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雅圖共享單車之爭:外來者ofo大戰當地土著Spin、LimeBike

2020-12-17 獵雲網

【獵雲網(微信號:)】6月20日報導(編譯:張曉敏)

每當有乘客的時候,Sean Healy就會成為西雅圖一名優步的司機。這對司機而言並不是一種新的工作方式;在西雅圖熙熙攘攘的科技界,總是有乘客在尋找可以僱傭的司機。但在去年夏天,Sean Healy的家庭小麵包車後座的乘客竟然是ofo公司的總經理。

這位乘客向Healy描述了一項在城市周圍運輸自行車的新型經濟項目。這項工作聽起來很簡單,但這位乘客將其描述為一個更加宏大的新型城市的願景:汽車堵塞減少,人們使用自行車享受更加安全的大城市生活,這與歐洲有點類似。33歲的Healy說:「他看起來挺體面的,他想做的事情不僅有利於環境的可持續,而且符合道德規範。」

ofo的業務是無樁共享單車,它即將在西雅圖啟動其美國業務。在日益擁擠的城市中出現了十幾種新型交通工具,而無樁共享單車只是這些最新成果中的一種。在美國城市的街道上,汽車乘坐服務、應用程式驅動的共享汽車、按需租賃的汽車、電動自行車、摩託車,甚至是自駕計程車都在競爭乘客,這些交通工具減少了私家車的使用,改善了交通狀況,縮短了通勤時間,同時減少了尾氣排放,最終重塑了我們應對城市環境問題的方式。

但是,美國主要大城市的替代汽車市場已經相當成熟,共享單車仍然在不停尋找有利可圖的市場。巴黎,倫敦和紐約都採用了有樁共享單車計劃,大型車站被建在停車位內,這意味著自行車用戶必須在這些位置開始騎車或結束用車。對於一個價值數十億美元的傳統交通項目來說,這些車站的花費只是很小的一部分,但是這些車站的安裝和維護成本很高,而且車站位置的固定性減弱了它們對用戶的吸引力。

無樁共享單車之所以具有吸引力,是因為除了自行車本身,它不需要任何基礎設施。無需任何附加建設,一個城市可以在一夜之間引入一種新的交通方式。智慧型手機APP可以告訴用戶哪裡可以租用到便宜的,並且支持GPS功能的自行車,到達目的地後,騎車人只需將自動鎖車的自行車留給下一位用戶。目前,達拉斯,洛杉磯,華盛頓特區、佛羅裡達州的幾個小城市以及其他一些地方,均引進了小型無樁共享單車計劃。

西雅圖是一座發展迅速、科技產業繁榮的城市,同時它也是美國交通最差的城市之一。因此西雅圖完全可以重啟其交通事業。去年,當西雅圖決定給無樁共享單車一個機會時,這個城市還沒有任何類型的自行車共享計劃。因此,共享單車在西雅圖的成功可以為其在全國範圍的推廣奠定基礎,一旦失敗,則可能意味著更多的汽車,更多的尾氣和更多的交通堵塞。這場表面上看似簡單的勝利實際上反映了創業領導革命的局限性,正如西雅圖居民所言,共享單車的成功僅僅是因為這個城市可以在投資很少的情況下使得居民騎上自行車,並不意味著它是應該被推廣的。

三年前,當無樁共享單車在中國的城市開始時,這一設想的缺陷很快便顯現出來了。在政府進行治理之前,成千上萬輛被損壞或者被遺棄的自行車散落在城市中,堆積在一起,用戶難以使用。而西雅圖交通部想要避免這種混亂。

因此,在去年7月,西雅圖允許ofo、LimeBike和Spin三家公司在六個月的試用期內部署多達4000輛自行車,以此來獲得大量有關其客戶和運營的數據。西雅圖規劃者希望詳細了解該系統如何運作,以及公民如何使用它們。現在這些數據已經發布,其中大部分數據是WIRED通過一系列公共記錄請求所得到的。

