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萬輛共享單車僅50人管"遭質疑 ofo優勢變劣勢?

2020-12-20 華夏經緯網

    共享單車轟轟烈烈地圈地運動正在遭到政策制約。3月21日,新京報記者了解到,北上深等一線城市正在討論制定共享單車管理規範及行業標準,其中上海有望在6、7月份施行。

  此前共享單車分別在北京、上海等地遭遇管制。3月20日,北京市西城交通委約談了摩拜、ofo兩家共享單車企業,要求控制西城區共享單車數量,並規定在長安街沿線等10條大街禁止停放共享單車。3月15日,上海交通委也因市區投放「飽和」和亂停亂放等約談6家共享單車企業。

  記者注意到,上海、深圳、南京等地區都在擬定管理規範。共享單車市場競爭已經來到下半場,如何治理亂停亂放,如何滿足監管需求,已經成為新的市場門檻。業內人士認為,下一輪新的競爭要素不是來自用戶,而是來自政府監管。

3月19日,北京昌平城區,一輛ofo單車被掛在樹上。

  城市監管部門紛紛出手

  目前投放的各家共享單車,其主打功能均為「隨用隨停」。不過隨著數量的激增,亂停亂放的問題也愈加嚴重。上周末,新京報記者走訪了北京街頭,發現地鐵站周邊、旅遊區、商業街周邊的亂停亂放問題較為嚴重。對於共享單車亂停亂放造成的問題,監管部門已經出手。

  3月20日,北京西城區交通委約談摩拜和ofo。摩拜對新京報記者表示,將積極與政府建立溝通聯繫機制,發揮後臺數據對車輛分布和運營情況的監控能力,必要時主動幹預、調度車輛。

  ofo對記者表示,將利用大數據對城市需求量進行預測,明確劃分共享單車停放區,同時組建線下運維團隊進行網格化管理,保障共享單車在規範區域停放和用戶規範的使用。

  中國自行車協會官網數據顯示,2016年以來,共享單車已在全國30多個城市投放。據預計,2017年投放總量可能接近2000萬輛。

  來自北京市交通委的消息稱,正在調研共享單車運營企業及其自行車投放點,將研究出臺相應的停車秩序試點區域以及管理辦法。

  新京報記者了解到,目前上海、北京等一線城市的共享單車管理規範及行業標準也在加緊討論制定之中。上海自行車行業協會總工程師徐道行近日向媒體透露:如果5月能報備通過,預計6、7月份共享單車標準就能在上海施行。標準出臺後,目前一些共享單車的亂象有望迎刃而解。

  「有企業10萬輛車只有50個人管」

  上海編制的《共享單車團體標準》徵求意見稿要求,企業實行共享單車3年強制報廢、24小時內維修制,單車必須具備衛星定位和網際網路運行功能。

  上海市自行車行業協會秘書長郭建榮表示,按照有樁自行車的標準,是每一萬輛車要配備100個服務人員,對共享單車的要求低一點,每一萬輛必須有50個人。現在有些企業已經投放了10多萬輛,團隊一共只有50個人,等於說沒有這個管理。

  易觀網際網路汽車與出行研究中心分析師王晨曦告訴記者,新規帶來成本的提升主要來自線下人員配置,大部分企業都沒達到徵求意見稿裡的標準。智享單車方面稱,車輛的運營維護本來就是企業成本的一部分,只是共享單車從去年才開始出現,之前線下運維的需求沒有徹底暴露出來。

  小藍單車CEO李剛認為,按照新規的要求成本的確會有所上升,但屬於可以接受,相當於一個人負責200輛車。他告訴記者,兼職的地勤人員月工資為2000元,全職的工資在4000、6000元不等,如果是純擺放車輛的人也就是2000多元。

  小鳴單車CEO陳宇瑩給記者算了這樣一筆帳,上海一個地勤人員的月工資約為5000元,「按照新規,一萬輛車要請50個人,一個月要花25萬請地勤人員,一個月也就是25天騎行的天數,意味著每天必須賺一塊錢才能覆蓋掉地勤人員的成本,這還不算單車維修、調度等開銷。」

  摩拜、ofo優勢變劣勢?

