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成功幸福,從小熱愛藝術!
● 周海宏 ●
•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
•曾任中央音樂學院副院長
•音樂美學家、音樂心理學、教育學家
孩子為什麼一定要學音樂?
這個話題與「藝術有什麼用」有關。我先拋出我的結論:
要想成功幸福,從小熱愛藝術!
為什麼要這樣說呢?
因為人有兩大心智能力:一個是理性,一個是感性,對應的。
理性,是科學素質的核心
感性,是審美素質的核心
理性思維的代表領域是科學,科學徵服了世界;感性思維的代表領域是藝術,藝術美化了世界!理性素質給我們認識世界、徵服世界的力量;感性素質是我們體驗幸福人生、創造美好生活的前提。
理性與感性猶如車之兩輪、鳥之兩翼不可偏費。
遺憾的是,在中國當前的教育環境中,感性教育是嚴重不足的!時至今日,在許多中小學中,仍然存在著音、體、美動撤停課,音樂教師、教學樂器、設備嚴重不足的問題。家長朋友:在通往人生幸福與事業成功的道路上,如果,你不從小培養孩子感性素質的話,你就會使孩子一生的幸福化做泡影;如果,你妨礙了孩子感性素質發展的話,你就親手扼殺了孩子未來有可能獲得的成功!
為什麼?首先,從人生幸福的角度說:缺少藝術教育的孩子幸福少。
一個人要想獲得一生的幸福,他不僅要擁有獲得幸福生活條件的素質,還要擁有體驗幸福生活感受的素質!
幸福是人生的體驗,體驗幸福是需要素質的。擁有感性素質是體驗人生幸福的前提!為什麼有的人可以任憑生活環境髒、亂、差?為什麼有的人經濟收入提升後,仍然過著單調、乏味、缺少幸福感的生活?
從根本上分析,就是由於感性素質低。
由於感性素質低,所以才會沒有對美的追求, 才會對髒、亂、差、枯燥、單調、乏味的生活毫不在乎。感性素質低的人,缺少美的體驗,不會享受生活,凡事就問有用沒用,一切與實用生存功利無關的事都認為沒用;
感性素質低的人,生活情趣少、情感不豐富;良辰美景視而不見,天籟之音充耳不聞,珍饈佳餚食不甘味,從來不看電影,從來不聽音樂,從來不欣賞美術,沒有任何的生活情趣,旅遊的時候,上車睡覺,下車撒尿,到點拍照,回來啥都不知道……
這樣的人有再多的錢,也缺少幸福感。
「窮的就差錢了」,說的就是這樣的人!
這就是為什麼我要說:感性素質低的人幸福少!缺少藝術教育的孩子幸福少。其次,從事業成功的角度說:缺少藝術教育的孩子成功難。
請大家想一想,蘋果為什麼成功?
是因為,把技術變成藝術,讓產品成為作品!對產品審美品質的追求,是蘋果成功的核心原因。小康社會,是人的感性需求全面升級的社會!所謂的消費升級,就是從實用向審美的升級!
在消費升級的時代,外觀難看、工藝粗糙、缺少人性關懷的產品缺少市場競爭力,難逃慘遭淘汰的結果!國民創新能力不足,追根溯源,查找來自人的原因,就是由於缺少藝術教育、審美教育!
小康社會、消費升級的時代,是競爭審美力的時代,在這個時代,企業家和員工的感性素質、感性智慧,對企業的生存與發展具有生死攸關的影響。
在已經到來的競爭審美力的時代,一個缺少藝術教育的人還想成功,就和沒有接受過高等教育的人還想成功一樣難。
請各位家長記住我的話:
在未來的社會生存競爭中,
缺少藝術教育的孩子成功難!
感性素質發展的關鍵期在童年,孩子在幼年、童年一定要接受充分藝術教育。錯過了幼年、童年充分的藝術教育,會使孩子「贏在起跑線,輸在終點站」!每個孩子一生至少要學一件樂器。這在歐美發達國家早已是教育的常態!
學琴的根本目的不是培養毅力、不是開發智力,更不是考級、加分,學琴的根本目的應該是:
通過學琴熱愛音樂
通過音樂熱愛藝術
通過藝術熱愛生活
通過生活體驗幸福
通過藝術教育,提升孩子的感性素質、感性智慧!讓藝術教育為孩子未來的成功鋪路,為幸福增色添彩。
為了防止學琴的結果走向「學了一門技術,恨了一門藝術!」良好的學琴教育,必須要以審美為核心,以快樂為抓手。讓孩子的童年與藝術之美相伴,讓學琴為孩子的幸福童年增色添彩!
每個孩子每個季度應該不少於一次看演出、聽音樂會——要像語、數、外的學習那樣列入孩子的日常活動計劃。家庭中應該有適合孩子聽的經典音樂作為背景,就像家庭裝修改善視覺環境一樣,讓孩子的聽覺環境充滿了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