西雅圖在美國率先開始使用無樁共享單車,它不僅擁有全國將近四分之一的共享單車,而且其自行車的使用率是美國其他地方的三倍。根據交通部門的一項調查,在該計劃開始的前5個月裡,超過350000名用戶騎行了一百多萬英裡的路程,74%的城市居民表示支持共享單車。四分之三的交通工具被用於公共運輸,這有助於填補原有系統留下的空缺。

當Healy在9月開始他的新工作時,他的任務是帶領一隊工人在城市周圍重新放置ofo顯眼的黃色自行車,並將損壞的自行車進行修理。共享單車可能會聚集在熱門地點,佔據人行道,也可能滯留在城市人流量少的地區,因此Healy的工作是將自行車擺放在最可能被使用的地方,並且防止它們成為西雅圖的混亂之源。

開始,Healy很喜歡他的工作。一方面,作為一個有四個孩子的工程專業的學生,Healy因為愛好而為衛星建造了一個基礎離子推進器,工作的收入可以使他在上課的同時支付這些開銷。另一方面,除了為西雅圖帶來便宜,健康的交通選擇,Healy也很喜歡自己所在的公司,因為ofo通過當地的就業慈善機構招聘有住房困難和吸毒成癮的人。Healy說:「我的經理正在從底層吸收人才,並且幫助他們成長。」

但是幾個月之後,那位經理晉升了,事情開始發生變化。西雅圖選中的三家公司為了爭奪用戶而進行激烈的價格戰,每家公司都有一個內部目標,即每輛自行車每天被騎行的次數,這項數據被用來吸引投資者和預測未來收入。雖然三家公司在西雅圖的市場都在擴張,但他們仍然竭盡全力去完成目標,為此甚至定期免費提供共享單車。為了吸引和黏住用戶,三家公司必須確保用戶隨時隨地可以找到可用的自行車,像Healy這樣的團隊的持續工作便成了這一項目成功的關鍵所在。

Healy注意到ofo不斷增加越來越多的自行車,他說:「他們毫不掩飾自己想要覆蓋整座城市的戰略,他們意圖在城市的每個角落都放置一輛自行車。」Healy回憶說,工作變得異常艱苦,每天要多次將42磅重的自行車從貨車上卸下,工人們還要在沒有防護手套的情況下,在車廂後面騎著安全性差的自行車。

最終,將自行車安置到理想位置的工作壓力引發一項新規定,正如Healy說:「對於嚴重損壞的自行車,其零件不再被拆卸而是直接被遺棄。我感到困惑,如果我們要創造更多的垃圾,我們為什麼還要為改善環境而推廣共享單車呢?」(ofo表示正在回收不可修復的損壞自行車。)

幾千輛自行車的流通必然會造成與當地居民的矛盾,根據西雅圖交通部門收集到的反饋,車主指責共享單車刮擦車輛,居民反感共享單車堵塞人行道、公園和車行道,擁擠的自行車使得街道難以通行並讓當地企業極為惱火。破壞者正在大規模的剪斷三家公司的共享單車的剎車線,一些激進分子甚至正在努力驅逐共享單車公司。

無樁共享單車原本與優步的目標相反,代表著綠色、健康、平等和實惠。但是,隨著10000輛新自行車在城市蔓延,西雅圖的交通革命與居民形成敵對態勢,項目的支持者與反對者激烈的爭論著共享單車對城市的影響。西雅圖居民固然希望可以使用共享單車,但前提是這些單車不那麼讓人煩惱。

對西雅圖來說,共享單車計劃從一開始就是一場豪賭。一年前,在這個多山、多雨的城市裡,對於共享單車不同的嘗試均宣告失敗。在2014年到2017年之間,一家名為Pronto的非盈利機構在西雅圖開啟了一項有樁共享單車計劃,一切都走向了錯誤,它設置的停放點太少,並且遠離自行車道和旅遊景點;自行車價格昂貴,並且還需要配備一個原材料來自於公共垃圾箱的頭盔。這一計劃的推出就像絢爛的夏末鬥轉的天氣,緩慢開啟了它必然失敗的結局。

