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日,通州區政協委員、先鋒街道花園村黨總支書記周繼忠透露,上次舉行的「有事好商量」活動中,花園新村小區綠化保護提升議題所商量的事項基本落實到位。
花園新村規劃建設綠地面積42.8畝,入住居民受原來農村生活習慣影響,在綠地上種植蔥、蒜、青菜等較多。為此,村委會在每棟樓前的綠地南側邊緣統一划設了寬約0.3米的栽蔥區域,並與居民約定只能栽種蔥、蒜這兩種農作物。但時間一長,越界的居民較多。
大部分居民強烈要求清除綠地農作物,保護小區綠化。村委會多次對居民毀綠種菜的行為進行勸阻,但這些居民不予理睬。怎麼辦?周繼忠與政協委員、小區樓長、村民代表溝通商量後,共同建議將「花園新村小區綠化保護提升」作為花園村「有事好商量」協商議題。
4月29日,在周繼忠的召集下,街道黨工委副書記、政協委員、物業辦主任、小區樓長,以及村幹部、黨員、村民代表27人參加商議。達成限定時間內自行剷除亂栽亂種的蔬菜,村幹部宣傳到戶,黨員、樓長帶頭執行的協議。不到一個月,全部執行到位,還了小區綠化的空間。
2019年8月,花園村「有事好商量」協商議事室建立,摸索出一套契合村情實際、符合村民需求、整合多方資源的協商議事工作機制。
花園村居家養老服務中心2018年6月投入使用,主要為全村746名60周歲以上老年人提供各類養老服務,有效解決社區高齡、獨居、空巢、失能與半失能老年人的照護需求。運營一年後,由於經費緊張等問題,面臨 「停擺」。
周繼忠說,經營成本是一項固定開支,涉及各類設備的維修養護、食品衛生用品等各類耗材的自然損耗、勞務人員的工資保險等等。資金來源僅靠十分有限的村級財力提供,難以持續。而村民們對繼續提供居家養老服務的呼聲高、需求強。於是,「解決村級居家養老困難」成了花園村「有事好商量」協商議事室成立後的第一個協商議題。
議題報街道黨工委會議研究同意後,在村公示欄公示,並在活動前一周告知協商議事參加對象。協商前組成調研組,先後赴崇川區虹橋街道居家養老服務中心和市北護理院實地考察,並深入調研花園村居家養老服務中心運營情況。協商時,共有16名代表參加協商議事。議事活動結束後,協商議事室起草「協商建議清單」,報街道黨工委、辦事處。街道黨工委認真研究協商建議清單,交相關部門及時辦理,形成責任落實清單。
舉一反三,對於面上村級居家養老問題,先鋒街道採取自願為主、自主選擇的方式,由屬地村委會提出申請,參照花園村居家養老辦法執行;針對花園村居家養老中心運行困難問題,建立先鋒街道敬老院與花園村合作共建居家養老服務中心模式,對於居家養老服務中產生的費用,部分由運營收益抵扣,部分由村集體收入支出,其餘由先鋒街道財政補貼。目前,花園村的4萬元運行經費已經補貼到位。
先鋒街道黨工委書記錢道鋒說,村級居家養老是面上的共性難題,老百姓的怨言頗多,但政府的解決辦法有限,屬於基層治理中比較棘手的問題,而花園村通過「有事好商量」協商議事,找到了有效解決難題的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