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治區「藍天碧水·綠色城鄉」專項行動領導小組辦公室:
按照自治區「藍天碧水·綠色城鄉」專項行動領導小組辦公室《關於做好〈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2018年實施情況自查工作的通知》(藍天碧水辦〔2018〕78號)要求,我市結合《固原市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實施方案》,組織各縣(區)及相關部門對2018年實施情況進行了自查,現將自查情況報告如下:
一、環境空氣品質改善情況
(一)空氣品質變化情況
1、空氣品質的年際變化。2018年1-11月,剔除沙塵天氣後,固原市區有效監測天數291天,優良天數282天,達標率96.9%,與去年同期(有效監測天數299天,優良天數285天,達標率95.3%)相比上升1.6%。顆粒物PM10平均濃度74微克/立方米,同比(75微克/立方米)下降1.3%;細顆粒物PM2.5平均濃度30微克/立方米,同比(31微克/立方米)下降3.2%;二氧化硫平均濃度9微克/立方米,同比(10微克/立方米)下降10%;氮氧化物平均濃度26微克/立方米,同比(28微克/立方米)下降7.1%;臭氧-8小時平均濃度107微克/立方米,同比(97微克/立方米)上升了10.3%;一氧化碳平均濃度0.8微克/立方米,同比(0.9微克/立方米)下降了11.1%。
2、城市達標情況。2018年,我市大氣汙染物PM2.5年均排放濃度達到《環境空氣品質標準》二級濃度限值。
(二)大氣重汙染過程分析
1、重汙染過程時間與範圍。2018年重度汙染(四級及四級以上)天數為7天,較2017年3天增加了4天。
2、大氣汙染物濃度峰值。我市幾次重度汙染天氣均受周邊區域沙塵天氣影響,分別出現在2月9日,PM10日均濃度為709微克/立方米,最大峰值1690微克/立方米,從2月9日5時開始至2月9日22時結束;4月3日至5日,PM10日均濃度為424微克/立方米,最大峰值1364微克/立方米,從4月2日21時開始至4月6日8時結束;5月25日至26日,PM10日均濃度為375微克/立方米,最大峰值1515微克/立方米,從5月25日17時開始至5月27日3時結束;11月26日,PM10日均濃度為900微克/立方米,最大峰值1796微克/立方米,從11月26日0時開始至11月27日3時結束。
(三)環境空氣品質改善目標完成情況
1、環境空氣品質目標:2018年,自治區下達我市可吸入顆粒物(PM10)年均濃度較2017年下降4.4%,達到86微克/立方米;細顆粒物(PM2.5)年均濃度和2017年持平,達到34微克/立方米;環境空氣品質優良天數比例達到90.4%。
2、目標完成情況:2018年1-11月,剔除沙塵天氣後,我市可吸入顆粒物(PM10)平均濃度較2017年下降1.3%,達到74微克/立方米;細顆粒物(PM2.5)平均濃度較2017年下降3.2%,達到30微克/立方米;環境空氣品質優良天數比例達到96.9%,全市環境空氣品質得到有效改善。由1-11月監測數據分析,我市環境空氣品質改善目標達到自治區考核目標。
二、大氣汙染防治重點任務完成情況
(一)調整優化產業結構
1、區域產業布局調整。一是整合修編園區總體規劃。按照《中共固原市委、市人民政府關於整合提升市區產業園區的實施意見》(固黨發〔2016〕13號)、《關於加快固原經濟技術開發區發展的實施方案》(固黨發〔2017〕17號),制定《固原市工業園區優化提升和改革創新行動方案》(固黨發〔2018〕132號),對市區園區整合,將清水河工業園區整合到固原經濟技術開發區, 對「一區三園」的功能布局及產業定位,通過公開招標進行園區總規修編,修編草案已經市政府專題會議研究;二是嚴格企業環保準入,嚴禁落後產業高耗能、高汙染產能轉移產業在我市落戶及新增項目,大力發展生態旅遊為主的第三產業。嚴格執行《環境保護法》《環境影響評價法》《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條例》等相關法律法規,嚴禁高汙染、高耗能及落後產能項目落地,全年共受理環評94項,下達環評批覆91項, 否決了高汙染、高耗能項目3個。加強建設項目環境保護全過程監管,要求建設項目中防治汙染的設施必須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產使用,將企業落實「三同時」作為申領排汙許可證的前提;三是按照園區總體規劃嚴格要求汙染項目入園建設。