目前,對違反無樁共享單車停車規則,例如堵塞人行道的西雅圖騎車者不予處罰。

當Pronto於2016年初破產時,西雅圖買下了這家公司,但其運營情況並沒有得到多大改善。去年年初,西雅圖決定減少損失並關閉Pronto。Andrew Glass-Hastings是西雅圖交通運輸部的主任,他說:「西雅圖對共享單車真是又愛又恨!」在世界上最糟糕的交通系統中,儘管有溫和的氣候和基礎設施良好的共享單車,在2017年也只有約3%的用戶使用自行車上班。相比之下,世界上最大的自行車城市哥本哈根有62%的居民騎車上班。一些西雅圖居民抱怨多雨的天氣、多山的地形以及嚴格的頭盔管理法,可這是原因嗎?

也許他們只是在等待更便宜、更簡單、更方便的交通工具吧。大約在同一時間,無樁共享單車計劃在美國以外的城市開始騰飛,ofo是這個市場上最早取得成功的公司之一。2014年,北京大學自行車俱樂部的成員開始了一項稱為ofo的校園項目,取名ofo的原因是這個單詞看起來像一個正在騎車的人。他們的想法來源於一些通過收費與他人共享自行車的學生,創始人很快意識到他們的同學更願意方便地租用自行車,而不是分享自己的單車。

在碳纖維車架和電動馬達的世界裡,ofo的重型鋼製腳踏車顯得太過簡單笨重,公司通過創新將整個追蹤和租賃系統安裝在自行車上。後輪上的太陽能裝置為蜂窩鏈路、GPS接收器和車鎖提供動力。當用戶使用智慧型手機APP在自行車車架上掃描二維碼時,系統會向自行車發送解鎖信號並向騎車者的信用卡收費。

ofo迅速獲得成功。從2015年在北京推出20000輛自行車開始,它現在在全球250多個城市運營超過1000萬輛自行車。當你用10分鐘閱讀這些內容的同時,就有25萬人使用了ofo共享單車。這種規模和增長速度引起了滴滴出行、阿里巴巴等企業的關注,他們為ofo提供了超過20億美元的資金。不久之後,其他無樁共享單車公司也出現了:阿里巴巴競爭對手騰訊資助的中國摩拜,聲稱自己是世界上最大的無樁共享單車運營者。在美國,無樁共享單車公司有Spin、LimeBike和Jump(被Uber收購)。

Glass-Hastings說:「當Pronto關閉時,我們發現自己是全國最大的沒有自行車共享系統的城市,這為無樁共享單車公司的進入提供了成熟的條件。」去年7月份,當ofo,Spin和LimeBike開始提供騎行30分鐘(或在某些情況下更長時間),費用僅為1美元的共享單車時,該項目在數量和每輛自行車的行程上迅速超過Pronto。隨著夏季逐漸進入秋季,用戶人數穩步攀升,在雨季導致下滑前的10月份用車人數高達4000人。

即使在濛濛細雨的十二月,無樁共享單車的用戶的騎行裡程也超過了一百萬英裡。如果這些共享單車可以取代汽車,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可以減少400多噸,更不用說沒有道路擁堵所節省的時間和減少的排放。

試點計劃目前正式進入評估階段,Glass-Hastings強烈暗示交通部門會在7月份到期後繼續允許共享單車的運行,他說:「國會山(一個受歡迎的中心街區)在最近第一次用光了共享單車,其實有很多被壓抑的需求。看到人們使用共享單車系統是很欣慰的,這對交通系統來說是很好的補充,對城市來說也基本是零成本的,這是雙贏的。」

然而,無樁共享單車也有同樣熱衷的批評者。從2001年到2007年,作為華盛頓州交通部門的負責人,Doug McDonald的全部工作就是保持他所管轄的區域的暢通運行;如今McDonald退休並住在西雅圖,他稱自己為行人活動家,他一直在反對允許騎行者在人行道騎行的城市規則。

