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績點是「門票」而非「保險單」 | 夜讀

2021-02-07 中青校媒


大學績點是「門票」而非「保險單」 來源 中青評論(2020年11月13日 06版  )

永遠有人績點比你高,我們永遠無法成為別人,所以請跟自己比,重點是自我成長而不是超越他人,所謂超越他人只是自我成長的副產品。

大學生「績點」成為近期關注的熱門話題,與此相關,到底是發展還是「內卷」,如何平衡分數與學業收穫的關係?由於涉及自主性和選擇性,引發更多人群的探討。

觀察大學生群體,除了績點,他們在各方面都需要積攢「學分」,比如社會實踐、專業實習,等等,這些在保研、求職時,都將成為有利於自己的量化優勢。北京大學精神衛生博士汪冰說,當學生把所有的時間、精力、能力都用來服務於一件事——形成競爭優勢的時候,就很可能忽略另一件事。

「競爭就像與人賽跑,贏的唯一標準就是跑過別人。但大學是一個發現自己獨特性的地方,在獨特性的問題上不存在競爭。」汪冰說,即便用最功利的視角,進入職場後,其實獨特性才是一個人最大的競爭力,「績點是一張門票,拿到門票之後,接下來就不靠績點了,靠的是能力和綜合優勢,門票不是一張一勞永逸的職業保險單。」

我們18歲離家上大學,恰恰是開始思考「我是誰」的問題的時候,我的熱情在哪裡、我擅長什麼、什麼能賦予我人生意義……然而,當這些「內向探索」的問題,變成了僱主看重什麼、哪個工作收入起點高、哪種職業路徑買房更快等「外向探索」的問題,大學很重要的功能就被忽略了。我們把自己變成了回答別人填空題的答案,這可能讓我們忘記了生命中最重要的題——此生我為何而來。

如果學生按照績點來規劃自己的大學學習,就等於是按照某種刻板的公式生活,哪些科目或活動加起來等於一個更高的級別,在不久的將來可以把自己賣出更高的價錢?這是一種「自我變現」而非「自我實現」。我們遵從著被制定好的遊戲規則,傾盡全力,而忽略了遵循這些規則並非人生的唯一意義,而命運也並不是由績點這一個變量決定的。

「內向和外向並不是非黑即白,而是並行不悖。一個人想要擁有持久的動力去努力,哪怕這個努力是為了超越別人,獲得成功,它往往也是基於內在動力的,而非外在動機,否則很可能半途而廢。內在動機比外在動機往往更符合我們人性的需要,同時不依賴於環境或他人的認可。」汪冰說。

比如,你為了找一份多金的工作而選了一個熱門專業,結果還沒畢業就成冷門了,就會覺得自己虧了;但如果是自己熱愛的專業,學的過程讓你快樂充實,你就不會覺得浪費。因為你不是在賭博,而是以全情投入的努力,換來能力增長。

除了基於內在動機會讓你更享受努力的過程外,從結果來看,當你花時間內向探索人生的意義時,對職場發展也是有利的。「心理專家曾提出生涯規劃策略,即優勢、熱情、意義感的交集,就是一個人最好的職業選擇方向。如果一個人用算計的方式生活,選的課不是基於優勢和興趣,很難相信他真的能學好。這就好像一位醫生告訴你,『我特別不喜歡我的專業,不過你放心我成績是班裡第一』,你會放心把自己交給他嗎?」汪冰說。

年輕人還沒有走很長的路,很容易覺得一考定終身,把績點當成人生成敗的關鍵。當然,生活中總是有很多無奈,擺在學生面前的現實是赤裸裸的。為此,汪冰的建議是作好比例,戰術上可以把績點放在第一位,但戰略上不能。有時候的確需要績點這張「門票」,但一定要記住,它應該是貢獻於、而非等於你的人生的自我實現。

