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為什麼堅決要讓孩子學音樂?因為有這10個理由!

2020-12-14 米粒媽頻道

文 | 米粒媽 (公眾號 米粒媽頻道)

今年春節,我們一家去夏威夷。看土著小姐姐反彈尤克裡裡表演的時候,米粒秒變迷弟,興奮的手舞足蹈。如果給他一把琴,絕對立刻跳上去跟著彈。

夏威夷最不缺的就是尤克裡裡,到處都是琴行。米粒同學看見一個鑽一個,恨不能全買下來~(還好老母親捂住了錢包)

試琴的時候,邊凹造型邊衝我嚷嚷:媽媽,我之後要學吉它。媽媽,咱們去看音樂劇吧~~~

「喲,看樣子咱家要出個音樂家了?這麼入迷。」

本想逗逗米粒,誰知他直接甩我一個無語的眼神兒。誰說學樂器就要當音樂家?我將來可是要當飛行員的!(妥妥的飛機控)

的確,學音樂真的≠當音樂家

我小時候酷愛唱歌,放學路上唱,課間休息時唱,洗澡時唱,就連寫作業時都偷偷哼歌。

可你若問我,長大了想當歌唱家嗎?從來沒動過這個念頭。

愛音樂,只是單純的喜好,不可以嗎?每次聽歌,唱歌的時候,心情都變得非常好,能感受發自內心的平靜和喜悅。

不瞞大家說,唱得高興了,就連寫作業都覺得更有勁頭。

可親戚們偏愛跟米粒姥姥說,別讓孩子總聽歌,多耽誤學習,又不打算當音樂家。

每次聽見這種論調,我的臉上就寫著兩個大字:

你以為音樂家那麼好當?而且不當音樂家,就不能聽音樂了?真逗。

都8102年了,本以為這種觀念早已滅亡,誰知還有不少家長認為音樂無用。

有次去商場,路過一個鋼琴課體驗區,不少孩子在彈。幾個路人悄悄腹誹,真以為都能成朗朗?學樂器多貴呀,還不如學英語。

簡直醉了!學英語當然重要,感受音樂就是瞎折騰?

看樣子,這些家長始終沒有弄明白一個問題。

音樂,究竟對孩子有哪些好處?

早在1997年,一項神經學研究即表明,學鋼琴的孩子,可以更快地理解數學和科學概念。

接受鋼琴訓練的孩子在推理測試中的成績比普通孩子高出34%,例如分數,比例,時間和空間思維。

根據史丹福大學的一項研究,掌握樂器可改善與語言發展相關領域的大腦處理,並可提高語言和閱讀技能。

2014年西北大學聽覺神經科學實驗室的一項研究結果表明:支持積極體驗和有意義的聲音參與,對於激發大腦變化非常重要。

該項研究包括6000多名中學生,參加正式器樂或合唱音樂研究的學生,在代數方面表現明顯優於同齡人。

……

怎麼,科研成果不能讓你信服?那像愛因斯坦、錢學森、李四光、袁隆平、屠呦呦等等,這些世界知名的科學家,都很熱愛且擅長音樂要怎麼解釋?

愛因斯坦說過一句話:

「我在科學上的成就,很多是由音樂啟發的。在科學思維中,永遠存在著音樂的因素,真正的科學和真正的音樂要求同樣的思維過程。」

音樂,不僅不會耽誤學習,反而可以幫助孩子:

1. 增強記憶力

熱愛音樂特別是學習樂器的孩子,可以更加有效的創造、存儲和檢索記憶。因為學習樂器的過程,就是對大腦的全面鍛鍊。

2. 培養堅持不懈的品質,創造成就感

學樂器需要花費大量時間去練習,會讓孩子更有耐心。這其中也會有短期、中期和長期的目標,一旦孩子達成,會很有成就感,而且更加自信。

3. 改善手眼協調性

樂器演奏需要大腦全程參與,將樂譜轉化為演奏樂器的動作,從而更好的促進手眼的協調與配合。

4. 提高數學成績

演奏樂器和數學一樣,是一種創造性行為,兩者是高度交織在一起的。通過節拍、節奏和音階,孩子可以更好的劃分、理解分數,識別各種模式。

5. 提高閱讀理解能力

學習音樂的過程需要不斷的閱讀與理解,識別音符,應該用哪個手指來彈奏,確定音符的長短,如何平滑連接到下一個音符?如何理解音樂作品真正的含義?