Doug McDonald每天都會將幾張照片發送到西雅圖的交通部門,這些照片呈現的是停放混亂的自行車。

無樁共享單車的到來讓McDonald更加激進,他說:「那些騎著黃色自行車的人往往是沒什麼經驗的騎行者,他們瘋狂地穿梭在城市中。無論為共享單車公司提供公共權利有任何利益,西雅圖都得不到一分錢,這就是我為什麼怒髮衝冠的原因。」

他覺得共享單車對於城市沒有任何成本的想法是荒謬的,McDonald認為這忽略了阻擋道路,給行人帶來煩惱的成本。目前還沒有完整的安全統計數據,但西雅圖稱項目執行期間單車與行人有5次碰撞。McDonald每天向西雅圖交通部門發送大約5張圖片,內容是擺放混亂的無樁共享單車;他還經常發送郵件來爭辯州、市法律中的道路使用權。

McDonald項目批評者中最直言不諱的人,但他不是唯一的批評者。9月初,一份投訴書寫道:「整個城市看起來像7歲小孩的後院,沒人願意扶起倒下的車。」另一篇文章寫道:「西雅圖現在最主要的事項就是確保每個人與共享單車的距離不超過半條街,我們有必要繼續為具有權利的孩子設置託兒所嗎?」

西雅圖公園的捍衛者(西雅圖在公園和人均娛樂方面的花費超過紐約市或華盛頓特區的三倍以上)也對共享單車提出質疑。12月份的一份投訴書寫道:「我看到三家公司的自行車都遍布公園,阻擋了小路並且壓壞了本土植物,西雅圖為確保這些公司和他們的客戶遵守城市規則做了什麼呢?」

在9月份還有一起訴訟,LimeBike的一名員工在卸載共享單車的時候與市中心咖啡館的工作人員發生了口角,當咖啡館的工作人員向他詢問停在前方的自行車時,LimeBike的員工告訴他搬動自行車是一項重罪,如果他這樣做,將會被控告。(而西雅圖市通知LimeBike,這是不正確,也是「不被接受」的行為)。

西雅圖關於在哪裡停放共享單車的規定是嚴格而明確的,用戶不能降自行車停放在角落、車道或者坡道上,也不能阻擋建築物入口、長椅、公交站以及消火栓,並且共享單車之間需要保持6英尺的距離以便行人在人行道上行走。當共享單車被錯誤停放時,公司有兩個小時時間去改正。儘管手機APP向用戶傳達了這些規定,但騎行者依然為所欲為,隨意停放自行車,目前並沒有相關懲罰措施。

自行車開始堆積在渡輪碼頭和輕軌車站等熱門地點,堵塞了人行道,阻礙了上下班人員;它們還出現在更令人煩惱的地方,遺棄在路上的自行車被汽車撞擊,火車軌道附近甚至也有受損的自行車,可能是過往的火車造成的。

潛水員Mike Hemion定期在水中尋找自行車。

共享單車也會被扔進湖裡,在西雅圖的海灣和湖泊工作的潛水教練Mike Hemion說:「在馬路上看到自行車的同一周,我們在水中也看到了它們;我們現在在市中心潛水時,四次中有三次會在水裡看到自行車。」早期,員工們會自行打撈; LimeBike工作人員甚至拼湊起一個臨時抓鉤來打撈自行車;而如今,三家公司只會打電話給Hemion。

當三家無樁共享單車公司需要收回自行車時,他們就給Hemion打電話。

McDonald認為擴大規模,特別是增加電動自行車(LimeBike已經用電動車取代了將近一半的自行車)只會讓事情變得更糟糕。他希望未來無樁共享單車通行的前提是絕對禁止停放在人行道,McDonald吐槽:「他這臭脾氣怕是會變得更大了。」

對共享單車公司來說,他們已經為在西雅圖獲得核心用戶付出代價。LimeBike和Spin的投資比ofo少得多,但這家投資數十億美元的中國公司也無法永遠在價格戰中持續下去。雖然西雅圖的三家無樁共享單車的官方收費至少是1美元,但他們的平均成本可能為零。因此這些公司可以免費為新用戶提供單車,最近ofo才開始向用戶收費。在新加坡,ofo用戶甚至每次騎車都可以獲得加密貨幣。