2、落後產能淘汰和過剩產能壓減。按照《2014年自治區人民政府關於發布寧夏回族自治區企業投資項目限制和淘汰產業目錄的通知》和《固原市產業準入限制類和禁止類投資項目目錄》政策要求,嚴格落後產能行業準入,2018年我市未新增「兩高」行業企業,目前全市萬噸以下馬鈴薯澱粉加工企業已全部淘汰。
3、「散亂汙」企業整治。按照自治區關於印發《散亂汙企業排查整治專項行動方案》,全面開展「散亂汙」企業專項整治行動,實行拉網式排查。堅決杜絕「散亂汙」企業項目建設和已取締「散亂汙」企業異地轉移、死灰復燃,確保取締到位。市區共排查出「小散亂汙」企業78家,其中建成區內5家,建成區外73家。目前完成拆除、整改72家,6家未完成整改。
4、工業汙染源達標排放整治。按照《固原市工業企業全面達標實施方案》、《固原市環境監管網格化體系建設實施方案》,加大執法力度,持續推進工業汙染源全面達標排放。以市、縣(區)、鄉(鎮、街道辦事處)政府為責任主體,明確相關部門環境監管職能,建立1個一級網格、5個二級網格、68個三級網格,以行政村(社區居民委員會)行政區域為單元,建立了四級網格。制定了《固原市環境監察網格化全覆蓋管理工作實施方案》,按照屬地管理、分級負責、權責分明、全面覆蓋的原則,建立完善分層網格制,初步形成了面到縣、點到人、橫到邊、縱到底的監管格局。截至目前,共檢查企業(單位)869家次,出動執法人員1500人次,立案查處76起(其中一般行政處罰案件39起,其他處罰案件37起),處罰金額人民幣1030萬餘元(其中一般行政處罰340.4萬元,按日處罰1起690萬元)。重點監控企業17家企業(7家不具備安裝條件),已安裝在線監控設施10家,安裝率100%,截止目前數據傳輸有效率均達到90%以上。
5、排汙許可證核發。按照環保部發布的《關於做好澱粉等6個行業排汙許可證管理工作的通知》和《固定汙染源排汙許可分類管理名錄》規定,嚴格執行國家制定的固定汙染源排汙許可制度,按6個行業分步完成固定源排汙許可證申請、核發及登記備案的工作,確保了所有排汙單位納入環境管理範圍,2018年核發排汙許可證26個(澱粉企業20個,屠宰企業6個)。
6、重點行業汙染治理升級改造。一是推進有組織排放治理。中鋁寧夏能源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六盤山熱電廠、寧夏興昊永勝鹽業科技有限公司等2家國控重點企業已完成超低排放改造,煙塵、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達標率達到95%以上。二是加強無組織排放治理。按照《固原市重點行業無組織排放達標治理工作實施方案》要求,開展建材、燃煤鍋爐等企業排查,加強無組織排放治理。完成寧夏金昱元炔烴節能有限公司、寧夏金昱元資源循環有限公司、中鋁寧夏能源集團有限公司六盤山熱電廠、固原旭通建材有限責任公司、涇源縣供熱公司5個全封閉工業物料堆場、煤場治理。三是強化揮發性有機物治理。按照《關於印發寧夏回族自治區2018年重點行業揮發性有機汙染物排查實施方案的通知》要求,開展了重點行業揮發性有機汙染排查整治工作,全市排查排放揮發性有機物企業1家,汽車維修4S店34家,並督促其安裝揮發性有機物防治設施,確保排查到位,整治落實到位。
(二)調整優化能源結構
