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冷絲
欄目|大學排名
按照國家的要求,各大高校每年都必須在官網公布經費預算。
就2020年高校經費預算來看,75所教育部直屬大學的經費相差很大,最高的是清華大學,經費預算是310.72億元,最低的是中央戲劇學院,經費預算僅有4.23億元,兩所高校相差73倍多。
也就是說,清華大學一年用的錢相當於近74個中戲要花的錢。(全部名單請見文末)
就公布的數據來看,相比較2019年,大部分高校的經費預算有所上升,不過也有部分高校例外,比如,廈門大學和武漢大學的經費削減較多,分別為9.10億元和7.85億元。
高校經費削減有很多原因,比如科研經費減少等等。
從高校經費預算數量排名順序來看,經費預算越多的高校,實力越強,而且,這個排行榜與國內外高校綜合實力、科研實力排行榜非常接近,幾乎是雷同的。
所以,很多人說,高校經費預算排行榜就是硬實力大比拼。
很多人也很好奇,高校經費用在什麼地方?為何使用的數量這麼高?
其一,高校經費用於教職員工薪酬和其他繳納的經費,專業說法就是,包括以年為區間的相應預算完成比例和人員的流動所產生的資金損耗比例,加之高校內部工資發放所佔教育經費的比例。類似花錢最多的10所高校,都是「巨無霸」大學,教職員工好幾千人,需要的費用確實很大,很花錢就是理所當然的。
需要說明的是,高校教職工的工資與所收學費沒有直接關係,高校屬於事業單位,收支是兩條線的,國家和地方根據預算實行差額撥款。
其二,教育經費,包括教育經費所佔總經費的總比例、平均教育事業的消耗所佔總經費的比例、在教學期間所產生的各項業務的費用、教學設施的購置、庫存以及應用於教育事業相關的教材的購置、實驗室內部的精密性實驗器材的購置及日後的器材保養、師生比例對總經費產生的拉扯、為教師提供的住房福利及住房補貼、為貧困學生住宿及學費所用於的教育事業補貼等。
其三,科研經費,包括科研經費的投入以及回報之間的比例、用於科研所投入的經費的增長率、教師和學生的人均科研投入配比、總科研支出以及科研佔總教育經費的比例、教師和學生的論文一旦投稿被期刊錄用的物質獎勵以及優秀教師和學生的額外獎勵。
其四,後勤保障經費,包括後勤日常運作所產生的費用、後勤住房所產生的水電費及其他雜項的費用、通過能源的節約所產生的費用的節約度及節約比例、後勤保障費用佔教育經費的總支出等。
可見,高校全面預算的主要構成可大致分為教學、科研、行政、教輔、後勤等幾個大類,各環節之間的聯繫沒有企業緊密,且相對側重於資金預算。冷絲要說明的是,高校經費與企業完全不同,企業全面預算的主要組成部分為投資、融資預算,生產、經營預算等,各環節聯繫緊密。
那麼,高校的經費預算是怎麼來的呢?責任如何劃分?
高校經費的責任按層級可以劃分為:校級責任中心,代表學校層面的責任中心;二級責任中心,主要是校內各學院、部門;三級責任中心,即從屬於二級責任中心的責任單位,主要是學院下設教研室、機關下設科室等。
可以看出,二級責任中心是學校預算管理責任網絡的核心。
而按照各單位職責分工,二級責任中心又可以分為四種類型:教學科研型責任中心,主要是各學院、系;職能管理型責任中心,主要是各機關部處;後勤保障型責任中心,主要是教輔機構、保障部門;經營型責任中心,主要指校辦產業、後勤集團等。
總之,高校經費還是較為複雜的,數據也是龐大的。眾所周知,辦高等教育不容易,開銷很多也很大。
附錄75所高校經費預算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