LimeBike一直試圖通過一系列獎勵來吸引用戶,這些獎勵被稱為Bonus Bikes,他們可以免費解鎖單車並且偶爾刺激用戶加入免費iPhone X的獲取活動。Spin到目前為止沒有降價,它也許已經為此遭受損失。作為三家共享單車公司中最小的一家,Spin在西雅圖放置了約2000輛自行車,僅為競爭對手的一半。Spin執行長Derrick Ko說:「我們不是來搭順風車的,我們希望成為美國的永久性設施。」

為了達到目標,它需要吸引更多的用戶。Spin公司一份關於新共享單車的計劃中顯示,該公司的目標是每輛自行車每天被使用兩次,這樣一來騎車人可以充分使用自行車,系統也可以盈利。但是,數據顯示,西雅圖的用戶只有在溫暖的月份可以達到這個數字,在試運行期間,西雅圖平均每輛自行車被使用0.84次,而全美國的平均值僅為0.3次。

激烈的競爭給三家共享單車公司的街頭團隊帶來巨大的壓力,例如Sean Healy帶領的隊伍,他們早出晚歸的搬運著城市裡的自行車。據ofo的一份文件顯示,該公司每天需要重新擺放約10%也就是400輛自行車。

有一天,Healy在移動一輛新自行車時,鋒利的金屬邊緣直接刺入他的手中,沒有創可貼,沒有急救箱,也沒有醫療救助,Healy說他頓時火冒三丈。他開始注意到ofo在安全問題上的不到位。那時公司設定的目標是每天擺放310輛自行車,這意味著每輛汽車每次要運輸幾十輛自行車,Healy說:「我們的工作很辛苦,舉起、伸出手臂,將自行車從卡車上卸下60次。一個隊員因工作量太大而背部受傷,我們對人體工程學以及安全問題的關注太少了。」

ofo說,所有的工人甚至是Healy那樣在其他地方被僱傭的工人實際上都是慈善機構的僱員,慈善機構表示將負責為他們提供保護設備,現在它正在提供手套和其他防護裝備,但是ofo仍然有責任確保工作場所本身不具有危險性。

Healy想得越多,他對公司的看法就越多,尤其是不滿公司對待弱勢工人的方式。看似一個有社會意識的舉動越來越像是對他的剝削,Healy說:「這裡有一項權利,在一家價值數十億美元的公司,這些服務於街頭的人難道不能戴手套?」

去年12月,Healy罷工抗議工作條件。據Healy說,雖然他無家可歸的同事沒有加入(因為害怕失去工作),但是社交媒體對他的報導造成引發了一些變化。1月份就業慈善機構對ofo進行了安全審查,它並沒有說是否發現任何問題,只是向ofo提供了有關最佳安全實踐的建議。ofo吸取了建議,工人不再騎行不安全的自行車,公司提供了個人防護裝備和安全車間。

然而,Healy還是回去做優步司機了。

無樁共享單車面臨著與華盛頓大學最大的對決,這場交流也許可以幫助共享單車找到與西雅圖以及其他城市的擁擠街道和平共處的方法。

與西雅圖校區的緊張局勢發生在ofo工作人員使用其衛生間時,因此公司指示工作人員禁止在校園放鬆。然而,11月份,大學完全禁止ofo單車進入;今年初,學校改變了立場並決定收費,以此服務於學生和員工。最近,學校拿出了一份關於共享單車的建議書,其合同條款極為嚴苛,包括校園用車打五折以及允許學校在任何時間以任何原因扣留自行車。

三家公司都同意的一項關鍵要求是通過設立地理圍欄來迫使自行車停放在允許的範圍。如果自行車的GPS感應到它被鎖定在授權區域之外,APP會對用戶發出警告。Spin和LimeBike表示,他們可能會對違規的騎行者罰款,三家公司都表示他們會限制甚至禁止用車惡習。另一方面,文明用車可以獲得免費乘車獎勵。LimeBike在對該大學的回應中寫道:「目前我們正在測試智能停車的獎勵辦法,包括在首選位置停車的獎金。」三家公司都同意在大學的指揮下,為停放混亂的自行車提供一小時改正時間。