1、城市清潔煤取暖。一是推進清潔取暖。堅持從實際出發,宜電則電、宜氣則氣、宜煤則煤、宜熱則熱,確保全市群眾安全取暖過冬。以五河流域、城市周邊為重點,加快推進企業燃煤鍋爐、窯爐電能替代改造。在熱力(燃氣)管網無法覆蓋的區域、城鄉結合部,實施蓄熱式電鍋爐、空氣熱源泵、分散式電取暖工程。正在編制《固原市鄉鎮清潔能源供熱實施方案》,初稿已完成。816小區、正祥三十里舖幼兒園、老年人公寓、正祥國際飯店及具備條件的22個鄉鎮計劃改造為空氣源熱泵供暖,推進能量系統優化,提升能源利用效率。二是加強煤質管控。制定了2018年煤質專項檢查工作方案和煤質抽檢計劃,對轄區煤炭經營單位進行了拉網式檢查,對潔淨煤配送中心等煤炭經營單位和一些重點用煤單位進行了煤質抽檢,目前,共抽檢煤炭9個批次,合格率100%;三是強化散煤治理。在重點區域城中村、城鄉結合部及大型批發市場配送潔淨煤。全市建成3個清潔煤配送中心(原州區2個,彭陽縣1個),給942戶及學校煤配送清潔煤4300噸,補助資金242.3萬元,目前清潔煤配送工作正在有序開展。四是加強餐飲油煙汙染治理。協調中燃固原城市燃氣發展公司加大天然氣管網建設,開展餐飲業油煙汙染治理,市區城市建成區1322家餐飲業完成清潔能源改造並通過驗收,對驗收合格符合補貼標準的1115家兌付補助資金723.4萬元。106家露天燒烤全部進店,並安裝油煙淨化設施,使用上清潔能源。
2、煤炭消費總量控制。制定出臺《固原市2018-2020年煤炭消費量控制工作方案》,實行煤炭消費總量控制目標管理。到2020年,全市煤炭消費總量較2017年增長3.7%左右,控制在300萬噸以內。原州區、西吉縣、隆德縣、涇源縣、彭陽縣煤炭消費總量分別增長2.4%、2.24%、2.08%、1.58%、1.07%左右。市行政審批服務局、市工信局嚴格落實節能審查評估制度,嚴控耗煤項目建設,嚴格落實耗煤項目等量替代,建立了項目節能審查評估清單,明確煤炭消耗量。截止11月底,市工信局配合市行政審批局共審查固定資產投資項目7項,主要用能品種為電力(折合標準煤2559噸)和天然氣(折合標準煤1382噸),其餘為熱力、柴油等能源,無新增耗煤固定資產投資項目。嚴格控制耗煤行業煤炭新增量,實行新建耗煤項目實行等量替代,所有新建、改建、擴建耗煤1萬噸及以上項目一律實施煤炭等量替代,並建立耗煤項目清單,做到有據可查,清單管理。
3、燃煤鍋爐綜合整治。一是繼續組織開展燃煤鍋爐排查整治。城市建成區內20蒸噸/小時以下燃煤鍋爐、茶浴爐已全部淘汰,完成今年建成區外8臺燃煤鍋爐淘汰及煤改氣任務;二是強化燃煤鍋爐治理。隆德縣完成8臺20蒸噸/小時以上燃煤鍋爐除塵、脫硫脫硝建設及3套在線監控設施安裝;西吉縣完成3套在線監控設施安裝;涇源縣3臺20蒸噸/小時以上燃煤鍋爐除塵改造項目於2016年已完成。
4、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今年新開工單位工程項目節能設計備案232項單位工程,設計階段節能標準執行率100%,面積116.6萬平方米;竣工驗收備案152項工程,竣工驗收階段節能標準執行率100%,面積75.3萬平方米。
5、發展清潔能源和新能源。全市新能源裝機總量為434MW,其中風電裝機容量394MW,光電裝機容量40MW,生活垃圾發電項目正在建設中,目前新能源裝機容量佔全市電力裝機總量的40%,實施農村陽光沐浴工程52404戶,新能源的綜合利用有效地降低了煤炭消費比重。
(三)調整優化運輸結構,加強機動車汙染防治。
1、調整貨物運輸結構。隨著我市公路建設規模的屢創新高,構建鐵路、航空、公路綜合運輸體系建設成為我市交通運輸發展的重點工作。我們積極協調、推進寶中二線鐵路、六盤山機場二期改擴建、隆德通用機場、蘭慶快速鐵路等項目,以「綠色交通」建設為目標,全力推進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建設,提高科技對綜合交通發展的支持引領作用。各縣(區)交通運輸部門大力推進城鄉客運一體化建設,推進各種運輸方式換乘效率。
2、車船結構升級。一是認真落實《固原城市公共運輸規劃(2011-2020)》、《固原市人民政府關於加快推進固原城市公共運輸發展的實施意見》(固政發〔2013〕14號)文件精神,依法推進城市公共運輸運營模式的轉變。加大對市內運營車輛的檢查力度,對不符合排放標準和接近運營末期的車輛,鼓勵引導企業儘快淘汰,採購LNG、CNG燃氣車或新能源車輛。截止2018年,我市公共運輸車輛總數為380輛,其中清潔能源車輛87輛,新能源車輛171輛,建有充電站5個,充電樁37個。二是以黃標車和老舊車輛淘汰為重點,強化高汙染排放機動車尾氣汙染整治。在市區重要路段實行禁停、限行等措施,嚴格管控重型柴油車、農用車、渣土物料運輸車進入市區及主要路段,禁止「冒黑煙」車輛、「黃標車」行駛。目前共淘汰「黃標車」1938輛,老舊車輛566輛,完成自治區下達任務110.5%。
