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的長圖是我手寫的一個教案,教案大致可以寫這幾個部分「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過程,板書(這一部分我在這個教案中沒有呈現,但準備時最好寫一下板書)」。
這個教案裡面寫的內容較多,全講完估計可以撐一堂課,我準備教案時通常會多準備幾個問題,幾個活動,但是真正抽到這種題的時候完全沒必要做這麼多活動的,從裡面挑一部分自己會講的比較順的就行。
簡單總結下這個教案,
寫的教案要活學活用,這個教案不僅僅適用於籠統題目「直面挫折」,如果碰到試講題目「有的學生考試失利垂頭喪氣/有學生對生活悲觀/學生負面情緒過重/學生被老師批評悶悶不樂」等等在遭受打擊後關乎應對的例子時都可以拿來用。隨著心理健康教育以後考試次數的增多,估計那種看起來比較大比較籠統的題目會再進一步細化,但萬變不離其宗。
準備階段教案內容越多越好,不過真正面試試講時完全沒有必要10分鐘安排四五個活動/講四五個故事,看起來好像很豐富充實,但其實一旦安排這麼滿,要不就是你講的不透徹一點即過,要不就跟學生基本沒互動,講完就趕場講下一個,不是一場合格的給人啟發的心理健康課。我這次資格證面試試講只安排了兩個part,第一個part是在導入時講了一個故事,第二個part是在進入正課以後安排了一個活動,完全就ok了,時間剛剛好。
我個人認為,試講內容準備的越簡單,通俗易懂越好,除非抽到的題目是關於某個心理理論的,那你肯定要就這個理論展開講解,但如果沒抽到這種題目的話,不用硬往心理學理論上靠攏,能用小故事小活動給大家啟發的話為什麼要給自己弄複雜呢對吧。
試講最重要的兩點,板書&與學生互動。為什麼重要呢,因為好多小夥伴一緊張完全就忘記寫板書了,完全忘記提問學生問題了,這兩個問題一但出現,基本上考試就過不了。因為試講要求中明確要求「結合板書,與學生互動」,這個對於老師上課來說是最基礎的,大家應該完全理解。
最近比較忙本來想整理成電子的發出來,但是沒時間就偷了個懶,小夥伴們不要介意,做了個拼圖,每一個拼圖是兩頁紙,看完左邊看右邊,字比較潦草,這個教案主體寫完以後還補充了點內容,略亂,有沒看明白的小夥伴可以留言問我。
最後我想告訴大家的是,其實本專業是不是心理學對於考這個證書一點影響都沒有,唯一影響的可能就是心態了,有底的就自信些,沒底的就慌一些,但結合上面的教案大家能夠發現,沒涉及什麼心理學上的特別專業的知識,這些內容都太簡單了基本上大家都能想到,都會。所以,加油⛽️肯定沒問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