  前述新規的介入,將給共享單車市場帶來一定變數。王晨曦認為,摩拜、ofo雖然此前一直領跑,但因為他們車輛規模大,一旦進行任何改革涉及面更廣,消耗的絕對值也會更高。「比如設置停車點、車輛本身做改造,所有車輛都要做,所有城市都要做,協調起來的難度也更大一些。」

  陳宇瑩甚至認為,如果真的採取這樣的細則,是不會有風投資本再跟進的。

  陳宇瑩表示,在新規面前,作為行業領軍者的ofo和摩拜都面臨一定挑戰,「首先,ofo投放車輛過百萬,但是沒有智能車鎖,按照政府的規定要給所有車子換新鎖,這個工程量還是很大的。摩拜的車子造價是很貴的,以前說5年不用修,但政府要求你3年就要報廢了,按照前面說的財務模型如何在3年內收回成本?」

  對於換鎖成本,ofo方面表示,他們生產的智能鎖可以放在任何一輛單車上,並且更換成本不高,現在已經有部分單車符合GPS定位的要求,但對方並未透露智能鎖具體成本、安裝智能鎖單車的佔比。至截稿,記者未獲得摩拜回應。

  有業內人士告訴記者,隨著國家及地方標準的相繼出臺,誰能在滿足用戶需求、提供優質使用體驗的同時,符合相關的國家及地方標準,誰就能最終擁有市場,獲得用戶的認可。

  「電子圍欄」將成標配

  為了解決亂停亂放問題,「電子圍欄」技術有可能成為共享單車的標準配置。

  上海市自行車行業協會秘書長郭建榮告訴記者,單車必須要有GPS定位,政府相關管理部門會提供電子停車地圖,供平臺設置電子圍欄,讓消費者把車輛停到所指定的停車位裡。一旦用戶沒有將車停到電子圍欄內,將無法正常上鎖並影響計費。

  新京報記者了解到,小鳴單車的電子圍欄已經在廣州增城運行了半個月,其虛擬停車區域內設有停車指示牌,立牌區域有劃線。小鳴單車設有語音導航車鎖,車鎖會提醒用戶進入到了停放區域,用戶只有將車停放在規定範圍內,才可以關上車鎖並結束計費。小鳴單車CEO陳宇瑩告訴記者,「電子圍欄是手機和發射器的匹配,還有就是App和車鎖的互動,因此車鎖的設計也有所不同。」

  陳宇瑩表示,一個停車樁的成本在1000元左右,電子圍欄只要不到100元,「電子圍欄成本非常低,因為不用拉電,是一個火柴盒大小的發射器,就埋在指示牌裡。」

  易觀網際網路汽車與出行研究中心分析師王晨曦告訴新京報記者,上海細則比較嚴格。「在市場還沒完全成型,制定太過細化的條例,可能不利於市場有序發展。政府可以出臺指導性建議,鼓勵大家規範停車,讓市場充分競爭後,政府再出來框一個標註比較好。」

  業內人士人為,下半場競爭的焦點將是「規範」、「高效」。如何實現車輛的有序投放、規範管理將是企業競爭的下一個焦點。

  ■ 相關

  庫克訪ofo共享單車現出海潮

  3月21日,蘋果CEO到訪ofo總部引發諸多猜想。此前2016年5月,蘋果曾10億美元入股滴滴,而滴滴又是ofo多輪投資方。

  同一天,摩拜單車正式宣布進軍新加坡,開始在當地服務,新加坡也成為摩拜單車走出國門,跨向海外的首站。此前ofo已在新加坡進行了運營,去年12月底,ofo還宣布在矽谷、倫敦等地開啟城市服務試運營。今年3月10日,在美國西南偏南音樂節上,也出現了ofo的身影。

  有業內人士分析,二者之所以將海外第一個落腳點選在新加坡,是因為當地是亞洲為數不多允許共享單車發展的國家。

  作為共享單車領域的領軍企業,ofo和摩拜的相繼出海是否會拉開共享單車進軍海外市場的序幕?