3、油品質量升級。加大執法力度,開展油品質量監督檢查。全年汽油、柴油共抽檢60批次,其中汽油抽檢30批次,柴油抽檢30批次,合格56批次,不合格4批次,合格率93%。全市87座加油站全部向市場供應符合國家第五階段排放標準要求的車用成品油。
4、強化移動源汙染防治。加強機動車尾氣檢測機構監管,督促完成機動車尾氣監控平臺建設,並與公安交警、環保部門聯網實現信息共享,全面開展機動車環保檢測及數據傳輸工作,目前機動車監管平臺運行規範,檢測機動車91362輛。對新註冊車輛嚴格執行國家第IV階段排放標準,不符合條件的車輛不予辦理登記註冊手續,採購機動車尾氣檢測車1輛已到位。
(四)優化調整用地結構
1、防風固沙綠化工程。搶抓春、秋季綠化有利時機,精心組織實施完成了7項綠化建設工程,共綠化面積248183平方米,種植各類樹木27166棵、地被16783平方米,總投資1986萬元。其中,綠化改造提升工程3項,包括北京路電廠門前段分車帶、上海路西段北側坡體、高速公路轉盤節點綠化改造提升工程,共改造綠地7600平方米,種植樹木4955棵,色帶5311平方米,投資294萬元。新建綠化工程4項:包括上海路延伸段北側與S101線交匯處節點、隋唐文化園、開城路西段、古雁東街飲馬河坡體綠化工程,共綠化面積240583平方米,種植樹木22211棵、色帶11472平方米。
2、露天礦山綜合整治。按照《關於印發固原市國土系統非煤礦山企業揚塵汙染治理方案的通知》、《關於印發全市非煤礦山揚塵整治專項行動「回頭看」實施的通知》、《固原市國土資源系統非煤礦山揚塵集中執法專項行動工作方案》等要求,環保、國土、公安、市場監管等部門開展聯合執法,共抽查礦山企業14家,現場執法40餘次,目前全市103家非煤礦山企業均已停產。
3、揚塵綜合治理。一是強化建築、拆遷工地揚塵監管。按照《固原市區揚塵汙染防治管理辦法(試行)》、《2018年建築施工揚塵汙染整治工作實施方案》等要求,加大聯合執法,組織市住建、公安、環保等對市區建築工地、拆遷工地全面落實施工圍擋、施工場地道路硬化、渣土覆蓋、場地灑水溼法作業、車輛密閉運輸、出入車輛衝洗等6個100%抑塵措施。冬防攻堅期間,嚴格落實全部遮蓋、全部灑水封凍的「兩全措施」,市區設置建築工地高標準圍擋約4.5萬米,硬化場地道路約7萬平方米,施工現場裸露土方覆蓋逾76萬㎡,噴霧降塵次數1200餘次,下發督辦單56份。二是嚴格道路揚塵控制。加大執法聯合力度,對渣土拉運車輛實行24小時監管,採取集中整治與定點守候相結合,依法查處拋撒遺漏車輛2588輛(次),罰款27.5萬元,規範建築工地出入口10300餘米,回填渣土480萬噸。市區溼掃、清掃、噴霧降塵車輛共計51輛,其中今年新增溼掃、噴霧降塵車輛22輛,進一步提高市區道路機掃、溼掃率,減少二次汙染,機械化清掃率達到70%。
4、秸稈綜合利用。按照《2018年秸稈有效利用和焚燒汙染防控工作的通知》,採取「封、禁、堵、壓、打、用」等措施,督促各縣區建立和完善縣(區)、鄉鎮、村(社區)網格化監管制度,層層落實責任制,有效推進秸稈有效利用和焚燒汙染防控。加大宣傳、巡查力度,充分利用新型媒體進行廣泛宣傳,印發宣傳材料10000餘份,做到家喻戶曉,人人皆知;按照劃分的網格單元,加強對秸稈、落葉以及垃圾等禁燒的全方位監管,全市秸稈綜合利用率達到90%。
(五)有效應對重汙染天氣
1、重汙染天氣應急聯動。按照《固原市重汙染天氣應急預案》要求,認真落實冬季採暖期預防措施,市環保、氣象部門形成重汙染天氣監測預警預報機制,防患未然,常態化分析監測數據和氣象數據。針對我市出現幾次中度以上汙染天氣,及時召開大氣汙染防治調度會,分析會商,研判形勢,迅速採取增加灑水降塵頻次、加強煙花爆竹禁限放、交通管控,增加排查檢查頻次、適時啟動重汙染天氣應急預警等措施,積極應對汙染天氣。