汪冰說,績點是工具不是目的,最遺憾的是把工具本身當成目的。我們買東西的時候經常很在意價格,但真正令人獲得長久滿足的其實是價值,對每個人來說,價值判斷都與他們自身的價值觀息息相關。所以,哪怕人生獲得再多,如果不符合我們內在的價值觀,也依然會覺得不滿足。

對於為績點焦慮的學生,汪冰說,要學會的一件事情是「自我同情」。「獨自在外地求學已經很辛苦和孤單,如果把自己放在那個唯一的評價體系中,覺得自己不夠級別就不配開心,沒資格放鬆,就容易把自己逼入絕境。人很多時候沒法決定大環境,但能決定對自己的態度」。

所以,當身心不堪重負,我們需要「自我同情」,把自己當成最好的朋友,一個理念是,不要讓100分打敗80分,而要讓80分為100分加油。欣賞到自己已經取得的成績,不妨礙我們追求更好。相反,對自己的「貪得無厭」會讓你更容易身心耗竭,有「內卷」的感覺。而且,我們都有過這樣的體驗,往往情緒好的時候,是學習效率最高、考試發揮最好的時候。所以,讓自己的感受變得好一些,並不耽誤我們奔前程。

我們的極限就是所謂的「個人最好成績」,我們永遠無法成為別人,所以請跟自己比,不要被周圍的人輕易「帶節奏」,重點是自我成長而不是超越他人,所謂超越他人只是自我成長的副產品。

人的一生,終極目標總是要回答「我是誰」的問題,而不是我具體學會了什麼。知識會過時,技能會落伍,成績永遠只代表過去。一個知道自己是誰,想要什麼生活的人,就像尼採所說,「知道為什麼而活的人幾乎能夠承受任何怎樣活著的問題。」所以,選擇屬於你的生活。努力不一定帶來成功,但當努力是你心甘情願的選擇,你就會從中獲得滿足。

汪冰說:「不要問這個世界需要什麼樣的人,而要問什麼事情讓你能有生命力。看看各行各業的佼佼者你就會發現,他們往往因為從事熱愛的事業而生機勃勃,一個人被熱情和意義感點燃的時候才是馬力全開的狀態。年輕的朋友正處在生命力的高峰,你可以追求成績,但如何煥發你最有生命力的一面,可能才是非常需要思考的問題。當你能煥發出這一面的時候,你面對現實的壓力和環境的挑戰時,也會更有力量。」

在採訪的最後,汪冰講了一個故事:

居住在河流下遊的一個村落的村民經常搭救溺水者,多年前,他們的打撈裝備陳舊,往往花費數小時才能救活幾個人。而近年來,儘管溺水者的數量急劇增加,但是村民們提升了營救體系,已經很少有人溺水而死。村民們為此感到很驕傲,然而,很少有村民提出一個問題:上遊發生了什麼,為什麼溺水者越來越多了呢?

「孩子的績點焦慮,是社會壓力傳導鏈條的後端,是問題的下遊,那上遊發生了什麼?」汪冰說,「如果社會對人的好前程的定義就是大城市上學、大城市工作、大城市買房、大城市紮根……在資源必然有限的時候,我們如何跟孩子說,你可以不追求你的績點?」