6. 培養自我表達能力

彈奏一首音樂作品,其實是孩子在表達他真實的內心感受。特別是不擅口頭表達的孩子,更需要音樂作為情緒抒發的出口。

7. 提高聽力,發展語言

無論歌唱還是演奏樂器,都需要認真聆聽每個音符,並時刻注意節奏、單調和語速,這對聽力發展十分有利。跟著音樂哼唱,同樣也能促進語言發展。

8. 多接觸文化和歷史

無論哪種音樂流派,背後都有悠久的歷史,每首經典曲目的背後,都藏著一段故事。感受音樂,可以讓孩子對它的文化及歷史背景,產生濃厚的興趣,不斷拓寬知識面。

9. 提高情商與社交技能

音樂會讓孩子的情感更細膩、敏銳。通過學習音樂,結識其它小朋友,大家因為共同的愛好,常在一起交流,也能讓孩子提高社交能力。

10. 提高責任感

對熱愛音樂的孩子而言,手中的樂器就像它的夥伴,雖然不會說話,卻有「生命」。

既然是夥伴,就要好好保養愛護它,別看這只是件小事,可以很好的培養孩子的責任心。

感受音樂,有哪些形式?

既然音樂好處多多,是不是應該馬上給孩子報班學樂器?趕緊練起來。

急什麼?音樂是個大範疇,唱歌、學樂器、聽音樂會和歌劇、舞臺劇,甚至欣賞一場精彩的街頭表演,都是在感受音樂之美。

咱們小時候上音樂課,太正襟危坐了,唱的也大多是正統歌曲。感受音樂,無論聲樂還是器樂,最開始都不要有太強的目的性。

1. 4歲前的小寶寶,拿音樂當背景就好

這個階段,我們應該做的,是帶孩子多聽,多去感受。

因為只有多聽,大腦對音樂旋律、節奏、敏感度才能慢慢建立,更重要的是,通過感受音樂,孩子才能真正對它感興趣。

小娃聽音樂沒有什麼時間限制,吃飯、看書、畫圖、玩遊戲…什麼時間都可以哈。讓音樂成為背景就好,不用他刻意坐在那裡聽。

至於聆聽音樂的種類:

古典音樂單一器樂曲各國民俗音樂兒歌……等等都可以。

強烈推薦給寶寶聽英文兒歌!米粒小時候,我就經常給他放,這麼做的原因有兩點:

這本來也是英文啟蒙的重要階段,磨耳朵是一種簡單高效的方式;很多英文兒歌節奏感強,朗朗上口,孩子一聽就會跟著舞動著身體,還跟著哼唱。

一邊做英文啟蒙,一邊做音樂啟蒙,絕對一舉兩得,棒棒噠~

2. 4~6歲的孩子,多種音樂形式走起

經過前期的薰陶,孩子對音樂已經產生了興趣,並有了自己的喜好。大孩子,也能坐住了。

這時,可以有的放矢的帶孩子欣賞音樂會。

喜歡聲樂?那就看各種聲樂表演,歌劇、音樂劇、街頭表演都可以。

喜歡器樂?交響樂或管弦樂、中西各種單一器樂演奏,都可以聽起來~

看音樂會,條件允許最好去現場聽。買碟片帶娃在家欣賞,或看音樂類節目,同樣很好,不用拘泥於形式。

3. 6歲以上的孩子,可以學樂器了

這時孩子的視覺、肌肉、手指精細動作,以及心理髮育已經到一定程度。可以開始學習樂器啦。

但家長別忘了,在小孩眼裡,無論鋼琴還是汽車,只要沒見過沒摸過的東西,都會很新鮮。

這份新鮮感,並不代表真正的興趣,或者是他想要學也願意學。多觀察孩子,帶他學真正感興趣的樂器,而不是你感興趣的樂器……

當孩子真正開始學習之後:

千萬別當監工,天天使勁催孩子那種;理解學樂器是苦差事,多給孩子鼓勵和支持;讓孩子自己掌握學習的步調,厭倦期了?那就休息。

米粒大了之後,我們家的習慣,每個月聽一場現場音樂會,形式不限。周末在家開小型「音樂會」。大家各顯身手~

有唱歌的,有彈吉它的,米粒姥爺還會吹笛子,甭提多熱鬧了。一起感受音樂,那種氛圍特別好,煩心事全都拋卻腦後。

音樂的真正意義,是使人幸福

很多明星父母讓孩子學音樂,除了薰陶孩子的氣質,很可能也是子承父業。

好比童童,竇唯和王菲給了她音樂的絕佳基因,她不走這條路那才奇怪了。

對我來說,讓米粒感受音樂,學習音樂,相比促進學習、提升智商,我更在意的,是音樂帶給他的快樂與美好。

米粒是個小急脾氣,但每次聽音樂時,都特別安靜,尤其去看音樂會的時候。

第一次帶他去,生怕他坐不住。沒想到整場音樂會,他居然完整的聽下來,中間還跟著小聲哼。到現在我都記得散場後,他說的一句話:

