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倫敦7月27日體育專電 題:城市篇——倫敦東區的重生
新華社記者張薇
當倫敦在6年前贏得2012年奧運會的主辦權,倫敦東區看到了希望。重生,是倫敦東區喊了幾十年的口號,而奧運會被視為加速其實現這一目標的催化劑。用商務旅遊官員埃爾伍德話說,重生早晚會實現,但假若以前計劃可能是20年,有了奧運會5年就可「舊貌換新顏」。
位於倫敦塔橋以東數十公裡長的泰晤士河兩岸,曾是全球最大的碼頭區。來往的船隻和奔走的搬運工讓這裡形成一片繁忙景象。20世紀70年代,隨著全球經濟的迅速發展,海運業開始更多地採用大型貨船滿載貨櫃的方式進行運輸,這就意味著貨船需要更大的碼頭停靠,而狹長的泰晤士河兩岸無法「達標」。
隨著碼頭區最後一個工作區的關閉,倫敦東區在20世紀80年代走向衰落。陡然上升的失業率和貧窮導致的高犯罪率開始讓東區成為倫敦的一個瘡,儘管如今的卡納裡碼頭金融區放眼望去絕對就是倫敦的曼哈頓,但更多時候,東倫敦還是與貧窮落後、治安不好這些「灰暗」的詞彙聯繫在一起。
作為倫敦東區的一名商務旅遊官員,埃爾伍德坦言,他在工作上面臨的最大挑戰就是改變人們對倫敦東區的「誤解」。「一直以來,東區在人們眼中都不受歡迎,而且大家總覺得來這裡很不方便。其實他們需要來這裡體驗一下,這樣他們就會意識到現在的東區也有它出彩的地方,到這裡有很多事情可以做」。
無須絞盡腦汁地打廣告,奧運會為倫敦東區推開了一扇門。總面積20餘萬平方米的倫敦奧林匹克公園正是位於倫敦東區,主體育場「倫敦碗」、遊泳中心以及自行車館等均位於其間。明年的奧運會以及帕運會期間,這裡就將是倫敦的焦點。公園的南部將突出奧運盛會的節日氣氛,沿河點綴的一個個花園、市場、小餐館和酒吧將形成便利的休閒區。公園北部則將成為寧靜的鸀色「養生區」,除了想要親密接觸大自然的遊客,這裡還將為翠鳥、水獺等數百物種提供棲息地。
奧運盛宴只不過是倫敦東區故事的一個開始。對於奧林匹克公園,倫敦更長遠的規劃是將其打造成以家庭為核心,集娛樂、運動、文化等於一身的歐洲頂級城市花園。經過未來25年的發展,這裡將出現1.1萬個新住所。今年9月,投資14.5億英鎊打造的韋斯特菲爾德購物中心就將開業,該中心包括室外和室內的商業零售和娛樂休閒區,是奧林匹克公園的主要通道。除了對東區經濟的拉動,提高當地人口就業率也將成為該中心的一大「貢獻」。
埃爾伍德並不指望東區直接「搶鏡」,成為遊客的首選目的地。他坦言,初來乍到的遊客肯定還是應該前往集中在市中心的景點和博物館等,畢竟塔橋、倫敦塔、白金漢宮、海德公園已經是倫敦歷久以來的標誌。不過,他們期待那些重遊倫敦的人能選擇東區,希望人們能喜歡上逐漸展露新顏的東區。
(責任編輯:魏萬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