三家公司還同意支付在校園運營的費用,但是費率各不相同。LimeBike提議每年為每輛自行車支付5美元的費用來支持大學對於停車場以及其他方面的管理;Spin提議貢獻10%的淨利潤;而ofo更加慷慨,支付校園單車10%的收入。華盛頓大學表示,他們仍在協商合同,但希望儘快籤署。

學校與三家公司的談判形成的溫和格局與近年來城市和新型交通網絡陷入的敵對關係形成鮮明對比。如果一個城市對Uber和Lyft加以限制,他們就可能被迫退出市場,這種情況在奧斯汀、休斯頓、魁北克以及西雅圖已經屢見不鮮(在奧斯汀,這些公司信守了承諾並最終離開)。像舊金山禁用電動車一樣禁止新興服務意味著當地人也無法享受到它們帶來的便利。

西雅圖的三家無樁共享單車公司願意,甚至是熱切地與大學籤訂高成本的限制性協議,表明其他方式也是可行的。這些公司目前正在與一個轄區建立運營和財務合作關係,儘管規模很小,卻也比陷入規則之間的矛盾好多了。

波特蘭州立大學城市研究與規劃系教授Jennifer Dill說:「公共權利能夠就公共通行權與私人服務進行談判,這是一個很好的跡象。雖然大多數城市都沒有提供共享單車服務,但局勢瞬息萬變,如果公司願意協商或者願意改變經營模式,也許協議就會達成。」

總是有人在人行道上穿梭,有人在公交站前停車,甚至有人把自行車扔進湖裡,共享單車公司承諾對此負責的協議有利於減少這些惡劣行為,除此之外,為了應對一些叢生問題以及減少對佔用公共領域的譴責,公司應當分享一部分利潤給當地。目前,西雅圖的數據顯示當地居民需要無樁共享單車;也有證據表明,為了使城市處於良好的狀態從而推動共享單車成為永久項目,共享單車公司願意為其缺陷負責。如果有效,這將為全球其他城市引入新型交通平臺提供一個範本。

無論西雅圖的試行計劃是否被延長或被改變,亦或是被阻斷,Mike Hemion都得忙碌上幾個月,但他似乎並不介意,他說:「在夏天,每次潛水都會找到一輛自行車,這些自行車很酷,我自己也在使用。」

