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課」相必是孩子在學生時代都會經歷的事,在假期期間甚至是在每天放學後,除了要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以及家長報的各種特長班之外,還有一項任務就是補課。補數學,補英語,補物理,補化學……總之只要是在成績單上顯示的科目就有補課的理由,補課真的可以讓孩子有一個好成績嗎?
舅舅家的弟弟剛剛上初二,幾次考試下來弟弟的成績屬於班級中的中等生,但偏科嚴重,尤其是數學成績著實令舅舅和舅媽堪憂,為了讓弟弟的成績有所提升舅舅選擇讓孩子補課,而且不僅補數學,還補了英語和物理。但長時間的補課並沒有調動弟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反而在最近的一次考試中成績有所下滑,舅舅問弟弟成績下滑的原因,孩子竟然跟舅舅唱反調說是補課補的。舅舅聽了兒子這樣的回答生氣地說:「我讓你補課提高成績,你卻怪我,那你不補算了。」兩個人就這樣因為補課大吵了一架。
舅舅也很納悶,自己家的孩子並沒有貪玩不學習,而且只要有老師補課就會去,為什麼成績不升降呢?舅舅問了鄰居家的孩子每次都在班級前五名,就像孩子的媽媽「取經」問她家孩子都上什麼補習班,可鄰居卻回答自己家的孩子只上了「書法班」而且還是孩子自己要求上的,平時學習就是課堂認真聽講課後認真複習,並沒有上其它的補習班。鄰居的一番話引得舅舅深思,原來影響孩子成績的好壞並不在於補習班上得多少。
1、學習動力
做任何事情之前都需要有做事的動力,做事的動力就好比汽車內的汽油,汽車有多少汽油才能在馬路上飛馳,才有到達終點的希望;同樣一個人在學習時有學習動力,才有取得好成績的可能。而學習動力,主要來自外部和內部兩個方面:有一個良好的學習氣氛,有同學的良性競爭,有來自來老師和家長的監督指導,都會給孩子提供良好的外部動力。
內部動力主要孩子本人的學習興趣以及學習目標,「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當孩子對學習產生興趣時,即使沒有老師的監督、家長的催促,孩子也會對待學習有積極的態度;除了興趣之外還要有學習的目標,學習的目標就像是黑暗的路上最前方的光亮,當孩子有了明確的目標後就會朝著這麼個目標不斷努力,從而走出「黑暗」迎接「光明」。
2、學習能力
有的家長反應自己的孩子平時學習特別刻苦,但是就是沒有一個令人滿意的成績,這可能就是學習能力的缺乏。沒有良好的學習能力就會使孩子在學習時產生「有心無力」的感覺。而學習能力包括孩子的記憶力、專注力、理解力、思維方式等多個方面,總體來說是孩子自身的原因。
而要想讓孩子有一個良好的學習能力就需要在平時的學習生活中進行有意識地訓練。當孩子在寫作業時父母不要在一旁監督指導,更不要在孩子做錯題時進行打斷,因為這樣就會使孩子難以集中注意力;當孩子剛剛學習完一篇課文時,可以讓孩子對課文中的內容線索進行簡單的複述,通過這樣鍛鍊孩子的記憶力以及理解力;當孩子在面對一道數學難題時,即使孩子難以做出也不要立即給孩子答案,可以試著引導孩子思路,將可能出現的不同情況展現給孩子,使孩子的思維能力從中得到鍛鍊。
3、學習習慣
有了學習動力以及學習能力之後,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更是使孩子有好成績的助力器。良好的學習習慣主要包括課前預習、上課聽講、以及課後複習三個方面。
課前預習:有助於使孩子熟悉即將要熟悉的知識,對知識有一個基本的了解,在更有助於在課上聽講時的理解。
上課認真聽講:是好的學習習慣的最重要方面,上課認真聽講會對知識有科學的、系統的掌握,當遇到不能理解的問題時也要及時地向老師提問,做到課堂知識課堂「消化」。
課後複習:是對課堂上所學知識的鞏固,雖然在課堂上的知識已經有了很好的掌握,但是鞏固所學的知識也是不可缺少的一個環節,通過課後的複習,加深對知識的印象以及理解,可以使自己的學習效率有所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