相關焦點

  • 大學績點是「門票」而非「保險單」
    但大學是一個發現自己獨特性的地方,在獨特性的問題上不存在競爭。」汪冰說,即便用最功利的視角,進入職場後,其實獨特性才是一個人最大的競爭力,「績點是一張門票,拿到門票之後,接下來就不靠績點了,靠的是能力和綜合優勢,門票不是一張一勞永逸的職業保險單。」
  • 大學績點是「門票」而非「保險單」 人生需要「自我實現」而非...
    但大學是一個發現自己獨特性的地方,在獨特性的問題上不存在競爭。」汪冰說,即便用最功利的視角,進入職場後,其實獨特性才是一個人最大的競爭力,「績點是一張門票,拿到門票之後,接下來就不靠績點了,靠的是能力和綜合優勢,門票不是一張一勞永逸的職業保險單。」
  • 什麼是大學績點?
    我國大部分高校的績點採用「五分制」和「四分制」通常情況下採用五分制高校,學分績點在4.0就是非常優秀的學生,採用四分制的高校,學生的績點在3.5的就是很優秀。成績績點有什麼用1.獎學金:績點越高獎學金等級越高,國家獎學金8千。2. 出國時國外的學校可能會對你之前的學習的平均績點有要求,同等條件下也會優先錄取績點更高的學生。
  • 在大學,績點1.0和績點4.0的差別到底在哪兒?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從前還是全民鼓吹「及格萬歲」的大學,逐漸就開始關注起績點的重要性了。 大學四年,有人年年獎學金,有人門門掛科。 績點重要嗎?每一個大學生都愛問。
  • 在大學,績點1.0和績點4.0的差別到底在哪兒?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從前還是全民鼓吹「及格萬歲」的大學,逐漸就開始關注起績點的重要性了。大學四年,有人年年獎學金,有人門門掛科。績點重要嗎?每一個大學生都愛問。// 大學裡是有那麼一群人,他們對績點沒有特別高的要求,只求一個不掛。也有另一群人苦口婆心,說績點很重要,績點很重要。
  • 大學績點有什麼用,怎樣獲取高績點
    大學績點是你大學四年課程學習成果的直觀表現。 主要有以下幾點作用:第一、績點對每年的獎學金評定有著決定性的影響。績點是每年獎學金的主要依據,因為績點最能顯現出你當年的學習狀態、努力狀況,另外在評定獎學金時還會結合四六級、獲獎情況等其他方面綜合評定。對於在校大學生來說,獎學金是一筆可觀的收入。
  • 在大學裡學分績點多少代表優秀 大學裡學分績點為什麼重要?
    現在我國的大學實行的都是學分制,在大學期間,學生的學分,成績的績點經常會被拿來評優評獎,因而對於大學生來說這兩個指標都是非常重要的。配圖,來源自網絡在大學裡學分績點多少代表優秀大學各專業的培養普遍實行學分制,學生要想順利畢業必需修滿培養計劃規定的學分才能畢業。
  • 大學「績點」是什麼?績點的作用有哪些,對就業考研,都至關重要
    對於今年參加高考的大部分考生來說,現在也都已經知道了自己被哪所大學的哪個專業錄取,甚至有相當一部分的同學已經拿到了錄取通知書,在這裡小編想到說的是由於大學的培養目標與高中階段有著非常大的區別,很多同學在大學期間不太適應,尤其是關於學習這一方面不再是按照原來的百分之計算總體成績,而是推出了學分
  • 大學的績點有什麼作用?
    大學的GPA(績點)就是學生的功課根據一定的算法折算出來的數字。每個學校的績點算法和最高績點都不一樣,常見的滿績點有4.0,4.5,5.0 而績點反映了學生在學業中的掌握程度,績點越高,優勢越大,以下簡要列舉績點在大學生活的一些作用。評獎學金,評優大部分學校的獎學金評定政策是跟績點有緊密關係的。
  • 上了大學之後,績點1.0和績點4.0的差別到底在哪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從前還是全民鼓吹「及格萬歲」的大學,逐漸就開始關注起績點的重要性了。 大學四年,有人年年國獎,有人門門掛科。 績點重要嗎?每一個大學生都愛問。
  • 大學績點重要嗎?績點高和低的差別到底在哪兒?