  小藍單車CEO李剛告訴記者,他們是全球首家共享單車出海的企業,並且已經拿到押金結款。「這個事情去年就出完了,第一站是美國三藩,他們那邊都是有樁自行車,無樁自行車是沒有的。」

  李剛認為海外市場和國內市場相比有很大的不同,監管會比國內要嚴格得多。「他們非常嚴格,一個城市的車怎麼鋪設,自行車達到什麼標準,什麼時候銷毀等等,全都是他們監管。國內的模式是,你可以先投車,後跟政府打交道,但美國不行,你要過議會、市政廳,拿到相關審批才可以運行。如果直接投放車輛,就會面臨起訴的風險。」

  小藍單車之所以布局海外市場和公司創始團隊基因有很大關係,李剛此前在美國有2年諮詢經驗,其他成員也有海外背景,「公司在做共享單車以前的業務也是以海外市場為主,我覺得我們出海是順理成章。」李剛如是說。

  分析人士指出,共享單車出海應該根據自身情況量力而行,不要跟風出海,海外市場遠比國內市場更加複雜。

  新京報記者 馬婧 實習生 楊礪

來源:新京報

 

責任編輯:侯哲

相關焦點

  • ofo全國共享服務中心落戶光谷 武漢將新增10萬輛小黃車
    楚天都市報訊(記者樂毅 郭徽 通訊員王雅悅 王健)昨日,共享單車企業ofo與武漢東湖新技術開發區籤訂戰略合作協議,ofo全國共享服務中心及華中區總部落戶光谷。未來2個月內,10萬輛嶄新的「小黃車」將陸續出現在三鎮街頭。據ofo聯合創始人楊品傑介紹,雖然武漢有多家共享單車企業入駐,但市場遠未飽和。
  • 共享單車這三年……唉!-共享,單車,ofo,摩拜,小藍,悟空,町町,哈羅...
    在那個充滿激情的「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狂飆歲月裡,如果說以滴滴為代表的網約車開啟了新出行的理念,那麼共享單車則把這種理念更加廉價化。正是有了共享單車,才讓很多人覺得去地鐵站、公交站,或者去附近的超市、公園,並不是一件辛苦的事情,而且它的價格確實很便宜。如今,隨著ofo賣身馬上「既成事實」,共享單車兩大巨頭都已經名花有主。
  • 共享單車在淄博要縮減7萬輛 濟寧臨沂仍有大量投放
    近日,滴滴旗下共享單車品牌青桔單車進入濟寧和臨沂市場。調查顯示,「免押」是新一輪爭奪戰的「開道武器」,個別城市縮減投放量,僅是個案。淄博從十萬減到三萬城管縮減單車投放量共享單車市場趨於飽和,在車滿為患的情況下,省內有的城市已經開始「做減法」。
  • 共享單車行業迎來轉折點
    摩拜方面,截至目前獲得融資數額至少為9.55億美元,而單車成本較高,約在1000元左右,照此計算,能生產630萬輛左右單車,而目前摩拜單車的投放量已經達到了840萬輛。造車成本高企,而線下運維又是一筆巨大的支出。《網際網路租賃自行車管理暫行辦法(徵求意見稿)》中規定的每1萬輛網際網路租賃自行車配備不低於50名服務人員。
  • 復工後共享單車正迎來第二春,但翻身機會已不屬於ofo
    事實上,像小玉這樣選擇共享單車出行的人不在少數。疫情期間,中國疾控中心消毒學首席專家張流波在接受採訪時曾表示:對於公眾出行,第一選擇肯定是私家車;第二選擇是騎共享單車;第三選擇是地鐵和公交,儘量在人流少時乘坐。
  • 蕪湖共享單車面臨新「考題」
