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是一種魅力,但語言是一種力量。
辯論、演講是用語言傳遞思想的藝術。
在西方,演講和辯論能力是每一個人的標配。總統競選要辯論,孩子升學要演講。
通常在美國,孩子從學前班時期就開始接觸辯論技巧,並將這種技巧融入到息息相關的一點一滴的生活裡。
從小學一年級開始就要學習寫觀點性作文,提出觀點,然後通過有效的論據和事實,來證明和支持自己的觀點從而培養獨立性思考的能力。
到了中學時期,孩子們就已經開始掌握在公眾面前表達自我的能力,也就是演講的能力。
能夠流利地使用英文進行辯論、演講,是許多同學為之奮鬥不倦的夢想。
如何判斷信息源質量好壞
在準備演講稿或辯論case的時候,我們所搜索到的信息來源並非一定都是準確無誤的。在說服力上,信息源存在以下質量的分級:
1. 初始來源——不是別人轉述亞里斯多德所說的,而是亞里斯多德本人說的2. 書籍學術出版社(麻省理工大學出版社、加州大學、南伊利諾州等)行業出版社(Sage等)商務出版社(雙日出版社、西蒙&舒斯特出版社等)3. 發表在學術期刊上的文章4. 研究報告5. 對你所研究領域的專家的採訪6. 國家和國際新聞周刊(新聞周刊、美國新聞與世界報導、經濟學人等)7. 真正的報紙(華盛頓郵報、紐約時報、洛杉磯時報等)8. 官方大學和政府網頁 公共機構和個人知名研究人員的網頁9. 電視和廣播節目10. 採訪非專家(你的朋友)11. 非贊助網站、網頁和討論組12. 基於信仰的文本13. 軼事證據(自己的故事)
信息源的層級(可靠度從高到底)
儘量選擇排名靠前的信息源。如果一定要引用Anecdote,就要接受它說服力較弱的現實,多在修辭方面進行加工。
如何使用搜尋引擎?
在圍繞辯論或演講的話題進行Research時,要注意引用來源的多樣性。適當地擴大信息搜集的範圍,考慮到話題相關的不同方面。
許多時候我們需要用到搜尋引擎查找資料。搜索時,我們可以給關鍵詞加上雙引號(英文半角),使得搜索結果的相關度更加精確,還可以利用搜尋引擎的篩選工具,選擇時效性較高、近期發表的內容。
同時,要記住,不要只依賴頭幾頁的搜索結果,也不要停留於維基百科、百度百科這樣開放編輯的網站。
使用引號精確搜索,設置時間範圍
精簡你的句子
比較以下兩種引用方式:
1. 「According to an article entitled Unauthorized Transmission and Use of Personal Data written by Michael McFarland of Santa Clara University and published on June 1st , 2012」(「根據聖克拉拉大學的麥可 麥克法蘭在2012年6月1日發表的一篇題為《未經授權傳輸和使用個人數據》的文章...」)
2. 「McFarland in June of 2012 teaches us through scu.edu…」(「麥克法蘭在2012年6月通過scu.edu教我們……」)
第一個句子明顯過於冗長,在演說中不能直擊要害。
使用第二語言進行辯論,辯手們需要注意語言使用習慣。在辯論中,發言的時間被限制在分秒之內,選手們尤其需要節約詞語,以免耗費過多的時間。這也是辯論課程中,教練反覆幫助學生改善的地方。
在引用信息時,對於一些具體的細節,例如故事中詳細的人名、日期,可以不必贅述或過於追求精確性。
在辯論中,辯手們不需要關注過多的場外信息,不必過於關注對手的情感、態度,只需要關注他們作為持方用言語表達的觀點,並且始終清楚自身發言的目的。
「裁判永遠是對的;裁判也永遠是錯的。」辯論沒有絕對正確的持方,辯手們需要憑藉充分的準備、流暢的邏輯和臨場反應來說服裁判。
最後,我們可以使用卡片來整理所收集到的有效信息,標註出處,做上記號,以方便辯論時及時調取。
辯論中有演講的成分,演講時也有可能會使用到辯論的方法。辯論和演講作為兩種說話表達的方式,都是面對公眾發生的。
辯論、演講的基石是批判性思維。有效查找資料、正確引用,是批判性思維的重要體現。
不論天賦如何,在這兩方面多下功夫,才能越辯越明,實現表達力的進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