2、夯實應急減排措施。嚴格按照《固原市2018-2019年度冬季大氣汙染防治攻堅行動工作方案》、《固原市區2018年大氣冬防聯合執法專項行動工作方案》要求,組織力量,對市區建築(拆遷)工地、工業企業堆料場、取土場、煤場進行巡查;強化網格化管理,嚴格環境執法,環保、住建、公安、國土、運管、原州區綜合執法局等部門組成聯合執法組,固原日報社、電視臺跟蹤報導,開展聯合執法檢查、晝夜巡查,重點整治建築工地、拆遷工地、道路揚塵、燃煤鍋爐淘汰、秸稈焚燒、散煤銷售等問題;開展應急預警,發布重汙染天氣預報預警,實施了重點汙染企業限產限排、禁行渣土運輸車輛、停止土石方施工作業以及錯峰生產、增加道路保潔灑水頻次、拆遷工地降塵作業等強制性措施。市工信局、環保局印發《固原市2018—2019年度工業企業錯峰生產實施方案》,各縣(區)、重點企業按照方案要求,實施限產措施,做到供暖期汙染物總排放量不增加。
(六)加強支持和能力建設
1、資金投入。2018年,我市進一步加大資金投入力度,市本級財政投入大氣汙染防治資金10514.8萬元,主要用於「四個一」示範區建設、城市道路綠化、各區縣鄉鎮供暖、市區清潔能源及涇源縣、隆德縣燃煤鍋爐、脫硫脫硝治理等項目。
2、完善環境監測監控網絡。全市共建成空氣自動監測站8座,其中:國控站2座、國控六盤山區域背景站1座、國控城市背景站1座、區控站4座,均聯網並穩定運行,數據有效傳輸率達到100%。重點監控企業中鋁寧夏能源集團六盤山熱電廠、寧夏金昱元廣拓能源有限公司、寧夏興昊永勝鹽業科技有限公司已安裝在線監控設施,並與環保部門聯網;今年建成市區揚塵在線監控系統點位24個,其中固定點位22個(已建成20個),移動點位2個。
(七)落實各方責任
1、加強組織領導。一是不斷提高政治站位,切實強化責任擔當。為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和自治區第十二次黨代會精神,不斷強化大氣汙染防治攻堅,持續改善全市環境空氣品質,切實增強人民群眾的藍天幸福感。市委、政府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新發展理念,嚴格落實環境保護「黨政同責、一崗雙責」,不斷強化生態文明建設的政治責任,始終把生態環境保護始終擺在突出位置。市委常委會、政府常務會、專題會議定期研究部署大氣汙染防治工作,市政府主要領導和分管領導多次深入現場督查督辦,市人大領導深入基層調研指導,有力推動了大氣汙染防治攻堅行動和環境空氣品質的治理工作。二是貫徹執行頂層設計,全面落實目標任務。我市認真貫徹落實國家、自治區《關於全面加強生態環境保護 堅決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的實施意見》、《關於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的通知》要求,緊盯自治區交辦的40項大氣汙染防治重點任務,33個重點項目,強力實施大氣攻堅行動。制定了《2018年度全市大氣汙染防治重點工作安排》、《固原市2018-2019年度冬季大氣汙染防治攻堅行動工作方案》、《固原市區2018年大氣冬防聯合執法專項行動工作方案》、《固原市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2008-2020年)實施方案》、《固原市全面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堅決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實施方案》等文件,出臺了《固原市煙花爆竹燃放管理條例》,與各區縣、市直有關部門籤訂了《2018年環境保護目標責任書》,交辦了重點任務,對全市大氣汙染防治工作進行了全面部署,層層靠實責任;三是跟蹤督辦定期調度,研究解決突出問題。成立固原市大氣汙染防治攻堅指揮部,定期調度工作進展,協調處理重點難點問題。市委、政府督查室按照「月督查,月通報」的要求,加大督查督辦力度,對各縣(區)及部門(單位)工作推進情況開展聯合督查,針對檢查中發現的問題,及時下發督辦通知,並對整改情況再次現場督查,確保各項整改任務落實到位。固原市大氣汙染防治攻堅指揮部組織對全市重要事項落實情況進行調度、預警和通報。不定期召開調度會,聽取各縣區、各有關部門大氣攻堅進展情況,研究解決存在的突出問題。
