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日,是新學期的第一天,很多學生開心地走進校園,開啟新的課程。「終於開學了,至少上學的時候,還可以和同學一起玩。」在採訪中,不少小學生笑著說道。學生們對開學的期盼,一方面是因為可以見到同學,另一方面和繁忙的假期也有關係。據了解,在剛剛過去的兩個月暑假,很多孩子每天不是在培訓班就是在去培訓班的路上,假期的補習花費也近萬元,。很多家長自己戲稱,暑假就是自家娃的第三學期。
學生的「暑期帳單」
昨天上午,很多市民的朋友圈都被開學首日刷屏。「神獸終於歸籠,再不開學,我就要破產了。」市民羅女士昨天歡送女兒進入四年級的同時,曬出來她女兒的暑期帳單。「數學上了兩家培訓機構,花費3300元,語文報名了閱讀、作文加上古詩詞,花費2300元,英語學習新概念10節課,1200元,鋼琴考級,一周兩次課,一次160元,16節課一共2560元,遊泳時間有限,只上了10節課,一共1340元。」羅女士發出了驚嚇的表情寫到:「不算不知道,一算嚇一跳,兩個月女兒的培訓花銷是10700元。」最後,羅女士補充說,「忘記說了,我家還有二寶,樂高、籃球、幼小銜接……。」
羅女士的帳單的確讓很多人大跌眼鏡,但是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這個假期,不少家庭為教育培訓支出的費用都接近萬元。「我兒子暑假學習大語文、英語閱讀寫作、數學奧數、上了體能課、情商課,另外還有語文、數學的網課,最後為了以後上電腦班做準備,給他報名了信息學。」昨天上午,剛送完兒子去學校的郎女士說,「這些課程都不便宜,加起來沒有一萬也不低於八千了。」郎女士告訴記者,她在送兒子去培訓機構的時候,發現邁入三年級的家長,都是賣力讓孩子穿梭於各個培訓機構,「這個開銷雖然很多,但是我感覺我兒子的同學超過一半以上,暑假的開銷都在這個數,特別是有些還在學藝術的考級的,花費更多。」郎女士也發現,如今上培訓班的孩子年齡越來越小,「有大班的小朋友已經在學習奧數入門了!」
培訓機構的課程表
家長捨得為孩子掏腰包,而精明的商家也是抓住家長的心理,不但在朋友圈、微信群、QQ群做著各種宣傳,還密集安排暑期課程,從而在暑期培訓市場分一杯羹。家長暑期巨大的開銷,和培訓機構制定的課程表,關係密不可分。
「我們暑期的課程一共10節課,是上5天,休息一天,緊接著再上5天。」市區一家培訓機構校長說,他們機構暑假的課程都是這樣集中密集安排的。「一方面,學生暑假時間比較充裕,連續10天比較好安排,另外,暑期各年級學生比較多,這樣更有利於機構安排課程。」最後,該校長也表示,疫情期間,對培訓機構衝擊比較大,暑假了,大家肯定都希望能在課程上安排的緊密一點,從而彌補一些損失。「你去看,幾乎培訓機構安排的課程都很多,但對於學生來說也是好事,畢竟可以多學習很多東西。」
「我家編程課、奧數和英語課在上學期間是一周一節課,但暑假都是每周安排三節,因為不是一對一,時間需要自己協調。」郎女士說,他家兒子就讀的幾個培訓機構,暑期一周安排的課程幾乎都是以前的三倍。「必須都去啊,不然開學跟不上進度。」暑假期間,郎女士暑假制定了培訓班課表,「這個強度絲毫不遜色平時學校上課,每天滿滿當當,最誇張的一天,需要早上7點20分出門,12點30分放學,午飯時提前叫個外賣送到下一個要上課的培訓機構,吃完飯,下午1點30分繼續上課,到家就是6點了。每個培訓機構都會有課外作業,不到晚上10點,根本搞不完。」郎女士也很無奈,「在學校上課,周末還能休息一下,我家報名的語文課有時候連上10天,周末都不能休息。」
家長的「劇場效應」
其實,對於是否上培訓班,很多學生家長也很糾結。一方面,不給孩子報補習班,怕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另一方面,看著孩子奔走疲憊的樣子,又很心疼。業內人士表示,其實家長給孩子報眾多培訓班,往往是因為「劇場效應」。
那麼什麼是「劇場效應」呢?安徽師範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張老師表示,之前有個理論,說的是中國家長都是一群在劇場看戲的人,前排有人站了起來,後面的人為了看清楚也只能站起來,慢慢地,站起來的人越來越多,這就是所謂的「劇場效應」。
塗女士給孩子報名培訓機構,就是因為去培訓機構測試的時候,測試老師的一句話。「家長,其實課外培訓機構在培養兩類人,要麼是您自己的孩子,要麼是您孩子的競爭對手,就看家長怎麼選了。」就是這句話,砸的塗女士有如「五雷轟頂」。「雖然我知道這是套路,但是我真被套上了,原來我孩子的『競爭對手』在這已經上了一年的課。」塗女士無奈地說:「上了培訓機構,我才發現,原來我家娃的競爭對手太多了,不僅是本班的、本校的,還有其他各校同年級的。」因為培訓機構的一句話,塗女士選擇在今年暑假從座位上「站」了起來。
「選擇什麼時候『站』起來,有些家長的選擇是看前面的人什麼時候站起來。」張老師說,有些家長本來很淡定,結果發現同班同學報名了培訓班,就開始跟風,在培訓班的時候,發現培訓班的同學又報名了其他培訓機構,就繼續報名。「有時候給孩子報培訓班,並不是學生需要,而是家長需要。我看過一些小學生的奧數題目,真的非常難,都接近初中課程,學生學的累,家長也輕鬆,其實完全沒必要讓暑假成了孩子們的『第三學期』。」張老師表示,他了解很多家長給孩子報培訓班已經不是為了超越誰,僅僅是為了保住現有的位置。對於孩子學習,張老師認為家長不能操之過急,要循序漸進。孩子的成長有階段性,過早地學習不符合孩子現階段水平的知識會讓其對學習產生畏懼,產生誤解。暑假查缺補漏無可厚非,但是用錢鋪起來的教育之路很可能是拔苗助長。
全媒體記者 湯榮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