媽媽,剛才聽音樂的時候,我也不知道為什麼,心裡特別高興。

學校有各種活動,米粒超積極,無論唱歌還是彈奏樂器,表演從不怯場。水平雖然算不上高超,但渾身透出的那份自信,讓我這老母親很驕傲。

米粒的語言表達能力,數學成績都很不錯,也是個充滿自信的孩子。小小年紀情感很細膩,特別會體察人的感受。

我不敢說這些全是音樂的功勞,但它的影響肯定很重要。因為現在,音樂,儼然成了米粒生活的一部分,而且他樂在其中。

參考資料:

https://petersonfamilyfoundation.org/music-therapy/10-benefits-children-learning-musical-instrument/http://www.pbs.org/parents/education/music-arts/the-benefits-of-music-education/https://www.brighthorizons.com/family-resources/e-family-news/2010-music-and-children-rhythm-meets-child-development

米粒媽有話說:

親愛的們,無論你是否想讓孩子成為「音樂家」,帶他感受音樂,都是一件特別棒的事兒。

為什麼還在媽媽肚子裡的寶寶,聽見美妙音樂都會左踢一下右動一下?

為什麼幾個月大的孩子,尤其是女孩,聽見音樂就不由自主跟著扭動,嘴裡還哼哼唧唧?

雖然這並不代表孩子一定具備多高的音樂天分,卻證明了,感受音樂,是人與生俱來的本能。

它不僅會促進大腦發育,讓孩子更聰明,更是孩子快樂的源泉。

如果一個孩子,能夠在童年時浸潤在音樂的環境和氛圍中,那麼未來他對美的感受力、對世界細緻的觀察、對世間萬物的好奇和探索,也必定卓然不凡。

沒有藝術的教育是個不完整的教育。

馬雲爸爸說了:「不讓他們體驗,不讓他們去嘗試琴棋書畫,我保證30年以後,孩子們找不到工作。」

音樂的真正意義在於使人幸福,並從中得到鼓舞和力量。最後,讓我用余光中寫給未來孩子的信裡的一段話結尾:

「我們讓你接觸詩歌、繪畫、音樂,是為了讓你的心靈填滿高尚的情趣。這些高尚的情趣會支撐你的一生,使你在最嚴酷的冬天也不會忘記玫瑰的芳香。」

PS:經常有小寶媽問我,給娃聽兒歌算音樂啟蒙嗎?再重申一次,當然算!個人強烈推薦多聽英文兒歌,兩手啟蒙一塊抓,哦耶!

資源在此,拿走不謝~【英文兒歌】最棒的20首英文兒歌,快給孩子磨耳朵!

(喜歡就關注我)

作者簡介:@米粒媽頻道(點擊關注哦),美國海歸、原500強高管麻麻一枚,專注於3-10歲孩子的教育和升學,英文、數學、科學啟蒙,以及全世界的新奇好物推薦,歡迎關注!(0~3歲寶媽請關注:@米粒媽愛分享)