    路邊的共享單車  中安在線訊 據大江晚報報導, 過去9個月,ofo和摩拜、哈羅、永安行等共享單車企業先後在市區投放單車數已近20萬輛。居民林先生說,小區租戶多,很多人將共享單車騎回租房樓下隨意停放,有時巷子裡都是東倒西歪的車輛,清潔工都無法掃地。  據了解,醫院、公園、學校和人流量大的商圈是共享單車集中投放的區域。「每天這麼多車停放在這裡沒人騎走,說明市民的需求量可能真沒那麼大。」
  • 50年前就有"共享概念單車" 結果被"偷"到夭折
    從創意到誕生第一代「小白車」誕生於50年前首先,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啥叫共享單車。共享單車起初都是以「公共自行車」的概念存在的,這一概念最早源於歐洲。1965年,荷蘭阿姆斯特丹出現了理念相當「超前」的全球第一代公共自行車系統,無押金、無租金、無固定還車點。
  • ...的近4萬輛廢棄共享單車怎樣處理?如何避免「鐵垃圾」隨處可見的...
    自12月3日杭州啟動共享單車「清廢行動」以來,共清理出近4萬輛不能騎的單車——昨天快報《城市裡的「鐵垃圾」誰來管?怎麼管?》的報導(詳見12月26日A03版)引發強烈反響,不少讀者在民意直通車實時互動版留言:近4萬輛車不是小數目,換算一下可是一大筆錢啊,這些車被當成垃圾可就太可惜了!非常想知道,後續這些車輛會如何處理?
  • 共享單車戰火升級現惡性競爭 摩拜ofo難逃盈利「魔咒」
    面對兩家共享單車平臺激烈競爭的現狀下,有投資人表示,現在的情形非常類似當初的滴滴和快的二者或存在合併預期,對此,ofo方面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否認了上述說法,其表示,ofo的商業模式與摩拜並不相同,「ofo除了租賃單車,還具有共享單車的模式,在後期ofo將引入社會車輛。」  而對於社會共享單車的概率又有多大呢?
  • Hellobike悄然崛起 做共享單車品牌的「清流」
    Hellobike悄然崛起 做共享單車品牌的「清流」 瞬息萬變的網際網路圈總是給人一種信息更新太快的感覺。最近,共享單車的口水戰、公關戰讓人眼花繚亂。
  • 裝「共享單車兒童座椅」騎車遛娃?ofo:並不允許
    2017年5月9日訊,近日,一款「共享單車兒童座椅」在淘寶上開始銷售,不少購買的消費者在產品評論中稱,自己買了這款座椅裝在共享單車上,孩子坐上去之後開始騎車「遛娃」。記者在採訪中發現多家共享單車公司表示,共享單車並不允許多人騎乘,而如果使用了這種兒童座椅發生事故,責任由使用者自行承擔。
  • 共享單車持久拔河中,ofo和摩拜單車下位,哈羅單車拿下業界第一
    共享單車老大老二「打架」,哈羅單車成功逆襲上位,已經業界第一隨著共享經濟的發展,在人們的身邊總是會有各種共享的產品和服務,感覺這些年的「共享」太火熱了,例如每個人最常見的共享自行車,據報導中國第一輛共用自行車來自北京大學青年創立的OFO,這個共享自行車於
  • 支付寶成共享單車「萬能鑰匙」
    本報訊(記者嶽付玉)面對停在街邊五顏六色的共享單車,用戶不用再一一下載各類APP、交多筆押金了。4月29日開始,只要打開支付寶掃一掃,就可解鎖騎走。支付寶昨日宣布,兩日後上線「掃一掃騎單車」功能,首批接入ofo、永安行、小藍、hellobike、funbike、優拜6家共享單車,共計600萬輛共享單車,覆蓋包括天津在內的全國50個城市。這些共享單車企業也成為無現金聯盟的新成員。  據統計,雖然共享單車行業處於井噴狀態,目前全國投放的數量大概是1000萬輛,這意味著全國超過一半共享單車用支付寶掃一掃就可騎走。