相關焦點

  • 美國最大共享單車企業評價中國單車大戰:比的是數量,難賺錢
    美國最大共享單車企業評價中國單車大戰:比的是數量,難賺錢 澎湃新聞記者 包雨朦 2018-01-10 19:34 來源
  • Hellobike悄然崛起 做共享單車品牌的「清流」
    不參與口水戰,不做公關的Hellobike悄然崛起,用差異化的市場策略、領先的市場技術直逼摩拜和ofo,甩開小鳴等共享單車第二梯隊品牌。 Hellobike悄然做到市場第三一場產能大戰正在共享單車企業中進行。
  • 西雅圖正在馴服「野蠻」的共享單車
    ofo的業務是無樁共享單車,即將在西雅圖開展在美國的業務。在日益擁擠的城市,無樁共享單車只是十幾種新的城市交通方式中的最新一種。打車服務、按需租車、電動自行車、電動滑板車,甚至是自動駕駛的計程車,都在美國城市的街道上爭搶用戶。它們共同重塑了我們在城市環境中的交通方式,減少了私家車的使用,改善了交通和通勤時間,並減少了碳排放。
  • 共享單車打響三、四線城市掠奪戰 Hellobike彎道超車
    共享單車打響三、四線城市掠奪戰 Hellobike彎道超車 資本的熱捧, 摩拜、ofo、Hellobike等共享單車開始了瘋狂的城市擴張戰火甚至已經從一、二線城市逐步向三、四線城市滲透。
  • 共享單車真正的贏家,後摩拜ofo時代,他成為國王
    共享單車的出現曾經被稱為中國新的四大發明之一。由於方便,這種旅行方式越來越受歡迎。近年來,共享單車行業經歷了一個大洗牌行業,ofo陷入了資金鍊困境,而摩拜則以27億美元的價格擁抱美團。在行業寒潮和主力資金撤離的背景下,哈羅旅遊正穩步增長,贏得3億用戶,成為行業真正的贏家。
  • 共享單車是怎麼運營的,看Hellobike就夠了
    如果給雨後春筍般的共享單車創業大軍劃分梯隊,那麼mobike和ofo無疑是處於先頭部隊,但這裡要再想加入第三個玩家就很困難了。在他們做到大而不能倒的程度之時,後來者的爭奪就顯得尤為關鍵,這是個真正的生死場,個個都會宣稱自己能夠最終勝出,可共享單車行業洗牌一旦開始,唯有最具競爭力的企業才能存活。
  • 在西雅圖玩潛水,必不可少的風景是水底的ofo
    共享單車自推行以來總是伴隨著很多的問題,在中國,能看見成堆的共享單車「垃圾山」,在美國西雅圖,能看見水底「珊瑚」ofo。「當我們現在在市中心潛水時,四次有三次都會在水下發現自行車。」ofo在西雅圖推行共享單車的時候,就已經預料到了初期的高損耗率,但是如此多起惡意破壞共享單車的事件還是有點出乎人們的意料。
  • 共享單車起名我只服戴威ofo名字的由來竟是因為它!
    共享單車從最初的ofo和摩拜到後來十幾二十家的跟風,再到共享單車大戰,以及最近永安行終止與螞蟻金服、深創投等8家機構的增資協議,可以說共享單車可不是我們表面看起來的那麼風光。共享單車火熱的背後共享單車一夜之間如雨後春筍般隨處可見方便了我們的出行,但同時也引起了諸多社會問題,比如說國民素質大考驗、小孩騎共享單車受傷、佔道現象嚴重……這些問題已有很多人研究過,筆者就不再贅述了。今天要和大家聊的是共享單車起名的問題。
  • 香港首個共享單車Gobee.bike宣布關閉
    三年前,隨著大量的小黃車和小橙車遍布全國各地的街頭巷尾,摩拜和ofo獲得了海量投資者高度關注,共享單車這股熱潮引發了上百家創始團隊的跟進。但是歷時兩年後市場迅速洗牌大量單車企業宣布倒閉退出市場,進來媒體報導被稱為單車小鎮的天津王慶坨鎮兩百多家商鋪相繼倒閉,而這股風潮似乎仍在持續。
  • 共享單車這三年……唉!-共享,單車,ofo,摩拜,小藍,悟空,町町,哈羅...
    2015年,ofo、摩拜相繼成立,拉開了共享單車大戰的序幕。跟網際網路所有行業一樣,共享單車走過的也是一條從小到大、聚沙成河的艱辛道路。亞馬遜等實力不俗的玩家在攪局;網約車襲來,滴滴快的掀起了補貼大戰,神州專車、易到、優步等也擁有一批擁躉……但共享單車的故事,從最開始就註定是摩拜、ofo兩家的鬥爭,說「三國演義」似乎都有點牽強,無論是永安行、哈羅單車還是小藍單車,在這兩家鬥爭的大背景下,都只能算是匆匆過客。
  • 考研英語美文賞讀(5):ofo折戟澳大利亞,共享單車還能走多久?