    曾經,大學是個「60分萬歲」的地方,因為科目只要及格,你的學分就能拿到,而學分則是一個學生畢業的重要標準,逐漸就開始關注起績點的重要性了。大學畢業時,你與別人的差距不是體現在那本畢業證上,而是在你與別人的績點上。
  • 牛津大學申請績點
    牛津大學申請績點要求達到3.8以上,其次還要求是本科畢業,取得相關專業領域的學士學位,雅思總分需達7.0分,單項不低於6.5分,績點是學生出國留學或申請研究生的必要條件,是學校對學生成績的判定,最好提前了解大學的績點要求,儘可能的提高自身成績。
  • 汽車保險單丟了怎麼辦,如何補辦汽車保險單?
    汽車保險單丟了怎麼辦我們可以先通過一件事例來說明:比如劉先生出了一場車禍,可是不小心丟了自己的保險單。當他向保險公司申請理賠之後,保險公司要求劉先生出示保險單。劉先生講明自己的原因,說是無法出示保險。通過這個事例說明了保險單的重要性,但是如果真的遇到像這種汽車保險單丟了怎麼辦呢?    第一步:準備證件遇到這種情況之後,車主要立即進行汽車保險單的補辦,根據相關保險公司的規定,必須要由被保險人本人進行辦理,被保險人需要攜帶本人的身份證、行駛證的原件。當然被保險人需要他人代辦的話,那麼,還需要攜帶委託證明材料以及委託人的身份證原件。
  • 績點、綜測……這些大學專有名詞你知道嗎?
    其與課程考核成績的換算方法如下: 此外,學分績點依據課程績點和課程學分計算,在各課程學分績點基礎上計算平均學分績點(GPA),公式如下: (1)課程成績及格以上的,成績績點=該課程成績÷10–5。
  • 萌新特輯 | 績點、綜測......這些大學專有名詞你知道嗎?
    軍訓結束,萌新們即將開啟大學生活新篇章。在對未來充滿期待的同時,是否也有一點疑惑?績點是什麼?選修和必修有什麼區別?……學分,是用於計算學生學習量的一種計量單位,按學期計算,每門課程及實踐環節的具體學分數以專業教學計劃的規定為準。
  • 大學績點1.0和4.0有何區別?績點1.0順利畢業都難
    這學期剛結束,滿分績點5.0隻拿到3.45,績點雖不高,但是拿到學位證並且順利畢業還是可以的。大學裡績點真的很重要,績點1.0和績點4.0點區別真的很大,成績績點1.0可以說已經是徘徊在無法順利畢業甚至被留級勸退的地步了。
  • 「績點為王」遭遇「彎道超車」|保研|碩士研究生|績點|復旦大學
    此時,已順利推優的復旦大學理工科大四學生許可既有成功上岸的喜悅,也有「劫後餘生」的慶幸。就在她參加保研推免考試的前夕,收到了學校今年保研推免政策將按教育部最新文件進行改革的通知。在臨門一腳時發生這樣的變化,許可深感茫然。「此前,我幾乎一心撲在提高績點和準備研究生考試上。
  • 大學績點有什麼用處?績點代表了什麼,過來人告訴你這幾點
    在上大學之前,相信多數學生對於績點這一詞語是特別陌生的,甚至由於家長和高中老師的「勸誡」,誤以為大學就不需要學習了;畢竟很多老師和家長對孩子說得最多的就是「到了大學就輕鬆了,大學裡你想幹什麼就幹什麼!」
  • 大學裡面什麼是GPA?如何拿到高績點?績點低該如何提升?
    進入大學這是對12年寒窗苦讀的一個肯定,在大學裡面你會參加各種活動,會認識各種各樣的人,開拓自己的見識,但是這其中也不能耽擱了學習。作為大學生都要知道什麼是GPA(績點),如何提高GPA,怎麼拿到高GPA,今天就聽書航來詳細說說。一,為什麼GPA(績點)?
  • 大學生活—過來人的經驗:績點,真的很重要
    大學生活——過來人的經驗,績點真的很重要歡迎來到小白侃大學,我是小白,分享大學的點點滴滴。今天和大家聊一聊關於績點的那些事。在大學學習中,學生們最怕的就是期末考試掛科,因為那意味著你要參加補考,並且你的績點可能會很低,經常聽到績點這個詞,可你知道績點是什麼嗎?績點也是評估學習成績的一種方法,英文名稱GPA,全稱 Grade Point Average 它主要有標準計算法,簡單四分制算法,北大算法,浙大算法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