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著上次說~
3.講方法。
我們有些同事,幹了很多的工作,挨了不少的累,但是工作效果卻沒有達到,遭埋怨。多數都是因為方法不當造成的,在這一點上,我們強調講方法。方法實際上是對問題進行細分,對問題的分解在於兩方面:
第一是,你的思想過濾問題,這個問題傳到你這裡和傳到別人那裡,反映在思想上就不一樣,有的信,有的不信,還有的信一半,這些都來自於思想過濾能力,了解問題首先要對問題進行過濾。
第二是,工作的解碼能力,問題擺在面前怎麼辦呢?有沒有辦法?有的時候問題指令越明確,辦得越好,一遇到複雜問題,傻了,不知道怎麼做了,有的呢,把複雜的問題分解得很詳細,這就是素質的差別。
比如,某公司的業績,一路下滑,下一步該如何應對?大多數人都能說:市場上出現了一個競爭對手,和我們的產品功能基本一致,但價格比我們低了許多,用戶現在都跑去買他們的了,所以業績才下滑。
在這裡,我們考慮一下,表面問題和本質問題的區別,以及如何發現本質問題。如果說,公司給你的業績目標是100萬,你做了50萬,那麼這就是個問題。但是,如果目標是100萬,你也做了100萬,那麼這就不是個問題。
問題就產生在:期望與現狀的落差部分。
如果你不知道目標在哪裡,也不知道現狀是什麼,自然就不知道有什麼問題,只是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隨波逐流,一臉迷茫。我們日常工作中,往往在還沒弄清楚問題是什麼的情況下,就急於開始給出自己的建議。
比如,上面提到的,最近公司業績一直在下滑,作為業務人員,下一步打算怎麼辦?這個問題,其實就很模糊,怎麼算下滑?目標業績是多少?現在業績是多少?下滑的比例是多少?過去幾個月具體是什麼情況?是原來做100萬,現在變成30萬?還是原來做100萬,現在下降到80萬?雖然都是業績變差了,但這兩個問題,顯然是不同的問題,一個是要解決70萬差額的斷崖式下跌,一個是要解決20萬差額的業績波動,你給的解決方案當然應該不同。
如果是第一個問題,那可能就需要動大手術了,甚至是戰略調整,那麼做戰略調整的基礎是什麼?是你對現狀的深入了解,這個深入了解現實的工具,就是我們上面所提到的冷處理,也就是按預案辦事,在過程中不斷分析、總結動態變化的信息。這裡不展開講了,以後有機會可以專門和大家交流一下怎麼分析問題。
一個思想過濾能力,一個工作的解碼能力,構成了工作方法,這也體現了素質。
一是向理論學方法,二是向實踐學策略,看人家怎麼成功。
再舉個例子,一個小故事,乞丐去乞討,跟廚師說,我這裡有塊石頭,放在鍋裡煮,我喝一鍋熱水就能活命,廚師一聽,挺新奇,就燒開了一鍋水,把石頭丟進去了,後來有了共同話題,關係開始拉近,廚師主動把一些剩菜和主食也放進去煮,最後乞丐美美地吃了一頓麵湯。他就是對它的目標進行了細分,他採取了化長為短,化繁為簡的辦法,分段的把任務給拿下來了,這就是方法,這就是細分,經過了思想的過濾和工作的解碼。從複雜中找出簡單,從混亂中找出有序,從困境中抓住機遇。
在我們現實工作當中,兩點之間的距離,永遠不是一條直線,但總會有一條解決的簡明途徑,人才和庸才兩者之間的區別是什麼?庸才把簡單複雜化,人才面對複雜問題,通過解析,找出最簡明的解決途徑。方法正確,堅持下去,定能成功。(這是我們追求的理想目標。)
4.善於溝通。
協調最常用的手段是溝通,溝通就是要取得共識,取得共識後,最終達到第二個目的,建立同盟,來共享同盟中的利益。分三個層面:
(1)領導間的溝通。
由於領導們分工不同,站位不同,角度不同,他們經常會發生一些正常的意見分歧,我們講要求同存異,千萬不要擴大分歧,善於溝通化解分歧。
(2)部門之間溝通。
部門之間是商量辦事,要謙虛謹慎。現在民主意識盛行,民主的作風越來越鮮明,要和氣。前國民黨主席到大陸來,我當時比較關注,看了一些背景資料,其中有一點,值得注意,zx的父輩和叔叔輩都是國民黨的高官,他本人也是出類拔萃,在國民黨內很有影響,最終登上主席位置的這樣一個人。當主席之後,叔叔輩有人訓誡,「你要注意,要像騎自行車一樣,腳要不停地蹬,頭要不停的點啊」,這就是勤奮工作,謙虛做人。
(3)同事之間溝通。
要敬重,我請教過,怎麼處好這個關係,人人都怕敬,要學會尊敬人。心理學有個觀點,對於人類所有情緒當中最有價值的莫過於重視,對於同事之間溝通過的事情,我認為要做到三辦,熱心辦、馬上辦、辦得好。可以和我們前面講的,內部匯報時,要先說外部觀點,把對方的信息傳遞進來,而不是為了強調自己而故意屏蔽對方這種方法結合起來。工作中多點人情味(強調一下,不是人情),身上多一些大氣,我們的行為就會變成七彩的陽光。
未完待續……
文秘、綜合事務崗位都是幹啥的?怎麼幹?(其一)
文秘、綜合事務崗位都是幹啥的?怎麼幹?(其二)
文秘、綜合事務崗位都是幹啥的?怎麼幹?(其三)職場人必看
文秘、綜合事務崗位都是幹啥的?怎麼幹?(其四)職場人必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