    幾個月來,澳大利亞人一直在抱怨街上隨意丟放的自行車,現在看來,無樁共享單車試驗已經失敗了。   澳大利亞共享單車市場的另一主要玩家新加坡公司oBike在Ofo之前在澳大利亞推出,但上個月它透露它將離開墨爾本市場。   It's parent company has also gone into liquidation.   公司也進入了清算階段。
  • 共享單車持久拔河中,ofo和摩拜單車下位,哈羅單車拿下業界第一
    共享單車老大老二「打架」,哈羅單車成功逆襲上位,已經業界第一隨著共享經濟的發展,在人們的身邊總是會有各種共享的產品和服務,感覺這些年的「共享」太火熱了,例如每個人最常見的共享自行車,據報導中國第一輛共用自行車來自北京大學青年創立的OFO,這個共享自行車於
  • 共享單車漲價!小藍單車、摩拜已宣布 ofo會漲嗎?
    事實上,這並非共享單車行業的第一次調價,2016年9月,摩拜和ofo相繼進入城市後,其單車最初價格為每30分鐘/0.5元,隨著諸多其他車型的推出,包括小藍單車在內的共享單車將價格調整至每30分鐘/1元。截至發稿,ofo和哈囉出行尚未跟進漲價。
  • 復工後共享單車正迎來第二春,但翻身機會已不屬於ofo
    1月30日上午8點23分,摩拜單車調度司機胡啟拍了一張自拍照,在他的身後是已經排列整齊的美團單車,定位:武漢市金銀潭醫院。 這是抗爭疫情的最前線,是集中收治新冠肺炎病人的醫院,也是外來醫療隊增援點。由於公交停運、機動車限行,沒有單車之前,在這裡的醫療隊需要步行兩公裡才能往返入住酒店。
  • 繼ofo之後,又一共享單車巨頭落幕,曾拿下2000萬用戶,市場第一
    最近幾年,共享單車市場風雲變幻,昔日巨頭ofo因為經營不善,從巔峰跌入低谷,自此一蹶不振。很多用戶找ofo退還押金,都不知道應該找向何處。而在ofo之後,12月14日,又一共享單車巨頭宣布關閉移動APP服務,遺憾落幕,它就是摩拜。
  • 「元老」摩拜停止服務 共享單車群雄割據時代的謝幕?
    伴隨著這家共享單車「元老」企業的告別,短暫而又激烈的共享單車群雄割據時代終結了,留下了許多大喜大悲的商業故事。ofo小黃車創始人兼CEO戴威。圖源 新華網資本的寵兒在共享單車的滾滾浪潮中,ofo是較早入局的。
  • 50年前就有"共享概念單車" 結果被"偷"到夭折
    雖然中國的共享單車晚了幾年到來,但是一出生就來勢洶洶,甚至掀起了全球共享單車潮,小橙車、小黃車、小藍車、小綠車……幾乎把彩虹的顏色用了個遍。各種單車不僅在各大城市隨處可見,更是在短短一年內引來數十億風投,用戶迅速突破千萬。但最新一期的美國《財富》雜誌稱,經濟學家指出,共享單車之爭沒有任何經濟意義。
  • 「共享單車」如此火爆,英文會說嗎?
    首先,我們要區分「共享單車」和「單車共享」這兩個概念。前者的意義為「具備共享性質的自行車」,而後者指的是「共享單車這種現象」,並不是實體的車。所以,前者的英文說法應該是:shared bikes;而後者的說法應是 bike-sharing 大家注意這兩個表達,shared bikes 的落腳點是bikes,shared是一個過去分詞,我們都知道,過去分詞可以作形容詞用,表「被動意味」,shared bikes就是「被分享的自行車」,這就是「共享單車
  • ofo小黃車終於安上車筐了 ofo與700Bike推新款單車
    原標題:小黃車終於安上車筐了   本報訊 共享單車如今早已遍布大街小巷,可一些單車卻存在著無法調節座椅、缺少車筐這樣的小問題,而如今,這類騎行中的小問題也即將得到解決了。   共享單車ofo日前正式對外發布了新品車型。
  • 讓騎行成為生活方式 看Hellobike如何打造品牌優勢
    其中杭州西湖景區擁堵程度達到全國之最,在這樣的情況下緩解交通壓力就成為有關部門犯難的問題之一。許多遊客甚至當地居民都感覺到,往往 在不久前的清明小長假,全國相當數量的城市和地區均出現嚴重的擁堵局面。其中杭州西湖景區擁堵程度達到全國之最,在這樣的情況下緩解交通壓力就成為有關部門犯難的問題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