相關焦點

  • 孩子為什麼要學音樂?
    《音樂何須「懂」—面對審美困惑的思辨歷程》獲第八屆中國文聯文藝評論獎著作類一等獎。孩子為什麼要學琴我先拋出我的結論:要想成功幸福,從小熱愛藝術為什麼要這樣說呢因為人有兩大心智能力一個是理性,一個是感性對應的理性,是科學素質的核心,感性,是審美素質的核心。
  • 孩子為什麼要學音樂?這是我聽過最好的答案!
    關注 長期以來,圍繞「孩子為什麼要學音樂」這個話題人們展開了無數次討論,大家觀點各異,各分千秋。作為一名琴童的家長,我無時無刻不在關注類似這樣的問題,直到我看了一段來自周海宏教授的訪談,我得到了最好的答案,在這裡希望與大家分享。
  • 讓孩子學樂器,這是我聽過最好的理由
    所以,既然如今教學資源豐富,咱們還是要好好思考思考:要不要讓孩子學一門樂器呢?這並不是因為「我要我覺得」,而是因為,學樂器本身,真的對孩子有好處:所以,這個標準並非要把決定權全盤交給孩子,而是在我們篩選過的範圍內,給孩子可選的餘地。比如鋼琴或大提琴,你可以看看孩子對哪一個更感興趣、更有耐心。
  • 為什麼要讓孩子學音樂?這五個理由絕對夠,原來學音樂好處這麼多
    世界上有三種東西是可以跨越種族,語言和國界的,它們是藝術、美食、信仰。音樂藝術是人類最廣泛熱愛和樂於接受的藝術門類。有人曾說過「音樂是天使在唱歌」,也有人說「學音樂的孩子不會變壞」…其實音樂的好處遠遠不止這些,它就像一個大大的禮盒,裡面有很多讓我們驚喜的禮物。也許孩子年紀小的時候無法完全領略,但在慢慢成長的過程中他們會發現,這些東西值得用一生的時間來去領略、去享受。
  • 為什麼要讓孩子學鋼琴?不是因為「有面兒」,是關乎孩子的成長
    可以說,現在的中國幾乎是掀起了一股學鋼琴的熱潮。據統計,到2018年,中國已成為世界第一鋼琴大國。為此,很多人發出疑問:在中國,為什麼學鋼琴的人這麼多呢?孩子學鋼琴有什麼作用呢?難道只是因為孩子會一門樂器,可以逢年過節讓孩子「露一手」,讓家長臉上有光嗎?
  • 學音樂圖什麼?這是最好的理由
    要想成功幸福,從小熱愛藝術!● 周海宏 ●•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曾任中央音樂學院副院長•音樂美學家、音樂心理學、教育學家孩子為什麼一定要學音樂?這個話題與「藝術有什麼用」有關。我先拋出我的結論:要想成功幸福,從小熱愛藝術!為什麼要這樣說呢?因為人有兩大心智能力:一個是理性,一個是感性,對應的。
  • 學音樂圖什麼?這是最好的理由~
    孩子為什麼一定要學音樂?這個話題與「藝術有什麼用」有關。我先拋出我的結論:要想成功幸福,從小熱愛藝術!為什麼要這樣說呢?因為人有兩大心智能力:一個是理性,一個是感性。這就是為什麼我要說:感性素質低的人幸福少!缺少藝術教育的孩子幸福少。其次,從事業成功的角度說:缺少藝術教育的孩子成功難。請大家想一想,蘋果為什麼成功?是因為,把技術變成藝術,讓產品成為作品!對產品審美品質的追求,是蘋果成功的核心原因。
  • 孩子學哪種興趣特長最好?因為這4點理由,我選了它
    他很興奮,「葫蘆娃,葫蘆娃,風吹雨打都不怕」,一路上翻來覆去的唱這首歌。這還是我第一次聽他主動唱歌。這首「葫蘆娃」我也不知道他是從哪裡學來的。我們在遊泳池裡玩了一個鐘頭。除了最開始的幾分鐘,阿呆膽子野了,跳水、拍水,「明天我還要來」,嚷個不停。
  • 生完一個娃堅決不要第二個,給出五條理由,不僅是因為錢
    導讀:生完一個娃堅決不要第二個,給出五條理由,不僅是因為錢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生完一個娃堅決不要第二個,給出五條理由,不僅是因為錢!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學音樂有什麼好處?為什麼要學樂理?有沒有學習樂理的必要?
    現在我們身邊有不少學習音樂的朋友,不論是聲樂也還器樂也罷,有的人是業餘愛好,有些人則是從事音樂方面的職業,五個人中最起碼要有一個學習音樂的人,其中學習音樂的還包括很多的孩子,他們是父母在外炫耀的資本,或是親朋好友聚會,在飯桌上聊天的話題。但也有人不理解學習音樂有什麼好處?學習音樂為什麼還要學習樂理?到底有沒有學習樂理的必要?
