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9月7日),相城區委、區政府、區政協在相城高新區(元和街道)協商議事室舉辦「有事好商量·加快相城區生產性服務業發展」企業家沙龍暨協商議事活動,與企業家和委員們面對面,共同聚焦加快相城區生產性服務業發展,共商相城未來發展大計。
區委副書記、代區長季晶,區委常委、相城高新區黨工委書記、元和街道黨工委書記朱小海出席活動。活動由區政協主席陳建國主持。
去年以來,區政協大力推進「有事好商量」協商平臺建設,積極開展協商議事活動,切實發揮了黨委政府「好幫手」、人民群眾「連心橋」的作用,促進了政協協商與基層協商有效銜接,推動了政協協商與基層社會治理有機融合。
活動現場,來自華測檢測、紫光雲引擎、華育智能、愛果樂、琅潤達、中知麥田、金宏氣體等10家企業的企業家和政協委員,結合企業發展實際,針對相城區生產性服務業發展面臨的問題以及如何破題等各抒己見。
他們分別從加強產業集聚、搭建產業交流互動平臺、創新人才扶持政策、構建與產業發展相匹配的人才生態、優化營商環境等方面暢談經驗、看法。
蘇州華育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蔣旭
企業落戶相城正是看中了它在區位、交通、產業布局等方面的諸多優勢。希望政府能夠創新模式,為企業集聚資源、搭建平臺,為企業更快發展提供精準服務;希望政府能立足企業發展需要,在人才引進方面提供更多的政策引導;希望政府在招商引資過程中,加大力度引進相關企業,加快產業集聚效應,打造共榮共生的產業生態。
蘇州仕淨環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朱葉
作為一家本土企業,近年來的發展壯大得到了政府方方面面的支持,目前企業正在積極爭取創業板上市。從小公司發展到現在的大企業,企業越發感覺到人才的重要性。希望政府在人才安居方面能持續發力,提供類似的白領公寓等生活配套,幫助企業更好地留住人才,同時提升企業對人才的吸引力。
紫光雲引擎科技(蘇州)有限公司 蘇國紅
工業網際網路企業,應用場景較多,希望政府能牽頭定期組織相關企業開展專題沙龍,搭建固定的行業交流平臺,實現資源共享、互利共贏。目前全區工業網際網路企業分布相對分散,希望能在政府的引導下,形成一個產業集聚區,方便企業更加高效、便捷地提供解決方案。
蘇州琅潤達檢測科技有限公司 吳璽
人才是發展產業最大的財富,希望政府能創新思路,打破常規,為工業網際網路、區塊鏈、車聯網等方面的人才提供專項扶持政策,通過留得住人才、引得進人才,持續保持相城在相關領域的產業先發優勢。同時,搭建平臺,整合區內相關領域企業的優勢和強項,讓企業間形成優勢互補,打出「組合拳」共同迎戰更廣闊的的市場。
季晶對區政協積極開展「有事好商量」協商議事工作給予充分肯定,對委員和企業家的發言給予高度評價,並著重就如何加快相城區生產性服務業發展有關問題,同委員和企業家們進行了深入交流、溝通。
季晶要求
◆要立足戰略高度深刻認識:發展生產性服務業是「必然選擇」;
◆要立足現實區情牢牢把握:發展生產性服務業是「當務之急」;
◆要立足產業生態持續發力:發展生產性服務業是「長久之功」。
陳建國指出,「六穩」「六保」是當前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任務,推進國內產業結構調整和優化升級,是應對全球經濟困局、切實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關鍵舉措。要實現這一升級,加快生產性服務業發展是有效抓手。同時,他還對政協工作和政協委員履職提出了新的要求。
區發改委通報了當前相城區生產性服務業發展情況以及下一步工作打算。
相城區生產性服務業發展情況
2020年1-6月,相城區服務業增加值達225.1億元,佔GDP比重達53.8%,同比提高1個百分點。生產性服務業增加值達82.8億元,全區新增省級生產性服務業領軍企業1家,市級領軍企業2家,省級兩業融合產業集群試點1家、龍頭骨幹企業試點4家。
△7月18日,蘇州市召開全市生產性服務業推進大會,相城區兩家企業(蘇州華育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蘇州仕淨環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獲評蘇州市首批生產性服務業領軍企業
今年,相城區印發《優化提升生產性服務業三年行動計劃(2019-2021年)》,明確重點發展研發設計、金融服務2個優勢產業,重點培育信息技術服務業1個潛力產業,並均衡發展商務服務、智慧財產權、檢驗檢測、節能環保、人力資源、現代供應鏈六大配套產業。
2020年相城區共有省、市服務業重點項目14個,總投資758.3億元,開工建設長三角金融科技數據中心、計算機學術交流中心等引領性強、帶動性強的優質項目。2020年以來,全區引進服務業項目198個,總投資720億元,落戶醫享薈、漕湖綜合商務中心(酒店商辦項目)、三菱重工智慧城市綜合能源管理等重大項目。
△長三角數字金融數據中心
△中國計算機學會業務總部&學術交流中心項目
△5月14日,「相滬攜手共發展 產城融合新理念」2020江蘇省相城高新區(上海)投資推介會上,「醫享薈」醫療綜合體項目籤約落戶相城
△7月18日,全市生產性服務業推進大會上,相城與三菱重工智慧城市綜合能源管理項目籤約
今日相城工作室出品
資料來源:相城政協、區發改委
編輯:黃梅、潘喆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