  • 西雅圖共享單車之爭:外來者ofo大戰當地土著Spin、LimeBike
    大約在同一時間,無樁共享單車計劃在美國以外的城市開始騰飛,ofo是這個市場上最早取得成功的公司之一。2014年,北京大學自行車俱樂部的成員開始了一項稱為ofo的校園項目,取名ofo的原因是這個單詞看起來像一個正在騎車的人。他們的想法來源於一些通過收費與他人共享自行車的學生,創始人很快意識到他們的同學更願意方便地租用自行車,而不是分享自己的單車。
  • 共享單車漲價!小藍單車、摩拜已宣布 ofo會漲嗎?
    就在人們猜測其他單車會不會跟進漲價時,3月29日,摩拜單車也更新了計費規則。宣布自4月8日起,北京地區單車起步價調整為1元/15分鐘;時長費調整為0.5元/15分鐘。該規則僅在北京地區執行,其他城市不受影響。1個小時的騎行此前用戶需付費2元,新的計費規則執行後需付2.5元,和調價後的小藍單車保持一致。
  • 你沒看懂的共享單車:真的是個偽命題、偽需求嗎?
    自共享單車問世以來,各種討論甚囂塵上。有比較摩拜和ofo各自產品優劣各自站隊的,有投資人發聲互掐的,有操碎了心算成本擔憂盈利模式的,有幸災樂禍看城管扣車群眾偷車的,有各種擔心平臺押金安全的……凡此種種,每個人都能從中找到樂趣,也獲得屬於自己的情緒宣洩與表達。
  • 繼ofo小黃車後,又一個共享單車巨頭落幕
    摩拜單車全面接入美團並更名美團單車。2018年4月3日,摩拜被美團以27億美元的價格全資收購。2019年1月23日,摩拜全面接入美團APP,如今,2020年12月14日23時59分,摩拜停止服務,全面接入美團,更名為「美團單車」。
  • 有證"病車"難拋棄好車無路難入局 西安共享單車問題如何破
    北郊團結村附近共享單車遭破壞                         繼酷騎等品牌共享單車倒閉後,昔日在西安市場上投放量排名第一的ofo小黃車,近期也頻頻被曝出退押金難而此時,又有哈羅等新的單車品牌闖進西安市場,後來者又是哪來的勇氣?運營背後有何迷局?去年共享單車瘋狂搶佔市場,西安一度達到70萬輛,去年9月西安要求暫停投放單車。如今「禁止投放令」出臺一年多,單車從70萬輛減少到50萬輛,市民「找好車難」「用好車難」的感受越來越深。
  • 「網紅」共享單車的這些缺點 你知道嗎?
    「網紅」共享單車的這些缺點 你知道嗎?在公共自行車系統如此發達的杭州,共享單車的出現打破了單一「小紅車」的模式,讓杭州的租車系統更加的豐富多彩。    共享單車是旨在解決人們出行最後一公裡難題的O2O項目,自推廣以來在各大城市廣受好評,但是其中也存在著不少讓人煩心的地方。
  • ofo將在北京推行有樁模式,單車之局未終結 - 專注金融科技與創新...
    「對ofo有感情了,下班的路上看到倒掉的小黃會扶起來,順便再擦一下,說不定這輛車明天又能幫公司掙一塊錢,這裡面有我的份。」說到這些時,老王望了兩眼左手邊的網際網路金融中心,轉動車把不一會兒就消失了。那是ofo的總部,裡面像他一樣選擇堅守的還有一百多號人。但老王顯然低估了ofo目前面臨的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