  • 為什麼學音樂的人都很另類?因為他們有這幾個特點。網友:真實
    其實這些都是表面上的東西,或者沒有真正了解,學音樂的人。這些表面上的特點很容易會誤導他人,其實學音樂的人還有很多優點。因為小編長期跟這些人接觸,對於他們有更深的了解和認識。為什麼學音樂的人很另類呢?下面小編來總結一下原因。1、有些人,光是遇到就已經是賺了。
  • 作為一名幼兒園老師,我為什麼堅決反對孩子上幼小銜接班?
    當然,每個家庭的選擇不一樣、理由也是不同的,但我為什麼堅決反對孩子上幼小銜接班?先聽聽我的看法吧!我為什麼不建議孩子上幼小銜接班?雖然孩子學會了這些課程,但孩子卻沒有掌握聽課能力的機會,因為孩子認為他們已經會了,就沒有必要聽了,但老師會永遠只教孩子學過的東西嗎?
  • 學打鼓孩子的家長一定要做到這幾點
    反正2個星期1次,今天不練也沒關係。    B. 學鼓不重要,2個星期才學1次。    C. 今天作業太多了,明天再練習吧,今天不練了。反正2星期1次。千萬不要給她找理由不上課,不然她會把打鼓和學鼓作為無關緊要的事,在孩子心裡有了這觀念,可以說完了,將再也學不好。
  • 當孩子問為什麼要努力學習時,這5個理由讓他心服口服!
    文:超媽總有孩子問:「我為什麼一定要努力學習,難道我就不能做一個不那麼努力的普通人嗎?」當然,這個世界上有很多條路,有人讀書不好,但是在其他方面很優秀,但是為什麼我們還是要求孩子努力讀書?那是因為,相對於其他的路來說,努力讀書是一條最穩妥,風險最小的路。
  • 七大理由 !為什麼一定要學烘焙?
    原標題:七大理由 !為什麼一定要學烘焙?華龍網2018年8月10日18時訊 一份美食,精心選材烘焙裝飾裝盤……在每一個步驟中,體驗烘焙的樂趣!對於大多數喜歡烘焙的女生來說,烘焙更像一場細膩浪漫的旅行,從細微之處可以發現驚喜喜歡烘焙的女生往往更細膩,更懂得取悅自己,更懂得享受生活~女生為什麼一定要學烘焙?
  • 為什麼要孩子學鋼琴,這是我聽過最好的答案!
    有人說這是鋼琴賦予他們的魅力,我說這是他們回饋鋼琴的態度,一顆熱忱敬畏之心。世間冷暖滄桑皆有物是人非之時,唯有音樂始終如一,不會背離。鋼琴聲的感染力向來不是隻言片語就可以形容的。當一首首或是輕柔曼妙,或是盪氣迴腸的曲子在我們耳畔響起時,那份獨有的情懷會讓我們時而歡喜雀躍,時而熱淚盈眶。
  • 為什麼要孩子學鋼琴?只是因為這個答案
    不論是明星的孩子,還是普通人家的小孩,在學習鋼琴中都會因為談不好曲子而崩潰大哭。安吉曾有一段視頻,一邊抹眼淚一邊說:「我彈不好,彈不好,總是彈不好。」在大家以為他要放棄的時候,他擦了擦臉上的眼淚,給自己鼓勁說到:「這次我一定要彈好!」
  • 對啊,我為什麼要學鋼琴呢?
    就在前幾天,我的一位學員問我:「老師,你為什麼要學鋼琴?」「對啊,我為什麼要學鋼琴呢?」我從業鋼琴老師的幾年裡,經常會聽到有學員說:「我好喜歡鋼琴啊!」下課時間,我總會偷偷溜到鋼琴旁,伸著手想去觸摸琴鍵,可惜就像女孩的手,明明近在眼前,卻總感覺遠在天邊……是的,這就是我從記事起鋼琴給我留下的第一印象。從那以後,只要有鋼琴在的地方,我都會很開心,就像見到了老朋友一般。後來上了小學,每周一次的音樂課成了我最大的期盼。
  • 學樂器,這10個錯誤足以毀掉你....
    基本用的都是過去時,我曾經學過.我以前學過.然後就沒有然後了。那是因為現在的音樂教育機構泛濫門檻太低,一些能力一般欠缺專業知識的老師濫竽充數調低價格。一些家長貪圖便宜,盲目學習。給整個音樂教育市場帶來一系列災難,例如以下幾點誤區。
  • 孩子為什麼要學鋼琴,聽聽家長的心聲
    1、音樂確實很美好,但是真的不是每個人都適合,我開始也想讓孩子學鋼琴,後來有個搞教育的朋友一針見血地告訴我,如果孩子不喜歡,以後也沒打算從事相關的行業真的沒必要學。國外人壓力大了會彈會琴來解壓,那是經歷了上百年音樂的薰陶,音符都要刻在骨髓裡了,而且人家兒時也沒被逼著練琴考級,而我們身邊真的沒有幾個人心煩了會想著去彈琴解壓。