空間,但是都從各自專業出發,利用「三個朋友圈」等,立足「商前調研三摸清」,提出建設性意見。大成律師事務所資深律師陸呈虹委員提出,「小區封閉管理目前沒有相關法律規定,呼喚出臺相關立法。目前《小區居民公約》不失為一種好的解決方法。」
文峰街道政協工委蔡敏委員說,「『雲協商』打破了時空限制,為我們隨時隨地充分參與協商互動創造了可能,讓我們本職工作和委員履職兩不誤」。
「線上聯」提高辦成速率
紅星社區「有事好商量」協商議事室召開的「紅星嘉園生活垃圾和建築垃圾堆放點建設」專題協商議事活動,就「堆放點、垃圾桶衝洗點的選擇和建設」形成統一意見,但在實施過程中難有進展。
文峰街道政協工委積極運用「三個朋友圈」,在掛點委員的協助下,向上級尋求幫助。崇川區政協城建資環委員會(兩區合併後更名「環境資源和城鄉建設委員會」)對此高度重視,運用自身資源,第一時間聯繫相關部門和企業,多方聯動討論意見可操作性,形成實操方案,迅速將建議意見落實到位。
「線上聯」拉平了溝通層級,擴展了資源網絡,加快了落實速度,真正做到「能辦的快速辦,有困難的創造條件辦」。「在『三個朋友圈』的基礎上,我們將持續深入挖掘網絡與政協工作、『有事好商量』協商議事『聯結點』,不斷加大政協工作中的網絡力量。」文峰街道政協工委主任孫燕說到。(張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