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上海心靈花園心理諮詢 季龍妹
又要開學了,各式各樣的暑期補習班也結束了。不少家長抱怨,花了不少錢給孩子報了暑期補習班,結果效果並不理想,而孩子忙於補習班功課和暑假作業兩頭,也夠累的。
現在家長給孩子報課後補習班越來越普遍。課外補習支出幾乎成了除住房外當前中國家庭最大的支出。然而,家長省吃儉用,把大把的錢花在孩子課外補習上,換來的不一定是正向的收益。有一媽媽花3萬給孩子補英語, 可是補前70分補後卻考了40分。另一媽媽給高三的孩子花了30萬補習,換來的結果卻是連三本也沒考上……。應該說,花了大量時間和財力到課外補習班補習,多多少少對你的孩子會有所幫助,怎麼會出現「越補越差」的結果呢?這既涉及一些補習學校教學質量低劣,更和一些家長對學習規律的無知有關。心理學有一個著名的理論叫做倒U形曲線理論。它是說動機強度和工作效率之間的關係不是一種線性關係,而是倒U形曲線關係。中等強度的動機最有利於任務的完成。動機不足或過分強烈,都會使工作效率下降。也就是說,動機強度處於中等水平時,工作效率最高,一旦動機強度超過了這個水平,對行為反而會產生一定的阻礙作用。反映在學習上,如果動機太強、急於求成,會產生過度焦慮和壓力。適度的焦慮和壓力有利於學習效率的提高,但太強的動機、太大的焦慮和壓力反而不利於學習效率的提高,反而會縮小和降低學習的效率,幹擾了記憶和思維活動的順利進行,根本無法提高學習效率,出現事倍功半甚至事與願違的後果。一般而言,選擇在課外「惡補」的孩子有二種情形。一是孩子學習成績不好,家長內心非常焦慮著急,希望通過課外補習提高孩子在班級裡學習排名;二是孩子學習尚可,對孩子有較強的預期,希望能出人頭地,而通過「惡補」暗暗發力。不管哪一種,背後都有強烈的直接的動機,家長和孩子面臨很大的學習壓力。在這種焦慮緊張中進行「惡補」,不僅會「欲速則不達」,加重了孩子的學習負擔,事倍功半,還會在生理和心理方面產生了疲憊怠倦,致使學習效率下降,嚴重的甚至產生心理崩潰,到了害怕學習、厭惡學習、不能繼續學習的地步,這樣的結果是孩子家長始料未及的。
雖然我並不完全排斥課外補習,但我始終以為學習是一種自覺自為的行為,懂得學習規律的家長首先要學會不要把過強的動機和壓力傳導給孩子,哪怕你焦慮萬分,在孩子面前也要輕鬆自如。其次要會調適孩子身心健康,安排課外補習要張馳有度,經常使孩子處於精神飽滿的良好狀態中,這樣有可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好的教學應該是「授人以漁」而不是「授人以魚」。應該清醒地認識到,在以盈利為目的的商業化培訓機構中,更多的是「授人以魚」式的課外補習,甚至出現超綱教學、提前教學,後者還會嚴重幹擾孩子的正常學習,需要家長學會甄別、選擇和放棄。課外補習不在多而在精,我所贊同的課外補習,應該是學習知識的疏理和學習重點難點的強化,更應該是獨立思維和學習方法的借鑑和習得,這樣你的孩子將會越來越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