2、強化信息公開。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信息公開條例》,充分利用報紙、固原環境專報信息、電視等新聞媒體和環保網站,及時向社會公開的空氣品質狀況、新建項目環境影響評價信息,重點工業企業環境監管信息、國家重點監控企業自行監測信息等情況。按時在固原電視臺、《寧夏無線城市》網發布市區環境空氣品質日報,在市政府網和固原日報發布市區環境空氣品質月報,在市政府網發布國控汙染源監測季報,每季度在固原日報公布各縣區的環境空氣品質狀況,確保公眾知情權、參與權。
3、健全全民行動格局。加大宣傳力度,堅持全民共治,動員社會各方力量,打贏藍天保衛戰。深入開展生態文明和環境保護知識,進機關、進校園、進社區、進鄉村、進企業活動,積極培育生態文化、生態道德。充分利用新媒體平臺大力宣傳,不斷提高全社會的環境保護意識,開展「美麗中國,我是行動者」主題實踐活動,樹立「人人都是汙染製造者、人人都是汙染受害者、人人都是汙染治理者」的思想共識,自覺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增強節約意識、環保意識、生態意識,自覺遵守環保法規,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
三、地方開展的特色工作
一是燃放煙花爆竹管控效果明顯。市政府印發了《關於在市區重點區域禁止燃放煙花爆竹的通告》,在全區率先制了《固原市煙花爆竹燃放管理條例》,對燃放煙花爆竹嚴格管控,進一步減少大氣汙染排放。從2017年12月1日至2018年3月31日,市區重點區域及各賓館、酒店、飯店禁止燃放煙花爆竹,同時加大宣傳力度,利用固原市主流新聞媒體、手機簡訊、固原大城小事、懸掛宣傳標語等形式進行廣泛宣傳,做到家喻戶曉。2018年春節期間市區大氣汙染主要控制指標PM10、PM2.5平均濃度較上年度分別下降了20.2%和34.4%,燃放煙花爆竹管控效果明顯。
二是「四個一」林草產業試驗示範工程得到肯定。將林業產業發展與生態建設保護、全域旅遊、扶貧攻堅有機結合起來,推進大生態與大扶貧、大產業、大旅遊融合發展,將生態資源轉化為富民資本,實現生態與經濟、山綠與民富有機統一。全市實施了「四個一」林草產業試驗示範工程,與福建農林大學、農科院等建立協作關係,分區域布局建成試驗示範園39個,引進269個品種,總面積2.1萬畝。得到國家、自治區的肯定。
四、存在的主要問題、困難及建議
雖然我市在貫徹落實大氣汙染防治相關法律法規工作中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一些問題:一是由於我市大氣汙染主要控制指標基數較低,下降空間有限,大氣汙染防控形勢依然嚴峻;二是城中村、城鄉結合部居民生活及取暖燃煤問題仍未從根本上得到解決;三是建築(拆遷)工地,揚塵防控任務重,特別是拆遷工地揚塵防控難度大;四是環保監管機構、人員、專業技術能力薄弱,隨著環境保護工作形勢日益嚴峻,環保工作壓力大,監管能力有待加強。
建議:自治區下達我市2019年空氣品質指標時,考慮我市實際情況,合理確定空氣品質考核目標。
下一步,我市將堅持問題導向,以冬季大氣汙染防治為契機,進一步落實領導包抓責任制,下決心通過督辦制、調度制、預警制和「執法專項行動」,堅決打好大氣汙染防治攻堅戰這場硬仗,進一步改善空氣環境質量。一是提高政治站位,進一步落實「黨政同責、一崗雙責」;二是突出工作重點,堅決落實大氣汙染防治各項措施。三是強化聯防聯控,加大聯合執法督查和專項執法檢查力度。四是加強分析研判,加強重汙染天氣預警。五是深入宣傳引導,著力提升環境保護意識。
附件:1、固原市2018年環境空氣品質目標完成情況自查打分表
2、固原市2018年大氣汙染防治重點任務完成情況自查打分表
固原市「藍天碧水·綠色城鄉」專項行動領導小組辦公室(代章)
2019年1月2日
(此件公開發布)
附件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